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服饰智道/中国古代智道
内容
编辑推荐

赵联赏编著的《服饰智道》是从我泱泱中华文明之树上采撷的一批智慧之果,经由最耐得住寂寞的专家、学者的阐释、总结、提炼与升华,形成了一套关于服饰研究的中国古代智道书。这套源自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书,是迄今仍具活力的灿烂奇葩。它香溢神州,芳播四海。它是古代炎黄子孙的伟大创造,更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璀璨明珠。它为全人类所仰慕,理应为全人类所利用。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宏富,是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因素共同影响与融合的产物。赵联赏编著的《服饰智道》是中国古代智道系列之一,《服饰智道》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认为古代服饰文化以“礼”为其文化核心,以“用赏性”为其文化心态,集霓裳、锦衣、礼道于一体,反映了人们的身份地位、等级差别、心理习尚和强烈的政治色彩,故各朝代帝后袍饰都用料考究,做工精细,饰物珍稀,威严威仪;文武百官官服亦华贵秉权;唯庶民百姓布衣、黔首。中国服饰文化以美、雅、艺、精、智特色著称于世。而中国古代织造工艺(特别是丝织品和刺绣)技艺精湛,岁月沧桑,时代磨砺,传承不衰。

目录

第一讲 服饰的文化真谛

 从衣冠王国到礼仪之邦

 服饰审美心态与社会生活

 王朝兴替与服饰文化繁荣

第二讲 帝后袍冠与服饰仪礼

 帝后袍冠演变与国策治道

 道统纲纪与帝后袍冠威慑效应

 帝后冠服与礼仪仪仗

第三讲 文武百官职品与古代官服

 从巾冠幞头到顶戴花翎

 武官盔甲与征战戎服

 品官威仪与服饰禁忌

第四讲 从庶民布衣到民间世象百态

 民风时尚与四民服饰的演变

 绚丽多彩的古代妇女服饰

 美的交融与民族服饰艺术

第五讲 霓裳锦衣与织造工艺

 织造工艺与科技文明

 丝袍锦衣与妆饰艺术风韵

 传神的刺绣与图案的文化隐义

后记

试读章节

源远流长、内容宏富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是生动地、多层次地、全方位地体现社会不同阶层人们身份地位、心理习尚的一种特殊政治、社会语言。它所体现的文化氛围与群体效应,不仅是其文化真谛——礼仪性(服饰的政治与文化功能)和实用性(服饰审美功能与使用功能)的生动再现,还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礼、雅、俗不同层次仪礼的具体物化与外在表现。因此它既是一种显形文化(有具体物化的款式、色调、质料表现),又是一种隐形文化(有深刻的文化内蕴、仪礼规制、习俗语汇)。通过政治设计师(帝王、官员、儒士)与工艺设计师(艺人、技师、工匠)们的精巧构思设计、制作,又将二者完美有机结合,如同一曲美妙的音乐和弦,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境界。而由智慧闪光展现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又如同一坛陈年美酒,带给人不尽的享受与回味。

从衣冠王国到礼仪之邦

礼,为中国古代居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所倡导,更为历代统治者所遵守、奉行,以为辨美威、别贵贱、明等第的重要手段。然而,礼又是通过众多的仪(物质的、精神的),来加以规范和体现的。故上自帝王百官,下至庶民贱人,均须明礼、知礼、识礼,更须在日常、年节的衣食住行、婚丧游乐、交接往来活动中遵仪行事,否则,便有越轨、僭反之嫌。因此,礼,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维系人际关系、使社会有序化的重要杠杆与纽带。仪,则成为整个社会与人们共同遵循的有序规制。这正是华夏古国在赢得衣冠王国美名的同时,更享有礼仪之邦盛誉的缘由。

通观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每个朝代由最高统治者亲自审定和制订的舆服、冠制、仪礼,首先是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礼制的物化和具体体现;其次,中国历代服饰文化自身的传承性和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的时尚、风尚、风貌对该时代物质、精神文化(仪容、衣冠)发展的巨大的导向、规范作用,使得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礼仪性、实用性诸多新的特点。

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服饰与仪礼之间的关系,因时代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与变化。具体而论,它大致可概括为:

