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黎元洪大传(从贫寒书生到首义都督)
内容
编辑推荐

黎元洪,清末湖北新军协统,武昌首义都督,南京临时政府首,任大元帅,随后两任大总统、三任副总统,民国初年政坛上叱咤风云的显赫人物,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兰晓丽、左灿丽编著的这本《黎元洪大传:从贫寒书生到首义都督》描写的就是黎元洪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兰晓丽、左灿丽编著的《黎元洪大传:从贫寒书生到首义都督》。《黎元洪大传:从贫寒书生到首义都督》的内容简介如下:

在这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中,黎元洪曾经成为革命发展的绊脚石,但面对动乱纷争的民国政坛,他也表现出了英勇不屈的高贵气节。

政坛上屡屡失意的黎元洪,在生意场上却是如鱼得水。他投资房产、金融、矿产、证券、森林、造纸、食品、航运等各个方面,企业遍布大江南北,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极有社会责任感的实业家。

长期以来,黎元洪的形象一再被扭曲,“床下都督”、“黎屠夫”这样的称号更成了难以摘掉的破帽子。严复曾经评价“德有余而才不足”。他到底如何还要由读者自己去评断。

目录

第一章 生于时代巨变的前夜

 一、太平天国结束后的中国

 二、国难当头时的黎家

 三、当过乞丐的大总统

第二章 洋务运动的直接受益者

 一、放弃科举,选择水师学堂

 二、一直都是优等生

 三、甲午战争中也当了一回逃兵

 四、成为张之洞的助手

 五、顺应潮流,出访日本

第三章 变革前夜的军人

 一、操练新军的重要人物

 二、朝廷喜欢这样的军队

 三、一个开明谨厚的新军协统

 四、革命党人也喜欢新军

第四章 风雨中飘摇的“床下都督”

 一、为什么革命要在“腹地”武汉

 二、要搜捕革命党人

 三、一个混乱的夜晚:1911年10月10日

 四、为什么要将黎元洪推向历史洪流

 五、半推半就的都督

 六、那就只好选革命党吧

 七、祭天大典:原来权力是如此的辉煌

第五章 从善如流,保卫武汉

 一、改组湖北军政府

 二、最初的战斗

 三、黄兴来了,能松口气了吗

 四、如狼似虎的北洋军,汉阳失守

 五、还好有一个想捡便宜的袁世凯

第六章 副总统的日子

 一、抛出南北议和的橄榄枝

 二、争权还是闹革命:黎元洪当上大元帅

 三、夹缝中的副总统

 四、“二次革命”帮了袁世凯

 五、与孙中山的友谊

 六、定都之争:巩固势力

 七、危机:改进团之变

第七章 洪宪闹剧,立场坚定

 一、在专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袁世凯

 二、北上的黎元洪成了瓮中之鳖

 三、无奈的选择:黎袁联姻

 四、武义亲王这名号不稀罕

 五、总统应该是黎宋卿的

第八章 军阀时代的总统不易当

 一、段祺瑞是个不好处的国务总理

 二、参加一战,斗争白热化

 三、愤怒而冲动的辫子军首领张勋

 四、选择退出,黎元洪退守天津

第九章 最后一次政治风波

 一、法统重光

 二、直系军阀需要的仅仅是个傀儡

 三、逼宫夺印,差点自杀

 四、猪仔总统曹锟

 五、政治生涯的最后一幕

 六、总统之死

第十章 商界奇才:经商也风流

 一、京津二地的房地产投资者

 二、引进外资办公司

 三、瞠目结舌:黎元洪都投资了什么

 四、一个政治家的关怀:倾心教育269

第十一章 总统的家事

 一、早去的幼弟黎元泽

 二、总统的养生之道

 三、总统家出色的女人们

 四、黎家的后代都在做什么

黎元洪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北洋军阀是袁世凯一手培植起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适应《天津条约》的内容,清政府在天津、牛庄、登州三个通商口岸设立北洋通商大臣一职。洋务运动期间,崇厚和李鸿章曾担任这个职位,而李鸿章又是洋务派的核心人物,他们建立的学堂、编练的海军都习惯冠上一个“北洋”的名号,比如说“北洋水师”、“北洋武备学堂”。1901年,李鸿章去世后,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在他周围结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政治派别——北洋派。与此同时,袁世凯积极训练新军“北洋常备军”,即“北洋军”,也就是北洋军阀的基础。

