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孩子的坏想法父母的好办法
内容
编辑推荐

台湾亲子教育专家苏晓慧又一力作,台湾金石堂亲子类畅销榜重磅图书。启孩子紧闭多年的内心之门,引导父母走进孩子的真实世界。

本书揭示在“学习、生活、交友、人生规划”4个领域中,父母并不了解的孩子内心真相及负面想法,并为父母提供了洞悉孩子这些想法产生的原因和正确的解决办法。

内容推荐

孩子不懂生活,就会有危险的想法;父母不懂孩子,就会有错误的教育!

危险的想法+错误的教育=问题孩子;聪明的孩子+直升机式的家长=平庸的人。

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父母在抱怨孩子“不学好”之前,先问问自己“真正了解孩子吗”?孩子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只是父母不了解他们真正需要什么。

目录

CHAPTER 1 学习

为什么孩子就不能用功一点?

01 孩子说:“看见书就讨厌!”

 筑一个充满书香的小屋

 和孩子一起脑筋急转弯

 阅读可以变得很有趣

 你的孩子有阅读障碍吗?

02 孩子说:“这些太简单,不想再学了。”

 其实你家也有个小神童

 一分的天才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

 上天早就送给孩子一份大礼

03 孩子说:“完全听不懂。”

 前面没搞懂,后面的当然也不会

 孩子学习路上需要我们的陪伴

 放心!考出好成绩是有方法的

 了解强项和弱项,学习更简单

 问问问!有I司题就要问!

 离100分越来越近

04 孩子说:“我很努力,但成绩不好。

 复习时一定要注意:效率

 复习时一定要注意:精准

 复习时一定要注意:规划

05 孩子说:“不知不觉就会分神。”

 这个摸一下,那个摸一下

 孩子不会告诉你他为什么不能专心

 你的孩子是多动儿吗?

06 孩子说:“不知道为什么就睡着了!”

 晚上10点以前上床睡觉

 吃早餐也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可能有睡眠障碍吗?

07 孩子说:“人为什么要读书?”

 上网百度就好了,还要读什么书?

 书中的黄金屋,可能看得见,却摸不着

 读书是为了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

CHAPTER 2 生活

现代孩子的生活习惯比较差?

08 孩子说: “没有常识也要看电视!”

 《哆啦A梦》原来是限制级节目!?

 人生因电视而多彩多姿

 让电视成为正面学习的工具

09 孩子说:“我就是喜欢玩电脑。”

 过早玩电脑小心变成“电玩脑”

 与其穷担心,不如加人孩子的行列

 分析孩子人格特质的另类方法

10 孩子说:“为什么不能带手机?”

 引导孩子适当使用手机·

 酷爸妈就是比孩子多懂一点

 让手机变成你的五指山

11 孩子说:“我想多要一些零花钱。”

 一双名牌球鞋是爸妈工作两天的薪水

 花钱要花得有价值

 小小巴菲特——理财从小学起

CHAPTER 3 人际

与从相处很难吗?

12 孩子说:“我现在就要做我想做的事。”

 再等一下,得到的会更多·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因为互信,更容易沟通·

13 孩子说:“我不喜欢输给别人。”

 给自己压力也给别人压力

 人生因有挫折而美丽

 教孩子赢也要教孩子输

14 孩子说:“我想要大家都注意我。”

 经常给予孩子关爱的眼神

 多给孩子5分钟

 教育要赏罚分明,适可而止

15 孩子说:“在学校被欺负,不想上学。”

 是不想?还是不敢?

 有自信,就不会被欺负

 随时模拟演出骇人听闻的戏码

16 孩子说:“为什么不能谈恋爱?”

 谈恋爱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环

 谈恋爱,学习成绩一定差? 

 懂得爱与被爱,人生更完整

17 孩子说:“我没有朋友。”

 孩子需要和同学有共同的话题

 让孩子拥有社交的能力

 懂得分享的孩子,获得更多

 不经意的暴怒,孩子很快就学以致用

 大声不见得有用,有理才是王道

CHAPTER 4 生涯

孩子为何不懂得规划自己的未来?

