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政治学的故事/彩色人文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世界政治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内容涉及政治学理论、政治学大家、政治学思想与理念等方面,清晰地再现了政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将政治学发展史中最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思想家,及其皇皇巨著和主要政治学观点具体生动地予以介绍,全书主要分为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政治学、中世纪神权政治学、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政治学、共和主义政治学与社会主义政治学,以及二十世纪各种政治学流派等部分。让读者在兴趣盎然之中概览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全貌。

200余幅精美图片,包括人物画像、文物照片、作品书影、历史背景图片等,补充和丰富文字内容的同时,也增强了版面的视觉效果。丰富多彩的图片和文字精彩编排,多种视觉元素有机融合,全面提升本书的欣赏价值,彰显出全新的艺术理念。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流畅详实的叙述语言,新颖独到的版式设计,是了解和学习美学知识的理想读本。

内容推荐

  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向读者介绍政治学的发展历史,记录了政治学大师们的人生历程,解读了政治学史上的重在事件。生动详实的文字和200多幅弥足珍贵的精美图片有机结合,将政治学发展的脉络全方位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审美感受,是了解和学习政治知识的理想读本。

目录

第1章 政治与政治学

揭开政治的神秘面纱

政治领域 游移不定的边界

西方文化里“狭义”的政治

当政治被理解为“权术”

“内圣外王”传统中国的政治理想

政治人:从臣民到公民

政治的目标:低标准与高标准

政治学:社会科学中的“王冠学科”

第2章 古希腊人的政治理想

斯巴达:军营式的城邦

雅典:民主政治的典范

接论改革:“中道”政治的朴素形式

僭主政治:马上夺天下

民主派政治家克里斯梯尼的改革

光荣与梦想:伯里克利与雅典帝国

苏格拉底之死

柏拉图“理想国”的设计者

走出“洞穴”

正义之邦

哲学家当国王

理想国的神话基础:上天堂、下地狱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宗师

人从天性上说是一种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科学

第3章 古罗马人的政治实践

从希腊到罗马

罗马强大的秘密:混合政体

亦兵亦农的罗马人

西塞罗的教诲

罗马政体的演变:从共和制到帝制

罗马人的政治遗产

第4章 明暗交错的中世纪政治

所谓“黑暗”的中世纪

“蛮族”入主与民族国家的萌芽

天国理想和全世秩序:基督教与教会制

教会学校:近代大学的兴起

西欧封建制与近代西方宪政的奠基礼

奥古斯丁与“上帝之城”

“哑牛”阿奎那

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寻求和平的保卫者

第5章 曙光微观:步入近代的政治学

“3R”运动和西方文明的新生

何谓“文艺”,复兴”什么?

人文主义:重新发现人的价值 

新型政治:人文主义与科学精神的对峙

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们

“邪恶的导师”?说不尽的马基雅维利

”北部”人文主义双杰:伊拉斯谟与托马斯·莫尔

东方发明对西方的影响  

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

加尔文的神权政体

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宗教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国际政治”的浮现

第6章 自由主义:现代西方政治学说的主流

英伦三岛:滋养自由主义的沃土

霍布斯:海上巨兽”利维坦”的政治隐喻

由个人导出国家

约翰·洛克的《政府论》:“人类政府第一书”

《政府论》的“破”与“立”

两种理论武器:自然状态与社会契约

劳动与财产权:从“摘苹果”说起

亚当·斯密:要“市场”也要“伦理”

从同情心引出道德情操

正义:社会大厦的地基 

“面包师”的利己与利他

“蜜蜂的寓言”:道德与经济的纠葛 

斯密笔下的政府职能

大卫·休谟:“应然”与”实然”的分离

托马斯·潘恩:“世界公民”与“永远的反对派”

杰里米·边沁:功利主义导师

詹姆斯·密尔:被低估的“信徒”与“严父”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群己权界”之道

伏尔泰:启蒙精神的象征

卢梭的传奇人生  

人生来是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强迫人自由”的道德理想国

孟德斯鸠:探求“法的精神”

法国大革命: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名而行! 

