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灸火烟云(奇针妙灸皆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对大众而言,张载义编著的《奇针妙灸皆故事:灸火烟云》是一本揭开针灸面纱,认识针灸众多疗法和神奇疗效的启蒙书;对针灸专业人士来说,则是了解针灸文化与历史的参考书。全书可读性强,引人入胜,书中还插入了知名画家手绘的古典风格插图,图文并茂,能够给读者带来更为轻松愉悦的阅读感受。本书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将中医、针灸知识寓于故事之中,使人不自觉中就能够获益,适合一般大众和针灸专业人员阅读。

内容推荐

你知道吗?一代文宗元好问曾经发了项疮险遭庸医所害,幸得好友李东垣为他诊治,以艾火灼灸百壮才转危为安。元代的江西名医黄子浓为一富翁治疗顽固性腹泻,竟是灸头顶的百会穴而愈……神奇的针灸真是本讲不完的故事书!

本书为“奇针妙灸皆故事”之艾灸卷《灸火烟云》,以故事的形式介绍针灸历史、针灸名医和针灸传奇。全书共五十章,将史籍、古代病案、杂记、古代小说和民间传说中有关针灸名医,或名医运用针灸方法治病救人的事迹,以文学的手法稍加演绎,一方面讲述针灸的文化历史、名人轶事,另一方面根据故事涉及的内容,以深入浅出的文字讲解了一些针灸理论、治疗手法或保健方法。

