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光荣记忆(5风雨兼程中国人民解放军征程亲历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光荣记忆——中国人民解放军征程亲历记》丛书按照我军历史进程分六卷,每一卷以该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干,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我军高级将领等300余位亲历者的回忆录、回忆文章中精选权威章节,以高层决策者宏观叙述为主、基层一线指战员微观叙述为辅,并配以提纲挈领的导语和相关图片,力求做到历史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叙述生动,内容真实。

本卷《风雨兼程》展示了我军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历史。

内容推荐

这是第一部以权威亲历者亲述为基本内容全景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辉历程的大型史书。该书以我军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按照我军不同历史时期和重大事件设章分节,精选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我军高级将领等300多位亲历者的回忆资料,以提纲挈领的文字加以链接,是一部信息量大、权威性高、原汁原味、生动鲜活的鸿篇巨制。

全书按历史进程分为6卷。本卷《风雨兼程》展示了我军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历史。在这一阶段,我军作为国家稳定、安全、统一的重要支柱,不论在履行神圣使命,还是自身建设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对这些,本卷都有翔实的记录。高级将领下连当兵,大练兵大比武的热潮,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粉碎国民党小股武装袭扰和空中侦察机的窜扰,打击入侵的美军飞机,组建第二炮兵,参加驻马店抗洪抢险、唐山抗震救灾,记录了人民军队在这一时期的巨大成就。“文化大革命”中,在军队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开国将帅遭受劫难的困难情况下,老一辈革命家的抵制和抗争、军队建设在曲折中的奋进,充分展示了我军将士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

目录

红花映彩霞

郭兴福教学法

大比武

熔炉岁月

英模辈出

东方巨响

用八年时间搞出原子弹

为了蘑菇云的升起

探索爆心的秘密

铜墙铁壁

粉碎国民党军小股武装袭扰

“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

打击国民党军空中侦察机

打击入侵的美军飞机

风雨如磐

军队建设受到严重破坏

抵制与抗争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曲折中的奋进

抗震救灾

驻马店抗洪救灾

唐山抗震救灾

试读章节

用八年时间搞出原子弹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制定发展核武器的方针时,十分强调“自力更生”,一方面努力争取苏联的帮助,一方面做好“消化、吸收”。

在苏联突然“釜底抽薪”,研制工作陷入极端困难境地之际,国际上有人嘲讽,国内也出现反对之声。紧要关头,中共中央毅然决定: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用8年的时间,把原子弹搞出来。“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的方针随之出台。

战车重新启动,离那一声爆响已为时不远……

我国搞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都是周总理领导的。一次我跟驻京外国记者谈话,我就说我们这些科技人员都很怀念周总理。“文革”期间,周总理仍然抓住这项工作不放,别的工作乱了,做不了啦!但“两弹”的工作一直没停。

我感受最深的是总理确实肯花时间认真听我们的意见。这是总理一贯的作风。每次开会来的人很多,不同意见的人也请来,总理反复问:“有什么意见没有?”听了我们的意见,他最后决定怎么办。在一次会中,总理问大家对一个问题有什么意见,秘书跑过去对总理小声说:“这件事你曾经批过(我猜想秘书大概是这么说的)。”总理大声说:“那有什么关系,我批了的事大家觉得不对,可以改嘛!”

我参加中央专委会的时间很晚,从前都是部门的领导去,我们听传达。1967年我才开始参加。我回国搞导弹,第一个跟我说这事的是陈赓大将。1955年秋末冬初,我回到祖国不久,在科学院工作。科学院领导说:“你刚回来先去看看中国的工业吧!中国工业最好的是东北。”我说东北我还没去过。就这样到东北去学习。转来转去到了哈尔滨,在哈尔滨安排我跟军事工程学院的院长陈赓大将见面。陈赓接见了我,还吃了顿晚饭。陈赓问我:“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我说:“为什么不能搞!外国人能搞,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搞?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陈赓大将说:“好!”后来人家告诉我:陈赓那天上午从北京赶到哈尔滨就是为了晚上接见我,我听了很感动。后来,他也是很积极,有一次叶帅在家请我们吃饭,我爱人也去了,陈赓也在。吃完饭,大概是星期六晚上,他们说找总理去,总理在三座门跳舞。我们跑到那儿,等一场舞下来,总理交给我一个任务,叫我写个意见——怎么组织导弹研究机构?后来我写了一个意见,又在西花厅开了一次会,决定搞导弹了。那天开完会,在总理那儿吃了一顿午饭,桌上有蒸鸡蛋,碗放在总理那边,总理还特意盛了一勺给我。现在想起来真是惭愧,那时我对中国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意见书中错误一定不少。

