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肖邦(一生都在创作的钢琴诗人)/世界名人非常之路
内容
编辑推荐

王莲凤编著的《肖邦(一生都在创作的钢琴诗人)》以肖邦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肖邦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肖邦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肖邦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为了让读者很好地把握和学习肖邦,作者还增设了人物简介、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使本书更具可读性、指向性和知识性。为了更加形象地表现肖邦的发展历程,作者还根据肖邦的成长线索,适当配图,使之图文并茂,形式新颖,设计精美,非常适合读者阅读和收藏。

内容推荐

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王莲凤编著的《肖邦(一生都在创作的钢琴诗人)》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肖邦(一生都在创作的钢琴诗人)》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目录

难忘的童年

 一个懂事的孩子

 对音乐非常痴迷

 显出很高的悟性

 学琴初露锋芒

 遇事从不随波逐流

 师生感情深厚

勤奋的少年

 在各种活动中受到锻炼

 虚心接受老师批评

 喜欢结交新朋友

 萌发远大抱负

 体验乡村生活

 注重全面发展

 举办慈善义演

 兄妹感情深厚

 向莫扎特学习

 向民间艺人请教

坚强青年

 向国外同行学习

 推出优秀作品

 闯荡维也纳

 决定再次出国

 人生的痛苦抉择

 接受友人的帮助

旅居在国外

 在逆境中寻找出路

 找到人生的方向

 用实力证明自己

 相爱分手有礼有节

 和父母见面尽孝心

 把悲伤埋在心里

 在逆境中恋爱创作

 不为利益所驱使

 一颗心回到波兰

附录

 经典故事

 年谱

 名言

试读章节

1810年3月1日,宁静而美丽的华沙西郊的热拉佐瓦·沃拉,从一个二层小木屋里传来了几声婴儿娇弱的啼哭声,一个小男孩出生了。

一个将会影响世界的钢琴诗人——弗里德里克·弗朗西斯科·肖邦就这样诞生了。

小男孩的父亲叫尼古拉,这个时候他急急忙忙地来到了小木屋里,欣喜地将小男孩抱在怀中,温柔而兴奋地对妻子尤丝迪雅说道:“亲爱的,你看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快瞧呀,他还对我笑呢,他长得多可爱啊!”

尤丝迪雅深情地看了看这个家庭的第二个孩子,这个孩子有一双跟他父亲一样真诚的眼睛和精致的双唇。她轻轻地问尼古拉:“不知道他将会是怎样一个孩子呢?”

尼古拉看着小男孩明亮的眼睛,确定地说:“他会是我们波兰平原上最优秀的一个孩子。”

肖邦的父亲尼古拉是法国葡萄园的一个农夫之子。尼古拉是在法国出生的,他的父亲和母亲也都是法国人,他在16岁的时候来到了波兰,他很热爱波兰,简直就是把自己当成了波兰人。

尼古拉几乎断绝了自己和故乡本来就已十分淡薄的关系。而且,他也从来不向他的子女们讲述任何有关自己的法国出身和平民背景,他一提到法国的时候用的词汇都已经是“外国”了。

尼古拉聪明,而且勤奋好学。他不但擅长理财,还通晓法语、德语、波兰语三种语言。他在工厂里当过会计,还参加过波兰抵抗俄国入侵的军队,成为了一名上尉,但最后战争失败了。

尼古拉身无分文,也失去了原先的会计工作。他想回法国,但因疾病缠身未能成行。在贫困和疾病的压迫下,他不得不向命运低头,留在了波兰。后来,尼古拉凭着他流利的法语和波兰语在华沙给贵族家庭当起了家庭教师。

