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钩弋夫人
内容
编辑推荐

小说描写了汉武帝刘彻、刘彻的三个皇子以及李陵、司马迁和“钩弋夫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故事。全书通过一群心地高洁的男女——钩弋、司马迁、李陵、慕陵、刘据等等和一群权谋高手——刘彻、刘博、卫子夫、苏文等的文学形象,来表现汉代那段刻骨铭心的悲剧时空,展示封建王朝的黑暗,张扬真、善、美,鞭挞伪、丑、恶,提升人格的质量,洗涤承传的污垢,呼唤日渐远去的道德良知,迎接美好的“政治文明”。

内容推荐

年轻的司马迁为写《史记》,云游天下,路经河间韩亭山,遇一与猴群为伍的六龄小女,并结下情谊。

十年后,汉武帝刘彻泰山封禅返长安途中路过韩亭,那小女已是十六岁美少女,且得令狐与南宫两异人密传,在猴群中飘忽如飞,盗走刘彻銮舆中瓜果,刘彻以为是刺客,命令围山放火,以希将少女烧出来。司马迁发现这个少女是十年前的小女孩。她的美艳令刘彻倾倒,亲上韩亭山拜访两位异人并求婚。

少女自小山中长大,不知人间世故,但熟读司马迁十年前留下的简册,执意要嫁给司马迁。抚养少女的异人将一个小玉钩让少女握着,称谁能取到小玉钩就嫁女给谁。刘彻的三个皇子以及李陵、司马迁以各自不同的心态取小玉钩都归失败,刘彻取到小玉钩当即敕封少女为“钩弋夫人”。

赞皇行宫的新婚之夜,钩弋失踪,触发文武百官一特别是三个皇子互相猜忌,大打出手。当司马迁最终被误会而准备上吊自杀时,发现钩弋高卧树上。

回到长安,刘彻正式册封钩弋为夫人,汉寓因钩弋的到来更不平静。长乐宫太子刘据、长门宫齐王刘闳的暗恋,甘泉宫昌邑王刘博因母亲李夫人失宠的仇恨……

刘彻因得钩弋而焕发青春,举起二十年来不曾举过的大鼎。

在经历了动荡不安的后宫生活磨练后,钧弋在险象环生的处境中渐渐成熟,不但安全生下龙子弗陵,还具备了理朝政的能力。

然而,老年刘彻多疑善妒,诛子灭亲,酿成大汉皇室空前浩劫。在一片权力空寂之中,弗陵立为太子,钩弋立为皇后,母子正高兴得意,钩弋却以多项重罪被且爱且惧且怜且恨的刘彻赐死。钧弋躺在司马迁怀里,由司马迁喂着毒酒,听着凄厉的箫曲,从容地饮鸩如醇……

试读章节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意外。当柏梁台上君臣正在尴尬的时候,柏梁台口传来隐隐的躁动。一行抬贺礼的官人,被卫士们挡在柏梁台口。

为首的是一个宫女模样、清秀文静的美少女。

慕陵,十年前长安大火,她被李陵救出后,正好遇到皇太后巡视火情,李陵将慕陵丢给了皇太后。长门宫废后陈阿娇是皇太后的同党--景帝妹--馆陶公主的女儿。那时,馆陶公主还健在,与女儿同住长门宫。因为这层关系,皇太后就将慕陵放在长门宫,忝充宫女,逃过了王氏诛族大劫。

慕陵大大咧咧地说:"我是奉长门宫废后懿旨送贺仪来的!"卫士们却不买账,口气更大:"甭说废后,就是当今皇后也不行!"苏文颠颠地跑过来,急切地嚷:"快快快,你们来得正好!"

苏文又颠颠地跑回去,大声奏道:"长门侍女慕陵代长门官废后为钩弋夫人送来贺礼!"

刘彻冷冷地一笑,挥一下手:"你们两个起来吧。--宣!"

汲黯对沾沾自喜的张汤怒目而视,双双起身回到自己的案几前。

钩弋一直盯着刘彻,像在猜臆一幅一字不识的草书。

慕陵款款上朝,口齿伶俐地向皇上和皇后、嫔妃等禀拜后,三个包金挂银的箱子和一大堆彩缎被抬上殿来,次第打开,尽是珠宝和金银。钩弋惊怪地大叫:"哇!这是些什么东西呀?照花人眼睛,好好玩好好看啊!"

