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创伤30讲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名心理学者施琪嘉多年来对创伤的研究与治疗集大成之作。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历创伤,包括原生家庭创伤、人际创伤、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等,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心理创伤,被它们左右着当下的生活。
本书从对创伤的自我诊断和觉察、深度创造的疗愈方法、如何进行自我创伤疗愈等方面,对心理创伤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结合经典案例和临床案例,帮助读者从看见到自疗,超越创伤对我们的影响,最终实现疗愈,并发展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目录
01 你是否也有未愈合的心理创伤
|创伤自我觉察|
重大的创伤性事件 /002
重大创伤性事件的两个标准 /002
重大创伤性事件的两个特点 /004
心理创伤事件的分类 /005
心理创伤的自愈能力 /006
02 心理创伤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创伤反应模式|
泰尔I型创伤与泰尔II型创伤 /010
泰尔I型创伤的表现及影响 /010
泰尔II型创伤的表现及影响 /011
创伤经历对孩子的影响 /013
对他人、对自己的孩子热情和友好 /013
由受害者变成加害者 /013
应对创伤的个人资源 /014
人际间的三种关系 /015
照顾关系 /015
依恋关系 /015
主体间关系 /015
03父母带给你的创伤,你如何传递给孩子
| 创伤的传递|
创伤传递的形式 /018
水平层面传递 /019
垂直层面传递 /020
重大创伤在三代人身上的不同表现与结果 /020
共识记忆与共享记忆对创伤的疗愈 /021
04 不承认、意识不到的创伤有多可怕
| 隐性创伤|
隐性创伤的两大类表现 /024
亲人去世导致的分离反应 /024
家庭中无意间的话语、玩笑造成的创伤 /026
隐性创伤的发展方向 /027
升华 /027
创伤 /028
05 说出来、哭出来,对自己真的有帮助吗
| 两种态度|
不同的创伤表现,不同的处理方式 /032
哪些人、哪些情况下,讲述创伤是有帮助的 /033
哪些人、哪些情况下,讲述创伤是有伤害的 /034
遭受重大创伤或年龄太小的人 /034
在讲述过程中出现解离表现 /035
如何帮助不适合讲述的人 /035
不适合讲述期间避免旅游 /035
给予简单的、母亲般的关怀 /035
06 时间真的可以磨灭所有伤痛吗
| 未完成的哀悼|
无法随时间淡化、痊愈的创伤 /040
3岁前的超早期创伤 /040
特别重大的创伤 /041
创伤的记忆表现方式 /041
通过躯体的症状呈现 /041
通过噩梦呈现 /043
以解离的形式呈现 /043
07 如何让情绪崩溃、失控的他平静下来
| 创伤救治|
避免身体的意外伤害 /046
及时搀扶 /046
纸喇叭辅助呼吸 /046
坐下或者躺下 /047
稳定化工作帮助其回到现实 /047
持续呼唤当事人的姓名或小名,说简单的话 /047
保持身体接触 /048
保持眼睛睁开 /048
邀请当事人描述现实的东西 /048
倒数计数的方式 /049
安置到一个安全的、不被人打扰的地方 /050
08 情绪崩溃、失控了,如何让自己平静下来
| 创伤自救|
情绪失控的积极功能 /054
情绪失控的应对方法 /055
找到支撑物、装置,辅助自己坐下或躺下 /055
调整重心和姿势 /056
深呼吸、睁开眼睛、吃些东西 /056
拉住身边的人 /057
09 总是敏感脆弱?是时候修复父母种下的“内伤”了
| 童年创伤|
内在小孩是每个人对自己最核心的信念 /060
健康的内在小孩 /061
创伤的内在小孩 /062
走向孤僻和孤独 /063
易于形成反社会型人格 /063
伤害自己 /063
强烈的内疚感 /064
针对创伤的内在小孩的工作技巧 /065
10 如何抚平心头的焦虑恐惧,恢复安全感
| 恐惧感|
等待 /068
资源取向 /070
外部资源 /070
内部资源 /071
躯体治疗 /073
11如何减轻挥之不去的内疚感和羞耻感
| 内疚与羞耻|
内疚感 /076
可以用现实中的行为弥补或抵消内疚感 /076
学校制定一些惩罚规则与减轻内疚感有关 /076
羞耻感 /077
羞耻感在心理上造成的伤害程度更重 /077
羞耻感没有具体的形式 /078
羞耻感无法通过惩罚或替代性弥补获得解脱 /078
12怎么摆脱自卑感,不再盲目贬低自己
| 自卑感|
产生自卑感的原因 /082
生理因素 /082
教养方式 /082
成长经历 /082
克服自卑感的方法 /084
通过躯体治疗克服自卑 /084
针对缺陷主动训练 /084
通过父母以外的、友善积极的人际关系疗愈自己 /085
13 感觉生活在罩子里,麻木不真实,怎么办
| 解离与创伤|
解离的表现 /088
现实解体 /088
人格解体 /088
一些特殊的表现 /089
解离的原因 /091
曾经受过创伤 /091
逃离现实 /091
区分解离与其他情况 /092
14 失眠、多梦,怎么把悲伤赶出孤独的深夜
| 梦与创伤|
创伤在梦中的表现方式 /094
噩梦 /094
关于去世亲人的梦 /095
对梦进行工作的方法 /096
转身面对梦 /096
