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诗三百首(全本全译全注,彩图双色珍藏)
内容
商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唐诗解析读物,以清代诗学大家蘅塘退士精心推敲增删的定版为底本。

此版本问世至今258年,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是迄今为止至为家喻户晓的唐诗选本。

书中精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七十余位古今闻名的大诗人三百多首经典名作,古典文学作家张慢倾情译注。

书中每首唐诗都配有原文、注释、译文和赏析四大部分,通俗易懂,全面详尽,同时穿插大量传世名画,打造中国人的美学盛宴,带给读者视觉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作者简介

编者:

蘅塘退士

(1711—1778)

清代诗学大师。

本名孙洙,字苓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江苏无锡人。

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中举,其人为官清廉,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乾隆二十八年(1763),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工拙莫辨,孙洙与夫人着手编选唐诗选本,以“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为选诗标准,以体裁为经、时间为纬,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编定《唐诗三百首》。

此选本雅俗共赏,老少咸宜,艺术性高,一经问世,便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唐诗普及读本,流传至今。

精彩书摘

卷一 五言古诗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

①葳蕤:枝叶茂盛的样子。

②自尔:自然地。

③林栖者:山中的隐逸之士。

④坐:因而。

⑤美人:代指前文中的“林栖者”。

译文

幽兰逢春枝叶丰茂,桂花遇秋明亮清新。草木茂盛生机勃勃,春秋自然成为美好的季节。谁能想到山中的隐士,闻到香风而心生喜悦。草木流香是其本性,怎会请求赏花人去采撷呢?

赏析

玄宗后期,李林甫小人得志,玩弄权术,张九龄上书进谏,却遭到贬谪,被排挤出朝廷。在此诗中,诗人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现了自身高洁的品质。

借香草来比喻自己的品质高尚,在先秦文学中就有,屈原在《离骚》里就曾大量运用香草来自比。刘禹锡在《吊张曲江序》中说张九龄“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此诗承这一写法,借兰草和桂花写自己的品质情趣。“葳蕤”和“皎洁”,写出了兰草和桂花旺盛的生命力和高雅的品质,诗人以此暗指自己品性高洁。最后两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诗人表明自己高尚的品行节操也如草木一般,是来自天性,并不为博取名声,也不求别人赏识。而在诗人的孤芳自赏中,也不难看出他被贬之后淡淡的忧郁之情。整首诗比喻贴切,含蓄优美,意韵深远。

感遇·其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伊:语助词。

②岁寒心:即耐寒的本性。

译文

江南有丹橘这种树木,到了寒冬依然青翠。岂只是因为南方的气候暖和?是因为它天然具有耐寒的特性。我想把它进奉给嘉宾,然而山高水深,路途阻隔有何办法。运数、命运各有遭遇,因果循环的奥秘难以寻觅。都说要种桃树李树成果成林,难道丹橘就没有树荫吗?

赏析

此诗作于张九龄被贬之际,表现了诗人高尚的节操,同时表达了希望朝廷重用贤臣的愿望。

前四句写出了红橘的形象美与品质美。红橘生长在诗情画意的江南,终年茂盛,江南的环境美与红橘的形象美相得益彰,互为映衬,更显出红橘美得脱俗。接着写红橘耐寒的品质。它天生耐寒,即使经历严冬,也不减翠色,描绘出一幅红橘生机勃勃四季常青的画面,写出了红橘坚强刚毅的品质。红橘的品格像极了诗人自身,虽遭谗言陷害被贬黜,却不因此而沉沦,依然坚守自己的品质。

接下来六句感叹机遇不可捉摸,讽刺贤者得不到重用的现实,深化了主题。诗人想把红橘奉送给宾客,可是山高水长无法做到,正如诗人想把贤能的人举荐给朝廷,却无法做到一样。也暗指诗人想把自己的才智献给国家,却被小人陷害,不能如愿。“循环不可寻”一句,包含着诗人对世事变幻莫测、难以掌控的哀伤。诗人一生仕途并不顺利,几次被贬,几次升迁,起起伏伏难以预料。