记得1964年12月26日,我在参加人大的会议,有人叫我去参加一个宴会。等了一会儿,邓颖超同志来了,她跟我说起来,问我小学、中学是在哪儿上的。我说小学是在师大附小上的,她问什么时候,我说是20年代初。她高兴地说:“你不认识我吗?那时我是师大附小的第一批女老师啊!”所以邓颖超同志还是我的老师呢!不过她没教过我。她又问我干什么?我说我是搞火箭导弹的,并且介绍了一些搞导弹的科技人员,他们不怕艰苦和危险。我们那时的导弹叫做“东风2号”,是最早自己设计的导弹,用液氧、酒精做燃料。试验时都快发射了,出了问题。要把液氧卸下来。阀门又不灵了,我们的科技人员就上去处理,那很危险啊!后来她把这件事对总理说了,但说错了,就成原子弹了。以后她又见到我,告诉我,总理对她说:“你搞乱了,他不会跟你这么说的,他是搞导弹的,不是搞原子弹的。”邓颖超同志对我说:“我是会搞错的。因为我与恩来约定好了,不该我管的事,我是不问的。我搞不清是导弹还是原子弹。”对这件事我的印象很深。

“文革”中我们都是受保护的,没有周总理的保护恐怕我这个人早就不在人世了。那时候我们都是被军管的。军管会每星期都要向总理汇报一次。名单送上去后,总理说:“名单中的每个人,你们要保证,出了问题我找你们!”杨国宇知道这件事,他是军管会副主任,主管科技的,和我们接触很多,他说起这些事来生动极了。

我们体会,中国在那样一个工业、技术都很薄弱的情况下搞“两弹”,没有社会主义制度是不行的,那就是党中央、毛主席一声号令,没二话,我们就干,而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就是周恩来总理和聂帅。

我们的科技人员爱国是一贯的,是有光荣传统的。聂老总有句评语说:“中国科学家不笨!”的确如此。我还要说,中国的科学家聪明得很!而且中国科技人员都是拼命干的,外国人少有像中国人这样拼命干的。

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可见规模之大。那时是周恩来总理挂帅,下面由聂总具体抓,这个经验从前中国是没有的。我想,他们是把组织人民军队、指挥革命战争的那套经验拿来用了,当然很灵,从而创造了一套组织领导“两弹”工作的方法。这在新时代下有很大意义。在一次专委会上,周总理讲了这么一句话,他说:“我们这套东西将来也可以民用嘛!三峡工程就可以用这个。”我记得很清楚,他这句话我很赞成。这就是指那套组织、指挥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生产的一套领导方法,可以应用并推广。

干我们这一行,一得之见多得很,有道理,可不见得全面,但是在我们这儿有一条,最后是总设计师拍板。由总设计师听了各种意见之后,经过分析平衡,最后由总设计师拍板。总设计师他也不是一个人,他还有一个总体设计部,还有一个大班子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系统工程的班子。他们运用系统工程,衡量各种因素,选择最优方案,总设计师听了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又看了总体设计部的报告,最后下决心拍板,拍了板,谁再有意见也不算数了。这就是周总理、聂老总给我们规定的,总设计师就是总设计师。我们现在的总设计师都是这么锻炼出来的。像任新民就当过总设计师,还有屠守锷、谢光选都是搞导弹的总设计师。总设计师要有风度,大将的风度啊!

这很有意义啊!现在很多部门不会用这个,效果不好。现代工程都很庞大,复杂得很,一种意见对局部来说是好的,但对整体就不一定好。以上是就技术方面而言,要有总设计师和总体设计部;还有一个总调度的体制,组织管理的一套系统。为了衔接研究、制造、试验、生产,有一个很庞大的组织管理系统。调度跟打仗一样,出了问题要解决。所以有一个总设计师还要有一个总调度。张爱萍讲得很好,他总结说,要有两条线:一条是总设计师这条线,另一条是总调度这条线。最后汇总到领导(在军队就是党委),最后决定是领导。这一套组织是科学的,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这套东西的形成,就是在周总理领导下创立的,这是很重要的经验。

那时中央专委的决定,要哪一个单位办一件什么事,那是没有二话的。决定也很简单:中央专委哪次会议,决定要你单位办什么什么,限什么时间完成。也不说为什么,这就是命令!中央专委的同志拿去,把领导找来,命令一宣读,那就得照办啊!好多协作都是这样办的,有时候铁路运输要车辆,一道命令,车就发出来了。没这套怎么行呢?千军万马的事,原子弹要爆炸,导弹要发射了,到时候大家不齐心怎么行呢!按电钮那么好按呀!按一个全国都有影响,都要跟上动作啊!当然,现在我们国家正在进行一系列体制改革,什么都用指令不行,但可搞合同嘛,那也是合同说到的就要做到的呀!

