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经典十三讲(典藏版)(精)
内容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诸多典范,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中华文化对于人们如何提升自己的修为、如何全方位提升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有极为丰富的论述和阐发。本书从中华民族自身的历史文化中间寻求智慧,通过对《尚书》《管子》《大学》《易经》《道德经》《传习录》等经典的解读,总结中华文化如何提升人的修为的论述和启示,希望其成为中国人自身的成才之道。相比简装版,本书中还新增郭继承老师对自身求学之路、文化传播之路的系统梳理,并赠送价值88元的郭继承老师音频课程。
目录
第1讲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001
一、立志是给人生布一个局 …………………………002
二、多大的志向,多大的愿力 ………………………010
三、不同的时代环境,何以立志 ……………………016
第2讲 《尚书》:人心与道心,
社会治理的人性根基与永恒主题 ………………023
一、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说起 ………………024
二、启迪道心,防范人心 ……………………………029
三、多管齐下方有善治 ………………………………037
第3讲 《管子》《孙子兵法》:道术合一 ……………043
一、何谓“道”“术” ………………………………044
二、卓越人才首在“道心”与“德政” ……………049
三、国之四维与核心价值 ……………………………054
四、“术”背后的“秘密”所在 ……………………057
五、《孙子兵法》的“道”和“术” ………………064
第4讲 《大学》:内圣外王,卓越人生的成长之道 …069
一、“内圣外王”是一切成就者的成才之道 ………073
二、何以“内圣”—三纲八条目与修行次第 ……076
三、道德修养的具体方法—絜矩之道 ……………091
第5讲 《易经》与《易传》:一部精彩的人生哲学 …095
一、《易经》与人生之“道” ………………………096
二、六十四卦与人生哲学 ……………………………114
三、《易经》:人生的参照系 ………………………130
第6讲 《道德经》:道法自然与顺道而为 ……………135
一、顺道而为才能掌握主动 …………………………139
二、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悟道之法 ……………156
三、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160
四、悟道的障碍与修道的方向 ………………………168
第7讲 《论语》:人生的教科书 ………………………173
一、孔子为什么是千古一圣—圣人的秘密 ………174
二、人生修为的一面镜子 ……………………………188
三、孔子智慧的秘密—无可无不可 ………………196
四、我们从孔子那里学什么 …………………………204
五、从管子到孔子:一点反思 ………………………211
第8讲 《庄子》:人生升华的不同状态 ………………217
一、从《逍遥游》看几种人生 ………………………218
二、庄子的“理想人生”—大宗师 ………………231
三、从“浑沌”之死,看中国文化的密码 …………244
第9讲 《孟子》:人生的气象与修炼 …………………251
一、吾善养浩然之气—人人应该具备的大气象 …255
二、人生处处是道场 …………………………………263
三、孟子为什么批评墨子 ……………………………270
第10讲 《中庸》:把握中道,社会治理的枢纽………275
一、《中庸》的两个层次……………………………276
二、执其两端,用中于民……………………………277
第11讲 禅宗经典:卓越人生的必修课…………………291
一、正确解读禅宗经典的真精神和大智慧…………293
二、定力、文字与智慧………………………………319
三、心生万法:养好一颗心…………………………325
四、修心的不同层次…………………………………326
五、修学在世间,不离世间觉………………………329
第12讲 《传习录》:如何在生活中历练………………335
一、王阳明一生………………………………………336
二、致良知为王阳明的“心法”……………………347
三、知行合一…………………………………………357
四、事上磨练…………………………………………362
五、私意,凡心与圣境的最大阻隔…………………367
六、每个岗位皆出圣贤………………………………371
七、历史洪流中看阳明………………………………377
第13讲 《了凡四训》:人人皆可把握命运……………381
一、从被规定的人生到自觉的生命…………………382
二、命运何以改变……………………………………393
三、身在公门好修行…………………………………406
附 录:我的学术和文化传播之路………………………411
结 语:阅读经典,造福大众,成就人生………………457
代后记:对中华文化的反思………………………………463
序言
序一:如何让人生更卓越
