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蒙王干对话录(精)
内容
内容推荐
率真、明朗,睿智、风趣。本书中两个极会聊天的人,给我们讲文学、作家、现代性、生命。智慧的火花在对话中迸发,真知灼见在纸页上涌现。值得拜读!
作者简介
王蒙,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1934年10月出生于北京,14岁成为中共地下党员,1949年开始做青年团工作,1953年开始文学写作。1956年发表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引发广泛关注,也招致了麻烦,1958年被划为右派。1963-1979年赴新疆16年,曾任文学杂志的编辑、新疆伊犁巴彦岱公社二大队副大队长。
1978年,恢复党籍并开始大量发表新作。1993年出版文集10卷,2003年出版文存23卷,2014年出版文集45卷。曾获茅盾文学奖、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并获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荣誉博士学位、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日本樱美林大学博士学位。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现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目录
第六版前言
再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引言
对话
文学这个魔方
文学的逆向性:反文化、反崇高、反文明
说不尽的现实主义
作家的滑坡与不滑坡
何必“走”向世界
且说“第三代小说家”
自由与限制:当代作家面面观
十年来的文学批评
感觉与境界
文学与宗教
王蒙小说的悖反现象
《活动变人形》与长篇小说
致读者
新对话一
网络不是文学的敌人
文学与生命
《红楼梦》里的世界
新对话二
“现代性”的爱与痛
序言
这是第六版的《王蒙王
干对话录》,和 2016年版相
比 ,又增加了一篇新的对话
《“现代性 ”的爱与痛》。
新的对话 ,2022年8月就
准备进行 ,后来因为种种原
因 ,耽搁了。今年以来 ,王
蒙先生事情多 ,预约的对话
总不能如愿,我们甚至想到
了在网上对谈 ,但网上的对
谈和现实的对谈,效果是大
不一样的。
到今年 6月,我受邀成为
中国海洋大学的驻校作家 ,
王蒙先生创作 70年系列学
术活动也在此时举行 ,我们
有机会住在一起。我们住
在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的作
家楼的同一单元里 ,他和夫
人单三娅住在 302,我住在
502,天天相见 ,用餐也在一
起。
尽管如此 ,还是腾不出
时间来对话。王蒙先生在
青岛的活动排得满满的 ,老
先生年事已高 ,不能累着他
。我耐心等待,最后抓住 6
月 13日下午 4点到 6点空
隙 ,我们展开了一场关于现
代性问题的对谈。原定一
个小时 ,后来谈到了两个小
时 ,老先生意犹未尽 ,我怕
他累着 ,就终止了。关于他
小说
01
里的女性形象话题 ,留
着以后再续。
一个花絮 :王蒙的细心
周到让我们的对谈没有留
下遗憾。平常和王蒙先生
聊天总是听到他的金句迭
出 ,而我没有录音和记日记
的习惯 ,错过了电光石火的
瞬间。这次本来是我们两
个人对谈的 ,由我用手机录
音再整理 ,王蒙先生问我 ,
要不要请他的秘书武学良
参加 ,也录一份 ,确保万无
一失。我说 ,好,两份更保
险。
后来的结果是 :我的手
机一句话也没录上 ,武秘书
的录音完整无缺。
王干 2023年6月25日于
润民居
导语
《王蒙王干对话录(精)》中著名作家王蒙,与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干,针对文学、作家、文学评论、现代性与文学的关系、当代文学等等话题,展开深刻不失风趣的探讨对话,智慧的火花于对撞中迸发,真知灼见闪烁于书中。
书评(媒体评论)
相声里描写两人见面,
沉默了半天,忽然一个人
问:“你看过大老虎吗?”这
也是一种隔离。
——王 蒙
我认为当代文艺批评应
该是距离的艺术,必须与
作家拉开距离,首先要拉
开情感上的距离,再拉开
审美上的距离,还要拉开
阅读的距离。
——王 干
精彩页