本书由张载义编著。

目录

◎第一章 晋景公梦竖子遁入膏肓 秦医缓知君侯无可救药

◎第二章 命妇发疝疾艾灼肝经解 仓公判生死依据异术诀

◎第三章 华佗妙灸夹脊瘸者如常 吴普传承禽戏晚年体健

◎第四章 邓御史留友朋居于罗浮 葛仙翁采方技更著《肘后》

◎第五章 仙道有杰女留佳话美名 鲍姑精艾术为灸师先导

◎第六章 秋夫模人样针灸驱鬼病 仲融获镜经子孙皆名医

◎第七章 延之救急患者回复生机 唐皇钦定医家必读小品

◎第八章 柳太后发中风难施针液 许胤宗创新术药熏孔穴

◎第九章 崔知悌穿行乡里疗骨蒸 染瘵人获灸四花得救治

◎第十章 文仲集诸方随身能备急 妇人产横位烧艾可矫正

◎第十一章 幕僚咳逆发胃气将竭尽 沈括荐方灸艾灼顷刻平

◎第十二章 盛幕士胸膈满痛呈危象 刘经络淬刺疗疾保安康

◎第十三章 陈璀烧背胛疗劳损瘵疾 庄绰为济世著灸膏肓法

◎第十四章 安抚官患痔疮任途僵仆 主驿吏施艾灸核消痛止

◎第十五章 太守患中风口噤难下药 克明煎汤液熏蒸转平安

◎第十六章 反应点灸刺治疗异样病 王执中集验成就资生经

◎第十七章 发背急艾燎疮上无感觉 愈疾慢灼烧痛时方保命

◎第十八章 老盗寇耄耋年纪发淫威 贼王超重灸关元壮体魄

◎第十九章 服睡圣躁狂男子方平静 保无阳真定道徒灸募俞

◎第二十章 究病原窦材疗疾多灸艾 叹奇术扁鹊效应见心书

◎第二十一章 壮年汉发伤寒医者不识 郭子和重灸螨病家得治

◎第二十二章 小童子宿痰未清成风痫 陈自明除壅开窍有灸药

◎第二十三章 李东恒见师长罹患风眩 张元素教徒儿灸取侠溪

◎第二十四章 元好问发疮险遭庸医害 李东垣诊治灼灸百壮安

◎第二十五章 经痛妇遭冷侵复又受惊 李明之灸手足片刻除悸

◎第二十六章 幼童遭惊吓发风痫抽缩 天益点艾绒灸两跻解痉

◎第二十七章 张安抚得中风半身失用 罗谦甫愈偏废针灸并行

◎第二十八章 为儿郎奥屯周卿求诊视 补虚损真定罗氏灸中脘

◎第二十九章 史公子寒凝便血身体衰 罗天益温中散结药灸愈

◎第三十章 男子发劳瘵咯血病难愈 震亨用倒仓灸补体增强

◎第三十一章 肠辟阳脱患者突然昏厥 扶正固本丹溪急灸气海

◎第三十二章 病妇怒积多时发痫腹痛 丹溪肝脾并治艾灸鬼哭

◎第三十三章 考古今滑寿发挥十四经 参舌脉伯仁灸愈寒疝女

◎第三十四章 阔商贾腹泻年余愈无期 黄子浓参悟易理灸百会

◎第三十五章 新安男小便淋沥止亦难 孙卓三揭盖提壶灸脑后

◎第三十六章 王家女患瘰疬病情垂危 周汉卿使铍刀淬刺疗疾

◎第三十七章 慕云偏风陆岳灸疗扶正 春元中脏养愚艾火回阳

◎第三十八章 打鱼人中寒邪肚疼误攻 花溪老消痛症温灸理气

◎第三十九章 密斋灼中指惊风童回生 万全灸脐旁疝气儿痛止

◎第四十章 锦衣患发背隔蒜灸拔毒 新甫疗阴疮艾灼药补养

◎第四十一章 堂叔发霍乱转筋又吐泻 江罐灸关元回阳而囊舒

◎第四十二章 儿郎饮食无度中气大伤 应宿热盐熨脐艾灼温补

◎第四十三章 两患者臂膀难伸皆因痰 杨继洲针灸各异巧施治

◎第四十四章 员外脐积块继洲灸气海 宋儿腹痞实杨氏针章门

◎第四十五章 绍东得呃逆方药无法解 继洲取气海灸刺全消除

◎第四十六章 尚书女生鼠疮艾灸肿处 陈家孙长核块按时开穴

◎第四十七章 情势危女子血崩因有异 立法别继洲补泻治不同

◎第四十八章 亲家子服乱药逆气结块 张介宾灸章门散痞解忧

◎第四十九章 周复庵患头痛发汗昏睡 李中梓灼关元固脱回阳

◎第五十章 王夫人虚劳失治保命难 古月老灸药巧施除疴去

后记

试读章节

北宫,是西汉时期齐地的官员,职位司空。他的妻子,名出于,被封命妇。

一次,出于得病了,腹部肿胀,大小便也相当困难,北宫请来医生为她诊治,根据她的病情开了药方。

“夫人,该喝药了。”侍女端着煎好的药走到出于的床前,对她说道。

出于摇了摇头,说:“肚子里的东西还停在那里,叫我怎么能喝得下去!”

“我来。”此时,北宫走了过来,接过侍女手中的药碗,问道:“怎么样了?”

“还是顶得慌,肚子胀得好像一点也没下去,屁也放不出来。”出于回答道。

听说出于的症状毫无改善,医生们感到一头雾水。这时,有一位医生走到了出于的身边,他取出针来,又在出于的身上量了量,刺下了几针。这位医生一边不停地捻动提插银针,一边不时地问出于针下的感觉如何。

半晌下来,出于还是老样子,没什么变化。

出于得这个怪病已经好多天了,作为官员的北宫请医生看病并不难,而他请来的这么多医生,都认为出于的病是由于风邪的袭人,而选取足少阳脉来进行刺治。可是出于的腹胀依然如故,大小便多少天都没能痛快解出来,小便不时淋溺,点滴浸湿了她的衣裤。

“怪了,难道我们大家都错了?”医生们面面相觑。

“不如请淳于意来看看吧!”不知哪位医生说了这么一句。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向北宫推荐了淳于意。

淳于意,齐临淄人,曾任齐太仓长,管理齐国都城的粮仓,因此,人们都习惯称他为仓公。淳于意开始曾跟随公孙光学医,到了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又向公乘阳庆学习黄帝、扁鹊脉书,所学尽得真传。他善用方药、针灸为人治病。

淳于意被请来了。他首先询问了出于的有关病情,随后为出于诊脉。

诊查一番后,淳于意转过脸,面向几位在场的医生说道:“这个病看起来像是风证,可实际上是气疝。脉象表明,经气逆乱,窜扰了膀胱,所以大小便困难,小便发红。另外,病见寒气则有可能遗溺,令腹部肿胀。她的脉大而实,脉来往艰难,是所谓足厥阴之脉的妄动。应该灸足厥阴脉,而不是针刺足少阳脉。”