1802年,尼古拉成了斯卡伯克家的家庭教师,在这里,他认识了自己的妻子。她的名字叫尤丝迪雅。

尤丝迪雅是个农夫的女儿,她善良、温柔、沉静。她与富裕的斯卡伯克家有远房亲戚关系。当时,她正在给伯爵夫人当侍女,她受过良好的教育,还能弹得一手好琴。

一天,尼古拉走进客厅听到优美悦耳的钢琴声,这时他看到伯爵家新来的远房亲戚尤丝迪雅小姐正在投入地弹着一支曲子。为了不影响尤丝迪雅,尼古拉停下脚步,静静地站在门口,入迷地听着。伯爵夫人在院子里叫尤丝迪雅陪她去散步,尤丝迪雅完全沉浸在美好的音乐当中,当她听见伯爵夫人的叫喊声,立刻站起身快步向外走,差点儿与尼古拉撞个正着。

尤丝迪雅抬起头,惊讶地问:“您在听我弹琴?”

尼古拉笑着回答道:“已经听了半个小时啦,小姐。看你弹得那么认真,不敢过去打扰你。”  尤丝迪雅微笑地问尼古拉:“您喜欢音乐吗?”

尼古拉回答:“我很喜欢音乐,笛子、钢琴、小提琴什么的我都会。”

尤丝迪雅又问:“那您最喜欢什么乐器呢?”

尼古拉高兴地答道:“最喜欢小提琴,我一直在练习,但是我拉得不够好,以后还请您多多指点。”

尤丝迪雅一路小跑着奔向伯爵夫人,一边跑,一边还回头望望这个喜爱音乐的年轻人,嘴里高兴地说道:“我当然可以当您的老师,以后我们还可以共同练琴呢!”

尼古拉对音乐也有特殊的感觉,他会吹笛子,会拉小提琴,因此对这个会弹琴的美丽女孩产生了爱慕之心。

1806年6月2日,35岁的尼古拉和24岁的尤丝迪雅在华沙西面的布罗肖夫的一个罗马天主教堂里举行了婚礼。

婚后他们养育了4个孩子:大女儿露伊斯、儿子弗里德里克。弗朗西斯科·肖邦、二女儿伊莎贝拉和小女儿艾米莉娅。

因为尼古拉和尤丝迪雅都非常地喜欢音乐,所以他们有一个和谐美好而又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并且他们也有许多有知识和艺术才华的朋友。肖邦就是在上帝的安排下来到这样一个家庭里。在肖邦的血统中,母亲的波兰血统占了优势。肖邦母亲的家就在波兰平原上。

波兰民族是一个聪明、勤劳而爱好和平的民族。在肖邦母亲的家乡,人们喜爱音乐和舞蹈,人们最爱跳的就是波兰独有的舞蹈——《玛祖卡》。在这种欢快而神奇的舞蹈中,波兰人民忘记了战争,忘记了生活的困苦,他们沉浸在艺术与生命铸成的神奇与欢乐之中。当时欧洲大陆上的战火时常燃起,处于法、德、俄几个强国之间的波兰也难逃战争所带来的厄运。但波兰民族独特的文化却是根深蒂固的,这种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在尼古拉夫妇婚后的第四年,他们的第二个孩子降生了。为这个小生命接生的是布罗肖夫教堂里的一位神父。他慈祥地叮嘱尼古拉夫妇说:“这个孩子先天营养不足,体质很弱,要精心照顾他。”

尼古拉夫妇又喜添贵子,他们遵照神父的嘱咐,小心翼翼地照看着这个小生命。他们给这个孩子取名“弗里德里克”。这个孩子就是弗里德里克·弗朗西斯科·肖邦。

两个月后,尼古拉一家在4年前举行婚礼的那座教堂里,为小肖邦注册了教名,举行了登记仪式。

肖邦出生后不久,他们全家便离开了斯卡伯克伯爵家,离开了热拉佐瓦.沃拉,搬迁到华沙。

尼古拉的法语是小有名气的,后来他成为了华沙中学的法语老师。由于他们住的是城中最繁华的地段,为了支付昂贵的生活费用,尼古拉还不得不兼任其他地方的法文课教员。  当时的华沙属于华沙大公国的一部分,这个大公国是1807年拿破仑建立的。当然,对于幼年的肖邦来说,辉煌的拿破仑王国所代表的意义是遥不可及的。

