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图”的根本特点是记述,“画”要超越记述、实际活动场景和具体的描述。图与画都需要突破专业局限,获得更加广泛的人文知识和独到理解。作者以设计专业训练的图画技能将生活观察记录下来,汇集成书。 全书共八章,第一章流年似锦,记录春夏秋冬的律动与流年的瞬间转化而成的绚丽图像;第二章北京时间,描绘城市的一切景象不只是一个空间的艺术,也是一个时间的艺术,和城市人当下的行为、生活有关;第三章乡村考记,是作者对村庄的调研记录,以知识为主导所得出的美丑、是非概念,并非真实;第四章动物园,倾听动物的故事,关爱动物与环境;第五章观展有感,通过展览内容的记录说明展览本身超越了语言的“叙述”,重在“揭示”,为观者提供想象的自由空间;第六章“猫”在家中,既是画猫,也是居家生活、办公的记录;第七章恋物,不滞于物进而是寄情于物,如果有情怀,物皆与人为友,即成为人心性的依托;第八章人间事,包含了作者对于人生现象多面的观察。 作者简介 张羽,哈尔滨人,北京建筑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目录 自序 第1章 流年似锦 第2章 北京时间 第3章 乡村考记 第4章 动物园 第5章 观展有感 第6章 “猫”在家中 第7章 恋物 第8章 人间事 后记 序言 我很难说清自己的画法 ,暂且叫它“图绘”吧,既包 含“图纸”的图示语言,又有 “绘画”的动机。我的画法不 存在技巧,也没有艺术的包 袱,试图摆脱图示语言的限 制,纯粹是用所学所得做性 情之游戏,以这种“无用”的 真情寻找自由的方式。 设计专业的手绘图被称 为“实用美术”,与工程图关 联,和纯艺术有很大区别, 严格确定边界的线和梵高用 的线不是一回事。实用美术 的功能实质是最大范围的全 民美育,对社会的审美影响 最大,可以弄俗成雅,关键 在于想法的诉说方式。“图” 要求严谨和精准,线形一丝 不苟,色彩运用也服务于空 间层次表现、体验解读和氛 围营造,但无论此图制作得 如何像画,都还是与实用相 关。“图”的根本特点是记述 ,“画”要超越记述,超越实 际活动场景和具体描述,画 是有诗性的。画允许犯错, 错误的偶然性是惊险,也可 能是惊喜,是很人性的行为 。画也需要突破专业局限, 获得更加广泛的人文知识和 独到理解,交织着自己富有 灵性的表达,是灵魂能量的 进发。我偏爱用线,较为精 细和刻板是“图”带给我的影 响,我在用制图方式“画”的 过程中也逐渐允许自己犯错 ,享受着偶然性带来的刺激 ,接受稚拙的同时,也学着 自我控制。 绘画是生命的冲动,许 多人想画却有艺术创意的压 力。主流观念认为,艺术创 作取决于才华,而才华是上 天赋予某些人的。这种观念 即便是事实,但也是彻头彻 尾的宿命论,会让人恐惧从 事艺术。如果说日常创作是 人类天性的表现,那我们可 以学习创作的技能。完善自 己的创作必然需要多年的训 练和反思。而不可割裂的是 ,学习创作的过程也是了解 自我的过程,将自我怀疑上 升至对现实的观察,把不确 定的因素力所能及地、诚恳 地表达出来,你慢慢地会发 现对于这些不确定性的表达 就是自己的创作力。 绘画起源于一种说故事 的形式,东方人善用综合的 思维方法认识问题,就是整 体概念,普遍联系,这是个 很“模糊”的方式,但智慧也 在于此。在提笔的那一刻, 我很难界定各个设计专业之 间、设计与艺术之间、画图 与绘画之间的界限,你越有 兴趣了解它们,那个界限就 越模糊,但想象的画面却越 来越清晰。 继《行走的笔尖设计师 手绘札记》出版,我对发现 生活中的乐趣和对各类知识 的渴求愈发浓烈,然后将浪 漫的想象绘录下来。必须面 对的是,科技日益发达,手 的功能日益退化,手缺少锻 炼,脑部可能也随之退化, 我恐惧那种不想再深入思考 或失去好奇心的状态。起初 ,我总是强迫自己耐心观察 ,将所想绘至纸面,落到实 处,以“慢”来抵御快节奏时 代下碎片化信息的“攻击”。 从约束自己开始,慢慢地, 一旦感受到这种习惯带来某 一刻“发现世界”的愉悦,那 种顿悟会牵引自己继续尝试 和探索。这就是我将这些“ 发现的意趣”汇集成书,命 名为“漫观慢记”的缘由所在 。 2023年6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