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兴大传(辛亥革命实干家的历程)
内容
编辑推荐

雷蕾、兰晓丽编著的《黄兴大传:辛亥革命实干家的历程》通过讲述黄兴的一生,使读者从真实的历史故事中了解黄兴的革命实践、光辉思想和崇高品质。广大读者通过阅读,在充分感受黄兴伟大人格魅力的同时,亦会对中华民族一个多世纪以来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

内容推荐

在中国近代以来巨大的变革中,湖南人总是占据重要的角色,辛亥革命中的黄兴就是重要的一位。与先前出版的种种黄兴的传记不同,本书《黄兴大传:辛亥革命实干家的历程》是一本更加温和的黄兴传记。不管一个人对历史和现世作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归结到本身,仍然是宏大理想中的个人选择。在这个过程中,黄兴遭遇了诸多的艰难和快乐,他经历着人与人之间的欣赏和背叛,经历着理想因现实的幻灭过程,也经历着一个想象的统一中国在各种地方势力下支离破碎的过程——在这之中,他的选择或对或错,或积极或消退,或主动或被动,但建设一个民主共和中国的初衷一直未变,他本人也从未放弃这样的目标。

《黄兴大传:辛亥革命实干家的历程》由雷蕾、兰晓丽编著。

目录

第一章 黄兴的家世和早年求学生涯

 第一节 男儿要为天下奇

 第二节 辗转求学路:一个爱国者的觉醒

 第三节 一去渡沧海

第二章 华兴会和长沙起义

 第一节 风雨如晦的革命前夜

 第二节 成立华兴会

 第三节 小试牛刀:策划长沙起义

 第四节 为革命奔走天下

第三章 中国同盟会成立,推进大革命

 第一节 “洞鲸波起海东”:同盟会成立

 第二节 孙氏理想,黄兴实行

 第三节 精诚团结,平息“倒孙”风波

第四章 领导武装起义:辛亥前的战役

 第一节 同盟会与萍浏醴起义

 第二节 策划两广起义,转战粤桂滇

 第三节 革命转入低潮,新军事思孕育成熟

 第四节 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

第五章 历史的伟大见证:武昌起义成功

 第一节 武昌首义响风雷

 第二节 临危受命,鏖战汉口

 第三节 保卫汉阳:辛亥革命最惨烈的战斗

第六章 另一个舞台的革命:南京留守岁月

 第一节 参与南北议和

 第二节 筹建南京临时政府

 第三节 出任南京留守,独撑大局

 第四节 被迫遣散军旅,统一国家建制

第七章 二次革命浪潮

 第一节 与虎谋皮:与袁世凯谈共和

 第二节 荣归故里,凭吊革命圣地

 第三节 宋教仁案与二次革命

 第四节 江苏讨袁总司令

第八章 逃亡日本,孙、黄决裂

 第一节 逃往日本的艰难旅程

 第二节 收拾二次革命的烂摊子

 第三节 孙、黄决裂:一个手印引发的分歧

 第四节 拒绝参加中华革命党,起程赴美

第九章 回国讨袁,顾全大局

 第一节 围绕反对“二十一条”的斗争

 第二节 护国运动中的联络者

 第三节 离美赴日

 第四节 孙、黄再度携手,共谋国是

第十章 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第一节 返回中国,操劳国事

 第二节 壮志末酬身先去

 第三节 国葬岳麓山

 第四节 战场之外的黄兴

黄兴年谱

试读章节

辛亥革命的武昌首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伟大的军事、政治试验,它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

它敲响了中国帝制的丧钟,在中国的腹地悍然打开一个缺口,给予晚清政府致命一击,进而在全国点燃了革命和独立的燎原烈火,最终迫使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武昌起义,也是一部个人英雄主义的伟大史诗!

掸去历史的灰尘,我们发现,武昌起义这个宏大、雄壮的历史过程,是千百年来历史累积的必然喷发,其中更凝注着无数英雄实践理想的心血。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他们所展现出的大无畏的历史主动精神和首创精神,值得人们永远铭记!