《中华经典十三讲》的撰写初衷,就是希望从中华
文化的大海中撷取最有代表性的元典,结合读者生活和
工作的实际需要,凝练出极具价值的智慧和经验,助益
读者的成长与发展。从这本书出版后大家的反馈看,基
本上实现了我撰写此书的初心,很多读者从中得到了收
获和启发,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无论时空如何变幻,如何让人生更卓越,是人类永
恒的主题和追求。这里的“卓越”不是简单地以一个人
外在的地位、财富、名利等作为评判标准,而是使其内
在的觉悟、智慧和境界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能够真正
明白人生的使命、意义和价值。一个人所有外在的状态
,都是其内在状态的外在表现,这就是古语所云的“内
圣外王”。否则,一个人内在的修为、境界托不起外在
的名利和权位,最终难免出现《易传》中所言的“德薄
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的人生险境。一个
人,真正知道了此生的使命、责任和担当,明确了人生
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无论以什
么社会角色生活,都能保持旷达、乐观、笃实的状态。
书中所涉及的《易经》《道德经》《论语》《中庸
》《孙子兵法》《六祖坛经》等经典,是中国思想史上
极具代表性的著作,相信这些传世经典所承载的智慧一
定能让读者有所收获。
很多人在经历人生的坎坷和考验之后,才开始有所
领悟,但往往明白人生的道理之后,已经是青春不在、
空留余恨,而回望人生,多是岁月蹉跎。于是我想:如
果一个人在青春年华时,能够有人点拨、指导和帮助,
一定可以让他的人生更加精彩和卓越。如果人人都受到
启发和提升,那么我们的整个国民精神世界都将得到升
华,这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而一个国家的未来,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的精神世界。
作为普通的中国知识分子,我当然希望能将自己对
中华文化的一点思考贡献给社会,这是知识分子的本分
和责任。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容会对读者有实质性的帮助
,我希望读者能以五千多年中华文化的智慧为自己的人
生赋能,做更优秀的自己,创造更壮阔的未来。
当然,这本书能够出版,我的努力微不足道,除很
多朋友的帮助之外,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先贤为我们贡献
了如此丰富的文化精品。饮水思源,我们应该有薪火相
传的自觉和担当。愿我们在深怀感恩之心的同时,也能
用实际行动好好阅读、用心体悟,并在实践中创造出无
愧于祖国、人民和自己的成就。
郭继承
2022年9月15日
序二:阅读传世经典,为人生赋能
人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通
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智慧和修养。在移动媒体和各种短
视频充斥人们生活、肢解人们定力的当下,提倡沉下心
来安静地阅读,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是,我们应该读什么书?这是务必要回答的问题
。如果把一个人的心灵比作田地,读书就是向心田撒种
子。如果读的是一本好书,那就是播撒优良的种子,庄
严人生的风景;可如果读的是不好的书,那就是向自己
的心灵播撒毒草,最终可能导致人生走上歧途。那么,
什么样的书是好书,什么样的书是不好的书?那就要看
图书的内容是为人的心灵提供积极向上的力量,还是引
人走向堕落。凡是为人提供积极向上的力量,让人越来
越充满智慧,优点越来越多,缺点越来越少的书,就是
我们常说的好书。这就是我们提倡阅读经典的原因。
经典是什么?就是经过千百年人类社会的大浪淘沙
之后,历久弥新的人类杰作,浓缩和承载了人类文明智
慧的光芒,有穿越时空的价值。当然,很多书不要说经
不起历史的检验,就连几年的热度都不曾有。一个人读
什么书,实则是在用什么给自己赋能。当我们阅读《论
语》的时候,就是在用孔子的智慧给我们赋能;当我们
阅读《道德经》的时候,就是在用老子的智慧给我们赋
能;如果我们阅读佛经,就是在用佛陀的智慧给我们赋
能;如果我们阅读毛主席的书,就是在用毛主席的智慧
给我们赋能……但如果我们阅读描述是是非非、男男女
女的书,那么同样也容易受到是是非非的干扰和影响。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写了本书,希望通过对中华经
典的解读,将经典中凝练的智慧与我们的生活、事业、
人生结合起来,让人类的智慧之泉,滋养我们当下的生
活!
阅读传世经典,为人生赋能,是撰写本书的初衷。
对于普通人而言,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阅读全部的
经典,甚至很难看懂和领会经典所传达的智慧。因此,
本书选取经典中最能给我们启发和教益的内容,以普通
读者能看懂的语言加以阐发,并以适合读者阅读的方式
加以呈现,希望每一位读者朋友都能在阅读中受益!
