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镜像的衍生/在场散文书系
内容
试读章节

仪式

我已经熟悉了这个小区里的任何一条小路。

从东门进来,是一片树林,马路上的纷杂即刻消失。走到第四棵树的时候,我回头看看,有没有跟踪而来的车在小区里刚停下来,或者是不是有陌生人进入小区。一般情况是,只有小区里几个遛狗的老太太在与门卫聊天,谈他们家的丝丝是如何调皮和不听话,像在谈自己的孙子,她们的丝丝就是那些宝贝狗。

我从来就没有喜欢过狗,毛茸茸的,里面藏着不少的细菌,一想到那些看不见的蠕动的小东西,黑黑的微小的点式爬行物,全身就不爽。

常规情况是周围安静,来往的都是些熟悉的面孔,只是我从没有与他们打个招呼,最大限度是在岗亭附近迎面碰上保安,就那么微微地点头。

情况总会有不一样的时候,每次我都会不动声色地处理好,我清楚地知道,很多时候是我多虑,但防患于未然是我的指导思想。

昨天,我一回头就看见两个陌生男青年坐在靠近小区围墙的凳子上,因为隔得远,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声音时大时小,甚至还可以听到他们粗鲁的笑声。这些都不重要,致命点是:陌生。

他们的陌生,像方糖一样重重地落在我平静的杯子底部,迅速而缓慢地把白开水染甜,我清晰地看着它们从中间开始改变着水的颜色。我喜欢纯净水的味道,加进去任何其他味道都会让我味觉过敏,一些有危害的物质就隐藏在这加进去的动作中,它们依靠这些别样的物质轻易地隐身于咖啡或浓茶的任何一种味道里,除了纯净水的味道,其他任何颜色和口感于我都是毒药,在家里我就始终喝纯净水,矿泉水我可以接受,水中那种微弱的粗糙感,有点像位温雅的知性男人。水里其他任何陌生的味道都会给我产生不安全的氛围。

陌生的词语里,隐藏着各种非安全因素。那两个陌生男青年还坐在那里,偶尔回头看看我这边,他们的模样,是那种进城两三年的农村少年,略带些许腼腆和粗鲁,他们容易冲动,他们看着城市虚华的表面,模仿着浪迹于城市里的混混小青年,从装扮到动作和行为,很多抢劫杀人等事情就是在他们的冲动下造成的。他们以为自己很酷,以为城市人就是这么的复杂。中间也有很多因为没有其他生活能力,为了一个活字而混下来的农村青年,只有那些混混的青年圈子宽容地接受了他们的外来身份,他们在那里找到了平等和朋友。每次刺激性的行动正好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喜好。

我最担心的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才不会找个理由或者我可以请求他们放我一次,只要落在他们手上,就玩完。

我只有防止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我注意着身边的人。我想那两个男青年可能跟踪我而来,因为我每次都很谨慎,才没让任何人熟悉我家具体的位置。

很多次,回家,我一个人进入电梯,我都会按两到三个不同的楼层号码,只有一个号码是我家的楼层。

因为习惯,我根本就不用太多考虑,就很自然地坐在刚进小区的树林中央,身体四周六十米以内,空空荡荡。这些高大的树木,有点像我,是一种生长得明白和警醒的树,它们直挺挺地往上长,高大而挺拔,但与地面接近的十多米树干上没有生长一片树叶,光秃秃的只剩下主要的树干,树尖五六米处才开始生长茂盛的树叶和枝桠,它像人的头部一样,可以轻易地看见有多少只蚂蚁往树上爬,有多少个人在它的身体上无端地刻划着线条。

因为下面的空荡,在我坐下来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可以一览无余地看见周围所有东西,另一原因是,这位置与保安的位置特别近,只要有人冲向我,声响肯定会惊动他们,我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快速走到岗亭。

那两个男青年偶尔把手机放在耳朵旁边,假装说话,眼睛四处看看情况。我用余光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掏出刚买的时尚杂志,习惯性地从第一页广告开始看起,各种光鲜的男人女人在手表、化妆用品和服装的搭配下,在物主义的统领下,用姿势诱惑着我们走进去。大量的图堆积着各种物质,暂时借着明星的身体,闪耀着物质或光彩或朴素的外表。看着一套套所谓简约风格的服装,它的细节和各种符号还是在告诉我,它是汹涌而来的物主义的一种,我喜欢这样的物,我与人交往不多,一旦下班后,我如果还与同事在一起,那肯定是逛街淘衣服,我会紧紧地抓住同伴的手,表面的亲热掩盖着我莫名的担心。

《时尚》、《城市画报》、《青年视觉》等杂志我一直在买一直在看,其它书和消息,多源于新浪网站和《五行都市报》,在这些地方经常被说起和出现的书,我会买来一看的,尤其是各大导演、演员和文化名流在争论的书,我也看,家里各个时期的热门书,到处都是,长篇小说、传记和画册,都有。