当拿破仑的军队走向毁灭之际,华沙仍处于偏远、孤立的和平中心,好像成了欧洲的分水岭。直至1814年至1815年期间,维也纳会议重组分裂的欧洲,波兰再次遭到被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瓜分的命运,华沙成为1813年俄国占领后的首都。

虽说经济上不算宽裕,但肖邦的父亲和母亲都有良好的音乐修养和艺术气质,孩子们在这个有良好艺术气氛的家庭里愉快成长着。尼古拉赚到一些钱后,就在自己的家里办起了一所寄宿学校,招收一些贵族家庭的孩子学习法语。

华沙中学全校的学生都很熟悉尼古拉,亲切地叫他尼古拉教授。他不仅教低年级,还教高年级的学生。早在1811年,他就开始教课。12年之后,已经没有一个学生再能记得起尼古拉的前一任教员老教师马赫了。

尼古拉在中学教法语和法国文学。他讲课时,甚至连那些最不开窍的笨学生都会用功地学,一半是出于自尊心,一半也是由于害怕。因为教授既严厉又很公正,他对不求上进的人不仅会给予训斥,而且会罚打戒尺。对好学生则给予真心诚意的表扬,以至于受表扬者会满意得脸色通红,耳根发热。P2-5

序言

著名学者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我们每个人,远胜于一切教育。”

的确,崇拜伟人、模仿英雄是每个人的天性,人们天生就是伟人的追星族。我们每个人在追星的过程中,带着崇敬与激情沿着伟人的成长轨迹,陶冶心灵,胸中便会油然升腾起一股发自心底的潜力,一股奋起追求的冲动,去寻找人生的标杆。那种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会激励我们向往崇高的人生境界,获得人生的成功。

浩浩历史千百载,滚滚红尘万古名。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历史,描绘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创造着人类历史的崭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这些伟大的人物,是人间的英杰,是我们人类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那历史巅峰发出的洪亮的声音,应该让他们永垂青史,英名长存,永远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作为我们的楷模,以使我们未来的时代拥有更多的出类拔萃者,以便开创和编织更加绚丽多姿的人间美景。

我们在追寻伟人的成长历程中会发现,虽然每一位人物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他们在一生中所表现出的辛勤奋斗和顽强拼搏精神,则是殊途同归的。这正如爱默生所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的初衷与希望永远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永远会克服一切障碍,达到他们期望的目的。”同时,爱默生又说:“所有伟大人物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伟大人物的成长也具有其平凡性,关键是他们在做好思想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过程中,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进发出了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获得灵感和启发,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去争取伟大成功的。这恰恰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地方。

正如学者吉田兼好所说:“天下所有的伟大人物,起初都很幼稚而有严重缺点的,但他们遵守规则,重视规律,不自以为是,因此才成为一代名家,成为人们崇敬的偶像。”

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为了让读者很好地把握和学习这些名人,我们还增设了人物简介、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使本套丛书更具可读性、指向性和知识性。

为了更加形象地表现名人的发展历程,我们还根据人物的成长线索,适当配图,使之图文并茂,形式新颖,设计精美,非常适合读者阅读和收藏。

我们在编撰本套丛书时,为了体现内容的系统性和资料的翔实性,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的大量资料和许多版本,在此向所有辛勤付出的人们表示衷心谢意。但仍难免出现挂一漏万或错误疏忽,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于我们修正。我们相信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成长与成功故事,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一定会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教益,进而更好地把握自我成长的关键,直至开创自己的成功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肖邦(一生都在创作的钢琴诗人)/世界名人非常之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莲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43493
开本 16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2013036303
中图分类号 K835.135.76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7: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