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周敦颐与湖南—濂溪理学研究论集
内容
内容简介

《周敦颐与湖南——濂溪理学研究论集》汇集了京华教授近年来的一些讲稿和文章,内容主要集中在周敦颐与湖湘文明的关系方面,语言生动,内容新颖,不乏学人的深湛之思。我个人自来湖南以后,也长期从事濂溪理学研究,阅读过的相关文献不在少数,但京华教授此书中的一些内容对我而言仍属闻所未闻,大开眼界。

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周敦颐哲学中为人关注,也是容易引起争议的概念“无极”,南宋时期朱熹和陆九渊曾为此展开一场大辩论,称为“朱陆无极太极之辨”。周敦颐的“无极”概念,究竟是在儒家内部有所传承,还是完全出自道家系统,抑或是周敦颐个人的“发明创造”?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者对此多有阐述,但一般都围绕着《老子》《庄子》《淮南子》等传统文献来进行。京华教授在书中独辟蹊径,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指出秦汉瓦当中就多处出现“无极”二字,“无极”其实是古代人通用的词语,推断周敦颐只是将这一日常用语抽象化、哲学化了。此一说法极为新颖,虽说并不能以此为据完全解决朱熹和陆九渊的千年争端,但至少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提供了一些新的证据。

目录

第一部分 周敦颐与湖南

一 湘学宗主周敦颐

二 周敦颐的思想地位

三 湘学的源头与湖南的贡献

四 周敦颐诞辰一千周年感言

五 周敦颐的思想学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资源

六 没有周敦颐更新儒学,就不会有千年社会稳定

七 湘楚文明源远流深——关于湖湘文化、文明、源流的对话

八 周敦颐哲学思想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九 周敦颐的思想光芒如一盏明灯

十 周敦颐:重新点亮儒家一千年

十一 千年一脉话濂溪

十二 以文明进步的眼光看待周濂溪在湖湘文化中的地位

十三 湖湘气派濂溪一脉——周敦颐与湖湘文化

十四 湖湘宗主周濂溪

十五 儒家学说的一种新气象

十六 濂溪活水润千年——国内外百余学者研讨周敦颐

十七 濂溪印象

十八 爱莲:理学与清廉

十九 读《太极图说通书浅读》

二十 濂洛关闽联盟倡议书

第二部分 周敦颐与濂溪学

一 濂溪学研究的意义

二 濂溪学研究的范围

三 濂溪理学的哲学意蕴

四 《近思录》指略

五 《近思录》释义

六 “无极而太极”的思想影响——以清代《庄子雪》之以儒入庄为例

七 由秦汉瓦当铜镜铭文看“无极

八 周濂溪的”和“的思想——《通书》论《乐》三篇刍议

九 钱穆先生《周濂溪(通书)随札》读后

十 《爱莲说》的主旨是有为

第三部分 周敦颐与东亚文明

一 周敦颐影响在东瀛

二 周敦颐著作在日本的传播

三 韩国绍修书院景濂亭唱和诗

四 书同文行同伦

附录

一 《爱莲说》创作时地小考

二 越南使者咏周敦颐诗六首

三 永州濂溪故里旅游攻略

四 濂溪书院复元奉安周先生文

五 告元公濂溪周先生墓文

六 濂溪周先生

七 观记濂溪先生月岩悟道处

八 奉赠中国湖南省濂溪书院诸学友

九 访中记

十 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2017年大事记

后记

前言

周敦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名人,也是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生于北宋时期的荆湖南路道州府营道县(今湖南永州道县),十五岁离开家乡,成年后游宦四方,先后任官于今天的江西、湖南、四川和广东,晚年定居江西庐山,筑“濂溪书堂”,世称为“濂溪先生”。周敦颐在历史上的功绩主要是开创宋明理学,宋代以后的理学家尊他为“理学开山”“道学宗主”,衡之于他的学术贡献,这一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中国的学术文化以儒学为主线,这大概是没有人怀疑的。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两千多年波澜壮阔的儒学历史画卷。宋代的儒家在回顾历史时,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即孔孟之后,道统中绝,汉唐学者所得仅为传经之学,与道统无干,一直到北宋中期的周敦颐出现,“不由师传,默契道体,建图属书,根极领要”,这才接上了孔孟的“道学”之传。宋儒的这一说法有绝对化的一面,但也有其内在的理论根据,即宋儒所建立的理学是顺应当时的时代精神,回归孔孟、“返本开新”而创立的一种“新儒学”,与汉唐旧经学在精神面貌、学术内涵等方面迥然不同。此种“新儒学”,遂为宋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沿用承袭,奠立精神基础,规范人心风俗,稳定社会结构,发挥了绝大的作用。

周敦颐有开创宋明理学之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发挥先秦儒学经典《周易》和《中庸》的思想,以“贯通天人之道”的方式为宋代儒学打开了一片思想新天地;二是他中年时在江西南安军遇到了程颢、程颐兄弟,二程向他请教为学之道,周敦颐教以“寻孔颜乐处”,二程由此有所体悟,“吟风弄月而归”,后开启洛学一派,为宋代理学的主流学派。南宋大学者朱熹在总结周敦颐的历史贡献时说:“濂溪周公先生,奋乎百世之下,乃始深探圣贤之奥,疏观造化之原,而独心得之。立象著书,阐发奥秘。词义虽约,而天人性命之微,修己治人之要,莫不毕举。……河南两程先生既亲见之,而得其传,于是其学遂行于世。”①在朱熹的《伊洛渊源录》中,周敦颐列为理学开创者的“北宋五子”之首。元人编撰的《宋史·道学传》中,周敦颐也被列为宋代理学家之首。至此,周敦颐作为“道学宗主”的历史形象已经建构完成,并为世人所熟知。