淳于意说罢,就拿出艾绒,将艾绒揉搓成柱状,放在出于两侧的足厥阴脉上,左右各一壮,放置好后,便点燃了艾炷。

灸了数壮之后,出于停止了控制不住的遗溺。

淳于意继续灸着,又过了一会儿,出于突然叫了起来:“快,快,我憋不住了,要尿出来了。”她自发病以来从来没有的便意,被淳于意的艾灸引导了出来。

侍女见状,赶紧端出尿盆,淳于意迅速地清理掉出于身上的艾火与灰烬,避让了出去。

还未等尿盆放到位,出于的小便就解了出来,又快又急,甚至溅到了侍女端盆的手上。

出于的小便终于顺利地解了出来,虽说不如病前那样,但毕竟有一定的量了,而且小便清澈,不再发赤了。

淳于意每日为她灸足厥阴脉,同时嘱她饮服火齐汤,仅三天工夫,出于的疝气就已经完全消散,大小便归于常态,她痊愈了。

淳于意从年少时即开始学习医药方技,求师问道,收集了诸家经验、秘方,他曾深入研习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等,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都能够得心应手地应用这些知识。

有一次,济北王阿母烦闷不适,还说自己的两只脚发热。淳于意看了后,说这是热厥,是由于饮酒大醉造成的,就在她的每只脚的脚心上针刺j三个穴点,共下了六针,针后按压一下穴位,没有出血,阿母的病就好了。

济北王看淳于意诊疗疾病这么灵验,就召淳于意给他的侍女诊病。轮到侍女竖的时候,淳于意诊完后问:“竖的身体平时怎么样?”

济北王应道:“竖的身体一向都不错,很少得病。”

淳于意当时没说什么,之后却在私下里对济北王说:“竖并不是很好,只是表面还看不出来,她已经伤了脾,万万不可劳累,要时刻注意观察她的动静,一旦有什么变化,她就有可能在春天呕血而死。”

淳于意又问济北王:“竖有些什么爱好?”

“她爱好医方,还掌握多种技能,对旧的方技她总能想得出新的创意。她是我去年花了四百七十万(即后来的四千七百贯)从民所买来的四个人中间的一个。怎么,她会发病吗?”济北王说。

“是的,不要看她现在这样,其实,她的病很重,按书上的讲法,是要死的。”淳于意回答道。

济北王听说这话,就借故找来竖,他详细地观察了一番,见竖的颜面五色并没有什么异常的变化。

“这个仓公,怎么说她的病很重,还会死,未免言过其实了罢!”济北王心存狐疑,就没有太把淳于意的话当作一回事。

开春后的一天,竖陪济北王外出,中途竖去上厕所,可是,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也没能看到她出来。

济北王等不到她,就喊:“竖啊!竖啊!”

可是,厕所里一点回音都没有。

“呀!不好。”这时,济北王猛地想起了淳于意的话:“她的病很重,按书上的讲法,是要死的。”  他感到不妙,赶紧派人进去。进去的人一看,竖已经倒卧在厕所的地上,她是突发呕血而死的。

淳于意后来说,竖的病,得于流汗,流汗病人的内部疾病很重,可是,外在的毛发面容仍然保持着润泽的光彩,脉象也没有衰败的征象,这样的病被外在的表象所掩盖,所以,常人是很难发现问题的。

淳于意诊断疾病,特别注重脉法,由脉法推断病理。从他留下的医学资料来看,他述说的病候,与《灵枢》《素问》《难经》的径路似乎有所不同,可能是出自于古代遗留下来的,他从老师处专门密受的黄帝、扁鹊脉书,以及五色诊、奇咳术的有关经验。因此,他的有关医理部分的论述,也不是后人都能够解释清楚的。

淳于意也像秦越人一样,并没有把自己的医学经验的传授限定在神秘而狭小的范围内。他因材施教,培养出宋邑、高期、王禹、冯信、杜信、唐安以及齐丞相府的宦者平等多位弟子,是秦汉时期文献记载中带徒最多的一位医家。

P8-11

序言

故事,可以解释为旧事、旧业、先例、典故等含义。

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故事侧重于对事情过程的描述,通过对过去事件的记忆,描述某个范围社会的文化形态,从而阐发道理或者价值观,对于研究历史上文化的传播与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针灸故事,是通过对过去有关针灸医事的记忆,描述不同历史阶段,针灸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

