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巧女故事/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是谁施巧计处理万事?是谁善言辞巧解难题?是谁勤思索不畏艰难?浏览全书,自有妙解在其中。本书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的一册,在对大量巧女故事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基础上,采用更多鲜活的民间因素,讲述了古代一批聪慧的巧女故事。相信当你们在合上这本小书时,心中浮闪的不仅是对巧女聪慧机巧的赞赏,更多的还有对巧女故事这颗盈溢女性重彩的民间故事宝珠的喜爱以及对民众朴质思想的感悟。

内容推荐

巧女故事的讲述同其他民间故事一样,在教育或娱乐的形式下,蕴涵着民众的观念和欲求。故事中每一个角色、每一种行为的设置都渗透着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对现实的思考和愿望的倾诉:面对利益征战,他们既专注于家庭范围内的利益守护,又深切体悟着自身在伦理规范限制下的艰难。如何以才能和理智解决困境,是故事意图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多数巧女故事,以男性的失败衬托女性的智巧,让女性成为权利的持有者,享受行为胜利的喜悦,是因为传统认知上男性天然的强势,可以更好地映衬巧女,但这并不意味着民众对男性的打压。巧女故事中每一个角色的背后,其实都是成败与巧拙的交迭。作为现实境遇的逆向想象,民众赋予女性机智、勇敢和大气,让她们完成主妇应尽的责任,体味情感的自由和持家的重负。同时让她们可以暂时抛却伦理规范的束缚,成为家庭及个人利益的守护者。这是民众所能想到的一条折中之路,也是一种艺术化的解困方式。

本书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的一册,在对大量巧女故事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基础上,采用更多鲜活的民间因素,向大家展示古代坚贞、聪慧的优秀女性。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巧女故事?/1

第二章 谁的身影在集群中闪现:巧女故事的分类/7

施巧计处理万事/7

善言辞巧解难题/33

勤思索不畏艰难/49

第三章 巧拙之争,谁在两性智慧交锋中表演?/83

巧女:故事的主角/84

故事的配角:其他人物的角色类型/96

第四章 冲突与调试:故事角色的行为互动/109

角色行为的冲突与协作/110

角色行为的调试与维护/116

第五章 故事想说什么——巧女故事中的民间女性观念/125

利益为先:民间女性智慧观/126

规范折中:民间女性伦理观/147

情利交融:民间女性婚姻观/168

结语/191

试读章节

    以难制难不求人

这类故事通常是由“不求人”引发开来的:男人对自家女人的持家能力非常满意,于是就题写诸如“万事不求人”、“无烦恼”等对联或牌匾宣扬自己的得意。外人看到或听说后觉得不服气,就上门出了有悖常理的难题。这时,女人告诉家中的男人或女人自己要求提供可以完成难题的工具或相应的数据,外人无法提供,于是,女人的聪明被认可或得到称号。比如,流传在福建仙游一带的《无烦恼》,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故事:

从前,仙游县枫亭镇九社村有一个员外,他五十大寿那年,想试试女婿是否聪明,就对回娘家的女儿说:“阿爹做寿,无须什么厚礼,只要‘天上月’、‘地下爬’、‘半天叫’、‘纸包火’四样礼物就行了。”女儿听后,感到很为难。员外女儿在回家的路上,越想越烦恼,不禁蹲在路上哭了起来。一位在河边洗衣的姑娘见她哭得悲伤,上前问:“请问姐姐,什么事情这样伤心?”员外女儿把为父亲做寿的事说了。姑娘听后说:“这样的小事,你不必烦恼,我告诉你,天上月就是红团,地下爬是寿龟,半天叫是鞭炮,纸包火是灯笼。”员外女儿听后,转哭为笑,谢过姑娘,高兴地回家了。

做寿那天,员外的女儿办了四样礼物,回家为父亲祝寿,又把回家路上的事告诉了父亲。员外听后忙问:“那姑娘容貌如何,家住何处,你可记得?”女儿回答:“记得,那姑娘长得很标致,就住在隔壁乡。”员外听后暗想:“要是我有这样一个聪明的儿媳妇,可就无烦恼了。”后来员外果然请人提亲,娶了这位姑娘做儿媳妇。儿媳妇十分孝敬上辈,样样聪明,事事能干,员外心满意足。过年时,员外在大门上贴了“无烦恼”三字做春联横批。