"夫人,"慕陵将礼册呈给钩弋,"这是礼簿,请夫人过目。"

钩弋将册子推在一边,指着金银不解地问:"这么多东西,有什么用呢?"

慕陵倒被问糊涂了,看着钩弋,不知所措。

钩弋拿起一块金锭、掂了掂,似乎明白了,喃喃地说:"有用。用它砸核桃最好!咔嚓!"

"砸核桃?"慕陵不得要领。

"慕陵啊,"刘彻笑道,"你的主子一片深情厚谊,可是呀,你们主子喜欢的东西,钩弋夫人未必喜欢啊!"

"阿兰阿菊,你们喜欢吗?"钩弋围着箱子乐颠颠地转,问阿兰阿菊,"你们真的喜欢?"

阿兰阿菊点头。

"喜欢就拿去!喜欢什么拿什么!"钩弋将珠宝往侍女们怀里塞,殿里一片大乱。

钩弋将三箱金银往台下泼去,向军士们喊:"皇上说,这都是你们喜欢的!这都是你们的!"

"嗬--"台下山呼海啸,"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哈哈!"刘彻走过来,拥着钩弋掀须大笑,"钩弋呀,你真是挥金如土啊!"

慕陵看着钩弋,眼里泪光盈盈。

"你心里不好受吗?"钩弋挽起慕陵,牵到刘彻身边,"有什么事你告诉他,我知道,天底下就他金口玉言,谁都听他的。"

慕陵对刘彻泣拜道:"皇上,罪女久居长门,多有不便之处。恳请皇上开恩,赦罪女出宫,即便老死荒漠,也深以为幸!"

"嗯,"刘彻叹口气,说,"你父亲身居卫尉,火烧柏梁台,长安震动,诛族也不为过。朕当时念你年幼,且有皇太后说情,留下王氏一线血脉。事情已过去整整十年了。好吧,乘着今日盛会,满朝文武公卿,不乏英俊少年,你看上了谁,就指给朕,朕为你做主!"

"谢皇上!"

慕陵抬眼看去,衮衮公侯,有的自觉形秽,不敢仰视;有的感觉良好,装模作样,力图鹤立鸡群。

慕陵的目光停在李陵身上。  "有了吗?"刘彻以忠厚长者的神情看着慕陵笑。

慕陵点点头,向刘彻耳语。

刘彻清了下嗓子,拖腔拉调地喊:"关内侯李陵听旨……"

钩弋拥着慕陵直乐:"啊?你喜欢他呀?他是个馋猫,眼睛像贼!"

"皇上不可!"李陵嚷嚷着冲过来,倒头跪拜,"皇上不可!不可呀皇上!"

"岂有此理!"刘彻大怒,"退下!"

慕陵愣了一下,不觉掩面哭起来。

"你不要哭嘛!"钩弋心疼地抱着哭泣的慕陵,噘着嘴安慰,"听说想出嫁的女人都要哭的,是急着要出嫁吗?"

"……"慕陵被这话惹得笑了,可她的目光落在钩弋脖子上的小玉钩时,脸色骤变,一阵晕眩。

"慕陵!"钩弋大叫,"慕陵--"

慕陵睁开眼,紧闭着嘴唇,默默地盯着钩弋,一脸的惶恐和疑惧。

刘彻大步走过来,以长辈的仁慈抚着慕陵的肩,叹口气说:"慕陵,不要伤心,大汉天下好男儿有的是!"

慕陵这才缓过神来,向刘彻深深一拜:"谢万岁!奴婢告退了。"

慕陵向钩弋扮出浅浅的一笑,转过身去,在刘彻和钩弋的目送下,脚步慌张地离去。等下了柏梁台,她驱车直奔长陵,跪在父母的坟前好一阵大哭……

P45-47

后记

谁说荒唐?

大约,这是一个颇为荒唐的故事。然而,历史本身不就相当的荒唐吗?

