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系列·中国古代关隘
内容
内容提要

“关”本义为门闩,引申指边境上的出入口,即有边境要道上的门户之意。关须设门,平时据以查验过往的商旅和行人,战时可闭门以御来犯的敌人。长城上的关还建有关城,出境人境必须要通过关城。

古代关因其常建置在险隘的山口或要塞处,因此名称很多,又称关口、关津、关河、关山、关塞,亦称关门、关卡或关隘等,其实皆为驻兵戍守的要塞。《南齐书·萧景先传》中载:“(萧)惠朗依山筑城,断塞关隘。”限制行人必须要由关出入,以控制交通。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二六六·后梁记一》“太祖开平元年”条时曾说:“关,往来必由之要处,津、济度必由之要处。”当然,津与关不同,但有类似“关”的作用,有些津渡往往关、津并置,如汉唐时期兰州附近的金城关、永靖的凤林关,以及明代靖虏卫的索桥关等。河流渡口未必都建有关,而若建关则必为要津。关塞为秦汉时期的称谓,秦始皇“城河上为塞”,即于黄河岸上筑城为塞防,而汉代又称长城为塞,要塞必建关以守,于是关塞也即后来所称之关隘。又因古代许多险关要隘多为边界防守的,故边塞、边关等亦是关隘的别称。

从历史角度讲,“关”是古代国家在边界上建立的政治军事设置,因此被当作国家的门户,是现代国家海关的滥觞。“隘”泛指山谷峡口等。“关”是统治政权人为构筑的以军事防御为主的设置,而“隘”则是自然形成的地理环境,为便于防守,关之所设往往依山隘险要构筑,所以,“关隘”成了一个意义稳定的名词,泛指一切关口要隘。但并不是所有隘口都有关的设置,只有那些历曾明确设防建关的隘口等,才可称之为关隘。当然,出于边防或互市的需要,也有些关的设置不在险绝之地,人工构筑城垣以建关御敌开市者也还是有的,严格来讲,那只能称“关”而不可带“隘”字了。例如,建立在茫茫戈壁较为开阔地带的汉代玉门关是为控扼交通要道,才筑长城以阻车骑、建城障以为关卡,只能称之为“关”。同时,还有一些实际上作为关隘但名称却不带“关”字的要塞,如口、堡、寨(砦)等,也应据实归入关隘之列。

另外,如果说道路是中国古代交通的基础,车船是中国古代交通重要的工具,桥梁是中国古代交通的衔接,馆驿是中国古代交通的设施,那么,关隘则是中国古代交通中的重要环节,对古代交通有着很大影响。

综上所述,关隘作为古代在道路险要或重要津渡之处的设置,其目的有三:一是为军事防御以控制交通,管制过境人员;二是为查出境物资以征收关税;三是为开展周边地区民族间的资货贸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系列·中国古代关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85564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2-09-04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