不过,虽然袁世凯培植了这支“队伍”,但也不是纯粹的白手起家,它也是有基础的——北洋军阀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曾国藩和李鸿章为对付太平天国运动而组建的湘军和淮军。而淮军更可以说是北洋军的直系祖先。

在耗费举国之力将太平天国镇压下去之后,清政府为巩固其统治,继续压制尚武之风,而湘军以及淮军不可避免地渐渐走向消亡。与此同时,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想到中国来开拓市场、谋求资源。“甲午战争”的惨败凸显的中外军事实力的差距让有识之士急呼“整军经舞以救危亡”。朝廷也对此作了反省,认为以同乡情谊建立起来的湘军和淮军,实际上还是比较传统的部队,在应对外部危机的时候,也不可能起多少作用。因此,清政府决议改革军事制度,建立新型陆军。

1895年,清政府正式开始了建军工作。建军的第一步就是派送“可靠”的青年出洋学习军事,第二步就是在国内各主要城市设立军事学校。北京是全国的核心,当然需要在京畿重地培养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恰巧这批新军的训练工作就是“与淮军有着密切血统关系的野心家”袁世凯负责的。

袁世凯的家族在当地是个名门望族,袁世凯的祖辈父辈都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中过科举,任过官职。以“书香门第”自诩的袁氏父子有着强烈的忠孝观念。在捻军四起的时候,袁氏一门都站出来,在袁世凯的叔父袁甲三的带领下,全力投到绞杀“上逆天理,下违父教”的捻军的战争中。袁甲三在1863年病死之前,得到许多荣誉:升为钦差大臣、漕运总督,一度督办安徽、河南、江苏三省军务,多次得到皇帝传旨“嘉奖”,并赏戴花翎,穿黄马褂。有了这个背景,袁世凯的发迹也就不难理解了。

1880年,袁甲三把自己的侄孙袁世凯推荐到山东投靠庆军统领吴长庆,庆军就是淮军的一个支系。袁世凯在这里逐渐崭露头角,赢得李鸿章的青睐。1884年,直隶总督李鸿章直接就把庆字营交给袁世凯。自此,袁世凯开始了他的军阀人生。

在委任袁世凯的同时,李鸿章还安排淮系官僚胡燏棻仿西法创练新军,即定武军。甲午海战之后,袁世凯就接替了胡燏棻,继续在小站练兵。小站的兵基本上是以天津武备学堂学生和小站旧人为军官,按照外国陆军的操式进行练兵,这支军队,就是“北洋军”的前身。

新军其实是在淮军这一旧军基础上改编而来的——这点也可以理解,毕竟朝廷要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匆忙建立一支全新的军队是不容易的。因此,所谓的“新军”,它的内部要职很大程度上都操纵在淮系军阀手里。时人有称“新建陆军”为“淮军余孽”。

除了袁世凯的这支“新建陆军”之外,还有董福祥的“甘军”和聂士成的“武毅军”同样都是新式队伍,这三支队伍合称“北洋三军”。北洋军阀的武装,正式使用“北洋”的名称从此开始。《辛丑条约》之后,清政府的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清政府在“勇日连而日弱,盗日防而日多”的情况之下,更加强调编练新军的重要性。在全国普遍练新军的声势下,袁世凯就以“新建陆军”为基础,在光绪的谕旨下着手建设和训练“北洋常备军”。袁世凯自任全军总制,以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为总办,这三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洋军阀的“龙虎狗”。北洋军阀的核心就此基本形成。而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之后,被推上政治前锋的北洋军阀就正式成为一个具有政治、军事特性的统治集团。

这仅仅是北洋军阀形成的一个军事方面的原因,北洋党争的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从曾国藩编练湘军到镇压太平天国结束,清朝不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了。因为团练多由地方编练,地方的政治和经济也就要全力支持对太平天国叛乱的镇压。在清朝借助湘淮军渡过危机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危机:地方督抚力量的强化与离心倾向的加强,高度中央集权权力开始下移,“外轻内重”、“小中央、大地方”的局面逐渐开始出现。