先秦秦汉时期

“服以为礼,服以为仪”。  冠服与仪礼密切相关联,这在当时的祭祀活动中,表现得最为显著。

魏晋隋唐时期

“服以为品,服以为雅”。

这一历史时期,服饰成为人们的仪礼高下、品级升降,人伦世俗、文野之别的重要标志。

宋辽金元时期

“服以为典,服以为序”。

理学的渗透,使得衣冠服饰得以成为衡量评估社会与士庶权势、人伦、礼序的重要杠杆。而北方民族政权服饰观念也在向中原融会。

明清时期

“服以为用,服以为市”。

在强化皇权的同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冲击,仪礼对服饰的规范与约束力大为减弱,进而使得服饰的逐步商品化、市场化趋势成为现实,不可逆转。

同时,在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服饰文化本身所显示的巨大实用性特点,尤为突出。

P1-2

序言

中国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一个文献典籍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度,国人以此为荣耀和骄傲。我们的先人怀着对中国历史发展无比崇敬的热忱,特别注重对历史过程的探索,注重历史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的总结及借镜。他们以继承和发展、开拓与创新为重,以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的大无畏民族精神,不顾身家安危,敢于向皇权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直面千夫指,捍卫了历史的尊严与神圣,载述了历史发展的轨迹,极大地丰富了历史科学的内涵,进而使我们拥有了二十五史、地方志、实录、文集等林林总总、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我们继往开来、建设更加繁荣强盛的国家提供了科学依据。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否则就是荒谬;现实是需要面对的,否则就是逃避,而沟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桥梁,恰恰就是文化与智慧。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动力的源泉,使我们懂得伟大源自平凡,崇高源自执着,魅力源自孤独,成功源自独创,生存源自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将历史研究与认识国情、建设新中国紧密联系,赋予历史科学新的生命活力,使中国的史学研究和发展有过一段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涌现出许许多多像范文澜、郭沫若、翦伯赞、、白寿彝、蔡美彪等在海内外都享有盛名的历史学家,他们撰写的中国通史、断代史、专门史以及普及教育的历史著作,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专业史学工作者和历史爱好者,使中国的传统史学研究有了传人和继承者,这是祖宗的恩赐,更是老一代革命家的冀盼和厚望。正是在先辈的感召和谆谆教诲下,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一批专门从事中国历史研究颇有造诣的年轻史学工作者,因应广西教育出版社江淳女士、李人凡先生的要求,将各自在史学研究领域,钻研积累的个人心得认识贡献出来,由涓涓细流汇集为《中国古代智道丛书》系列出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赢得了读者的赞赏。这说明历史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它是推动历史、现实,更是推动未来向前发展的动力。

回首往事,斗换星移,当年的年轻学者如今有的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有的是科研部门的骨干力量;往昔出版社的独具慧眼,使我们能够捷足先登,得以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睿智,获得社会和世人的认同,的确幸莫大焉。而今中国社会出版社重新出版我们的研究成果,致力于服务大众和弘扬祖国的历史文化,他们确实具有远见卓识,令人为之振奋。这是我们著者的机缘,也是读者的幸运,更有可能“走出去”,让世界人民了解我们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智道丛书》是从我泱泱中华文明之树上采撷的一批智慧之果,经由最耐得住寂寞的专家、学者的阐释、总结、提炼与升华,形成了一套关于天地、节令、宫省、君臣、治国、人际、军事、用人、饮食、服饰的中国古代智道丛书。它们自成一体,各有侧重;互相映衬、珠联璧合。这套源自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丛书,是迄今仍具活力的灿烂奇葩。它香溢神州,芳播四海。它是古代炎黄子孙的伟大创造,更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璀璨明珠。它为全人类所仰慕,理应为全人类所利用。

有感于此,是为序。

后记

中国服饰文化的研究,颇受时人关注。近年来,屡见专著问世,其中不乏可喜的真知灼见,但仍需深入开拓。余对服饰文化感兴趣,则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当时,著名历史学家沈从文先生的古代服饰室需要工作人员,余有幸调入该室。在沈老身边工作,蒙恩面谕教诲,始知服饰文化竟如此奥妙,于是工作之余潜心搜求积累有关资料,思考其中的一些问题。兹奉上的这部粗疏的书稿,即是十余年拙愚之见的汇总。

拙稿完成之后,承蒙诸多师友通阅,并提出诸多修改意见,使本书增辉良多,余亦获益匪浅。同时,感激余妻姬平的鼓励鞭策,若无她之鼎力相助,仅藉余之钝愚,恐难于完璧成命。

书中定有诸多舛讹,恭请方家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服饰智道/中国古代智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联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39779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时尚娱乐-服饰搭配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41.742.2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8: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