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运用自然法范式和人的尊严范式证成家庭生活权的正当成立,全面界说了儿童家庭生活权体系;从法教义学角度系统阐释了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的国际人权标准,全面建构了以“国家义务”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机制。 全书分为六章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是第一章,阐释了儿童家庭生活权的内涵、内容、权利属性以及何以何时何处被国际人权文书提出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研究应首先处理的权利基础与逻辑前提。 第二板块是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为儿童家庭生活权的保障观、保障的界限、国家义务、条约监督机制。从学理角度审视,第二板块体系化取向地揭示了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的内在规范结构。从法律角度审视,第二板块旨在法教义学取向地依据国际人权文书解析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的国际人权标准。 第三板块即第六章,以国际社会普遍遵行的国际人权标准为规范指引,以中国国情为现实依据,以儿童家庭生活权实现为终极目标,完成国家义务的中国法建构。 作者简介 林建军,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专家组专家。 主要从事婚姻家庭法、继承法、妇女法、妇女人权等研究。 在《中国法学》《中国法律评论》《法学杂志》《河北法学》《妇女研究论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妇女法基本问题研究》等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高校防治性骚扰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课题及其他课题20余项。科研成果先后荣获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第三届中国妇女研究奖论文类一等奖等奖项。 目录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主要创新 第一章 儿童家庭生活权的证成与提出 第一节 家庭 一、家庭的规范内涵 二、家庭的倾向性特征 三、家庭类型及其扩展 第二节 家庭生活 一、家庭生活的学理意蕴 二、家庭生活的概念辨析 第三节 儿童家庭生活权 一、家庭生活权的核心要义 二、家庭生活权的延伸表达 三、儿童家庭生活权的复合权利属性 第四节 儿童家庭生活权作为人权的证成 一、人权的要义 二、儿童家庭生活权作为人权的正当基础 第五节 儿童家庭生活权作为人权的提出 一、儿童家庭生活权的国际人权文本溯源 二、“隐私权条款”与“家庭条款”辨析 小结 第二章 儿童家庭生活权的保障观 第一节 儿童之特殊性 一、儿童 二、儿童之“未成年特质” 第二节 儿童是家庭生活权的特殊权利主体 一、儿童身为“人”乃人权主体 二、儿童身为“未成年人”乃人权的特定群体 三、儿童身为“未成年人”乃家庭生活权的特殊主体 第三节 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的特别价值意蕴 一、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的价值体系 二、儿童最大利益 三、儿童表达意见 第四节 儿童家庭生活权的特别保障观 一、特别保障观之学理意蕴 二、特别保障观之文本解析 三、特别保障观之正当理据 四、特别保障观之作业内容 小结 第三章 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的界限 第一节 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中家庭与国家的义务边界 一、保护儿童家庭生活权的家庭责任 二、国家介入儿童家庭生活的正当性 三、国家义务与家庭责任的边界 第二节 儿童家庭生活权的限制与保障 一、儿童家庭生活权限制的学理意蕴 二、儿童家庭生活权限制的文本解析 三、儿童家庭生活权的限制构成保障的界限 第三节 儿童家庭生活权限制的正当性 一、儿童家庭生活权具有界限性 二、实现所有人人权的最大化 第四节 儿童家庭生活权限制的条件 一、一般情况下不得限制儿童家庭生活权 二、例外情况下得依法限制儿童家庭生活权 小结 第四章 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的国家义务 第一节 儿童家庭生活权以国家履行义务为基本保障方式 一、国家的意涵 二、国家是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的核心义务主体 三、国家履行义务是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的基本方式 四、国家履行义务以宪法为成文法依据 第二节 国家保障儿童家庭生活权的义务结构体系 一、国家全面承担综合性义务 二、基本权利的功能体系论 三、国家义务的“三层次说” 四、国家义务的“二层次说” 第三节 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的国家尊重义务 一、国家尊重义务是核心义务 二、国家尊重义务的规范内容 第四节 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的国家保护义务 一、国家应“适足”履行保护义务 二、国家保护义务的规范内容 第五节 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的国家实现义务 一、国家应积极履行实现义务 二、国家实现义务的规范内容 小结 第五章 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中国家义务的条约监督 第一节 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的国家义务与条约监督 