过去,皇帝严格限制和分散督抚权力。表面上,督抚统掌一省军政、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但督抚必须在皇帝和中央机构的严格监督下行使权力:重大政务奏请皇帝,请旨后方能行事,督抚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要由皇帝选派,这些人又各自向中央主管部门负责,可以有不经过督抚的上奏权,兵权、财政权、司法权仍在中央。

P6-7

序言

黎元洪,清末湖北新军协统,武昌首义都督,南京临时政府首任大元帅,随后两任大总统、三任副总统,是民国初年政坛叱咤风云的显赫人物,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出身贫寒之家的黎元洪,挨过饿、讨过饭,当过放牛娃,还险些在一场大病中丧命;关键时刻,顺应形势发展,放弃传统科考之路,进入水师学堂;甲午海战,不会游水的他竞在跳海逃生后大难不死,随即投入张之洞麾下;原是备受朝廷赏识的新军协统,却在武昌起义中被推到风口浪尖,做了湖北军政府的大都督,总揽湖北军政大权两年之多i南北议和中“拥袁抗孙”,却在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被“请”到北京,做了瀛台之囚;而在袁世凯私藏在“金匮石室”中的总统继任名单中,黎元洪又被定为第一候选人,转眼便成为民国大总统;府院之争,他请张勋入京调解,却酿成了辫子军的复辟闹剧;蛰居天津五年,曹锟命王承斌等人到津跪求黎元洪复位,一年之后,还是王承斌将他扣押在天津火车站,逼他交出总统印章;应上海实力派人物之邀前往重组政府,见面之后又遭冷遇,从此心灰意冷,远离政界。

在这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中,黎元洪曾经成为革命发展的绊脚石,如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张振武被杀、改进团之变、孙中山“二次革命”被镇压,其中都有他该负的责任;但面对动乱纷争的政局,黎元洪也表现出英勇不屈的高贵气节:袁世凯复辟帝制,他坚决不受“武义亲王”的封号,宁死不屈;在军阀当权的时代,他敢于提倡“废督裁兵”,反对军人专权,为捍卫共和成果挺身而出。

黎元洪身上的这种突出的两面性,不仅表现在他的为政方面,也反映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穿西服、吃西餐、爱看赛马、好办舞会,也修佛法、听京戏、学古文、练书法,既热衷于西方新事物,又继承了传统精华,讲求中西合璧、古今兼容。

政坛上屡屡失意的黎元洪,在生意场上却是如鱼得水。他投资房产、金融、矿产、证券、森林、造纸、食品、航运等各个方面,他的企业遍布大江南北,不仅在北京、天津、上海,而且在黑龙江、香港等多省市内均有他投资的项目,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实业家,并且是一位极有社会责任感的实业家。

黎元洪的投资收入,不仅用于个人消费,还有很大一部分用来资助中国近代教育和科技发展。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北塘小学、中国地质陈列馆都曾得到过他的资助。早年在军界就以为人谨厚、善与人交往而被人赞誉的黎元洪,在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也十分开明。他倡导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还曾兴办女校。

长期以来,黎元洪的很多方面都没有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他的形象也一再被扭曲,“床下都督”、“黎屠夫”这样的称号更成了难以摘掉的帽子。严复曾经评价他说“德有余而才不足”,其实世上没有完美之人,其人到底如何,还要由读者自己去评断。

书评(媒体评论)

黎公道德,天下所信。然救国图存,断非如此道德所能有效。何则?以柔暗故!遍读中西历史,以为天下最危险者,无过良善暗懦人。下为一家之长,将不足以庇其家;出为一国之长,必不足以保其国。

——严复

长期以来,黎元洪就没有享受过历史的公正。

——章开沅

黎元洪将军具有中国人特有的儒雅,用英语跟我谈话。……黎元洪将军像一个伟大的国家木匠,正根据目的和用途打造粗糙的木料。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埃德温·丁格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黎元洪大传(从贫寒书生到首义都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兰晓丽//左灿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968308
开本 16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50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