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但极少有人从这面镜子里看到自己的真实形象。那是因为:历史仅仅是成功者的墓志铭。不管是《永乐大典》还是《四库全书》乃至《二十四史》,作为皇室弄臣的史官们,总是按照主子的成功之道和道德标准,来重新粉饰历史画廊里的宗师脉承。

汉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武帝(公元前一四0一九0)时代,汉语、汉文、汉人……在世界格局中正式定型成熟。正是这个时代,东、西方同时进入令人沮丧的中世纪(董仲舒和耶稣将东、西方的文化精髓同时引向宗教),却因东、西方完全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学术的实用价值:治国役民统治术/人类的相互沟通理解——构成了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乃至东、西两个半球的升沉进退。我们至今还有人不大愿意承认那个“千年黑暗”的岁月,是因为我们像鼹鼠一样,已习惯了时间隧道里的漫漫长夜吧,那么多对封建帝王的颂歌,那么多的“万岁万万岁”,令死了四百年的莎士比亚在那里暗自窃笑不已哩。

权力的崇拜和权术的时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灰色审美,入的道德良知斯何待言?

西方学者早就指出,“社会学是伪科学”,“书架上的‘历史’只不过是重重叠叠的伪史”。然而,“历史学的魅力就在于它总是重复,治世者的悲哀总是忘记历史。”(陈平华(《金陵细语》)武帝时代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从实践到理论一步到位的特殊时代。艺术地再现——艺术本没有真实可言——这个时代,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为之长想。被汉武帝独尊的儒学尽管精妙无穷,但它毕竟是封建的东西,是强权专制、吃人说教,最终使东方智慧沦为了权术谋略的污浊盆地。普遍的权力崇拜和中庸的堕落,蘖衍了人文史上最恶心的民族污秽:趋炎附势的“汉奸”情结,造成东方政治道德板块的整体沉降和白化、矮化。这种虚伪的东方人格,是我们比肩世界最大的文化障碍。当我们正在一天天摒弃愚昧的种种崇拜的时候,拙作希望带给人们一线亮丽的慧光,通过一群心地高洁的男女——钩弋、司马迁、李陵、慕陵、刘据等等和一群权谋高手——刘彻、刘博、卫子夫、苏文等的文学形象,来表现那段刻骨铭心的悲剧时空,展示封建王朝的黑暗,张扬真、善、美,鞭挞伪、丑、恶,提升人格的质量,洗涤承传的污垢,呼唤日渐远去的道德良知,迎接美好的“政治文明”。

艺术活动中最伟大的爱情故事当然是悲剧。有趣的是,钩弋夫人这个历史生活中昙花一现的非凡人物,十六岁以一个山野姑娘偶然入宫,二十三岁的花季,刚册封为皇后便由最爱她的爱人武帝赐死——典型的“亲杀”,正契合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基本的艺术规律。我们常见的宫廷作品多以皇位(社稷)安危见重,窃以为那并不是艺术家们所应关心的事。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十年战争,仅仅为了一个绝色美人。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不管她宣称如何标新立异,都不可能违背最基本的艺术规律,即:某种模式。这部小说是一个典型的“灰姑娘”模式。一个山野姑娘,一步登天,因其美艳得宠而最后册立为皇后,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天方夜谭。这个故事本身,可以覆盖一切失意者的心理需求——弱势群体的市场份额。与传统爱情故事不同,本小说没有一对齐眉比肩的“青梅竹马”——即便钩弋与司马迁、慕陵与李陵,也有十岁以上的年龄差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幸福夫妇年龄相差应在二十岁左右,除了一些西方作家——如弗·纳博科夫,我们还无人敢为此“声名狼藉”,这正是东方文学的“媚俗”之处吧。但愿小说中的爱情故事,会像现实生活中的恋情一样,为当今情爱语场提供一个见仁见智的公共话题。至于小说中的“和氏璧”、“坟、典”、“割股啖母”、“箜篌”、“荆楚兵”、“侯氏县”等等都为武帝正史所记,现穿凿附会于其中,力图让读者在阅读快感中受到东方文化的熏陶濡染。唯其如此,岂有他哉!

2005年12月24日初稿于广州东山

2006年3月18日定稿于世金汉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钩弋夫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道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昆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408441
开本 16开
页数 4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1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0: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