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滨孙漂流记(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描写主人公鲁滨逊不从父命,天生爱冒险,曾三次远航,终于遇难漂上荒岛。他以百折不挠的毅力,辛勤的劳动,不仅生存下来,而且改变了生活环境,开垦出种植园和牧场,盖起住所。24年后,鲁滨逊救下邻岛的一个野人,给他起名叫“星期五”作为自己的仆人。后来鲁滨逊帮助一艘停泊在岸边的英国船的船长制服水手的叛乱,夺回船只,鲁滨逊搭该船驶返英国。本书塑造了鲁滨逊这样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崭新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逼真的自然环境和细节描写,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清戒律和浮华、空洞的文体风格,为英国现实主义启蒙小说开辟了道路,成为英国第一部真正的现实主义小说。

内容推荐

年轻的鲁滨逊不满足安稳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他告别家人,开始了自己的航海生涯。在一次航行中,般在途中遇到风暴,仅鲁滨逊一人活了下来,只身漂流到孤岛上。他以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智慧在岛上开始了与世隔绝的野人生活。他盖房子、养牲畜、拓荒地种小麦,并与野兽斗争。

独自生活了24年后,鲁滨逊救下了土人“星期五”,聪明的“星期五”成了鲁滨逊忠实的朋友。不久一艘英国船来到岛上,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并搭船长的船返回故土。此时鲁滨逊已离家35年了。

试读章节

有一天,我偶然来到赫尔市。当时,我还没有想过要私自出走。不过在那里,我遇见了一个朋友。他说他正准备乘他父亲的船去伦敦,并怂恿我和他一起去,而且不必付船费。这是水手们常用的诱人航海的办法。于是,我不向上帝祈祷,无需父亲祝福,毫不考虑当时的情况和将来的后果,就登上了那艘开往伦敦的船。当时,我没有同父母商量,也没有给他们捎话,我想以后他们迟早会听到我的消息。那一天,是一六五一年九月一日。这是一个多么糟糕的日子!我相信,从来没有一个外出冒险的年轻人会像我这样一出门就遭遇如此长久的不幸。一驶出恒比尔河,我们的船就遇到了十分恐怖的狂风巨浪。第一次出海的我,浑身难受,心里充满了恐惧。这时,父母的忠告,父亲的眼泪和母亲的恳求,一齐涌上了我的心头。我开始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了。我这个不孝子,背弃父母,不尽孝道,这么快就受到了老天的惩罚,真是罪有应得。我开始责怪自己:我不应该不听别人的劝告,不应该背弃上帝和父亲。

这时风浪越来越大,海面汹涌澎湃,巨浪滔天。这种景象我此前从未见过。虽然比起我后来多次见到的以及几天之后我所见到的情景,它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当时,这样的风浪足以令我这个初次航海的年轻人心惊胆战,因为我对海上航行一无所知。我感到,海浪随时可能吞噬我们。每次我们的船跌入浪涡时,我都以为我们会就此沉入海底再也浮不起来了。我万分惶恐,下了无数次的决心,一次又一次地发誓,如果上帝在这次航行中保佑我不死,让我的双脚踏上陆地,我就马上回到父亲身边,听从父亲的劝告,这辈子再不乘船出海,再不自寻烦恼。这时,我才明白,我父亲关于中间阶层生活的观点,说得对极了。比如我的父亲,他就没有遇到过陆上的艰难困苦,更没有遇到过海上的狂风恶浪,一生舒适安康。我立下决心,要回到家乡,回到父亲的身边,就像一个真正回头的浪子。

在狂风巨浪肆虐期间,乃至停止后的短时问内,这些清晰、明智的念头一直在我脑海里徘徊。第二天,风息浪止,海面平静下来,我开始有点儿习惯海上的生活了。不过,我仍是整天愁眉苦脸,又因为有些晕船,更是无精打采。到了傍晚,天气全部转晴,风也停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黄昏随之而来。此时,风平浪静,阳光洒在海面上,令人心旷神怡。当天傍晚和翌日清晨,天气晴朗,落日与朝阳都显得非常美丽。我从未见过这样的美景。