本书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讲述我国历代医家以及民间医生奇特的针灸医事活动。

一、故事的取材

(一)史料

涉及针灸内容的故事,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左传》就已有所记载,《左传·成公十年》中秦医医缓为晋景公诊病的一段对于疾病的论述,讲到病魔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其中的“攻”“达”指的就是灸刺。

而有关针灸治病的故事,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关于扁鹊医事的记述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早的针灸故事的文献记载。但是,由于历史久远,所记述的医事活动,可能会出现情节的逻辑性可信,而时间、地点、被治疗的人物讹错的现象。如扁鹊故事中秦越人为虢太子治病的事例,若参考春秋战国的编年史、秦越人进行医事活动的时间段,以及相关文献,如司马贞的《<史记索引>》、刘向的《说苑》等,就能将其梳理清楚。

史料中,尤其是二十四史中中医名家的针灸医事大多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是,个别篇章中的故事情节,如《南吏·张融传》中徐秋夫为病死的魂灵针除病痛的事,就只能将它看作是传说了。

另外,还有一些针灸活动的记述,载录于某个时期的某些地方志上,如于法开羊肉汤外加金针为孕产妇催产的事情记录于《绍兴府志》,孙卓三提壶揭盖治尿症的经验出于《江西通志》等。

(二)病案

来源于病案的针灸故事,最早出自淳于意的诊籍,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淳于意写下的诊籍,开创了我国病案记录的先河。

由于病案记录了真实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事件的真实性确凿可靠,尤其是历代中医名家留下的专著中的本人行医的经验,就显得更加珍贵,如张从正的《儒门事亲》、窦材的《扁鹊心书》、罗天益的《卫生宝鉴》、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等。也有些内容取材于病例记录集大成的辑籍中,如江瑾的《名医类案》、魏之琇的《续名医类案》等。

(三)序言与跋文

有些素材来源于医书的序言与跋文,如崔知悌的《骨蒸病灸方》序言、庄绰的《灸膏肓俞穴法》跋文、吴瑭的《医医病书》序言等。前两篇关于灸疗的内容,是作者自己表白的写作动机及所经历的医疗往事。而后者则是吴瑭的弟子胡法为吴瑭《医医病书》所作的序言,文中道出了他跟随大师的一段经历。

(四)杂记

也有部分内容,取材于一些文人的杂记当中,如沈括的《梦溪笔谈》、苏轼的《东坡杂记》等。

(五)古小说

部分故事取材于古小说,主要是宋元以前的小说集锦,如南朝刘宋时期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唐代传奇小说集《集异记》、宋代著名的志怪小说集《夷坚志》。还有宋人编写的一部大书《太平广记》,为收录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记录南宋末年朝廷内外许多不见经传的野史的《齐东野语》等。取材于这类文献的有关内容,故事性强,事件的真实性还需要加以鉴别,但其中的道理还是值得玩味的。

(六)传说

除古代小说集锦外,还有少量流传于民间,难以找到出处的传说,也是本书故事的来源。

二、写作的基本原则

(一)忠实于原始资料,避免与史实冲突

本书故事的取材,有史有据,虽有所演绎,但也是在原始材料基础上的延伸,故事力求做到与针灸历史人物的史料相一致,故而在每一章的后面附上故事来源的主要参考文献。

(二)尽可能地发挥医理

原始资料中,有些医理讲得比较清楚,有的讲得比较模糊,还有言语极其简单,没有谈及医理的,本书尽其可能,在史料中寻求内含的医理,或者从其相关的文献,给予补充。如张洁古除臊臭的这一章,原始案例只有治法,但是,从他的治疗方法能够很明显地看出,他的这种取穴方法,是遵循着五输穴的五行生克关系而做出的选择。

(三)尽可能全面地概括出针灸各家流派的有关内容

考虑到历代医家所形成的针灸各家流派,为了能够概括出不同医家各具特长的针灸医疗特点,本书尽可能全面地搜集那些风格独特的中医名家的针灸轶事,尤其是中医院校教材《针灸各家学说》与《针灸流派概论》所涉及的针灸历史人物。

