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广义修辞学视域中的人民文学话语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运用广义修辞学理论范式和逻辑框架,分析1949-1999年间《人民文学》的“话语世界→文本世界→人的精神世界”。将关键词句微观分析与契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宏观把握相结合,展示文学期刊研究与修辞研究跨界场域,探索当代文学期刊研究新思路。 作者简介 董瑞兰,1981年生,河南邓州人。闽江学院人文学院教师。2009年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毕业;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文学修辞。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广义修辞学视野中的当代文学期刊话语分析——(文艺学习)(1954-1957)研究》(201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广义修辞学视域中的(人民文学)(1949-1999)话语研究》(2015)。在《语言文字应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出版史料》《福建论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牡丹亭)评注》(合著)《闽台文化大辞典》(参编)。2016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017年受聘“闽都学者骨干人才”;2018年获“福建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目录 序言 期刊研究“接着说”的修辞空间 导论 第一节 缘起:选取《人民文学》50年的理由 第二节 《人民文学》(1986-2023)研究综述 第三节 广义修辞学:理论体系与阐释路径 第四节 《人民文学》广义修辞学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一章 《人民文学》创作话语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第一节 公共话题→个体话语:“纪念鲁迅”的修辞建构 一 “鲁迅是谁”:话语主体的修辞范式与认知语境 二 “我心中的鲁迅”:话语主体的身份符号与叙述空间 三 “为鲁迅立传”:话语主体的创作结构和精神呈现 第二节 表层结构→文本语义:“儿童文学”的修辞策略 一 “好孩子”:义素分析与修辞共同体建构 二 “蜕变事件”:角色符号与文本时空修辞结构 三 “受伤事件”:故事序列与儿童主体性的修辞显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人民文学》评论话语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第一节 “百花时代”短论:语词、语句与语篇 一 从“香花”到“毒草”:词典语义与文本指向 二 “识毒草→找病根→开药方”:语句修辞策略 三 思维在场与形象批判:话语主体的精神世界 第二节 创作谈:关键词、文本修辞与主体价值 一 “生活”与“创作”:关键词的修辞指向 二 “谈法”与“写法”:修辞文本、文体、文风 三 “内诚”与“巧言”:主体真实、真诚、忠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民文学》“编者的话”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第一节 “短篇短章/新人新作”:作为修辞行为的编者推荐话语 一 既“短”又“精”:提倡短篇短章的推荐话语表征 二 “青春”与“革新”:推出新人新作的推荐话语呈现 第二节 “检讨/道歉/更正”:作为修辞行为的编者道歉话语 一 “检讨”:关键语词、话语形式及修辞意图 二 “道歉”:话语模块、修辞方式及语用功能 三 “更正”:话语内容、语用策略及主体精神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民文学》“读者来信”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第一节 读者身份认证、符号修辞与话语权力 一 “自我认证→编者认证”:读者身份的修辞认证 二 “不自在”读者:身份符号的修辞表述 三 “权威型/谦卑型”:读者地位与话语权力 第二节 “读后感”与“建议书”:读者来信的文本建构 一 读后感:评价标准、焦点话题与话语模式 二 建议书:用词语气、话语逻辑与表述方式 第三节 作为修辞的“读者来信”:叙事策略与主体精神 一 “弥合差距→重建认同”:情感倾向与礼貌原则 二 “真相”叙事:署名方式、摘录摘登、来信综述 三 在文学理想与生存现实之间:话语主体的精神世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民文学》图像话语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第一节 “女X”与“X女”:女性图像的修辞表征 一 “女工/女社员/女兵”:女性图像的艺术表达 二 “女X”→“X女”:女性图像的修辞位移 第二节 “X地”:图像的空间分类与语义系统 一 “工地/田地/阵地”:人物图像的空间分类 二 “公共空间”与“空间时间化”:时空叙述的语义系统 第三节 “民族共同体”:人物图像的主体精神建构 一 传统/现代:从“吸旧”转向“纳新” 二 理想/现实:从“写意”趋向“写实” 三 普及/提高:从“精英”走向“大众” 本章小结 结语 一 主要观点:《人民文学》广义修辞学研究的探索性思考 二 可能的创新点:研究视角、理论运用、研究思路 三 待提升的空间:来自对象丰富性与主体局限性的反思 附录一 《人民文学》研究成果目录(1986-2023) 附录二 广义修辞学视域中的文学研究主要成果目录(2001-2023)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期刊研究“接着说”的修 辞空间 谭学纯 一 在学术视野部分地从话 语产品转向话语传播载体的 背景下,期刊研究激发了不 同的学术敏感。