那天夜里我睡得很香,第二天不再晕船,精神也振作起来。望着大海,我感到不可思议:前天还奔腾咆哮的它,现在竟然如此平静柔和。那位引诱我出海的朋友过来看我,他惟恐我真的下定决心不再航海。“喂,鲍勃,”他拍拍我的肩膀,“你现在感觉如何?那天晚上吹起一阵微风,是不是把你吓坏了?…‘你说那是微风?”我说道,“多么可怕的一场风暴啊!”“风暴?你这个傻瓜,”他答道,“那也能叫风暴?那哪算得了什么!只要海面宽阔,船体稳固,我们根本不会把这么一点风放在眼里。不过你是第一次出海,也难怪。走,我们喝碗甜酒去,把那些事都忘了!你看,多好的天气!”这段伤心的经历我不想详细叙述,简单地说,我们过着水手的生活,调制了甜酒,我被灌得酩酊大醉。那天晚上,我尽情胡闹,把自己对往日行为的忏悔与反省,对未来立下的决心,一股脑儿丢到九霄云外。风暴一过,大海又平静下来,我向往航海的愿望重新涌上心头,害怕被大海吞没的恐惧消失得无影无踪,头脑里的杂乱思绪也随之一扫而光,风暴中立下的决心和发过的誓言全被我置诸脑后。有时,那些忏悔和决心也会涌上我的心头,但我却竭力赶走它们,不让那些正经的念头死灰复燃,并使自己重新振作,就好像要摆脱某种坏情绪似的。所以,我和水手们一起天天饮酒作乐,很快就抑制了自己的冲动。就像那些想逃避良心谴责的年轻人一样,我心安理得了。因此,我必定会遭遇新的不幸。既然我自己没有把这次的劫后余生看作上帝对我的拯救,下一次灾祸临头就会更加严厉。那时,就连船上那些最凶残阴险、胆大过人的水手,都会害怕,都会求饶。上帝见我不思悔改,决定毫不宽恕地惩罚我,这完全是我自讨苦吃,无话可说。

P6-8

序言

被尊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丹尼尔.笛福(1660—1731),是英国十八世纪启蒙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初期的典型代表。他的作品被公认为近代英国小说形成和发展的里程碑。笛福五十九岁才开始创作小说,先后创作了《鲁滨孙漂流记》和《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等优秀作品。

一六六零年,笛福出生于英国伦敦。他是一个店员的儿子,曾经游历过欧洲,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后来回到伦敦开始了记者生涯。因此,他也被认为是现代新闻的创始人之一,被尊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不只勤于创作,还曾经担任过政府的情报人员,他的出生背景扑朔迷离,一生经历多彩多姿——青年时期经过商,当过兵,到过西班牙、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地。在经营商业的同时,积极从事政治活动,鼓吹社会变革,反对封建专制。一七零二年,笛福发表了一本名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的小册子,用反讽手法猛烈抨击当局迫害不同教派的行为,被逮捕入狱,并带枷游行三天。笛福在狱中针锋相对写了诗歌《枷刑颂》,这使得他在游行过程中被民众当成英雄看待,人们向他投掷的不是石块而是鲜花。服刑期间,他创办了英国第一份定期出版的文化政治刊物——《评论报》。出狱后,创办过多种期刊,又因言论偏激多次被捕入狱。

在《鲁滨孙漂流记》问世前的十六世纪前半期,英国还是一片文学创作的沙漠,直到伊丽莎白王朝中叶,受西班牙骑士传奇类小说的影响,英国的文学创作才开始复兴,逐渐在欧洲文学界形成一种新兴的流浪汉小说。与骑士传奇类小说相反,这类小说的故事主角不再是宫廷中的达官贵人,而是社会的边缘人,笛福就是在这股潮流的冲击下创作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小说一经出版,立刻风靡英伦三岛,特别是在水手、士兵、小商贩、小工匠中广为传阅。当时曾有批评家嘲讽说:“那些老婆子们只要买得起书的,没有一个不买这本书作为传家之宝。”甚至有人将《鲁滨孙漂流记》与《圣经》相提并论。

在此后的三百多年里,这本书在世界各地的读者中广泛流传,历久不衰。

《鲁滨孙漂流记》是笛福受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创作而成的。当时,一位苏格兰水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这位水手在荒岛上并没有做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小说人物鲁滨孙却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是西方文学中的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阶级形象。鲁滨孙出身于一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梦想当一名水手,但他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律师。鲁滨孙鄙弃中产阶级安定、平庸的生活,屡屡出海经商,途中多次遇险甚至被掳作奴,这都为他日后荒岛求生的故事主线埋下伏笔。十八岁时,鲁滨孙接受一个朋友的邀请一起出海,在开往非洲海岸的航途中遇到风暴,除了鲁滨孙外,其他船员全部不幸遇难。鲁滨孙被海水冲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凭着强韧的意志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了整整二十八年,有一艘英国船路过该岛,鲁滨孙才得以返回故乡。整个故事节节精彩,特别是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悲观情绪,用各种方法寻找食物,制造工具,造房子,修田地,种粮食养牲畜,终于战胜自然,改善了生活环境,把荒岛建设成为一个世外桃源。这些成功的描写,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在小说的结尾,鲁滨孙重游故岛,将土地划分给人照管,自己则拥有领土的所有权。这一安排使小说更富有喜剧意味。

