图书 | 启蒙与祛魅--启蒙时代书信体小说中声音的伦理变迁/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立足于启蒙时代欧洲书信体小说的主体话语与精神内涵,通过梳理一系列经典文本,对声音现象进行分析提炼,从文学史、叙事学、精神分析与文学伦理等角度分析声部与调性、能指与所指、道德与人性之间的深层关系,力求使文本内核与时代伦理构成通感网络,发掘启蒙时代文化转向对当今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伍倩,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讲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已在《国外文学》《外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译著《杜拉斯传——一个世纪的穿越》。 目录 导语 启蒙时代欧洲书信体小说在国内外研究情况之综述 第一章 书信体小说的兴起 一、书信体小说诞生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基础 二、书信文学向书信体小说的转化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葡萄牙修女的情书》(Lettres Portugaises):激情而绝望的独白 一、作者之谜:男人?女人?真实?虚构? 二、单声道的“交流”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波斯人信札》(Lettres Persanes):政治学、社会学理论的文学预演 一、孟德斯鸠:开明人士,启蒙学者 二、郁丝贝克——异乡人的眼光与声音 三、后房女眷——被缚的肉体,不死的尊严 四、阉奴——受难者与施虐狂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理查逊三部曲(Pamela/Clarissa/Grandison):清教美德的布道书 一、被遗忘与被重记的理查逊 二、《帕梅拉》(Pamela or Virtue Rewarded):美德还是伪德? 三、《克拉丽莎》(Clarissa Harlowe or History of a Young Lady):圣女或自恋狂? 四、《格兰迪森》(The History of Sir Charles Grandison):复调向说教的回归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新爱洛依丝》(La Nouvelle Hélo?se):道德的人格寓言 一、卢梭:失德的道德家 二、《新爱洛依丝》之“新” 三、道德机器与寓言替换 四、卢梭主义的百科全书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危险关系》(Les Liaisons Dangereuses):绝对复调与伦理自省 一、拉克洛:低调的魔鬼与之所做的罪之书 二、多面人物的复调特征 三、阴影的游戏——互动模式的复调呈现 四、真相的退场——事件之复调特征 五、作者的沉默,伦理的低语 本章参考文献 结语 启蒙后的再启蒙 本章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启蒙与祛魅--启蒙时代书信体小说中声音的伦理变迁/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伍倩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31502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1 |
出版时间 | 2023-03-01 |
首版时间 | 2023-03-01 |
印刷时间 | 2023-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34 |
CIP核字 | 2023037146 |
中图分类号 | I054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