但是,如何 从期刊话语兴奋与沉寂的消 长和话语转型投射的文化秩 序透视期刊的角色功能及组 织参与?期刊如何形塑了话 语生产,如何引导了话语消 费?被形塑的话语生产和被 引导的话语消费如何参与建 构期刊形象?背后的思想资 源如何渗融于期刊内外?则 是同类研究较少涉足、待阐 释话题比较丰富的领域,也 是广义修辞学分析区别于同 类研究的可能性空间。 运用广义修辞学理论资 源研究期刊话语的探索中, 董瑞兰执着行走,“定向生 产”。从收获博士学位的次 年开始,她连续主持了教育 部人文社科规划青年项目“ 广义修辞学视野中的当代文 学期刊话语分析-——《文 艺学习》(1954-1957)研 究”(14YJC751007)、国 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广义 修辞学视域中的《人民文学 》(1949-1999)话语研究” (15CZWO45)、教育部人 文社科规划青年项目“广义 修辞学视域中的《人民文学 》(2000-2020)话语研究” (21YJC751006)。南京大 学2018年版《〈文艺学习 〉的广义修辞学研究》是她 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完成 的教育部项目结项成果,本 书是她在同一理论站位研究 《人民文学》的上半场。 文献搜索显示,中国知 网以“《人民文学》”为关键 词的研究成果超400项(除 去资讯和重复信息),丰富 的文献资源,既是可资参考 的学术智慧,也是避免重复 性研究的无声警示。本书立 足“表达一接受”的修辞互动 过程,考察“话语权和话语 策略”“解释权和解释策略” ,这是《广义修辞学》“互 动论”的基础——“表达论”和 “接受论”的内容,也是董瑞 兰从广义修辞学视角考察《 人民文学》话语“生产一消 费”的主体篇章,研究框架 的学术逻辑是:刊物编者参 与作者的话语生产,推助作 者的话语产品进入文学传播 ,这一过程既可能凝结编者 和作者的友情,也可能引发 编者和作者的矛盾。编者对 作者话语产品的修辞加工, 可能滋生正负倾向的话外含 义和话后行为。由于编者的 修辞加工隐于作者话语背后 ,读者的阅读对象,是混杂 了作者话语和经过编者修辞 加工的作者话语。读者消费 话语产品,与作者对话并参 与话语再生产,既可能走近 作者,也可能误读或在自己 的认知框架中想象作者;读 者批评,既指向作者,也指 向编者。在有些情况下,编 者甚至比作者承受更大的压 力。编者致歉作者/读者的 话语妥协,可能隐藏着某种 暧昧信息或修辞韬晦。据此 分析《人民文学》“读者·作 者·编者”栏目设置及作者/ 编者/读者的情感结构和话 语出场,连同与此构成语图 互文性的插图,以及显隐其 中的修辞技巧、修辞诗学和 修辞哲学意蕴,共同支撑本 书的叙述结构。 二 1949年10月《人民文学 》创刊,启动了中国当代文 学以期刊为传播媒介的国家 叙事。以构建“人民文学”为 国家使命的中国新时代第一 文学期刊,创刊号推出“鲁 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 专栏,不仅仅展示了这一话 语板块在当期的高显示度, 更在于释放一个信号:鲁迅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特 别意义的文化符号,进入共 和国话语生态。在本书研究 的时间长度内,从1949年 至1999年,《人民文学》 除去停刊时间,先后发表茅 盾、冯雪峰、郑振铎、巴金 、胡风、曹靖华、萧军、川 岛、草明、周建人、许钦文 等人的鲁迅记忆,也发表过 王蒙、李书磊、阎晶明等人 的鲁迅想象,刊载过100多 处鲁迅资料,包括评论、创 作谈、阅读笔记、电影文学 剧本、歌词,以及画像、照 片、手迹和书讯等,共同建 构了《人民文学》纪念鲁迅 的话语场。本书对这个话语 场的观察与阐释,是纪念鲁 迅的公共话题如何在《人民 文学》的组织策划中转化为 个人话语?纪念鲁迅的个人 话语如何契合主流话语,体 现不同的修辞策略。频繁出 镜《人民文学》的鲁迅,是 体现国家意志的话语平台修 辞建构的“文学鲁迅”和“思 想鲁迅”,以及有论者所述 被建构的“政治鲁迅”。《人 民文学》组织并汇集的鲁迅 记忆和鲁迅想象,从不同视 点参与了对“鲁迅”的修辞建 构。 …… 在文学史流变过程中考 察《人民文学》话语,有一 类风景可能是分析难点:因 发表《现实主义——广阔的 道路》招致批判的秦兆阳担 任《人民文学》执行主编期 间,推动发表王蒙《组织部 新来的青年人》,如何成为 《人民文学》创刊以来最重 要的文学事件?1956年以“ 温和”的“火药味”批判秦兆 阳的张光年,1977年推动 刘心武《班主任》发表,如 何使《人民文学》成为伤痕 /反思文学的思想先导?《 班主任》的思想冲击波大于 秦兆阳遭受漫长批判的《现 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可是刘心武受到的非学术批 评远远少于秦兆阳。《班主 任》议论话语抢镜叙述话语 的倾向,部分地成为小说话 语不太成功的修辞,毕竟议 论不一定直接兑现反思。但 是对照刘心武将小说由“假 语村言”的虚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广义修辞学视域中的人民文学话语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董瑞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71623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2 |
出版时间 | 2023-09-01 |
首版时间 | 2023-09-01 |
印刷时间 | 2023-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80 |
CIP核字 | 2023048965 |
中图分类号 | I206 |
丛书名 | |
印张 | 2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