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顺境不张狂逆境不绝望(74个自我成长的心理学效应)
内容
试读章节

巴纳姆效应:找到认识自己的魔镜

核心提示:

我们总是很容易地借助外在信息来认识自己,哪怕这种信息十分空洞,我们也会认为它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而要想更好地认识自己,就必须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自己,多吸收和借鉴对我们有用的指导,这样才能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理论指导:

“巴纳姆效应”源于西方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他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的节目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这些节目中包含了人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才会“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后来在1948年,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研究巴纳姆的描述时发现,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泛,这种倾向就是“巴纳姆效应”。

你是如此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精心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给一群人做了人格特征测验以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其中一份结果是真实的,而另一份则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令这位心理学家感到惊讶的是,绝大多数的参加者竟都异口同声地说,第二份结果才是他们真正的自己的人格特征。

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习惯于借助外部的信息来评判自己,以致于我们在心中勾勒出的自我形象,往往与真实的自己相去甚远。

或许你原本就是极富天赋的“白天鹅”,只是因为你的才能还没有发挥出来,却因为别人不公正的评判而妄自菲薄,认为自己只是一只可怜的“丑小鸭”。这种情况在恋爱中的人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当你特别在意对方时,对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会在你心中映射出自己魅力的影像,成为评判自己的重要依据。

我们常认为算命先生的话说得很准,也是因为他们巧妙地运用了“巴纳姆效应”的缘故。算命先生深知,前来算命的人大多是一些情绪低落、迷茫无助,对未来缺乏把握的人,这时他们的心理依赖性会比平时更强烈,也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心理暗示。

我们是如此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以致于很多时候偏离了人生的航向,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实大可不必,我们不要老是以外在的信息去评判自己,要清醒地认识自己,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确认识自己才是人们立足于社会和到达成功的基本出发点。

找到认识自己的魔镜

不要能数清天上的繁星,却看不见自己脸上的煤烟。

每一个人都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大胆地挑战自己,更好地塑造自己,无往而不胜地战胜自己。  认识自己,就要求我们能客观评价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认识自己的理想、价值观、信念、爱好、兴趣、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通过对自我的深刻认识,我们就会了解自己所具有的真正价值,从而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人士,莫不是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之上扬长避短后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获得成功的。而那些失败的人,从根源上来讲都是败于不自知。

美国女影星霍利·亨特一度竭力避免被定位为短小精悍的女人,结果走了一段弯路,后来幸亏她根据自己身材娇小,个性鲜明,演技极富弹性的特点进行了准确定位,才因出演《钢琴课》等影片,一举夺得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和奥斯卡奖。

如果你不了解自己,没有把自己的特长利用起来,那么你只能自我埋没。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设计自己,去做你最擅长的事情,你才更有可能获得成功。为此你不妨对照一下:我曾经学习了什么?我掌握了哪些技能?我最优秀的品质是什么?我曾经做过什么?我最成功的是什么?并以此为标准来设计自己的人生,量力而行,才能更顺利地到达人生的目的地。

P2-4

目录

第一章 回过头,看自己

 巴纳姆效应:找到认识自己的魔镜

 瓦拉赫效应:开启智能的最佳点

 印刻效应:先入不一定为“主”

 三分之一效应:别人的成功你无法模仿

 晕轮效应:你见到的,并不一定是你知道的

 从众效应:与其人云亦云,不如独立思考

 地位效应:盲目追随权威会禁锢你的思想

 齐加尼克效应:别让压力压垮自己

 过度理由效应:少一点理所当然的猜想

 隧道视野效应:放宽你的视野

 手表效应:标准越多,你越无所适从

 卢维斯效应: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蘑菇效应:不经风霜考验,哪有明媚明天

第二章 你是积极的你

 塞利格曼效应: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心态

 破窗效应:已经破损的东西才更容易被损害

 瓦伦达效应:别患得患失,要专注于事情本身

 鲶鱼效应:给自己适度的忧患意识

 乞丐效应:顺时不张狂,逆时不绝望

 酸葡萄效应:可望而不可及时时请学会自我安慰

 蔡戈尼效应:看事物的时候就要注意自己的价值标准

 踢猫效应:拒绝成为坏情绪的传递者

 心理摆效应:别让情绪变得大起大落

 超限效应:做事要讲究“度”

 鸟笼效应:摆脱无畏的烦恼

 海格力斯效应:忘记仇恨,释放自己

 詹森效应:实力要有,但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有

 布里丹毛驴效应:果断决策,立即行动

 莱斯托夫效应:创新能带来激情

 雷尼尔效应:工作不只是为了薪水

第三章 你是受人欢迎的你

 态度效应:你有怎样的态度,就有怎样的人生

 阿伦森效应:先抑后扬的评价也许更有效

 投射效应:不以自己的好恶去评论别人

 刺猬效应:和谐关系总在适当距离中才会体现

 喜好效应:一定的相似性才能更让你赢得别人的好感

 南风效应:温暖胜于严寒,引导胜于压迫

 自己人效应:自己人的感觉更容易拉近双方的距离

 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与赞美能够创造奇迹

 边际效应: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有效

 留白效应:给别人空间就是给自己空间

 名片效应:恰当地使用你的“心理名片”