(四)内容真实性的区别与判断

取自经史、病案、杂记之类的故事内容,其真实性比较可靠,尤其是那些时间、地点、人物名称都很清楚的材料。但是,史料中也可能存在些许传说性质的内容,如《南史·张融传》中秋夫疗鬼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传说。一些取材于古小说的内容,如《夷坚志》《太平广记》《齐东野语》等,多具有野史的性质,但是,所述内容,对于针灸从业者,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本书对于不太符合客观现实的内容,在所在篇章的末尾都有说明。  (五)对人物性格的把握

故事的人物性格,主要根据史料中的唷关记述,如《金史·张从正传》说其“为人放诞,无威仪,读书,作诗,嗜酒……”《元史·李杲传》说其“幼年异于群儿,及长,忠信笃敬,慎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等。

本书通过对针灸人物过往事件的描述,旨在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倡导先贤们大医精诚、高风亮节的大家风范,学习他们团结互助、肝胆相照的兄弟情谊,以及他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本书广揽各路医家,所涉针灸治验各具特色,但愿本书对针灸临床工作者以及有志于此的针灸爱好者,能有所启迪。其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医界同仁的帮助与指正。

张载义

2015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后记

2010年l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内罗毕审议并通过将中国的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项目的成功申报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可,对进一步促进“中医针灸”这一宝贵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认识,增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保护文化多样性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200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32届大会上,表决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保护模式,强调保护传统文化,以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两大类:一是濒危、亟待抢救的项目“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是历史悠久、具有民族特性的优秀项目“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中遗属于后者,属于《公约》第二章第2条规定的“有关自然界与宇宙的知识和实践”领域。

针灸虽未到濒危、亟待抢救的地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历史悠久、颇具民族特性的医疗项目,其受到的社会关注程度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想,大量的人群从未接受过针灸治疗,更不用说对于针灸这一学科的了解了。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中医针灸的人才培养,忽略了人文知识的教育,学生虽然医古文考得不错,但实际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不强,这可能与他们不习惯阅读,对中医针灸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形成的各种流派的了解欠缺有关。

针灸申遗成功,有助于促进国家对针灸文化传承和保护研究的投入,从文化层面,系统整理传承针灸各家流派,开展针灸文化的理论研究,做好针灸的文化传承保护,创新医术;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在针灸申遗的前一年,即2009年的年底,我就开通了博客,为了让读者对针灸这门学科有所了解,我尽量采用浅显的语言或通俗的叙事方式进行写作。

2010年3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编辑马勤和我取得联系,请我写一部通俗易懂、易于传播的针灸作品。我想,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关于针灸文化方面的书籍,还很少有人写过,用文学的语言介绍针灸的文化历史,名人轶事,与针灸相关的趣味杂谈等,以彰显针灸的作用与功效,这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比起专业性强的学术论文更容易阅读和理解,更能勾起他们对针灸医学的兴趣与爱好,也能激起一部分人学习针灸的热情,这对于针灸学的光大传承,不无裨益。于是,我想写一部《针灸文化纵览》,内容包括上古传说、大家风范、神医佳话、草泽奇人、杏林星殇、自我保健、悬壶漫道、感受箴言、传承交流、成语典故、穴名谜语、针灸之最等l2个部分。

我将我的想法与马勤进行了沟通,马勤从编辑的视角给我分析,认为文化纵览的范围有些过大,主题不太突出,几经商榷,确定去除成语典故、穴名谜语、针灸之最的内容,将余下的部分,总括为古代医家的针灸往事,以故事的形式写出,定名为《奇针妙灸皆故事》。

本书原计划60章,每章以一个历史人物,一个中心故事为主,或伴有与主题相衬的其他人物和故事。我参照章回小说的惯例,在每篇故事的前面冠一对联似的篇名,以点明故事大意。因书中叙述的故事时间跨度大,从周代到清代近两千年,故“章”“回”的选用,取“章”弃“回”。

25年之前,我曾策划编写过一部针灸医案的图书,名曰《古今针灸医案医话荟萃》,其中的古代医案有一部分内容可以作为故事的素材,但是,医案毕竟不是故事,故事要有时间、地点的交代,要有情景、情节,要有关键人物的背景介绍,要有人物之间的关系与互动,而人物之间的活动,以对话最为突出,因此,要使医案成为故事,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另外,可作为故事素材的针灸医案案例还不足以满足本书的需要。