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托克维尔:“多数暴政”

康德:德国自由主义的首要代表

“头顶灿烂星空,道德律在心中”

如何实现“永久和平”

黑格尔及其新“利维坦”

“主奴关系”与“历史的终结”

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

理性化:现代资本主义的特征 

西方世界的兴起:韦伯的解释

第7章 保守主义:传统与秩序

什么是保守主义

议员柏克

政治实践高于政治理论

“英国人的权利”与天赋人权

传统是各个民族的“公共银行和资本”

代议制的真精神

“反动派”梅斯特尔

德国早期浪漫派:“世界必须浪漫化”

拿破仑铁蹄催生的德国民族意识

张扬个性,歌颂英雄

回归自然追忆童年

浪漫主义者的乡愁

艺术家当政

德国浪漫派众生相

第8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

欧文及其”新和谐村”

傅立叶及其“法朗吉”

圣西门:以实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

劳动创造了人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异化”及其超越,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阶级与阶级分析

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

暴力是新社会从旧社会中诞生的催生婆

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第9章 共和主义:古典传统与现代转型

“共和“在西方政治学中的古代渊源

中世纪晚期意大利的共和主义”复兴”

共和观念的近代转型

共和主义的现当代命运

哈林顿:切蛋糕纵论治国之道

联邦党人:在新大陆打造“新罗马”

“大共和国”何以可能

人性与党争:通往地狱之路由善意铺成

第10章 五光十色的20世纪政治理论

“光复罗马”与意大利法西斯主义

希特勒与德国纳粹主义

极权主义的真面目

“桂冠法学家”施米特

我分敌友,故我在

政治神学

主权就是紧急状态下的决断

通过人民呐喊体现的实质代表性

空间革命:陆地、海洋与天空

阿伦特:伟大的女性政治思想家

反思极权主义

剧场式的政治

政治行动:展示真我的风采

政治判断

积极公民的理想

议事会制度

以赛亚·伯林:自由主义大师

防止“胡说八道”:政治哲学的任务

多元论的自由主义

“两种自由”的观念: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奥克肖特:20世纪最出色的保守主义政治思想家

理性主义政治的谬误

政治生活:大海中无目标的航行

政治知识:庖丁解牛的技艺

哈耶克:一个老辉格党人

“两种理性主义“

白发秩序:乡间小路是如何形成的 

为自由市场辩护

罗尔斯:社会正义的旗手

“制度之道在于正” 

寻找多元文化的交集

试读章节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说:未经检讨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苏格拉底是智慧的代名词,是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开创者。他的外表据说极为丑陋,但却具有足够的魅力受到他的学生们的尊敬。人们不难想象苏格拉底的标准形象:身着常年不换的破旧短袍,赤着脚,悠然地穿过广场或闹市,时而凝视天空,逢人便侃侃而谈,周围经常簇拥着一群爱好哲学的年轻人。

苏格拉底性情温和,具有幽默感,而对辩论情有独钟。因为他在辩论中非常激烈,不免惹恼对方,于是人们就对他拳打脚踢,甚至扯他的头发,撕他的衣服;在很大程度上他总是受俗人的嘲弄,然而他耐心承受这些虐待。一位朋友对他被踢却平静承受感到惊讶,苏格拉底说:“难道我应当遵守驴子的法律吗,假如他踢了我的话?”苏格拉底的妻子克珊西帕据说是个泼妇。有一次克珊西帕骂他,并把水泼到他身上,他回答:“难道我没说过,克珊西帕的雷声将会在雨中结束吗?”对于妻子喋喋不休的责骂,阿尔基比亚德表示难以容忍。苏格拉底却说:“我已经习惯了,就好像已经习惯了绞盘断断续续的卡嗒声一样。而你也不会介意鹅嘎嘎地叫。”阿尔基比亚德反驳说:“不,鹅带给我鹅蛋和小鹅。”苏格拉底回答:“克珊西帕也是我孩子的母亲。”他还说他和泼妇生活在一起,“能使我学会调整自己,以适应世界上的其他人”。

苏格拉底生活简朴,饮食粗陋,但朋友请客,他也会大吃一顿。阿尔基比亚德送给他一大块地建房子,他回答说:“假定我需要鞋子,而你送我一张兽皮,以阳官制作一双鞋,那么让我去接受它不是很可笑吗?”他经常引用这样的诗句:“那紫色的长袍和银子的光亮,更合演员所取,而非吾所需要。”他曾说,世界上其他人是为了吃而活,而他是为了活而吃。

苏格拉底乐于和年轻人交往,启发他们进行哲学思考。有人问他,自己是否应当结婚,苏格拉底回答:“无论你选柽哪一个都会后晦。”他常常对这样一件事表示惊讶:雕刻匠把石头雕刻得像人的模样,但对他们自己却不会下什么工夫,以免别人发现他们只是石块,而不是人。他建议年轻人坚持使用镜子,以使英俊者获至善行,丑陋者通过教育隐藏自己的缺陷。