18 孩子说:“大人只会说不可以。”

 想说不可以之前,先问为什么

 用心看!不要插手管

 肯定的回答比否定更有效

 如果你说谎,其实孩子都知道

 大人讲的也不一定全对

19 孩子说:“不要一直管我。”

 不得不承认,孩子真的长大了

 从孩子的角度看他们的世界

 父母也要学着相信孩子的品格

 自然成长就不会变坏

 现在不放手,将来累瘫手

20 孩子说:“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早一点了解孩子的兴趣和专长

 初中就应该进行生涯规划

 让孩子自己决定未来

试读章节

01 孩子说:“看见书就讨厌!”

孩子的故事 story

小旭的学习成绩始终不是很好。一开始,爸妈心急地叮咛小旭要用功读书,接着则演变成用严厉语气逼迫小旭坐下来做作业。到最后,每当爸妈又要小旭做作业时,他便反抗了:“对啦对啦!我就是不喜欢学习,你们能把我怎样?”小旭对于上学一点“好感”也没有,更不喜欢学习,但总是被父母硬逼着做他不喜欢的事情,结果只使得他越来越不喜欢上学,跟着就连上课看到书本都感到厌恶。

筑一个充满书香的小屋

其实,利用一些生活习惯的改变,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孩子对”阅 读”喜爱的程度,而这个方法是需要通过身为父母的你来协助的。当父,母示范了“爱读书”的身教,在家中建立起适合阅读的氛围,‘孩子自然而然会受到感染,爱上“阅读”。我自己开始喜爱阅读的时间点,已经记不太清楚,但是,因为爸妈都在印刷厂做装订工作的关系,从小家里所看到、摸到的,都是各种不同类型的书本,而妈妈也经常陪我一起念读书,所以小时候的我很自然地认为“看书”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打从有记忆以来,我几乎每天抱着书,并不是我比较特立独行,也不是天生比较聪明,我也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和卡通,只是阅读对我来说,已经成了一种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

从小我就喜欢看星座故事,家里有一套4本讲解四季星空的天文科普丛书,到现在我还是不时地翻阅它,而小时候就读过成语故事、唐诗、宋词,所以对于文字的敏感度大概也是从那时开始培养起来的。我家还有一套100本的《自然科学图说》,所以我六、七岁的时候就知道蝴蝶是一种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因为小时候读过,后来到了初中上生物课时老师讲得更清楚,我便觉得课程更加有趣。随着阅读量不断增加,我对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也越来越感兴趣,也因此更加喜欢读书。上学之后,和自己窝在书店翻的书本比较起来,反而觉得学校课本相当简单。老师讲课时,不管是语文、社会还是自然,对我来说都很容易理解和记忆,所以,我的学习成绩自然比其他同学好。

现在很多父母一直在强调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常常发生这种状况:觉得英语很重要,所以让孩子补习英语;觉得计算能力很重要,所以孩子要补珠心算;觉得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所以让孩子弹钢琴、拉小提琴;希望孩子会多一点才艺,所以让孩子学习绘画或舞蹈……

其实,这些都只是“技能”而已,就算没学会,对于人生也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但是,如果孩子的技能指数超高,对于知识的基本理解与吸收能力,却没有培养起来,对学习造成的影响则非常大,而培养理解与吸收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阅读。

有一天和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朋友说起他一位初中家教学生的状况,“我的学生看不懂题目,每次都要我花上许多时间来解释,搞得我好像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在教语文啊!”“怎么会?”“题目都没看懂就乱套公式,一开始就用错公式,怎么可能会做对?难怪考出来成绩不好啊!这属于语文的范围,你来教好了。”

