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话说清谈(关于清谈的回眸与介述)
内容
编辑推荐

清谈是中古史上最值得关注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知识分子向有高逸的表现,王文斌编著的《话说清谈:关于清谈的回眸与介述》以清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清谈文化现象的回眸,回顾了魏晋士大夫既灿烂又萎靡,既颓废又觉醒的精神风格。本书通过对清谈风尚的梳理和考察,力图完成清谈文化在文化学意义上的认识描述。

内容推荐

《话说清谈:关于清谈的回眸与介述》由王文斌编著。

有一种醉于清玄的言说叫清谈。

回眸魏晋南北朝时代,文人雅士都喜欢摇麈尾,发俊语,竞相清谈;由于风气所尚,全社会都沉淹于清谈浪潮中了。

《话说清谈:关于清谈的回眸与介述》主要对清谈风尚的历史成因与文化旨趣进行烛照;对清谈史上的诸多逸闻轶事也多有关注和介述。

目录

第一章 清谈及其起源

 清谈释义/4

 从雅谈看清谈/7

 从清议到清谈/9

 党锢之祸成为清谈先声/17

 纯嘴巴艺术的诞生/21

 自然主义与清谈流变/23

第二章 玄学与清谈

 玄学的界说/32

 玄学的建立/33

 崇尚玄谈的玄学/35

 名理与清谈/37

 玄风下的清谈潮/39

 正始玄学与清谈/45

 竹林玄学与清谈/48

 元康玄学与清谈/5l

 东晋玄学与清谈/55

 玄学之学风与清谈/59

 玄言与清谈之辨析/64

 三玄与纯务虚之谈/65

第三章 清谈名家素描

 清谈名家概说/70

 雅谈的话手/72

 清议的专家/73

 党议的侃家/74

 武夫清谈家/75

 作为清谈侃爷的当权者/76

 至慎的“清谈狐狸”/77

 清谈竞胜的侃爷/78

 反对虚让的清谈家/80

 经典名士/82

 清谈家与清谈派/85

 佛门清谈客/88

 清谈一族的放旷表现/92

 清谈大家的仪容/102

 清谈名流的技艺/106

 清谈侃爷的气质/108

第四章 清谈的规制与仪轨

 清谈的四大类规定内容/113

 清谈的基本形式/116

 聚会原则/117

 诘难与口辩/118

 清谈操作的技术标准/120

 清谈的正规仪轨/122

 正式清谈与非正式清谈/123

第五章 清谈史上的逸闻轶事

 扪虱而谈/127

 从下座到上座/128

 殷浩的清谈水平/129

 王衍谈玄/130

 晋永嘉之尚清谈/131

 谢灵运爱好清谈清议/132

 乐广善谈不善写/133

 因清谈而被废/134

 文书与客人/135

 强作尔馨语/136

 长幼清谈/136

 以清谈招数拒退请托/137

 自诩为“清谈第二”/138

 王羲之与谢安打嘴仗/139

 清谈的名对/139

 哥哥把弟弟捧成名士/140

 王惠清谈得官职/141

 瓦官寺的一次清谈活动/141

 多次理屈的北来和尚/142

 支道林理屈而发火/143

 羊孚的预言/143

 释惠远笑而不答/144

 谢氏家族清谈诗文/145

 王修无言以对/145

 习凿齿与孙绰斗嘴/146

 乐广的清谈作风/147

 言辞清婉的许询/147

 桓温动怒/148

第六章 清谈与政治

 政治清谈学发微/151

 治国治家的清谈/152

 无君之论/153

 浮华朋党与政治清谈/155

 才性四本论/159

 清谈名士与儒道思想/164

 九品中正制与清谈/167

第七章 清谈文化史面面观

 清谈勃兴的时空结/173

 浮华清谈派的悲剧/175

 清谈弃世的人生观/178

 反对清谈的声音/181

 清谈误国论/185

 刘劭的清谈理论/188

 相辈与清谈/194

 谈家与麈尾/194

 清谈逻辑命题/197

 清谈与文艺精神/198

 清谈圈子里的饮茶之风/200

 鬼怪清谈故事的编成/202

 清谈的审美体验/203

 清谈遗风/206

 清谈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208

试读章节

中国人有强烈的生的渴望与死的恐惧。魏晋时代的名士们尤其关注生死问题,总是致力于寻找解脱之道。他们独辟蹊径,找到了三种自以为是洒脱超凡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将自己潇洒地异化为任诞的人了。这三种洒脱超凡的生活方式,即是服药、饮酒和清谈。放达的名士都嗜好服药、饮酒和清谈。