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人,尤其使人记忆深刻。

他,就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领袖——黄兴。

黄兴对中华民国的贡献,与孙中山相比只在伯仲之间,时人常常将二人并称为“孙黄”。他和孙中山携手合作,组建中国同盟会,开展革命宣传,发动武装起义,领导全国人民推翻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开辟了道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亚洲,这都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他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贡献,无可估量。

黄兴的家世渊源

古人却向书中见,

男儿要为天下奇。

这副志存远大、豪气盖云的对联,是黄兴所作。

黄兴的一生,也恰是这“天下奇男子”最好的注解。

他大智大勇,有抱负,能担当,顶天立地;他平易近人,恻隐慈悲,大肚能容,真诚坚忍,不争名利。

终其一生,黄兴做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他和孙中山携手合作,组织中国同盟会,开展革命宣传,发动武装斗争,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清政府二百六十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第二件,他参与创建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

黄兴与世长辞的噩耗传出后,举世哀号。

孙文撰联挽之: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

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戴季陶的挽联曰:

屈指数近日英雄,惟公有提剑百战功,综厥生平,成转为败,败又转为成,其毅力决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惊心是劫余局阵,中国无一片干净土,发为吊唁,慨当以慷,慷尤当以慨,定开来继往,明以泣风雨,幽以泣鬼神。

黄兴原名黄轸,字廑午(一作庆午),号杞园。后在从事秘密革命活动中,他改名为兴,字克强。1874年10月25日(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六日)正午,黄兴诞生于湖南省善化县的龙喜乡凉塘村。

也许命中注定黄兴将来要做一番非凡的事业。他出生的这一日,正是二十八星宿“轸星”值位,天干地支相生会局。根据历书推算是个黄道吉日,“黄轸”这个名字便是承袭此意而来。又因为他恰逢午时出生,当地有俗语云:午时生男,子时生女,必将富贵。地方上父老一致认为这是福兆,必将幸及地方。于是,在黄兴出生的第三天,齐聚黄家,并举行赠名仪式,曰“庆午”。

黄兴从事革命后,出于谨慎,凡是与陌生人见面,从不介绍自己的姓名。就连与熟人通信,也不署真名。为此,他用过许多化名,计有琴五、近午、竞午、觐五、岳生、李寿芝、李经田、李有庆等。在日本与国际社会交往时,则常自称“冈本”。

黄兴的家乡湖南省善化县,在清朝时属于长沙府治,与长沙同城,民国后废府而并入长沙县。黄兴的故居,是黄家传承的祖业,位于榔梨市龙喜乡凉塘。凉塘地处浏阳河下游东岸,距省会长沙约20公里,是个风景优美之所。那里有壮阔的江澜,高耸的乔木,远山为点缀,清舟处市廛,可谓钟灵毓秀。少年的黄兴正是在这样一个风光秀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黄兴的远祖为北宋名士黄庭坚。明朝洪武初年,黄氏宗族的一支由黄国璋率领,从江西迁往湖南长沙,隶籍善化,黄兴乃国璋第19代孙。黄氏宗族从明万历年间九世祖黄洽中策试科举,以进士身份官至知府以后,繁盛兴旺,逐渐成为当地的大族。

黄兴的父亲黄筱村出身长沙府岁贡生,也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读书人。黄筱村先在家乡以教书为业。正因为他教书教得好,后到长沙设馆任教,慕名入门求学者众多。

家境逐渐宽裕,黄家变得衣食无忧。但黄兴的父亲并没有继续考取科举,争得功名,而只是在凉塘购置了些田产,继续授业解惑,得天下英才而教。

个中缘由,与黄氏家族一条“奇怪”的家训有莫大关系。

黄兴的十世祖学雅,在明末做过官,后来成为抗清志士。清军入关之后,他拒不出仕,隐居乡里,临终时留下遗训:黄氏子孙永不得食清廷粟!