 首因效应: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最后的表现往往能决定交往的效果

 冷热水效应:想办法将他人心中的“砰砣”变得更小

 多看效应: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时间多

 邻里效应:热情和宽容能够融化一切

 犯错误效应:不完美的人更受欢迎

第四章 你是最会管理的你

 马蝇效应:给别人多一些激励的机制

 热炉效应:触犯规章制度的任何人都应受罚

 对比效应:懂得强化优点的力量

 参与效应:满足别人参与的欲望,激发工作热忱

 竞争优势效应:利益冲突会导致人们优先选择竞争

 灯塔效应:没有远景目标,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牢骚效应:牢骚宜疏不宜堵

 异性效应: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责任分散效应:时刻做好你自己

 贝尔效应:慧眼识才,放手用才

 三明治效应:批评也可以变得更可口

 懒蚂蚁效应:懒于杂务,勤于思考

 赫洛克效应:真心赞美和鼓励你的下属

第五章 你是一直成功的你

 酝酿效应:与其费力求解,不如先束之高阁

 安泰效应:学会依靠别人,才会更有力量

 毛毛虫效应:要低头赶路,更要抬头看路

 飞轮效应:困难不可怕,挺住才会胜利

 糖果效应:抵制住小的诱惑,才能获得更多

 登门槛效应:循序渐进才能如愿以偿

 最后通谍效应:设定期限,战胜拖拉的毛病

 半途效应:成功也许就在于多坚持一步

 蜕皮效应:成长就是不断地超越自我

 多米诺效应: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蝴蝶效应:正确指引你的好的微小的机制

 马太效应:要保持优势,就必须先做大

 跳蚤效应:打破心中预先设想的“高度”

 犬獒效应:竞争是造就强者的学校

 吉格勒效应:目标越远大,人生越容易成功

 淬火效应:成功之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序言

不得不说,心理学效应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莫大的关系!

因为所有的心理学效应,几乎都来自我们社会生活当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它涵盖了我们的认知,影响我们的工作和人际关系管理等各个方面。

而相应的,我们也知道,世上所有的成功人士,几乎都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定位,积极面对生活,精于为人处世等。而这些,都能从心理学效应中发现对应的秘密。

蘑菇效应说,不经过风霜的考验,哪里会有阳光明媚的明天;鲶鱼效应说,如果我们给自己一些适度的忧患意识,我们也许会变得更加积极;刺猬效应说,和别人保持一定的间距,彼此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亲密;灯塔效应说,没有远景目标,就会没有市场竞争力;半途效应说,成功或许就在于要多坚持一步……

可想而知,如果你不懂得这些基本的心理学效应,你很可能就无法准确把握自己的性格,无法激发自己无限的潜能,无法更好地与人交往,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拔得头筹。

是的,心理学效应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生活,将那把成功的密钥交给了成功者手中。

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和了解心理学效应,就很可能让我们改变自己,打下坚实的成功基础,成为那些成功者之中的一员。

而这,也是我写作这本书的真正目的。要想成功,我们不需要具备高深的心理学知识,我们只要能做到合理,正确地运用书中这些心理学效应,就已经足够。该书语言简明,理论权威,案例有趣,从发现自己、积极向上、受人欢迎、高效管理、走向成功等五个方面,向你全面介绍这些受益一生的心理学效应知识,让你拿来就用,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具有无限正能量的自己。

内容推荐

心理学效应,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莫大的关系!

蘑菇效应说,不经过风霜的考验,哪里会有阳光明媚的明天;

鲶鱼效应说,如果给自己一些适度的忧患意识,我们也许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刺猬效应说,和别人保持一定的间距,彼此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亲密;

灯塔效应说,没有远景目标,就会没有市场竞争力;

半途效应说,成功或许就在于多坚持一步

……

心理学效应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馈生活,并将成功的密钥交给了读懂的人。

了解心理学效应,很可能让我们发现那个更好的自己。

张涛编著的《顺境不张狂逆境不绝望(74个自我成长的心理学效应)》语言简明,理论权威,案例有趣,为您解读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效应,让您拿来就用,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具有无限能量的自己。

编辑推荐

其实,你想成为的那个人,一直都在你的身体里。张涛编著的《顺境不张狂逆境不绝望(74个自我成长的心理学效应)》揭开成功人士的心理奥秘,献给永不言弃的你!

送给自己的心灵成长书——在迷失自我的心灵泥淖中,找到通向光明的那条澄澈之路。

成功就是做更好的自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顺境不张狂逆境不绝望(74个自我成长的心理学效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涛编
译者
编者 张涛
绘者
出版社 煤炭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048259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2015056620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