P8-11

目录

在场的旗帜是介入/周闻道

引子:倾听镜子的声音

仪式

我的背后有个人

有人说话

细微错误

转身与出手

镜子的表演

遗忘与错位之美

上瘾性物质,哦,酒

他人是面具

城市经

快乐的记忆

藏与露

序言

在场的旗帜是介入

——“在场散文”书系总序

◆周闻道

以存在意义的显现为指向的在场,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介入。或者说,在场主义的旗帜就是介入。

按照语词含义,介入,就是“插入两者之间进行干预”。它至少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深入的,而不是表面的。是“插入其间”。二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介入”本身,就是一种主动出击,而不是守株待兔。三要“干预”。不仅仅是了解,也不是旁观,而是要以社会公义和普适价值,激浊扬清,匡正时弊。在场写作的介入,强调作家的使命和责任,强调散文的身份、地位和境界;提倡散文要扎入最深处的痛,要贴近灵魂,体贴底层,揭示真相,承担苦难。

介入是由在场的本质决定的。在场要求最充分地显现存在的意义,而现实又往往把意义遮蔽在重重迷雾之中,在获取真实、真相,抵达本真的途中,必然会遭遇许多不可避免的阻隔。面对这些阻隔,是回避,绕道,折中,还是迎头而上,破除它,越过它?这不仅是一个方法论问题,而且决定是在场还是缺席。在场需要有介入的勇敢和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在场主义认为,介入就是“去蔽”、“揭示”和“展现”,是在作家的良知与责任驱使下,对本真,或真理、真相抵达的勇气。

介入的主体是作家。写作是作家的写作,存在首先是作家的存在。一位作家,并不是散文写好了就在场了。真正的勇士,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真正的在场写作,要正视苦难,敢于担当。作家的存在状态,社会意识,政治意识,悲悯意识,不仅反映了是否介入,怎样介入,而且反映出作家对社会的态度和立场。只有通过对社会的深度阅读,对生命的透彻了解,才能抓住社会的本质;只有抓住了社会的本质,才能抓住时代的核心;只有抓住了时代的核心,才能获得时代的人心;只有获得了时代的人心,作家及其作品才获得了永恒的生命。这既是生活的逻辑,也是写作的逻辑,更是在场的介入要求。

作家应有强烈的介入意识。现实情况是,我们的不少作家,似乎更喜欢古典文人学士式的儒闲优雅,更接近于庄子式的逍遥。这种看似出世、超然的精神状态,不仅与时代严重疏离,而且由于它对现实的逃避,对场的缺席,必然与本真的方向背道而驰,结果是走进精神的牢笼。有的作家虽然写了现实与苦难,但从中看不出作家的主体意识,没有介入、悲悯与担当。他们要么与惨淡的现实和平共处,要么隔岸观火,要么把玩欣赏。显然,这不是介入,不是在场,也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作家可取的。一个追求在场写作的作家,不能忽视介入的意义和责任,不应该逃避现实,逃避当下,逃避生命中的苦难与疼痛。要有自己坚定的信念,担当的责任感,介入的主体意识。正如《在场主义宣言》中写到的:要“面向事物本身”,强调经验的直接性、无遮蔽性和敞开性;散文写作“在场”的唯一路径是介入。可以说,当下的介入观,是在场精神的核心意义。

介入的重点是当下现实。追求在场,最大的场是什么,在哪里?不在历史的陈迹碎片中,也不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式的桃花源里,更不在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而在当下,在身边,在我们身在其中的社会现实。面对现实,作家要么介入,要么逃避,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只要你坚守对时代的在场,而不是缺席,就必须积极介入,敢于介入,善于介入,在介入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和写作的意义。这是在场主义介入观的根本要求。在场主义坚信,对人类、民族和国家当下现实的关怀.超过任何无病呻吟的个人情绪宣泄。这是在场写作的生命之源。

在场主义的介入是指向精神层面的。精神的在场提醒写作者:不要以为自己已获得全部的答案,永远是未知多过已知,缺席多于在场;要用灵魂贴近对象,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真正的在场,不是一知半解式的自以为是,而是精神对本真最大限度的接近、了解与呈现;而去蔽的力度,敞亮的程度,抵达本真的深度,决定了在场的状态。同样,在场写作要求作家不要高高在上,悬浮于云雾之间,而要俯下身子,贴近大地,贴近生命;不要热衷于一些浮华幻象,满足于浅表的真实,而要深入事物内里,窥测隐匿于深处的秘密;不要盲人摸象,囿于一隅的局部真实,而要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统揽全部的真谛;不要游移于某个维度的界域,忽视了结构对本真的影响,让多维的、立体的真实被遮蔽其内。当做到了这一切,我们的精神境界,便抵达了接近本真的自由王国,也就真正地精神在场了;而精神的自由,也同时在这种在场中得到最好的实现。