数学是数学,语文是语文,两个科目看起来毫不相干,但事实上却是脱离不了关系的。而上述的情形,同时也发生在许多孩子的身上。我自己本身是很多孩子的语文和作文家教老师,有些朋友则专门负责教数学、物理或化学等。他们有时在教学中发现,孩子成绩差不是因为头脑笨,也不是没有掌握老师上课时所教的内容,而是考试或做作业的时候读不懂题目的意思,这种情况在做数学的应用题时尤其明显。

例如:商贩有10支棒棒糖,一支3元,小明向商贩买了3支,又买了2支,总共要付多少钱?  像这样简单的应用题,我们都知道“又”的意思在数学题中代表的是“十”加号,正确答案是买了5支糖总共15元。但看不懂题目的孩子困扰的是,他会先想一支糖到底是10元?还是3元?‘还是2元?买3支是多少?买2支是多少?这样加起来是多少钱?接着他才会开始做计算,用这样的方法算得慢,也容易算错。

像这样的题还算简单,心算好的孩子一下子就能算出答案了,但到了初中、高中时,答案不再那么“刚好”是整数,越来越复杂的题目和公式要不断地进行理解与记忆,看题目时如果不能一下子理解题目的意思,不清楚出题老师究竟问的是什么,不但解答速度变慢,题目做不完,可能因为弄不懂题意而列出错误的算式,当然也就算不出正确答案了。

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课本几乎是用中文写成的,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文教育,不能正确的理解中文,孩子又怎么可能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孩子看不懂课本、作业,考试时又看不懂题目,一定考不出好成绩。时间一长,连去学校的动力可能都消磨光了。其实“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育的一环,帮助孩子吸收他们所听的、所看的、所学的知识,也连带影响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

先别说高中课程没搞定以前,考进好大学的目标是不是容易达成,就算以后上了大学、读硕士、读博士,更需要自己学习吸收知识。这时候的老师,已经不再像中小学的老师一样,耳提面命地提醒孩子什么时候该读书,想要写好论文也要先读懂书本上的意思,看不懂文字,无法正确地吸收,就别想把论文写好了。大学除了学科上的外文书以外,有些教科书也是中文版,更何况有些教授在讲台上也是用汉语讲课,没有好的中文基础,怎么会有好的学习成绩呢?P3-6

序言

大家都说“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偏偏上了十几年学,却没有哪一本教科书或哪一位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当孩子的老师。因此,孩子刚出生时,我们毫无目的地爱孩子,无条件的满足孩子一切需要。然而当孩子逐渐长大时,我们听信“不要输在起跑线”论调,而要求孩子学习许多“我们想要他学的才艺”。当孩子再大一些时,我们却可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达不到我们制定的标准,而逼他去上各种特长班。将心比心,如果你是个孩子,你会喜欢一天到晚学才艺?一天到晚补习吗?别忘了!你也当过小孩!

许多年前,台湾因为经济突飞猛进,一家之主忙于赚钱而忽略了与家人相处,因此全岛上下发起“爸爸回家吃晚餐”的活动。那个时候,“晚餐”在家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曾几何时,许多孩子被迫在放学后得去代管班、补习班。因此,不仅是平日的晚餐,甚至连节假日,孩子渐渐变成家里晚餐中缺席的那一位。我们是否应该也发起一次“孩子回家吃晚餐”的活动?

本书作者从事多年课外辅导工作,研究了许多被父母逼着补习的孩子,并从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反省,而写下这本书——《孩子的坏想法,父母的好办法》。没错,我们早已忘了我们也曾经是个孩子,也忘了孩子刚出生时天真无邪的模样,随着世俗,我们开始在孩子身上加上许多他不想要的枷锁,没有试着探索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于是乎,虽然父母们为孩子付出那么多,却得不到相应的回馈。期待阅读这本书的父母,能时时刻刻回到爱的初衷,时时刻刻记起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并且把这本书推荐给其他父母,让孩子能跟我们更加亲近,让孩子能适得其所,就把这本书当成是做父母的教科书吧!

台湾家长团体联盟理事长 谢国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孩子的坏想法父母的好办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晓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5734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6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