苏格拉底善于以提问的方式鼓励旁人思考,而很少直接给出答案。他极其谦虚,他说自己惟一知道的是自己的无知。面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后社会道德的普遍堕落,他把自己比作神赐给雅典的“牛虻”,承担起蛰刺城邦、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使命。他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他抨击那些靠贩卖虚假知识为生的智者反复无常;也批评伯里克利等政治家将雅典公民培养成了骄纵的人。他提出著名的论断:美德即知识。这就是说,人的灵魂和身体的善表现为和谐有序,而这些需要经过知识训练才能达到。知识就是关于美德的知识,只有知道了关于什么是善的知识,人才能避免作恶。由此,政治家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公民有知识、有教养,过一种理性的、善的生活。

苏格拉底对城邦政治的批判性反思,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引起了他得罪的人的不满。他忠于民主,但民主社会的人们却一时不能容忍他的特立独行、自由思想。于是他遭到控告。控告者有三个人,阿尼图斯、吕孔和美勒托;阿尼图斯代表工匠和政治家,吕孔代表修辞学家,美勒托代表诗人。这些人都曾经遭到苏格拉底的讽刺。指控书写道:“本次控诉和宣誓书由庇托斯的美勒托的儿子美勒托陈辞,控告阿罗卑克的索佛隆尼斯库的儿子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所犯罪行是:拒绝承认国家认可的神,引进新神。他的另一罪行是:腐蚀年轻人。要求给予他的惩罚是:死刑。”

审判苏格拉底的过程中,他的学生柏拉图爬上审判台,刚开始说:“雅典人啊,尽管在所有曾经起来向你们发表演说的人中,我是最小的一个……”话还没完,法官们便大叫:“下去!下去!”这样,苏格拉底最终以281票被判有罪。最后通过死刑的判决,还多了80张赞成票。就这样,苏格拉底被投进了监狱,等待他的是毒汁。苏格拉底泰然处之,他勇敢地成为第一位哲学的殉道者。他拒绝逃跑,尽管友人已帮他买通牢房的看守人员。或许年逾古稀的他认为这样死去,是死得其所。柏拉图以感人的文字记载了这位哲人仙去的情景:

他站起身来,叫我们稍候,就和克里同一块儿走进浴室去了。我们一边等候,一边说着话,大家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他就像一位我们正在失去的父亲,而我们就要作为孤儿去度过自己的余生了……太阳落山的时刻临近了,他在里面已经呆了很长时间。终于,他出来了,又和我们坐在一起……大家只是相对无言。很快,狱卒走了进来,站在他的身边,说道:“苏格拉底,在所有来过这里的人当中,您要算最高尚、最温和、最善良的一个了。我每次服从当局的命令,吩咐其他犯人服毒,他们就像发了疯似地把我骂个狗血淋头,您是不会和他们一般见识的。其实我明白您不会生我的气,因为您知道错在他人,不在我。我这就向您告别,生死有命,请您尽量想开点。我这份差事,您是知道的。”说罢,只见他眼泪夺眶而出,转身出去了。

苏格拉底望着他说:“您的好意我心领了,我听您的吩咐。”然后他转过身对我们说:“这个人多可爱啊,这些天来,他没少来看我……看看刚才他向我表示遗憾时是多么慷慨吧。我们必须按照他的吩咐行事,克里同,看看毒汁准备好了没有,如果准备就绪,就叫人端来。”

“可太阳还在山头上呢,”克里同说,“许多人都是一拖再拖,就是宣布叫他们就死之后,他们也要大吃大喝,寻欢作乐一通才肯罢休。您又何必这么忙,还有的是时间哩。”

苏格拉底回答说:“是的,克里同,你说的那些人这样做是对的,因为他们认为通过拖延可以有所得。不过我不这样做,也是对的,因为我不认为晚死一会儿自己就能得到什么。我吝惜和挽救的生命已经奄奄一息了,要是那么做,我只能感到自己可笑。请按照我的话去做吧,不要拒绝我。”

听见这话,克里同朝仆人做了个手势。仆人走进内室,过了一会儿,便和端着一杯毒汁的狱卒出来了。苏格拉底说:“您,我的好朋友,是有经验的,就请教教我这事儿该怎么进行吧。”狱卒回答说:“您只要来回走动,等到走不动了,再躺下来,那时毒性就发作了。”说着,他把杯子递给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轻松自如、温文尔雅地接过杯子,毫无惧色地说:“您说我可以用这杯酒来祭奠神灵吗?能还是不能?”狱卒回答说:“我们就准备了这么多,苏格拉底,再也没有了。”“我明白了,”他说,“不过我可以而且必须祈求众神保佑我在去另一个世界的旅途中一路平安——但愿我的祈求能得到满足。”说完,他把杯子举到唇边,高高兴兴地将毒汁一饮而尽。