通过积极想象修改梦 /098
15 心在隐隐作痛,怎么让自己放松下来
| 躯体疼痛与创伤|
心理创伤引起的躯体疼痛表现 /102
生理性的肌肉疼痛 /102
内脏疼痛 /103
对创伤疼痛的躯体治疗 /104
放松训练 /105
表达性治疗 /105
身体最大限度地接触支撑物 /106
类似母亲的陪伴 /106
16 怎样跳出越反思越痛苦的恶性循环
| 反刍与创伤|
心理创伤的思维特征 /108
聚集在杏仁核无法传递的情绪的特点 /109
与客观不符的错误认知 /109
矫正创伤思维的方法 /111
17 你适合哪种类型的伴侣
| 尊重家庭的运行规律|
家庭中争吵的来源、现象与结果 /116
原生家庭对伴侣双方的影响 /117
伴侣的一方来自平和的家庭 /117
彼此都来自经常发生争吵的家庭 /118
尊重每一个家庭自己的运行规律 /118
父母对儿女婚姻的影响 /120
18 怎样识别危险关系,远离伤害我的人
|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在生活中的
导语
暴雨、山林大火、台风、龙卷风、泥石流、地震、海啸……
汽车事故、工伤事故、建筑事故、列车出轨、飞机失事……
重男轻女、职场不公、言语伤害、失恋、虐待、家暴、网暴……
这些事情,我们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经历过。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或轻或重,都有点心理创伤。
因而,需要牢记:
创伤,是光照进你心里黑暗的那个地方。
不存在没有创伤的人,关键是要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创伤,不被它左右当下的生活。
要相信,创伤可以让我们积累生活的经验,并且我们会通过创伤形成新的动力。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超越创伤对我们的影响,然后抓住机会,发展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精彩页
重大的创伤性事件
重大创伤性事件的两个标准
心理创伤是指一个人经历重大创伤性事件,并且在当时或一
段时间后产生的创伤性结果。那么,何谓重大创伤性事件?它应
该符合两个标准。
1. 现实生活中危及生命的重大事件
重大创伤性事件是指让身心受到的伤害强度非常大的事件,
比如亲友死亡,造成大量人员死亡的重大灾难;或者造成一次性
身心伤害强度特别大的事件,如导致受伤者重伤、失明、截肢等
的伤残事件。
2. 发生的事件突破内心的信念
创伤的形成还建立在一个人的基本信念之上——我们能够活
下来往往基于这样的虚幻信念,可谓之神话,就是“坏的事情不
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死亡这种事情,离我远得很”。但是当这种
信念被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突破,人的内心就会产生创伤。所以,
所谓重大事件的“重大”,也指事件突破了人们多年生活经验构
建起来的虚拟神话。
有一次,我在呼和浩特参观博物馆,看到一对夫妻
跟他们的孩子在玩躲猫猫,但是他们的目的不是跟孩子
玩,而是要看孩子在父母“失踪”后有什么反应。当时,
这个孩子看上去只有两三岁,当他突然回头,看不见父
母,周围也没什么人时,立刻“哇”的一声就哭起来,
边哭边喊“妈妈,妈妈”。
年轻的夫妇躲在很远的地方,好像还很开心的样子,因为他
们验证了孩子是需要父母的。其次,他们验证了内心这样一个开
玩笑的想法:“哎,你看,孩子真的吓着了!”每个孩子在成长的
过程中,都有一个信念:父母是不会抛弃我的。当父母跟孩子开
这个玩笑时,孩子的信念被突破了。因此在那一瞬间,孩子是真
的被吓坏了,觉得天都塌下来了——“爸爸妈妈抛弃了我”!对
于孩子来说,被父母抛弃就意味着无法生存。在心理上,孩子立
即会感觉到无法活下去,所以对孩子来说,这件事情在内心被放
大至突破了“父母不会抛弃自己”的信念。
对孩子不能随便开这样的玩笑。因为这个玩笑在孩子的内心
很可能会被放大,甚至等同于发生了现实世界的抛弃。孩子心理
发展还不成熟,难以识别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孩子没有
成人那样的识别能力,“哦,这是在跟我开玩笑”。孩子的内心世
界和外在世界的距离很近,所以他会将玩笑信以为真。因此不要
轻易跟孩子开玩笑,也不要轻易说“你是垃圾堆里捡的”“我们
不要你啦”诸如此类的话,这些对孩子来说,相当于诅咒——他
不能面对的诅咒。
重大事件的“重大”对于成人来说,可能在强度上表现为重
大,但对于孩子来说,它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创伤30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施琪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67052
开本 32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23-04-01
首版时间 2023-04-01
印刷时间 202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302
CIP核字 2023051225
中图分类号 R749.055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