在场主义的介入具有鲜明的意义指向。充分显现存在的意义,是在场的本身含义,也是在场主义追求的目标;或者说,在场主义的介入核心是意义。而所谓意义,可以理解为世界存在的终极价值,而不是某个人随意的狭隘的精神赋予;它是对存在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的综合价值评判,具有公义性、积极性、普适性和鲜活性特点。在场写作的价值,不能在背离现实,背离本真,忽视意义中去寻找,而要在介入现实中,在最大限度地、不受约束地对本真、真相或真理的接近中获得。背离本真,忽视意义,不仅不是积极的介入,而且是对介入价值的消解。还要明白,最真实有效、最有价值的意义,既不在绝对的可中,也不在绝对的不可中,而在可与不可的互相对抗、互相让步的良性结构中。越是接近本真的精神,越具有介入价值。反过来说,介入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在接近本真中才可验证。在场写作,就是通过介入,最大限度地把存在的终极价值显现出来。

介入是依靠语言来实现的。如何表现事物的本真面貌,揭示存在意义,传达世界的终极价值,作为一个作家来说,唯一的方式就是写作,用语言来表现,“说出”或介入。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对语言的驱使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语言不是工具,而是我们的存在方式”。但是,语言真的能够完美表达吗?或者说,就算这个作家已洞察了世界的奥秘,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想介入,敢介入了,在他的写作文本化后的语言,真的能够完美地表达他内心的想法吗?事实并非尽然。

揭示存在意义的方式有很多种。写作是一种,还有“艺术语言”。比如音乐的声音,绘画的色彩,舞蹈的肢体。它们对世界本真的表达,或许更加形象生动准确。蒙娜丽莎的一个微笑、维纳斯的一肢断臂,耗尽了我们多少文字都无法说清楚。禅宗根本就不相信语言,他们提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们实现精神自由的方式是“棒喝”,在“棒喝”中彻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是作家不能。作家对现实的介入,只能用语言。我们必须尊重语言,依靠语言,用好语言,敬畏语言。相信语言的力量能够全面地彻底地“直指人心”;相信语言不仅仅是在场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甚至是全部的答案。苏轼对语言是有绝对自信的,他语言的境界以“辞达”为止。因此,不是需不需要用语言表达,语言能不能表达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语言,或者用什么语言表达的问题。应当说,语言的在场,就是最有效的途径。

在场主义所说的语言介入,就是“追求语言的敞开、澄明与本真。”“敞开”就是开放,打破陈言熟语的约束,探索语言的多种可能,展现语言的多个侧面。这是一个破解的过程。但是,探索不是目的。当我们把语言的多个侧面展示出来后,我们需要沉淀,达到语言“澄明”的效果。这就如同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现出七色彩虹。三棱镜不是将太阳的色彩变异,而是还原,回归本真。还原的目的,是要实现语言的本真。雷蒙德·卡佛说:“我曾无意听到作家沃尔夫对他的学生说:‘别耍廉价的花招。’这句话也该写在一张卡片上。我还要更进一步:‘别耍花招’,句号。”“别耍花招”,这就是追求语言的本真。语言的本真就是精神的自由,就是对世界的彻透。

在场的旗帜和使命是介入。介入让作家找到了精神的皈依,也让在场写作拥有了无穷魅力和多种可能。加上我们的包容、友善与责任感,我们的前景是无限开阔光明的。

2011年8月15日

内容推荐

“在场散文”书系由散文家王族策划。各书分别为《庄园里的距离》周闻道著,《珊瑚红》周晓枫著,《镜像的衍生》唐朝晖著,《半拍澄澈》张生全著,《倾城的土著》沈荣均著,《替身》格致著,《无限玄机》南帆著,《朝向流水》冯秋子著,《成长的烦恼》马小淘著,《第一页》王族著。封面采用了画家夏加尔的油画,具有强烈的视角冲击力。

这10位散文家均为目前中国散文界的实力散文家,而且捧出的均为原创作品,并且是首次结集出版,从中可看出各位散文家近年的散文写作,也可洞悉目前中国散文写作和出版的状况。

《镜像的衍生》收录散文家唐朝晖的经典散文若干,包括《我的背后有个人》、《有人说话》、《镜子的表演》、《遗忘与错位之美》、《他人是面具》等。

编辑推荐

“在场散文”书系(10本),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书系从图书市场角度而言,是顺应在场主义散文的影响,及时向图书市场投放的一套散文集。其目的在于让在场主义散文与图书出版互动,及时向市场投放当下散文最新态势的作品,满足文学爱好者,尤其是散文爱好者的阅读需求。

唐朝晖的《镜像的衍生》为其中一册,收录《我的背后有个人》、《有人说话》、《镜子的表演》、《遗忘与错位之美》、《他人是面具》等文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镜像的衍生/在场散文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朝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917115
开本 32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新疆
208
14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