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北京古建筑艺术 |
内容 | 内容简介 本书主旨是充分展现北京城遗存至今的著名古代建筑,展现这些建筑物的诞生背景、历史发展及真实风貌。书稿分为三章,介绍了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建筑群,旧城范围内的园林、王府、坛庙、寺院,以及京城郊区的园林、陵墓、寺庙等,介绍了这些古建筑及建筑群的布局、结构特色,尤其是建筑装饰手法、艺术水准和象征意义,体现出建筑艺术作为北京传统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内涵。 作者简介 主编楼庆西,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30年重点研究中国乡土建筑与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工作。 精彩书摘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及其装饰 建筑是一种造型艺术。建筑与绘画、雕塑等其他造型艺术的区别在于它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各种类型的建筑除了以它们的空间满足人们劳动、工作、生活、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之外,还以其形象供人们观赏,使人们从中获得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灵上的感悟。这就要求建筑的形象既具有外观形态上的实用性,又能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和审美内容。 对于建筑而言,这种表达是受到限制的,因为建筑外部和内部空间的形体首先取决于实际功能的需要。建筑的形象必须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前提下,应用合适的材料与结构方式组成基本的造型。绘画可以在画布纸张上任意涂抹,雕塑则是对石料、木料、泥土进行雕琢,以此塑造具体的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的形象以及带有情节性的场景。而建筑只能应用构件和材料的形象及组成的环境表现出一种比较抽象的气氛与感受,宏伟或平和、神秘或亲切、肃穆或活泼、喧闹或寂静等等。但是这种气氛与感受往往不足以表达建造者的全部意图,如皇宫陵园要求表现一统天下、权力至上的威慑效果,文人宅园要求表现超凡脱俗的意境,佛寺和道观要求体现远离尘世的意味以及独特的宗教信仰,住宅要表现主人对于个人幸福和家族繁荣的期望,所以人们还要通过建筑上的装饰来进一步强调,可以说建筑装饰是建筑表达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重要手段。 建筑装饰就是以建筑主体结构为前提,为了完善建筑空间的物理性能和使用功能并美化建筑物,采用装饰材料或手法对建筑物的内外表面及空间进行的各种处理,包括把建筑上的构件加工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建筑的色彩处理,把绘画、雕塑安置在建筑上等等方法。建筑装饰是建筑精神功能的重要表现手段,可以极大地增添建筑的艺术表现力,也是人们日常审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中轴风貌 第二章 老城遗迹 第三章 京郊胜景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北京古建筑艺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楼庆西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014952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21-0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09-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设计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U-092.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