可能由于这个缘故,从第11世以后,其直系祖宗,竟无一人出仕清朝为官。

这样的传承看似奇怪,其中凝结的却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正统情结”。在中国古代,人们通常以汉族人掌握中央政权为“正统”。一旦这个权力为少数民族所攫取,则称之为“亡国”。这就是所谓“夷夏之辨”。

历史的大局或无力改变,黄兴的先人们只是凭借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反抗他们认为不合正统的世道,去表达他们对节操的坚持。只是当时,恐怕没有人想到,这种反抗的精神,竟一直传到了两百多年后:黄筱村一生不曾出仕,黄兴考取秀才亦不仕清朝。

年少的黄兴,时常感叹“丈夫处蛮夷猾夏之秋,当有事于大者远者”。这里的“蛮夷”固然包括当时的外国侵略者,但主要指的还是满族统治者。推翻“异族”统治,光复汉族人的基业,这是少年黄兴的理想。

黄兴很早就对同学说过:“我们求学,哪里是为了给清政府效忠,我们的目的,是要造成有用的人才,在将来为汉人扬眉吐气。”

以后他东渡日本,学习军事,吸取西方革命思想,成为一位推翻清朝的革命领袖。不仅领导了结束清王朝的大事业,还反对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任何封建王朝,坚决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成为整个旧时代的伟大叛逆者,这都是黄兴的祖先始料不及的。

而早已深植于黄兴血脉当中的叛逆种子,在经历风雨后,终于开花结果。

P2-5

序言

在中国近代以来巨大的变革中,湖南人总是占据重要的角色,辛亥革命中的黄兴就是重要的一位。在推翻中国封建专制的辛亥革命中,黄兴和孙中山是两个最有影响的领袖,世人总习惯并称其“孙黄”。

黄兴出生于1874年。当时的中国,是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动荡之后一个短暂的恢复期,也处在西方的文化、经济和教育逐渐在中国扩展的时期。由于清王朝对军事这种直接抗击外侮的工具的倡导,黄兴得以在张之洞的安排下,到日本留学。一腔热血的黄兴在到达日本之后,看到了中日的差距,因而毅然投入到改变中国的事业之中。

1905年,在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孙黄一直携手合作,前者致力于革命的宣传以及经费的筹集,而后者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战场上——从辛亥革命初期的各次起义到辛亥革命乃至二次革命再到护法运动,黄兴承担的都是最艰难的直接军事行动。黄兴一介书生,戎马倥偬,多次出生入死,最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为中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黄兴,一直淡泊名利,他坚持“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在黄兴死后,因为各种原因,他对于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一直被人忽略。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位民国革命元勋的英姿,才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当中,得到应有的重视,而章太炎在黄兴去世之际写的那副挽联“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也变得举世皆知。

与先前出版的种种黄兴的传记不同,本书旨在撰写一本更加温和的黄兴传记。不管一个人对历史和现实作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归结到本身,仍然是宏大理想中的个人选择。在这个过程中,黄兴遭遇了诸多的艰难和快乐,经历着人与人之间的欣赏和背叛,经历着理想因现实因素的幻灭过程,也经历着一个想象的统一中国在各种地方势力下支离破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的选择或对或错,或积极或消极,或主动或被动,但建设一个民主共和国的初衷却一直未变,他本人也从未放弃这样的目标。

这就是黄兴,一个辛亥革命实干家的人生历程。

书评(媒体评论)

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章太炎

黄氏性质直,果于行事,然不免胆小识短,易受小人之欺。

——袁世凯

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

——蔡锷

世称孙、黄为开国二杰,克强诚当之无愧矣。

——冯自由

黄兴是个标准的“湖南骡子”,更隐藏“老子不信邪”的脾气。其雄健不可一世,处世接物则虚衷缜密,转为流辈所弗逮。

——胡汉民

吾恃以论交之武器,在“无争”二字,然持此以御克强,则顿失凭依,手无寸铁。何以言之?我以无争往,而彼之无争尤先于我,大于我……天下最易交之友,莫如黄克强!

——章士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兴大传(辛亥革命实干家的历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雷蕾//兰晓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971025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5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