服药是为了延年益寿和修炼成仙。清谈名士何晏是最早的服药型的清谈家,他服药的目的在于“觉神明开朗”。此后,清谈家都学了何晏的样子,皆雅好服药,全成了丹药迷恋狂。

服食五石散,成为一种高逸的时尚,又是魏晋名士们的一种放旷标志。五石散,又叫五灵丹、石药、寒食散等。据说服了此药,心中就会烦躁不安,如火烧身,非吃冷食不可,这是因为五石散的毒性发作所致。据《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何晏服食丹药之后,就有了飘飘欲仙的感觉,便倡导人们服药以“开神明”,遂使服药之风在清谈名士之间弥漫开来。鲁迅在一篇叫做《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文章中就说:“何晏有钱,他吃起来,大家也跟着吃。”在鲁迅看来,“五石散的流毒就如同清末鸦片流毒差不多,看吃药与否以分阔气与否的”;“晋朝人多是脾气很坏,高傲,发狂,性暴如火的,大约便是服药之缘故”。

作为清谈名士,何晏带头吃药,众清谈名士便纷纷效仿,以为是放达之标志了。王弼、夏侯玄二人也都成了服食丹药的先锋派人物。至于嵇康、王戎、潘岳、王羲之等人,也都是倡导服药的名士,他们都把服药当成一种高尚的天禄了。清谈侃爷们在服药之后清谈,据说更有超脱之感,更具高逸风度,更成为一类怪人。

服食五石散,据说还有不少讲究和禁忌,弄不好的话,甚至可能出人命呢!吃了药,毒性就会发作起来,人就会感到周身燥热,连阴茎也会坚硬并发热得非比寻常,心烦意乱的诸种表现就全都外露了。为了保命,就要设法使郁积在体内的丹药的毒性散发出去。而散发毒性的方法又是很特别的冷处理法,包括行散、冷水洗身、吃冷食等方法。散毒的过程是很痛苦的。就是在寒冬时节,为了解热消毒,也必须用冷水洗身,以冰石触体,裸卧于雪野之上。服药者不可以吃热食,否则有丧命之险。因此,魏晋清谈名士在服药之后,经常可以做出“裸袒食冰”的壮举来。服药者虽然不敢吃热食,却敢喝热酒,因为热酒可以帮助散发体热和药毒。

服药成为雅尚之后,名士们都成了药恋者,于是大吃特吃,甚至胡吃乱吃,因而染病者或因而送命者都不在少数。

名士服药,是一种高逸行为,也是一种放旷表现,更是一种附庸风雅的时髦。吃了药,名士风度就更有特色了,人也就变得更没个正形了,此即后人所说的“文人无行”是也。

需要指出的是,清谈名士服药之后,皮肉发烧,浑身滚烫,就不得不裸袒散热,或是穿肥大的旧衣服,这样就更显得高逸脱俗了。正如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所言:“吃了散之后……因为皮肉发烧之故,不能穿窄衣。为了预防皮肤被衣服擦伤,就非穿宽大的衣服不可。现在有许多人以为晋人轻裘缓带,宽衣,在当时是人们高逸的表现,其实不知他们是吃药的缘故。一班名人都吃药,穿的衣服都宽大,于是不吃药的也跟着名人,把衣服宽大起来了!”为了防止磨破皮肤,服药者就少穿衣,穿薄衣,穿旧衣,穿老也不洗的脏衣。他们穿着极为随便,看起来就十分飘逸,貌似也十分怪异。服药者平时还喜欢穿着拖鞋访问谈友,或是赤脚乃至裸体而谈,尤显“人仙”之风度。