至此,我们尚能节制自己的悲哀。然而,当我们眼见他一口气把鸩酒喝完时,都禁不住潸然泪下了。我用双手捂住脸,泪水却像泉水般从指缝问涌流出来,我是在为我自己哭泣。因为我确实不是在为他哭泣,而是一想到自己就要失去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便使我悲恸不已。不独是我这样,克里同也止不住泪如雨下,忙起身躲到一边去了。这时,一直在一旁悄然啜泣的阿波罗多罗斯突然失声痛哭起来,于是大家顿时都失去了勇气。只有苏格拉底泰然自若:“你们哭哭啼啼是干什么?”他说,“我不让女人呆在这里,就是怕她们来这一手。你们也许知道人应该在平静中死去这个道理吧。那就安静耐心一点儿吧。”听见这话,我们都感到羞愧,于是便忍住了眼泪。他在房间里来来回回地踱起步来,直到走不动了,才遵照指示,躺下身来。给他送来毒鸩的狱卒不时地查看着他的双脚和双腿。少顷,他使劲在苏格拉底脚上捏了一把,问他有没有感觉。苏格拉底回答说:“没有。”就这样,狱卒顺着脚踝一路捏上来,向我们表明苏格拉底已经僵硬冰凉了。苏格拉底自己也感到了,他说:“毒鸩一到心脏,一切就结束了。”他的下腹周围开始变凉了,这时他撩开盖在身上的被单,露出脸来说——这成了他的临终遗言——“克里同,我还欠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公鸡,你能记着替我还清这笔债吗?”“我一定替你还清,”克里同说,“您还有其他吩咐吗?”没有回音,一切又复寂静。过了一会儿,我们听见他动弹了一下,狱卒掀开被单,只见他的目光已经凝滞了。克里同替他合上了双眼和嘴巴。

英国学者厄奈斯特·巴克如此写道:“多少个世纪以来的思想一直紧扣着苏格拉底的死,而非他的生活。的确,几乎可以说他一生最大的教训就是他的死。他通过他的死教育我们,一个人可以为了良心而反对恺撒,但是就其他所有事情而言,他应当把恺撒的归恺撒,甚至以他的生命为代价。如果他被判以无罪,但条件是保持沉默并放弃他的使命,他显然是不会遵命的。比雅典国家的命令更崇高的是神的命令;比公民义务更崇高的是他对神的义务。这是一种殉教者的气质;把苏格拉底归入殉教者之列也并非错事。毕竟,他遭遇了义务之问的某种冲突,他用死亡最终敲定了他的选择。”

P18-22

序言

德国著名政治学家卡尔·施米特曾经说过:“政治对人们来说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命运。”自从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入文明,就开始了政治实践活动,就有了对政治学的需要和研究。政治学是对政治、国家及其活动以及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是一门研究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现实性。研究政治学对于我们认识政治现象,掌握政治规律,在公共管理和人才培养中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政治学要关注的是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是人类的最高学问。在政治学的鼻祖,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看来,政治学是人类的最高学问,是社会科学的“王冠学科”。在不同文明、不同时代,不同的思想家都对政治学做出了独立的思考,政治学说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面貌,无数的哲人学者为了设计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殚精竭虑,也有在探索美好社会蓝图中出现的种种曲折甚至倒退……

面对浩如烟海的政治学学术经典,任何人竭毕生之力也无法读尽,加之政治学体系庞大、内容深奥晦涩,读者要想进行深入学习有相当的困难。鉴于此,我们组织编撰了这部《政治学的故事》,将政治学发展史中最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思想家,及其皇皇巨著和主要政治学观点具体生动地予以介绍,全书主要分为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政治学、中世纪神权政治学、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政治学、共和主义政治学与社会主义政治学,以及二十世纪各种政治学流派等部分。让读者在兴趣盎然之中概览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全貌。

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对诸如民主、自由、共和等政治学基本理念也给予了详尽的阐释,从而使艰深晦涩、枯燥无味的政治学变得通俗易懂。全书采用图文结合的编排形式,深入浅出的文字配以两百余幅精美图片,立体地展现了政治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体现在这些事件中的政治学知识,使读者在感受政治学魅力的同时获得轻松愉快的的阅读享受。

极具艺术魅力的版式设计,丰富精美的图片,科学简明的体例和流畅生动的文字等诸多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帮助读者跨越遥远时代的阻隔、文化背景的差异和专业知识的障碍,铺就一条通向西方政治学术殿堂的捷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政治学的故事/彩色人文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伟//孔新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36956
开本 16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5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091-49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