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细红线模型
内容
内容推荐
信息爆炸、超速运转的时代,如何用蕞少的精力和表达,去吸引注意、撬动人心,让人们认可你的想法并付诸实践?
这是任何涉及传播工作的人都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
在《细红线模型》中,“全球ZUI具影响力的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塔姆森·韦伯斯特分享了她20年来在如何触动受众方面积累的智慧和实战结晶——“细红线模型”。这是一套帮助人整理并表达想法的模板,它的优势在于易上手、超/高/效。使用者只需将想法填入一个个小模板中的空白栏,即可一点点找到自己构思中的闪光点,并得到一段更有逻辑、更能感染他人的话术,就像顺着一条细红线,走出充满纷繁思绪的迷宫,也让听众能寻着同样的线,摆脱争抢他们注意力的乱战,直通和你同样的终点(结论)。
至今,“细红线模型”已帮助五百强高管、TED演讲人等多领域人士,在营销、商业演示、公益演讲等多种场景下,达到了他们的传播目的——改变受众的观念和行为。为什么这套模型如此有用?因为它的基础理念源自人类的“天性”——人们生来倾向于以故事的形式处理信息。韦伯斯特根据该特点,提出如果一个人想让自己的想法具有让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更好的方法就是以自身想法为主题,构建一个人们愿意复述给自己听的故事,并通过分析,将普天下的好故事拆解为五大构成元素——目标、难题、真相、改变、行动。
读者可以利用本书的理念和模型,自行或者使用AI辅助,按照自身需求,轻松输出让受众信服、难忘且可转化为行动的表达。
目录
前言 构建一个人们愿意复述给自己听的故事
1.为什么要用细红线模型
1.思维与表达的逻辑
2.用途、成果与听众
2.细红线模型的组成元素
第3章 目标,你和受众的共赢
第4章 难题,巧妙引入新视角
第5章 真相,锁定关键冲突
第6章 改变,让听众拥有自主权
第7章 行动,丰富细节是关键
第8章 升华目标,给予额外回报
第3部分 打磨你的细红线模型
第9章 试组模型:填空游戏和强度测试
第10章 提炼主线:一句话表达想法
结语 用好细红线模型,让你的想法不可抗拒
致谢
序言
明明有好的想法,但别人听了总是无动于衷,甚至
一脸茫然?“细红线模型”教你顺人性而为,高/效表
达,赢得受众。
在处理新信息,以及将想法付诸实践时,人脑都会
遵循一套特定的结构——故事,而在无数的故事中,人
们更喜欢、更难忘的那些都具备5个核心元素——目标
、难题、真相、改变、行动。“细红线模型”根据人类
的这一天性和5大元素,帮助使用者构建一个人们愿意
复述给自己听的故事,走出自我思维的迷宫,直达目标
受众的内心,产生认同和行动的共鸣。
适合当下的思考和表达工具。多用途,易上手,甚
至能用AI辅助?!
“细红线模型”是一套有具体标准和撰写指南的模
板化表达方法。根据具体用途、目标听众、预期成果,
使用者可以通过模板填空的方式,简单、快速地得到符
合自身需求的话术,有长版(一段话),也有短版(一
句话)。可用于也已成功用于以下目的:营销、推介、
销售谈判、内部演示、公开演讲、图书撰写、网站制作
等。另因其为模板形式,在掌握其核心理念,可以非常
容易地交给AI,坐享其成。
思科中国区原副总裁、中国惠普政府事业部原总经
理张坚,专栏作家、商业演讲策划人马徐骏鼎力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细红线模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加)塔姆森·韦伯斯特
译者 译者:诺壹乔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72264474
开本 32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9
出版时间 2023-09-01
首版时间 2023-09-01
印刷时间 202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26
CIP核字 2023157158
中图分类号 B804
丛书名
印张 8.3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