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西汇通学派(精)/燕赵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对中西汇通学派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其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分为三章,介绍了中西汇通学派形成的背景、发展的源流,概述其学术成就及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中篇主要选择晚清至当代11位中西汇通学派代表医家,以燕赵名医为主,辐射全国,重点介绍医家生平著述、学术思想、医论医案、对后世医学影响和现代研究;下篇分为五章,前三章从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和临床运用三方面详细阐述了京津冀中西汇通学派学术思想,后两章简要综述了基于汇通学派而发展起来的京津冀当代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的重大成果。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西汇通学派产生的背景及源流史略
一、中西汇通学派产生的背景
二、中西汇通学派的历史源流
第二章 中西汇通学派的学术成就
一、传承经典,名医辈出
二、汇通中西,变革出新
三、兴办院校,医教协同
第三章 中西汇通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一、反思传统经典
二、汲取中西之长
三、临证联合应用
四、构建新中西医学
中篇 中西汇通学派主要医家
第一章 王清任
一、生平
二、著述
三、学术思想
四、医论、制方、临证
五、对后世影响及现代应用
第二章 陈定泰陈珍阁
一、生平
二、著述
三、学术思想
四、医论、制方、医案
五、对后世影响及现代应用
第三章 朱沛文
一、生平
二、著述
三、学术思想
四、医论
五、对后世影响及现代应用
第四章 唐宗海
一、生平
二、著述
三、学术思想
四、医论、制方
第五章 张锡纯
一、生平
二、著述
三、学术思想
四、医论、制方、医案、用药
五、对后世影响及现代应用
第六章 张寿颐
一、生平
二、著述
三、学术思想
四、医论、制方、医案
五、对后世影响及现代应用
第七章 恽铁樵
一、生平
二、著述
三、学术思想
四、医论、制方、医案
五、对后世影响及现代应用
第八章 陆渊雷
一、生平
二、著述
三、学术思想
四、医论、制方、医案
五、对后世影响及现代应用
第九章 丁甘仁
一、生平
二、著述
三、学术思想
四、医论、制方、医案
五、对后世影响及现代应用
第十章 施今墨
一、生平
二、著述
三、学术思想
四、医论、制方、医案
五、对后世影响及现代应用
第十一章 孔伯华
一、生平
二、著述
三、学术思想
四、医论、制方、医案
五、对后世影响及现代应用
下篇 中西汇通学派的研究与运用
第一章 理论探讨
一、血瘀理论的新发展
二、张锡纯“大气”理论探讨
三、张锡纯“脾阴”理论探讨
四、中西汇通医家的《伤寒论》研究
五、肾脏象理论探讨
六、中风治法理论探讨
七、病证结合及证候客观化
第二章 实验研究
一、血瘀证实验研究
二、张锡纯用药组方的现代研究
三、肾脏象的实验研究进展
第三章 临床运用
一、气血理论的临床应用
二、“大气”理论的临床应用
三、“脾阴”理论的应用研究
四、肾藏精研究的临床应用
第四章 中西汇通与中西医结合
一、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探索与临床研究创新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大疑难疾病的成功经验
三、京津冀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展望
第五章 中西汇通与中医药现代化
一、中药现代化
二、中医现代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西汇通学派(精)/燕赵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张伯礼//陈宝贵//边育红
绘者
出版社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71710163
开本 16开
页数 36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515
出版时间 2022-04-01
首版时间 2022-04-01
印刷时间 202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临床医学
图书小类
重量 960
CIP核字 2022066689
中图分类号 R45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68
195
2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