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陈寅恪的学术世界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从陈寅恪与经学及经学史、理学源流、语言文字学、西学、新宋学、中国近代史等领域,与同时代学人的交往及影响,以及融合长编考异与比较研究的治学方法等不同视角,努力接近并体悟陈寅恪的学术境界,承继其文化托命的真精神,尽力吸收与不忘本来相反相成,再造以复古为创新的崭新民族文化。
作者简介
桑兵,河北威县人,生于广西桂林,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现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历史学院)。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清代稿钞本》。合编《戴季陶集(1909-1920)》《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
目录
神州正朔所系文化托命之身——陈寅恪的学术世界
一、大事因缘与民族文化史
二、文化命脉的坚守之道
陈寅恪与经学及经学史研究旨趣
一、天竺为体华夏为用
二、尽力吸收与不忘本来
理学与经学的关联及分别
一、理学渊源及其属性
二、理学传衍及其与经学的关系
三、清代经学与理学之争及汉宋之争
四、跳出经学的藩篱
“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史方法
一、取西洋哲学观念
二、了解之同情
三、宋贤治史之法
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一、识字与作文化史
二、循名责实与贯串一致
陈寅恪与比较研究——《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解析
一、对对子
二、影响研究与平行比较
三、具有统系与不涉附会
陈寅恪的西学
一、学问难以贯通中西
二、中国的东方学首席
三、国人里西学较优
四、取珠还椟
结论
陈寅恪与民国学人的宋代研究取向及纠结
一、宋代为中国学术文化高峰
二、“宋学”渊源
三、新宋学及其取径
四、南北宋的高下
陈寅恪与中国近代史
一、不古不今之学
二、成同之世
三、史料与史学
陈寅恪与清华研究院
一、入院因缘
二、师生名分
三、讲学与研究
陈寅恪与留欧前后傅斯年的学术变化
一、留学:前后迥异
二、顿悟:环境与交友
三、敬而不畏之畏
四、心照不宣的礼让
征引文献
一、报刊
二、一般文献
人名索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陈寅恪的学术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桑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256658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24-02-01
首版时间 2024-02-01
印刷时间 202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502
CIP核字 2023079184
中图分类号 K825.81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