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乡村振兴学术观察(2020) |
内容 | 内容推荐 《乡村振兴学术观察2020》以2020年度为观察的时间段,在专栏上作了一些调整,增加了“学术引介”这个栏目,分为“学术著作引介”与“学术人物引介”两个部分,目的是:把在乡村建设主题上最前沿的著作与学者介绍给读者,这对于引导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建设实践,具有理论启发意义。 目录 卷首语 实践观察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观察”:基于数字乡村治理的研究 一、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分析 二、数字乡村治理的重点领域与资源要素 三、数字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与优势特点 四、推进数字乡村治理、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的优化策略 五、结语与讨论 乡村建设实践的“域外观察”:法国 一、问题的提出 二、“政策—空间—技术”:乡村建设的一个分析框架 三、法国乡村建设的政策嵌入:从“单一”到“多元” 四、法国乡村复兴的实践过程:空间重构与技术嵌入 五、结论与启示 理论观察 乡村建设“域外理论”引介:后生产主义 一、概念缘起:“生产主义”农业及其困境 二、“后生产主义”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 三、后生产主义在发达国家的实践:以英、澳、新为例 四、“后生产主义”与发展中国家:不合脚的鞋子 五、“后生产主义”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乡村治理史议题:近代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的回眸、反思与展望 一、文化、制度与主体:审视乡村的三维框架 二、近代中国乡村问题的三重归因 三、近代中国乡村建设的三条进路 四、总结与讨论 学术引介 一种农村发展的新范式:基于《农村发展手册》的分析 一、引言:全球农村发展的“指南针” 二、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面临的困境 三、如何定义农村发展:一种新范式的提出 四、如何走向农村舒适性发展:几种发展方案的简要考察 五、中国的乡村振兴:启发与借鉴 个案实录 乡村社区营造何以实现:基于香泉—温泉小镇社区营造符号化和空间化策略的深度观察 引言:乡村社区营造的缘起 一、社区营造符号化和空间化方略研究综述 二、个案描述:香泉一温泉小镇社区营造的基本方略 三、乡村社区营造的符号化方略 四、乡村社区营造的空间化方略 五、乡村社区营造的方向:社会关系的再造 “农业技术重塑乡村”田野观察:以南京市八卦洲为例 一、研究缘起 二、技术下乡促进农业生产过程工业化 三、技术驱动乡村资源配置市场化 四、技术下乡助推农业生产管理方式现代化 五、农业技术激发乡村社会新变化 六、结语与讨论 思想评论 2020年脱贫攻坚:跨越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节点”:基于2020年度CSSCI期刊论文的文献解读 一、引言 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知识图谱中的关键词 三、2020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节点” 四、跨越乡村振兴战略“历史节点”的组合模式 西方乡村建设与发展学术思想评论(2020年) 一、乡村的创新资源:农业农村的智慧未来 二、“技术采纳”:创新实践在乡村的实现 三、乡村性负累:创业、可持续与社会责任 四、解构乡村概念:道德、家庭与地理空间 五、危机后的复原:金融危机与新冠疫情 六、结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乡村振兴学术观察(2020)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祖云//周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930181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22-05-01 |
首版时间 | 2022-05-01 |
印刷时间 | 2022-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36 |
CIP核字 | 2022197998 |
中图分类号 | F320.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