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面楚歌(中国当代法制文学精萃中篇小说Ⅳ)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当代中国法制文学精萃Ⅳ》,精选了新时期以来产生过广泛影响的、思想艺术俱佳的、为广大读者称赏的一批法制文学,以中篇小说为主,可以说是精中选精;所选作品侧重于思想涵量,人性深度,艺术创新的突出者,兼及短篇小说,主要包括《四面楚歌》、《马嘶岭血案》、《城市迁徙》、《飞翔的女人》、《守口如瓶》等作品,这些作品有反映政法干部秉公办案、献身于法、为国除害、为民解难的;有刻画民事纠纷,揭示道德、情理、法律之间的冲突与联系的;有写犯罪分子机关算尽,以身试法、祸国殃民、终落法网的等等。

内容推荐

这是我国首部大型法制文学的权威选本,它从新时期以来近三十年的浩瀚文字中,精选出了一批思想艺术俱佳,产生过广泛影响,为广大读者赏心悦目的法制文学作品,题材纷繁多样,故事盘根错节,笔法摇曳多姿,涵盖公安、检察、司法、海关、谍战、国家安全等领域,深入到寻常百姓的财产分割、血缘辨识、婚恋纠葛和道德焦虑,读来大有山重水复的诡谲,扣人心弦的理趣。这些作品,以其思想涵量、人性深度和艺术创新而凸显价值。

目录

四面楚歌

马嘶岭血案

二十年前的一宗强奸案

城市迁徙

飞翔的女人

守口如瓶

网络陷阱

试读章节

这故事讲的是五个年纪、性格、身份、地位、容貌、思想、意志、情感、生活、名望不一的人,如何在一个斗大的、拥挤的、嘈杂的、光线不足的办公室里头互相害怕、互相猜疑、互相提防、互相牵制的情形。

故事的背景是A省B市公安局政治部,该部正式编制为二十一人,目前超编五人,另有聘用工十九人,共计四十五人。他们分布在一幢三层楼的一楼朝西的楼道里,楼道里有九个办公室、一个卫生间和一个仓库。进门右手边是干部科和组织科的办公室了,左手边是精神文明办和宣传教育科。左右楼道尽头,各有一道双开门的弹簧门。门长期不开,玻璃上落满灰尘,白茫茫的,像特制的毛玻璃,透光不透明。整个楼道里,总的说有点阴暗,有人将它作为某种象征。象征什么?楼道里的人的内心?还是……不用猜,没结果的。这种不美好的象征是没人会说透的。

四十五个人,四十五个萝卜,顶四十五个坑,上至部主任,中至小警员,下至临时工,都肩负繁重或者繁杂的事务,整日里忙碌不停。除了当班时间忙这忙那外,经常还要加班加点,挑灯夜战。至于忙什么,为什么忙,他们有时知道,更多的时候是不大知道的。直到年终总结时,他们才猛然发现,自己一年里确实干了不少事情。白纸黑字写着呢。那时候,他们便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为此欣慰。

作为机关,他们与大部分人差不多,早八晚六,上班下班。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单位,家里,两点一线。到了单位,看见领导笑,遇上好友闹。一般同事问,逢面打招呼,有话好好说。有人为了无话找话,经常说些不可笑的笑话:

哦,你亲自来吃饭了;

啊,你亲自来轻松了;

啊,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呢……

诸如此类,俗不可耐。

回到家里,有人洗菜,有人烧饭,有人带孩子,有人服侍老人,有人看电视,有人看碟子,有人吵架,有人亲热,有人发呆,有人发牢骚,有人说笑话,有人打电话,有人发短信……总之,他们的日子和社会上的一般人比,并无多少异样。要有不同,就是他们身为公安机关的人,有时难免会遇到亲朋好友的骚扰,被拉去处理一些人情世故,打一些法律上的擦边球。这是没办法的。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情比天大,比地阔,你不能不近人情,六亲不认。关键是要掌握好分寸,不能违法乱纪,营私舞弊,碰了红线。这个嘛,他们受教育多年,见多识广,自然心中有数。

放心好了,没人会干杀鸡取卵的傻事的,是否是?

就是。

这里真正要展开讲的是宣传科的故事。宣传科有两个办公室,五个正式编制,目前在编者四人,借调一人,他们都是民警,公务员。另有社会招聘人员十四人,都在宣传科下属的两个子部门工作:一个是电视栏目组,一个是俱乐部。招聘人员在这种国家机关里是没地位的,没什么好说的,要说的是五个公务员,他们分别是主管科长、教育干事老王、电视栏目组长李兵、俱乐部主任上官江和新闻报道干事阿今。

阿今免贵姓骆。

以上是故事的人物,时间是当代。故事几乎没有什么情节,也没有什么好看或难看的女人——这很糟糕是否是?也许。不过,也很难讲。有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杀人越货固然好看,儿女情长自然撩人,但是看看几个大男人是怎么的胆小怕事,互相之间是如何的你恐我怕,隔着肚皮打官司,明争暗斗显身手,其实也蛮有意思的,是否是?

就是。

讲起来,这个宣传科里的人哪,五个人哪,看上去都是堂堂大男人,一身制服,一肚子墨水,情理通达,正气浩然。按说,他们都是公安民警,保护一方平安的人民公仆,是给平民百姓提胆助威的,应该是有胆有识,有才有干,自可以坦坦荡荡地做人,无忧无虑地生活。但不知怎么的,也许是国人的通病吧,他们的胆量照样不大,照样是怕这怕那,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其中报道干事阿今年纪最轻,人行最迟,进机关时光最短。也就是他,胆量最小,害怕的东西最多,程度最深,日子过得最为水深火热。他是故事的主角,理当隆重推介是不是?