周敦颐是“理学开山”,他的学术影响是全国性乃至于世界性的。在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周敦颐研究专著和论文中,有不少是日本、韩国乃至欧美学者所撰写的。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到,周敦颐出生于湖南道县,他在家乡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并留下了“濂溪吟咏”“月岩悟道”等一系列动人的传说。周敦颐成年之后,游宦四方,也曾经数次在湖南为官。他生性喜好山水,曾作诗说:“争名逐利千绳缚,度水登山万事休。”湖南永州一带的湘中地区,目前存留有一定数量的唐宋以来的摩崖石刻,其中有不少是周敦颐“度水登山”留下的题记。在湖湘大地,周子的家乡故居,目睹这些石刻文献,如晤对周子其人,恍惚间仿佛历史时空发生了倒错,可谓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周敦颐与湖南的关系,并不仅仅在于他是湖南人,更重要的是,他开启了湖湘学术的精神传统。宋代以前,湖湘知名学人绝少,贾谊、柳宗元、刘禹锡皆以北人流寓湖湘,著书立说,但其实是中原文化的南传。周敦颐是湖南本土生长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排名在“孔孟”和“程朱”之间,这对于湖南本土文化而言,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到了南宋年间,出现了湖南本土的第一个学术流派——理学“湖湘学派”,其代表人物胡宏曾经评价周敦颐“其功盖在孔孟之间”。自此以后,凡论湖湘学术者,必推周敦颐为首,如清末叶德辉也提出“湘学肇于鬻熊,成于三闾。宋则濂溪为道学之宗,明则船山抱高蹈之节”,1946年湖南大学教授李肖聃著《湘学略》,以《濂溪学略》为卷首。凡此种种,都说明周敦颐与湖湘学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湖南人重视周敦颐,是因为周敦颐为湖南本土诞生的“圣人”,用胡宏的话来说,“度越诸子”,“其功盖在孔孟之间”。我在2013年发表的一篇小文《周敦颐与湘学》中曾谈到过这一问题,至今觉得还有一定道理。不揣谫陋,将原文摘录如下:“在周敦颐之后的宋元明清时代,湖南的学术风气都以理学为主,这一方面是由于理学是全国范围内的主流学术,在湖南地区也不例外,但另一方面,这与湖湘学人对周敦颐的历史回忆也是分不开的。在周敦颐之前,湖南地区没有出现过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文化人物,因此湖南学者对周敦颐身为湘人而开启理学学统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明清时期,在湖南各地建立了许多纪念周敦颐的祠堂、书院,无形中也强化了湖南学者的这种历史记忆。因此明清两代,明代阳明心学盛行,清代则朴学流行,但湘学在明清两代基本上不随全国的学术潮流而变动,依然以程朱理学为主。这里的缘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缘于对周敦颐的历史记忆。”①

周敦颐研究近年以来颇受学术界的重视,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在这方面,张京华教授有很大的功绩。我和京华教授同校任教,较为熟悉,也经常就一些彼此都感兴趣的学术问题交流讨论。京华教授近年以来探索的问题,可以用两个他本人提出的概念进行总结:一曰“石头上的文学史”,是为湖南摩崖石刻;二日“湘楚文明史”。所谓“文明史”,是指“文化史”中高雅、精华、阳春白雪的部分,以此标准推断,周敦颐当仁不让地应该是“湖湘文明”重要的奠基者之一。京华教授对周敦颐予以特殊的重视,是有其个人理由的。

本书汇集了京华教授近年来的一些讲稿和文章,内容主要集中在周敦颐与湖湘文明的关系方面,语言生动,内容新颖,不乏学人的深湛之思。我个人自来湖南以后,也长期从事濂溪理学研究,阅读过的相关文献不在少数,但京华教授此书中的一些内容对我而言仍属闻所未闻,大开眼界。

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周敦颐哲学中最为人关注,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概念“无极”,南宋时期朱熹和陆九渊曾为此展开一场大辩论,称为“朱陆无极太极之辨”。周敦颐的“无极”概念,究竟是在儒家内部有所传承,还是完全出自道家系统,抑或是周敦颐个人的“发明创造”?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者对此多有阐述,但一般都围绕着《老子》《庄子》《淮南子》等传统文献来进行。京华教授在本书中独辟蹊径,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指出秦汉瓦当中就多处出现“无极”二字,“无极”其实是古代人通用的词语,推断周敦颐只是将这一日常用语抽象化、哲学化了。此一说法极为新颖,虽说并不能以此为据完全解决朱熹和陆九渊的千年争端,但至少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提供了一些新的证据。

此外,“无极而太极”问题的讨论、辨析,过去我一直以为是局限于儒家内部,朱熹、陆九渊之后,元明时期的儒家如刘因、曹端、罗钦顺等人,乃至王阳明和王夫之,都对这一问题有过大量阐述,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宋代以后理学发展的一条主要线索。但京华教授在本书中指出,在儒家之外,道家学者其实也相中了“无极而太极”这一命题,早一点的有宋代林希逸的《庄子口义》,晚一点的则有清代陆树芝的《庄子雪》,这是以儒门义理说《庄子》,说明“无极而太极”的命题在宋代以后逐渐渗入了道家思想内部。这一发现,为今后的濂溪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周敦颐与湖南—濂溪理学研究论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京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813592
开本 32开
页数 352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96000
出版时间 2020-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44.25-53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