王干 文学是什么?虽然有一些人写了论著和文章,关于文学的性质、文学的功能、文学的位置、文学的价值,但文学到底是什么并没有搞清楚。有人曾经说过,文学是个什么也说不清楚的东西,这是一个非常模糊、非常省事的办法。文学确实是一个怪物。我觉得文学是一个魔方,它是一个多面体,你看到这一面是这一种色彩,放在另一面看是另一种色彩,如果进行旋转的话,那变化就很多。说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这也没错,这里面既谈到主体,也谈到了客体,既有作家,也有生活。但我觉得这个概念仍然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如果我们把作家换成其他职业的人,这个概念似乎仍然成立,所以它缺少独特性,太宽泛化。而魔方来比喻文学,虽不是定义,但比较形象。魔方由各种各样的色彩、色块组成,文学也是由各种各样的社会的非社会的、审美的非审美的多重因素构成。如果把文学仅仅理解为一种审美的载体的话,那肯定是有局限的,因为文学还有认识功能。同时,文学的审美功能的实现,似乎还必须借助于阅读者自身的文化结构、知识结构。只有拥有一定的文学修养的人才能感受到文学的审美功能,也就是说,首先必须有审美这样的预结构才可能在文学作品中去完成审美的精神活动。可以这样说,审美实际是一种文人的阅读需求和价值取向,并不足以概括所有文学作品的本质特性。 文学魔方始终在不断地旋转,老是出现各种不同形式不同结构的色调和图景,它往往与时代保持着极为和睦的关系。它的轴心有时转向认识功能,有时趋向审美,有时则强调教育性。近年来,有人否认文学的教育功能,我觉得文学的教育功能否认不了,当然这种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以直接灌输与训导方式进行的。这种教育功能在战争年代环境里往往显得突出,而到了和平岁月里则变淡薄,人们有更多的理由去娱乐、游戏,而不必接受什么教育,但不能把教育功能从文学的价值系统里剔除出去。其实审美也是对心灵的一种教育。儿童阅读安徒生童话,那本来就是接受教育。
由于中国文学受载道意识的长期影响,所以文学这个魔方在中国的色彩往往比较单调,如果把教育功能比作红色色块,认识功能比作黄色的,审美功能比作蓝色的,那么中国文学这个魔方则偏红,有时甚至是一片红(比如“文革”时期)。而现在片面强调审美功能以至取消其他色块的存在,那么文学这个魔方只能剩下蓝色一面,纯粹是纯粹了,但单调的蓝色与单调的红色一样令人讨厌和腻味。这么说,好像文学是可以按照某种比例配备色彩、色块和组合结构的,其实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设想。文学的无定性决定了它这个魔方必须时时刻刻进行旋转变化,你不想让它转,它自身也在自转,它随着整个时代在转,不是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作家也顺应魔方在转,当然要排除政治性或政权性的干扰因素在外。文学这个东西是非常脆弱的,如果要对它进行政治性的干扰的话,它很快便失去正常运转的功能。应该说,它怎么转都是正常的,文学从来不按照什么规律进行机械运行。比如我们今天看抗战时期的一些文学作品,会大不以为然,但时代需要文学以那样的形象出现。文学究竟是怎样的形象,谁也不能规定死。你说田间的诗是口号诗也行,标语诗也行,你能说它不是文学吗?
王蒙 还有《放下你的鞭子》,这也是文学。
王干 我们不能把文学搞得狭隘,你可以搞纯粹文学、个人文学、先锋文学、精英文学,赵树理等人的创作可以说它是“政策文学”“方针文学”,但仍然是一种文学。因为文学的魔方在旋转,时代会造就各种各样的文学,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无规律性。
P5-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蒙王干对话录(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蒙//王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282910
开本 32开
页数 47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23-11-01
首版时间 2023-11-01
印刷时间 202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626
CIP核字 2023166287
中图分类号 I106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08
150
2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