当年元宵夜,县官赏灯路过员外家门口,见到“无烦恼”三字,心里想:“我身为县官,还常常烦恼,就是当今天子也有烦恼,烦恼小人家,竟敢如此口出大言!”第二天,员外收到了县官送来的“请帖”,说三天后县官做生日,要员外代办两样礼物:一是怀孕的公牛,二是山大的寿龟。这么一来,员外可烦恼了,整日唉声叹气,闷闷不乐。媳妇得知此事后,安慰说:“爹爹不必烦恼,到时我自有办法,请爹爹尽管放心。”

一转眼三天过去了,县官亲自来请员外“赴宴”。员外早已躲了起来,媳妇对县官说:“我公公前日分娩,无法迎接老爷,请老爷多多包涵。”县官听后发怒说:“胡说!男子怎会分娩?”她不慌不忙回答道:“请老爷息怒,男子不会分娩,哪里会有怀孕的公牛?”县官无言以对。她又接着说:“我公公说:请老爷把门前那座山称一称,看有多重,才好让我下米做‘龟’与老爷贺喜!”县官听后,哑口无言,只好作罢。从此以后,这个村就叫做“无烦恼”。

上面这个故事可能会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一个疑问:为什么以难制难不求人故事中也会出现“公牛犊”这样的难题呢?如果难题相同,那不就应该是同类的故事吗?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那说明你是一位非常敏锐的读者。以难制难不求人与妙寻公牛犊或公鸡蛋故事在结构上确实是非常接近的。不过,在具体的情节安排和多数难题的表现形式上,有比较大的差别。这类故事的开头部分基本上都设置了“巧名外传”的情节,以此作为故事难题的引发原因。外传的形式一般是由巧女的家人题写自夸性的牌匾或对联等。这种自夸引起外人的好奇或不满,进而以难题测试,因此,该类比较典型的故事也常以这些牌匾所题内容为名,如《万事不求人》、《免烦恼公》等。可见,这类故事的考验意图是以测试巧女机智为主的。故事中的难题虽然也是要求被考验者完成某项有悖常理的任务,但重点在数量上而不是寻找不存在的物品,比较常见的有:织路一样长或天一样大的布、养一头山一样重的猪或牛、酿海水一样多的酒或油等。巧女采取的解题方法同样是以难制难,即要求考验者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或数据,如测量路长的尺子、称重的秤或装酒的瓶子等等,使考验者能够知难而退。             P54-P57

序言

    序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 刘魁立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后记

巧女故事的讲述同其他民间故事一样,在教育或娱乐的形式下,蕴涵着民众的观念和欲求。故事中每一个角色、每一种行为的设置都渗透着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对现实的思考和愿望的倾诉:面对利益征战,他们既专注于家庭范围内的利益守护,又深切体悟着自身在伦理规范限制下的艰难。如何以才能和理智解决困境,是故事意图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多数巧女故事,以男性的失败衬托女性的智巧,让女性成为权利的持有者,享受行为胜利的喜悦,是因为传统认知上男性天然的强势,可以更好地映衬巧女,但这并不意味着民众对男性的打压。巧女故事中每一个角色的背后,其实都是成败与巧拙的交迭。作为现实境遇的逆向想象,民众赋予女性机智、勇敢和大气,让她们完成主妇应尽的责任,体味情感的自由和持家的重负。同时让她们可以暂时抛却伦理规范的束缚,成为家庭及个人利益的守护者。这是民众所能想到的一条折中之路,也是一种艺术化的解困方式。

民间故事表述的教益——审美形式,为民众弥补现实缺憾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借由想象的翅膀,百姓才能在巧女故事中,以变通的态度来调整规范的限制尺度和情感的需求程度。现实与想象的交织,曲折地反映了民众心中的欲望和反叛意识,同时也在这种过程中体、现出他们的创造智慧和实际的处理能力。因此,读者朋友们,希望你们在合上这本小书时,心中浮闪的不仅是对巧女聪慧机巧的赞赏,更多的还有对巧女故事这颗盈溢女性重彩的民间故事宝珠的喜爱以及对民众朴质思想的感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巧女故事/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康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14271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7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8: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