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经历了晚清和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吴宓,在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嬗变之际,选择了留在中国大陆,理由很简单:他不能离开这块对他来说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中国文化植根所在的土地。
本书记录了吴宓先生1959至1960年的日记。1959-1960年,思想改进、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反右倾、教学改革、大跃进,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应接不暇,每一场运动都使作者忧惧痛苦。
图书 | 吴宓日记续编(1959-1960) |
内容 | 内容推荐 1949年,经历了晚清和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吴宓,在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嬗变之际,选择了留在中国大陆,理由很简单:他不能离开这块对他来说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中国文化植根所在的土地。 本书记录了吴宓先生1959至1960年的日记。1959-1960年,思想改进、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反右倾、教学改革、大跃进,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应接不暇,每一场运动都使作者忧惧痛苦。 作者简介 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红学家、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曾任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历史系(后到中文系)教授。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目录 1959年 岁次己亥 1960年 岁次庚子 导语 这是一部以生命实践光荣文化理想的记录。其史料价值,自不待言。 在严酷环境中,作者不顾全部日记被抄没后的一再严令禁止,仍偷偷地继续以日记记录自己的苦难和挣扎。 作者对现实有自己的看法,虽不免偏颇但仍然是历史的一种真实记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吴宓日记续编(1959-1960)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宓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2399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0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7 |
出版时间 | 2006-04-01 |
首版时间 | 2006-04-01 |
印刷时间 | 2023-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58 |
CIP核字 | 2006001037 |
中图分类号 | K825.4 |
丛书名 | |
印张 | 15.875 |
印次 | 3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3 |
宽 | 141 |
高 | 26 |
整理 | 整理:吴学昭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8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