第一次我们发射通信卫星,当时,国务院领导同志亲临现场去观察指导,对我们这套评价很高。以前他们没有到过现场,这次看了说:“你们的组织很严密。”说到电子技术,李鹏同志说:“你们的电子计算机并不怎么先进嘛!但就是靠了严密的组织,做出别的地方用先进的计算机有时还做不出的活来!”我们靠的一是执行任务的都是穿军装的,讲组织纪律;二是中国科技人员总是拼命干,夜以继日地干!因此可以说中国人是很严肃、很严密、很认真的。所以我们的“两弹”试验事故最少、伤亡也最小,都是在周总理的严格要求下取得的。他说,一定要稳妥可靠,万无一失。这条批示,我们每次试验都要讲,检查很严格,所以才很少出事故,很少伤亡。当然,也不是说绝对不出事故,因为总有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但是,由于我们贯彻了周总理的指示,所以事故、伤亡要比外国少得多。

P67-70

序言

为帮助广大读者熟悉我军的辉煌历史,继承发扬胡锦涛主席高度概括的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我社编辑出版了这套《光荣记忆——中国人民解放军征程亲历记》丛书。

本书按照我军历史进程分六卷,每一卷以该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干,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我军高级将领等300余位亲历者的回忆录、回忆文章中精选权威章节,以高层决策者宏观叙述为主、基层一线指战员微观叙述为辅,并配以提纲挈领的导语和相关图片,力求做到历史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叙述生动,内容真实。

在编选中,我们本着忠于历史、忠于原创的原则,只作篇章上的删减,基本不作内容上的改动。由于亲历者回忆录以个人实践活动为主线叙述,一些本该详述的军史重大事件未选到合适史料,只能留待以后新的史料弥补。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我军许多高级将领的大力支持。有的在百忙中为本书撰写了一批很有分量的新稿件,如记录“神舟六号”升空、驻军香港、九八抗洪、海军舰艇编队环球航行、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俄联合军演等内容的篇章都是首次公开发表,从而使这套丛书成为比较完整而权威的我军八十年征程亲历记。

在编选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装备部首长和有关部门、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和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后记

《光荣记忆——中国人民解放军征程亲历记》丛书,由解放军出版社组织编选。施雷任主编,魏继光、于丹、郑晖任副主编,梁粱为编辑组组长。

第一卷《巨澜奔腾》由李正琴负责编选;第二卷《中流砥柱》由梁粱负责编选;第三卷《天翻地覆》由熊铮彦负责编选;第四卷《钢铁长城》由陈京蕾负责编选;第五卷《风雨兼程》由李玉平负责编选;第六卷《精兵之路》由郭莹负责编选。江英参与了丛书的策划、各章导语的修订等工作。龚武成参与了导语的撰写。吴信尧、焦金仓、吕红英、周玮、郭艳徽、刘晓京、王萍负责校对。施雷、郑晖、梁粱、李玉平、郭莹参加了统稿工作。书稿最后由施雷、郑晖审定。

军事科学院军史专家杨贵华、吴子勇、刘庭华、袁德金、徐金洲、王湘江、姜文明、包国俊等审核了书稿。

丛书编选过程中,苏玉光、徐剑、彭继超、柳江南、梁东元、郭凯、肜守信、刘兴安、王东炬等同志给予了积极支持。

这套丛书中的绝大部分文章,是在原有的出版物中精心遴选出来的。其中主要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星火燎原》丛书和我军将帅的个人回忆录,也有少量文章选自其他出版社的出版物和部分报刊。在此,我们向相关图书、文章的作者、编辑出版人员、原出版单位表示衷心的谢意!

由于时间跨度较大,许多文章、图片的作者都无法联系,请看到本书的作者及亲友、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通信地址:北京市地安门西大街40号解放军出版社

邮政编码:100035

联系电话:010—66801015

联系人:李玉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光荣记忆(5风雨兼程中国人民解放军征程亲历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光荣记忆中国人民解放军征程亲历记编委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554480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4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97.5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