最后两句,采用了反问句式,情感强烈而用语含蓄委婉,表达了希望朝廷不拘一格录用人才的愿望,也反映了诗人心中的愤愤不平。诗人自己被贬,却还想着为国家举荐贤臣,与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隔代呼应,忠心可鉴。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释

①终南山:又称南山,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唐代很多士子在此隐居。

②过:拜访。

③斛斯山人:斛斯,复姓。山人,隐士。

④却顾:回头望。

⑤翠微:青翠的山,此处即指终南山。

⑥挥:举杯。

⑦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指松间的风。

⑧忘机:道家语,忘却世俗机巧之心。此处指淡泊旷达,与世无争。

译文

傍晚从苍翠的终南山上走下来,山上的月亮像要随着我一起回去。回头看看来时走的小路,郁郁苍苍一片青翠。路上偶遇斛斯山人,一起携手到了他家,孩童连忙打开柴门迎接。我们走上翠竹间的幽静小路,青萝拂着行人的衣衫。欢言笑谈之中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中星已稀疏。我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中忘了世俗的奸诈心机。

赏析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写于李白隐居终南山之时;另一说是写于李白二次去长安的时候。诗中描写了两处景物、一个场面,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做客朋友家的愉悦之情。

开篇先写了一路下山见到的美景。夜晚的终南山在月色笼罩下青翠苍茫,显出一种朦胧之美。李白创作过很多以“月”为主题的诗,不同的情景下,月给人的感觉也不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月让人思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月更显孤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中,月是对友人的牵挂;而在此处,月亮阴柔之美,则让诗人内心更加安静淡然。

接着写偶遇斛斯山人,携手到他家,进入院子后所见的美景。主人是隐士,喜欢竹子。在古代文人心里,竹子与莲一样中通外直,而且有一节一节的枝干,代表有节操。在院中幽深的小路两边,都种着竹子,暗示主人品质高洁。

最后写宾主把酒言欢的场面。酒逢知己言语投机,畅谈豪饮一醉方休。李白有强烈的用世之心,却遭遇谗言诋毁,仕途坎坷。今夜月色皎洁,时光静好,又遇知己,此情此景下,那些尘俗的钩心斗角如被洗涤,诗人内心一片清洁宁静。

全诗的末两句“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让人想起陶渊明《饮酒》中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只不过二人“忘”的内容不同,陶渊明忘的是表情达意的语言,而李白忘的是世俗的争斗。两个人都是在田园美景与饮酒中自我陶醉,超然物外,只不过陶渊明的超然物外,是从心底彻底放下了官场名利,而李白终其一生,都没有真正放下过功名二字。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①将:和,共。

②及春:趁着春光。

③无情游:月亮和影子都没有感情,李白和它们相交,自然就是“无情游”。

④相期邈云汉:指约定好在天上见面。期,约会。邈,遥远。云汉,本指银河,此处指天上的仙境。

译文

花丛中摆上一壶好酒,没有相知在旁,我只好独酌。举起杯子邀请明月一起,加上我的影子正好有三个人。月亮本就不懂得饮酒之乐,影子也只是默默跟在我的身边。暂且以明月与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歌唱时月亮徘徊不定,起舞时影子随我而舞。清醒时我们共同分享欢乐,酒醉之后各奔东西。但愿能与他们永远结下忘却伤情的情谊,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

赏析

此诗写于公元744年李白居长安的时候。李白一向恃才傲物,本想着进京有一番作为,不想只是做了个御用文人,陪皇帝玩乐,感到很不得志;又因看不惯官场腐败,得罪了权贵,乃至仕途受挫,这首诗就表达了他官场失意后的孤独苦闷之情。

整首诗想象丰富,情感曲折起伏。在诗中,李白用拟人手法,将月亮和自己的影子说成是自己的友人,与它们一起翩翩起舞,饮酒作乐,共度良宵,并畅想他日可在银河相会。这丰富曼妙的想象里,实际上暗含着诗人无尽的孤独,说明他没有朋友在身边。诗人邀请月亮和影子相陪,两者都以诗人为中心,诗人起舞,月和影子也一起舞动,诗人停下来,它们也跟着停下来,似乎在为他解闷,场面很是热闹,然而月亮和影子都是无情物,又怎会懂得诗人的喜怒哀乐?细想之下,这热闹显得尤其虚无,自欺欺人。三个人的热闹,其实都是诗人内心孤独的狂欢,孤寂悲凉之意油然而生。