首先,关键人物,即古代名医,或有一定地位或身份的人物,都要给出一个背景说明,这些人物的介绍,多出自经史之中,古代医案中也有所介绍。为此,我不得不重新查阅二十四史或相关的史料,重点搜揽方技人物的内容,或在古代医案中找寻资料。可能有人会问,你为何不在《辞海》《中医学词典医史分册》中去搜寻,当然,《辞海》《中医学词典医史分册》中有医学人物的介绍,但毕竟这些介绍都是着重于医学方面,至于这些人物的成长过程、人生经历、与其他关键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少有介绍,而这些内容,对于讲述故事,是非常重要的。

2010年11月,在我的60章内容写得差不多的时候,得知我国“中医针灸”中遗成功的消息,马勤与我相互勉励,认为“中医针灸”的申遗成功,对于针灸文化的普及与推广,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受“中医针灸”申遗成功的激励,我重新审视了我所写的所有内容,发现60章的内容,还不足以概括我想讲述的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针灸往事。而马勤也觉得,对一些中医大家,诸如皇甫谧、葛洪、孙思邈等所用的篇幅不足,应该重笔描述。

从史书与古代医案中,我又发现了一些之前没有收录的针灸事例,这样,我所书写的篇章,从60章增加到了80章。由于字数较多,我决定将《奇针妙灸皆故事》一书,一分为二,分成两卷,即《针方奇谭》与《灸火烟云》,每卷设定50章。《针方奇谭》描写的主要是针刺方面的故事,而《灸火烟云》所叙述的则以艾灸为主,或灸刺,或兼以火针的相关内容。  至于那些重量级的人物,我也增加了一些笔墨,使他们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

这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我对照《辞海》中的“中国历史纪年表”,从第一章开始,到最后一章,涉及纪年的,逐一核对。以王公、帝王纪年的还比较容易找出公元的年份,但有些书里只用干支纪年,天干地支相互组合,六十年为一甲子,有的帝王掌权超过六十年,搞不好,对应出来的公元纪年就有可能差错六十年。为此,不得不仔细核对帝王纪年,并考察医家的生卒年份及其行医经历,来求得准确的时间。书中尽量将干支纪年的时间改作帝王纪年,或在干支纪年前加上帝王纪年,以便于读者查找原文。

在核对纪年时,我还发现了两个新的问题,在《针方奇谭》的开篇中,秦越人为虢太子诊治疾病的地点在虢国。而从秦越人行医的生活时段看,虢国已经不存在了,《史记》中所说的发生在虢国的事可能有误,我又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有不同的说法,如司马贞的《<史记>索引》认为“虢”应该为“郭”,而刘向的《说苑》则直指赵国。但秦越人为虢太子诊治疾病的故事已广为流传,故本书姑且以《史记》所说叙事。还有李东垣、罗天益的篇章中,由于师徒两人生活在金、元统治的北方,而非南宋,因此,与他们有关的年代表述,还是以他们生活所在地地区的统治者的年号为纪,而不用宋纪元。

在本书创作过程中,我想,作为针灸历史故事书,如果能有部分插图,岂不更好?我寻思着,谁能帮我做这件事?我想到了我原安徽中医学院的同事金嘉仕,他原来在中医学院做教学的绘图工作,年幼时曾跟国画大师程十发学过画,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他没有直接答应我,只是说,我会给你想办法的。20l2年9月,他身体不适,我前往探视,他告诉我,他已经和程多多说好了,委托程多多为这两卷书做插图。程多多自小随家父程十发学习绘画,1981年赴美国深造,就读于著名的现代艺术学府——旧金山艺术研究院,1986年获美术硕士学位,为上海中国画院海外特邀画师。金嘉仕身体康复后,带我一同前往程多多在上海的寓所,我拿出两卷书共100章的打印稿给他看后,他欣然答应为我作画。现在两书的20幅插图,都是他一人所绘。

本书的面世,得到了医界同事和友人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责任编辑马勤,对本书的撰著提出过不少有益的建议;著名画家程多多为本书的部分章节绘制了精美的插图;金嘉仕为完善本书提供了热情的帮助;本书在审校的过程中,还得到了严君白、徐斯伟两位教授的协助,再次对他们表示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灸火烟云(奇针妙灸皆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载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217712
开本 16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2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2013292451
中图分类号 R245-49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9
174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