就是。

阿今的大体情况如下:今年二十三岁,父母都是中小学老师(准书香门第)。家在离B市比较远的一个县级市。二〇〇一年参加高考,考入本省警校(大专)。二〇〇四年如期毕业,提为民警。起先,在底下派出所当户籍警(二级警员),写有一手好字,偶尔还有小短文见报。后来领导正是看上他能写会抄,便调他进机关,负责全市公安宣传报道。

阿今的性格比较内向,生人面前有点拘谨,熟人面前也不活泼。总的说,他这个人不大好事,也不大合群,喜欢静,不好动。他业余时间多半是一个人打发的,猫在机关单身寝室楼里,看书,练字,写文章,弹吉他。他的吉他弹得蛮像回事的,指法熟稔自如,叫不听音乐的人看着也舒服。他经常弹《命运》、《黄昏》、《秋思》等等有些淡淡忧郁的曲子,好像他内心很压抑似的。当然喽,他有那么多“最”,怎么可能不压抑?他的字是获过奖的,年前参加省内一个什么硬笔书法比赛,得了三等奖。相比之下,他写文章的水平好像还没有侍弄吉他和书法出色。不过,应付写写新闻报道稿子,没问题。绰绰有余。

他的问题是,初来乍到引发的“综合征”,症状是人头关系不熟,心里底气不足,可怕的人和事太多。据他自己讲,他怕他们办公室里的所有人。也就是讲,科里除他自己外的四个人,他都害怕。当然,害怕的内容和程度是因人而异的。

四个人中,阿今最害怕的是科长。

阿今所以最怕科长,是因为他新到机关,势单力薄,各方面都需要科长关照帮助。关键是,科长的权力直接决定着他许多东西,甚至比如能不能在机关呆下去的紧要问题。谁都明白,在机关做人要扎根不容易,想成“精”更困难。机关的人事关系错综复杂,甚至莫名其妙,你置身其中,要是没有一条牵挂自己的“线”,一盘根,孤零独人,单打独干,恐怕是难以处得泰然,活出滋味来的。

没根就得快快寻根、扎根,是否是?

就是。P11-13

序言

法制文学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几乎包括所有法制建设和与法制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的题材。中国的公案小说、日本的推理小说、苏联的反特小说、西方的探案及悬疑小说自不必说,甚至托尔斯泰的《复活》、雨果的《悲惨世界》、司汤达的《红与黑》也被人归人法制文学范畴,视为世界法制文学的珍品。

中国法制文学起源于先秦,成熟于明清,繁盛于当代。当代社会,由于进入和平与发展时期,没有了大规模战争,日常生活中的法制问题及其全部复杂性就变得十分突出,被称为不见硝烟的战场,法制文学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大量读者和消费市场的文学门类。必须看到,法制的健全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也是现代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法制文学作品可能带有一定的传播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的认识作用,但它绝不能等同于法制宣传。它首先应该是艺术,具有审美特征,还有其他功能,比如趣味性、智能性、传奇性等等,它是以自身的艺术魅力吸引和征服读者的。新时期以来,法制文学有了长足的进展,出现了《啄木鸟》、《蓝盾》等专门性的法制文学刊物,法制性报纸发行量巨大,多辟有副刊登载这类文学作品。多年来,我国文坛涌现出了一批在法制文学创作中卓有成就的作家。例如:张贤亮、从维熙、余华、王朔、方方、陈源斌、李迪、蓝玛、张策、冯华、石钟山、龙一,等等。法制文学体裁也更加广泛,有法制小说、法制纪实、法制影视文学、法制诗歌散文,等等。

这次推出的《当代中国法制文学精萃》共四卷,精选了新时期以来产生过广泛影响的、思想艺术俱佳的、为广大读者称赏的一批法制文学,以中篇小说为主,可以说是精中选精;所选作品侧重于思想涵量,人性深度,艺术创新的突出者,兼及短篇小说,其题材涉及公安、检察、法院、海关、税务、行政执法、国家安全、谍战等法制建设领域,以及平常百姓的婚姻纠葛、道德冲突、财产分割等等。有反映政法干部秉公办案、献身于法、为国除害、为民解难的;有刻画民事纠纷,揭示道德、情理、法律之间的冲突与联系的;有写犯罪分子机关算尽,以身试法、祸国殃民、终落法网的;有表现法盲意识害人害己,因而警钟长鸣的,如此等等。比如从维熙的“大墙系列”对文革期间中国司法制度的残缺和人性的迷失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反思;方方的《埋伏》塑造了一个尽忠职守的普通保卫干部;陈源斌的《万家诉讼》被改编为电影《秋菊打官司》,成为基层普法宣传的教科书,均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李迪、王朔、余华等的小说有侦探小说和推理小说的特色,情节曲折,推理致密,极具可读性;麦家的反特悬疑谍战小说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龙一的《潜伏》也许不是典型的法制小说,似乎属于“边缘”题材,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后一度万人空巷,深受欢迎;而一些情节紧张的反腐小说,则表达了党和国家反腐倡廉的决心和普通民众的强烈呼声。

这次我们首次推出《当代中国法制文学精萃》四卷,均为小说,以飨读者。以后我们还将陆续推出《当代中国法制文学精萃》的纪实卷等,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面楚歌(中国当代法制文学精萃中篇小说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雷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399912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8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1
17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