一、儿童家庭生活权相关条约机构 二、儿童家庭生活权相关条约机构对国家履行义务的监督 第二节 儿童家庭生活权相关条约监督机制 一、儿童家庭生活权相关条约监督机制的正当基础 二、相关条约机构监督国家履行义务的缔约国报告程序 三、相关条约机构监督国家履行义务的个人来文程序 第三节 儿童家庭生活权相关条约机构的监督实践 一、相关条约机构监督国家履行义务的判例概览 二、对国家履行义务进行监督的前设——适用性评断 三、对国家履行尊重义务的监督——合规性评断 四、对国家履行保护义务的监督——合规性评断 小结 第六章 中国保障儿童家庭生活权的国家义务体系建构 第一节 中国相关立法实践 一、宪法相关实践 二、民法相关实践 三、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实践 第二节 中国法建构的三重动因 一、实现国际人权标准的“中国化” 二、破解法秩序中的“权利赤字” 三、填补儿童面临的“家庭生活鸿沟” 第三节 中国法建构的路径选择 一、权利基础:内含于隐私权抑或独立为家庭生活权 二、权利保护路径:公法保护、私法保护抑或综合保护 第四节 中国法建构的制度补阙 一、国家履行尊重义务的制度补阙 二、国家履行保护义务的制度补阙 三、国家履行实现义务的制度补阙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序言 家庭是人类的天然生活 共同体,家庭生活权是自然 人享有的与家庭成员有尊严 地安宁共同生活、免予任意 非法侵扰的权利,是触及人 类最基本生存层面具有根本 生命意义的人权。保障儿童 家庭生活权,为儿童构架一 个有尊严的免受非法侵扰的 安宁家庭生活领域,是维系 儿童身心才智全面成长、创 造生命价值的重要保障。因 为儿童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 特质,生理上具有不成熟性 和成长性,心理上具有脆弱 性和独立性,智识上具有有 限性和可塑性,儿童家庭生 活权的保障相比成年人家庭 生活权的保障更具必要性。 而当前,虽然我国的儿童整 体发展水平和权益保障状况 不断提升,但儿童家庭生活 权保障依然面临着高度时空 压缩的多重问题,既有传统 社会固有的拐卖儿童、流浪 儿童等问题,由此造成的骨 肉分离仍是社会顽疾;也有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 的留守儿童家庭生活实现困 境等阶段性问题;还有持续 攀升的离婚案件中屡禁不止 的藏抢、诱拐孩子的问题, 这些都严重侵害了儿童家庭 生活权的实现。 家庭生活权已被《公民 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欧洲人权公约》等普遍性 、区域性人权公约所普遍承 认。《儿童权利公约》与儿 童权利委员会第14号一般性 意见等人权文书则专门聚焦 儿童家庭生活权,明确了国 家的全面义务,形成了国际 社会共同恪守的最低限度的 国际人权标准。我国已批准 加入《儿童权利公约》等国 际人权公约,高度重视对公 约的履行和儿童权益保护, 初步形成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律体系,助推了儿童整体发 展水平和权益保障状况。但 儿童家庭生活权在法律体系 中仍付之阙如。 为因应客观现实需要, 并恪守国际人权公约,国家 应将保障儿童家庭生活权、 安定儿童家庭生活秩序纳入 法秩序维护的基本内容。由 此,以国际人权文件为解释 资源开展儿童家庭生活权研 究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我 国对儿童家庭生活权问题的 关注和研究极少,研究成果 寥室,聚焦儿童家庭生活权 的著述几近空白,为此全面 系统地探究儿童家庭生活权 保障问题,既有填补学术空 白的开创性和重大学术理论 价值,也有保障儿童实现家 庭生活权的现实意义。 本书从人权视角出发, 以国际人权文书为主要法源 依据,采用文义解释、目的 解释、体系解释等方法,全 面系统阐释了儿童家庭生活 权保障的规范结构内容,涉 及儿童家庭生活权的范畴、 国家保障的宗旨、国家保障 的界限、国家保障义务、联 合国对缔约国履行义务的条 约监督机制等,形成了儿童 家庭生活权保障的研究框架 体系,为儿童家庭生活权保 障研究提供了一种具有普遍 适用性和广泛解释力的研究 思路。对开展儿童家庭生活 权保障研究具有基础性理论 意义,为相关国际人权公约 在中国的“转化”实施奠定了 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本 文在全面解析国际社会普遍 接受的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 最低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 国客观实际,围绕如何完备 儿童家庭生活权保障的“国 家义务”这一重心,体系化 建构了国家尊重义务、保护 义务和实现义务的相关制度 ,为中国儿童家庭生活权保 障相关立法、司法工作提供 了理论和制度支撑。 林建军在攻读博士期间 就将儿童家庭生活权研究作 为博士论文的主题。本人作 为她的导师,见证了她从确 定选题到最终完成博士论文 的整个研究过程。由于国内 有关家庭生活权的研究几近 空白,可资利用的研究成果 十分有限,可以调动的研究 资源相当匮乏,聚焦这一主 题进行学术研究绝非易事, 确有较大难度,以此作为博 士论文的题目需要很强的学 术勇气和学术定力。可贵的 是,林建军迎难而上,付出 了艰辛努力,经过四年不懈 而专注的研究,最终如期完 成博士论文写作并被评为中 国政法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毕业后,林建军博士继续耕 耘钻研,经过不断修改完善 ,终于将《儿童家庭生活权 保障研究》这一学术专著呈 现给读者。作为导师我非常 愿意向所有读者推荐这本专 著。这是一本经过反复打磨 ,在搜集大量一手资料的基 础上,经过深入思考、追问 、辩驳,最终形成的资料丰 富、内容充实、重点突出、 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理论 性强,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 ,能够进一步推动儿童人权 法和家庭法理论与实务发展 的学术专著。 2023年10月于北京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