纵观全诗,诗人的情感起伏多变,从一开始无人陪伴的孤独,到三个人的欢畅,再到醉酒散场的凄凉,一波三折,曲折有致,荡气回肠。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注释

①燕草:指燕地的草。燕,今河北北部一带,此处泛指北部边塞,征人所在之地。

②秦桑:秦地的桑树。秦,今陕西省一带,此处指思妇所处之地。

③罗帏:丝织的帘帐。

译文

燕地的小草像丝绒一样柔软,秦地的桑树上茂密的枝条已垂落下来。当你怀念而盼望归家之日时,我早已因思念你而断肠般难过。春风,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要吹入罗帏里来令我愁绪万分呢?

赏析

这是一首以思妇口吻写给远在他乡的丈夫的诗,表达了妻子对丈夫殷切的思念、对丈夫早日归来的期盼,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全诗写得清新秀丽,情意绵长,朴实无华。

开篇以“燕草”和“秦桑”起兴,写出了春草和桑树生机勃勃的样子。春天万物复兴欣欣向荣甚是热闹,而妻子却因思念丈夫而备感寂寞,在对比中更衬托出思妇无尽的愁思。“燕”是丈夫的所在地,而“秦”是妻子的所在地,两地对举,将两处空间叠加,更表达了夫妻心心相印望眼欲穿,而又无法相见的痛苦。中间两句想象丈夫归来的情景,在虚景与实景之间,表达了思妇愁肠百结的心境和盼着丈夫早日归来的愿望。末两句抱怨春风招惹出自己的愁绪,将思妇娇嗔、无奈、孤独落寞的情态描绘得恰到好处,含蓄地表达了妇人思人伤春的心情。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①岱宗:即泰山,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称。

②钟:聚集。

③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④曾:同“层”。

⑤决眦:眼角要裂开。决,裂。眦,眼角。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怎样的景色?齐鲁大地之上,青山之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汇聚了天地灵秀之气,山南山北分割出了黄昏和清晨。层层白云,使人心胸摇荡;归鸟飞来,似要决裂开人的眼角。我一定要登上泰山之顶,俯瞰那群山是多么的渺小。

赏析

这是杜甫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之后写下的一首诗。当时杜甫年轻气盛,对未来满怀信心,在讴歌自然美景之中,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字里行间体现着大气磅礴之势。

诗中诗人描绘了一个雄奇壮丽的泰山形象。首联写泰山所处的环境。远望泰山,一眼便看遍了整个齐鲁大地,这自然已超出人的视力范围,是虚写,诗人在想象泰山所处的环境有多么辽远广袤,这景象来自诗人的心胸而非来自诗人的眼睛,可见诗人心胸宽广。泰山在这样的环境中耸立,自然也不同凡响。这一联是从广度上写泰山。

颈联写近望泰山之景。“钟”字写出了泰山的灵气汇聚,而“割”字则把泰山比作一把刀,“割昏晓”描写泰山南北阴阳分明,彰显了泰山插入云霄挺拔巍峨的特点。这一联是从高度上写泰山。

颔联写细望泰山之景,云雾迷蒙,在人的胸中涤荡;山中飞鸟,仿若朝着人的眼睛直飞而来,这一幅立体生动的画面,让人如临仙境。

至此,泰山辽阔、高耸、云雾缭绕的形象和磅礴的气势已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开阔的意象往往是诗人开阔胸襟的外化,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年轻时的杜甫心怀天下,壮志凌云,对未来充满信心。

尾联,诗人非常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会当临绝顶”,一语双关,既指登上泰山山顶,更指人生的飞黄腾达,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远大志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诗三百首(全本全译全注,彩图双色珍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蘅塘退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439789
开本 32开
页数 56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503000
出版时间 2021-03-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2.74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