郭继承
2019年8月12日
序三:追求卓越,永恒的人生命题
人们不管生活在哪一个时代,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更
卓越、更有意义和价值。
吸取历史上人类文明的精华,并结合自己的实际,
作出正确的抉择,不断反省、不断提高,培养各方面的
能力,真正踏踏实实地奋斗,这是所有成就卓越人生者
导语
从中华文化元典中凝练极具价值的智慧与经验
郭继承教授分享其学术与文化传播之路
购书即送价值88元郭继承老师视频课
《中华经典十三讲》全面升级
————
精彩页
第1讲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如果我们问人生的第一等事是什么?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是出于对人事的观察,还是对历史的解读,有志向和有愿力当为人生第一等事。无论从事任何一个行业、一份工作,如果是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没有人生的使命、情怀和抱负,都不会做成什么事情。一个卓越的人也必定是胸怀大志,对自己的人生有要求的人,必定是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反思精神,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奋进的人。
当一个人真正领悟了这一生的使命和责任,并且心魂相依,将自己的一生安住在确定的目标上面,才能做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才能保持定力,艰苦奋斗,不被诱惑和干扰,持之以恒地为实现有价值的人生而努力!
一、立志是给人生布一个局
一个人的志向有多大,人生的格局就有多大。王阳明在贵州龙场做驿丞的时候,开班办学,吸引了当地不少的好学青年前来参学。面对这些好学的年轻人,王阳明开明宗旨,明确提出“立志”是所有求学学生的第一等事。在开班办学的“告示”—《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明确地指出: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所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王阳明为什么如此强调“立志”?为什么第一条就明确地提出“立志”呢?按照王阳明的说法,“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一句话,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正的志向,将一事无成。
立志不仅是人生的方向标和“初心”,更是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局”。一个人的人生呈现出什么样的局面,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立一个什么样的志向。立志,其实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人生开一个“局”,所谓立志高远,就是给自己的人生开一个宏大的局!有的人,气度不凡,一生志在圣贤,志在千里,志在以身报国,这些人往往会拥有一个波澜壮阔的人生;反之,一个人没有志向或者只关注自己的小幸福,这并不能简单地说不好,但开出的人生局面很小,因此很难做出丰功伟绩。当我们看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看他的志向,看他的人生格局,这是我们观察一个人的重要方面。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我们观察这个世界上所有做成一番事业的人,他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早就确立坚定的志向,并自觉地提升自己、创造条件,朝着自己确定的人生目标奋进,毛泽东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我们先看毛泽东早期的一篇文章,体会一下毛泽东的宏图大志,其中讲道:
故当世青年之责任,在承前启后继古圣百家之所长,开放胸怀融东西文明之精粹,新研奇巧技器胜列强之产业,与时俱进应当世时局之变幻,解放思想创一代精神之伟烈。破教派之桎梏,汇科学之精华,树强国之楷模,布真理与天下!今正本清源,愿与志同道合、追求济世、救世真理者携手共进,发此弘愿,世世不辍,贡献身心,护持正义道德。
故吾辈任重而道远,若能立此大心,聚爱成行,则此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翻天覆地,扭转乾坤。戒海内贪腐之国贼,惩海外汉奸之子嗣;养万民经济之财富,兴大国农工之格局;开仁武世界之先河,灭魔盗国际之基石;创中华新纪之强国,造国民千秋之福祉;兴神州万代之盛世,开全球永久之太平!也未为不可。
这一篇文章就是《心之力》,写于1917年。据传毛泽东的这篇习作曾被湖南一师的杨昌济老师打了105分,比满分还多5分。这位从日本、英国留学归来的杨昌济先生之所以这样打分,是因为从中看到了毛泽东的雄才大略。
通读全文,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兼济天下、追求世界大同的宏愿。这种要为国民千秋万代计,为神州万代盛世、全球永久太平着想的人,绝不会是一个庸庸碌碌的人!毛泽东一生的胸怀和成就,从他的立志就可以看得出。早在青年时代,毛泽东就表现出和普通人不一样的胸襟。有些年轻人少年时轻狂,也会说一些大话,可不过是一时兴起,说过就忘了,根本没有真正入心,更没有一生坚持的毅力和动力。毛泽东则不然,他少年时树立为国为民的抱负,一生不改初心,无论多少艰难困苦,都始终不忘记自己的使命担当,勇往直前。他认为完成人生的使命,务必要有健康的体魄,他为了锻炼身体和自身的胆量,养成洗冷水浴的习惯,在电闪雷鸣的夜晚登岳麓山,这种将伟大理想付诸行动的自觉和能力,是毛泽东突出的优点。
我们不妨读一读他在不同时期所写的几首诗:
在1918年4月送别罗章龙东赴日本留学时,他写下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经典十三讲(典藏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继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016374
开本 32开
页数 47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88
出版时间 2023-03-01
首版时间 2023-03-01
印刷时间 202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708
CIP核字 2022230425
中图分类号 K203-49
丛书名
印张 15.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