《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其实与笛福本人的思想和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笛福年轻时本应成为一名教士,但他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毅然决心弃“神”经商,正像后来他在小说里塑造的那位大名鼎鼎的鲁滨孙一样,他私自违背父命偷偷下“海”了。而此时的英国社会,正是王政复辟的黑暗岁月,千千万万个家庭遭遇着磨难和灾祸。那同时又是一个商业大发展的年代,英国处处都充满着发财的机会,青年笛福迅速成功了,他以迅速增长的财富证明了他选择人生之路的正确性。仅仅三年的时间,他成为了一位颇有资产和信誉的内衣批发商,并和一位富有的木器商的女儿喜结连理,得到了一笔非常丰厚的嫁妆。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笛福却开始变得“疯狂”起来。——他大量购置房地产,广交朋友,舞文弄墨;他把生意丢在一边去参加一位公爵的叛乱;他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前后积极支持荷兰的玛丽和威廉来英继位掌权;他混进同业公会和地区大陪审团,设法取得了一大堆徒有虚名的头衔;他大肆投机海外贸易……。由于八面出击,他最后不免顾此失彼,更加上英法之间的九年战争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终于让他彻底破产,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并且债台高筑。

笛福的这一段混乱生活大约可以归纳成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由于过度的扩张和投机的失败而不择手段、疯狂挣扎,最后彻底失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这种失败又一次根本改变了笛福的人生道路。用一位传记作家描述他的话来说:“这一切彻底地改变了笛福,使他从圈子里受人尊敬的一个显要人物,变成了一个心怀隐秘的孤独者,一个商人从此变成了作家。”

那个驱动着笛福不断“漂流”的原动力,显然是一种追求成功和名利的欲望。但是,他在挫折和失败中的精神支柱,却主要源自于他的宗教信念。当他不得不面对灾难的时候,他虽然悔恨自己的那些铤而走险的行为毁了自己、害了家人,但却又感谢上帝给了他足够的耐心。他曾经说:“我永远也不会绝望,即使是在最糟糕的地步,我也坚信我自己能够度过难关,至于如何渡过难关,那是上帝未予解释的秘密。”在他的小说里,也同样反复出现过悔罪的主题:这是一种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生意上入不敷出,债主们登门逼债,这些难题把他拖进了一个又一个可怕的陷阱之中,迫使他干出一桩又一桩违背良心的坏事。小说中的鲁滨孙病倒在荒岛上时,也曾经在恐怖和绝望中痛悔自己八年来不曾“向上企望上帝,向内反省自己的行为”,就像笛福本人做过的一样,一桩桩一件件地历数曾经遭遇的事件和自己处理事件的态度,仿佛是在和上帝一起清算自己的灵魂。

笛福六十多岁的时候,因其作品畅销全国,再一次拥有了一所乡间“花园别墅”并过上了富足和幸福的家庭生活,圆了他曾经的“绅士商人”之梦。可惜好景不长,有人重新翻起了他在几十年前遗留的一些复杂的债务。为了保全家庭的财产和自己的名声,笛福不得不把全部家产转移到儿子小丹尼尔的名下,把另外两个没有生活来源的孩子也托付给小丹尼尔照顾,自己则在垂暮之年重演奔逃躲债的悲剧。在这种生活的重压下,他的身体垮了,心也碎了。比债主们的索债更让笛福伤心的是他信任、依赖的小丹尼尔。锦衣玉食的小丹尼尔虐待自己的亲人,甚至迫使他那可怜的老母亲像乞丐一样乞求他的施舍。儿子的恶行对笛福的打击是致命的,笛福一生的追求就此全部破灭。

就像他笔下的人物一样,笛福始终未能解决物欲和信仰之间的矛盾冲突。笛福痛苦的反思,和他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冒险故事,都异曲同工地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面对几乎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的拜金主义思想,人类究竟应当何去何从?这个问题,笛福生前未能解答,三百多年后的现代人也仍在苦苦思索。

但无论如何,作为开创了一代文学新风的文学巨匠,笛福不仅写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成熟奠定了基础,而且,他通过《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作品,强烈地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启蒙意识,歌颂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冒险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的英勇斗争,在成功塑造一个资产阶级的英雄典型的同时,更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无论你陷入到什么样的困境,你都应当顽强地生存下去,并且时刻保持人类的美好品德——勇敢、智慧、理性、勤劳和坚强。也许上帝会抛弃你,但你却永远也不能抛弃你自己!                

                        编委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滨孙漂流记(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国)丹尼尔·笛福
译者 陈健健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13687
开本 32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4
14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