中国人和酒有很深的感情。大部分中国男士,我发现他们都是既好色又好酒的。魏晋时代的清谈名士也多为酒色之徒。饮酒可以解闷消愁,驱散一些苦恼,也可以使人在沉醉中达到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有人认为,“酒人”是最幸福的,在饮酒时既可以有生理享受,又可以感觉到精神的解放。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认为,借着酒的功德,人们可以“逍遥浮世,与道俱成”。饮酒在魏晋时代尤其成为体现名士风度的一种标志,是一种放达洒脱化行为的表现方式。事实上,魏晋名士都是酒徒,大都能在饮酒时清谈玄理,侃谈得高妙奇绝。放达且任诞的清谈名士,甚至是嗜酒成性的,一饮就成烂醉如泥状。他们在酣醉中逍遥,在麻木中自由,在豪饮中放荡。但是,他们终究还是一群凡人,到底是“睡也无聊,醉也无聊”的一族胡饮之人。

《世说新语·任诞》记载了名士们的“酒神气概”,说他们都有突出的表现和放肆的作派。如名士刘伶,嗜酒如命,非喝不可,有酒就乐,不饮就恼。有一次,他因饮酒过度而生了病,老婆怕他再喝下去,就会伤了身子,于是倒掉了家中的酒,把饮酒的器具也都毁坏了。刘伶这个大酒鬼,不喝酒就特难受,于是骗酒来喝。他对妻子说:“甚善。我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他那个貌似缺心眼儿的老婆,便按照刘伶的吩咐,准备了酒肉,供在神像之前,让刘伶发誓从此戒酒。刘酒包高兴了,饮欲勃发,志在必喝。他跪而祝日:“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罢,他便显出饮食英雄的本色来,大口饮酒,大口吃肉,终于又现出往日的可憎面目来,没多久便“隗然已醉矣”。

P98-100

序言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谈是中古史上最值得关注和烛照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人的清谈,乃与宗教、文艺、政治、学术、文化思潮等皆有关系。古往今来,中国知识分子向有高逸的表现,以及热衷于清谈的传统嗜癖。从对清谈文化的历史回眸中,我们可以见证魏晋士大夫文化既灿烂又萎靡,既颓废又觉醒的精神与风格。

作为魏晋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清谈既反映了那个时代学术思想的巨大变迁,又彰显着彼时士大夫阶层的生活趣味。清谈家为了表示自己是放旷、自由的人,就在表象的层面上塑造自己的外在形象,具体表现为崇尚清谈、浮华任诞、不涉政治和脱俗高逸的作风。

晋人杨泉曾在《物理论》中对清谈批判道:“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舌而已。”的确,回眸那个迷醉神侃的特殊时代,包括“竹林七贤”在内的文人雅士,莫不喜欢摇麈尾,发俊语,竞相清谈;由于风气所尚,似乎全社会都沉淹于清谈浪潮中了。

忆往昔,那些清谈的古人虽是超逸务虚的,却并不否定生命感性,他们喜欢在诸如服药、饮酒、清谈的体验中对精神进行安顿,给心灵以慰藉,从而在感性存在的意识中实现对超感性的本体存在的体认。从某种意义上说,清谈家都是寻找自我、张扬个性的人,其对传统生存方式的破坏及一切叛逆行为,正好表明他们是崇尚个人主义和追求人性解放的前卫派人士。

毋庸讳言,作为一种显赫于一时的传统文化现象,魏晋清谈风尚曾经严重肢解了儒学之“体”与“用”的内在逻辑。也就是说,那些貌似很另类的魏晋名士,他们基本上抛弃了儒学对现实关怀的“用”,宁愿诡谲地徘徊在道德约束、伦理自觉与道家的隐逸、方术之间,最终仍不免对儒学“中庸”的社会内涵和人性内涵构成反叛,由此形成了类似于当今社会“小资式”的自娱自乐、自恋自怜的文化情结。

有人指出:承魏晋清谈遗风的《菜根谭》、《呻吟语》、《闲情偶寄》、《幽梦影》等,虽有修己之功用,却无治世之价值。我以为,这个看法是很客观且中正的。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研究魏晋清谈风尚,不仅可以看出当时思想的趋势,还可以借此看出当时社会的一般情形。

为清谈风气做史学文章,是我早就有的一个想法。对清谈风尚的历史成因与文化旨趣进行观照和介述,必将有助于我们搞清一些中国思想史问题。

笔者在这本小书中,拟对中国清谈风尚做出考察和梳理,试图完成一种文化学意义上的认知描述。回眸玄思横溢的魏晋风流,重温那些唇齿间的玄妙经典,我愿给清谈留一个怀念的眼神……

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话说清谈(关于清谈的回眸与介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文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096226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35.0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29
15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