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必恒主编的这本《人与艺术》中所选的文章来自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包括随笔、日记、论文和著作,等等,这是在浩如烟海的艺术积存之中,经过审慎地遴选,然后辑录出来的。这些文字的存在,折射出人类艺术创作的辉煌历史,代表着艺术思想发展的伟大成就。本书的立足点是人,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它最终也是在人的身心上熠熠生辉,展现出它的巨大价值,因此本书打破了传统的以时间为线索的编排方式,不是端给大家一个艺术思想史,而是力图使读者受到心灵的感动。
图书 | 人与艺术/国民艺术素养读本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郭必恒主编的这本《人与艺术》中所选的文章来自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包括随笔、日记、论文和著作,等等,这是在浩如烟海的艺术积存之中,经过审慎地遴选,然后辑录出来的。这些文字的存在,折射出人类艺术创作的辉煌历史,代表着艺术思想发展的伟大成就。本书的立足点是人,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它最终也是在人的身心上熠熠生辉,展现出它的巨大价值,因此本书打破了传统的以时间为线索的编排方式,不是端给大家一个艺术思想史,而是力图使读者受到心灵的感动。 目录 导言 第一辑 艺术境界 第一章 艺术存在 第九封信让艺术推动时代(弗里德里希·席勒) 以美育代宗教说(蔡元培) 心灵的窗户——达·芬奇艺术笔记(达·芬奇) 艺术家打开思想的宝藏(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纯美学的历史起源(皮埃尔·布尔迪厄) 拟播布美术意见书(1913)(鲁迅) 中国今日急需提倡之美术(徐悲鸿) 我们对于音乐艺术所应有的认识(贺绿汀) 文学、美术与人生(冯友兰) 深入民间的艺术(丰子恺) 宣传与艺术(闻一多) 漫谈戏曲画(梅兰芳) 写 字(汪曾祺) 编者旁白 第二章 艺术超越 视觉的粮食(丰子恺) 艺术为人类精神之结晶(潘天寿) 论崇高(节选)(朗吉努斯) 给我的兄弟卡尔与约翰·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凡高论艺术真诚(文森特·威廉·凡高) 艺术即精神(西奥多·阿多诺) 艺术和自我超越(贡布里希) 一条路(东山魁夷) 学校是为研究学术而设(蔡元培) 艺人的灵魂(汪亚尘) 音乐的势力(萧友梅) 艺术与人生(冯骥才) 以优秀的作品陶冶人(谢晋) 蝴蝶、钢琴、书写、时间(欧阳江河) 大片中弥漫细菌破坏社会价值(对谈)(徐百柯/贾樟柯) 编者旁白 第二辑 艺术体验 第三章 艺术与生命 创作家与白日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荣格) 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亨利·马蒂斯) 艺术家的人格(罗伯特·N.威尔逊) 致乔治·丹尼尔·德·蒙弗纳的信(保罗·高更) 美术与生活(梁启超) 童心说(李贽) 化工与画工(李贽) 画要静气,人品求高(齐白石) 摩罗诗力说(鲁迅) 艺术生活与同情(宗白华) 艺术是精神的慰藉(林风眠) 诗心(钟敬文)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 艺术源泉的生命流露(汪亚尘) 唱一支生命的赞歌(张艺谋) 编者旁白 第四章 艺术与语境 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伊波利特·丹纳) 作为现实形式的艺术(马尔库塞) 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 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普列汉诺夫) 谈美术家的独立性(米开朗琪罗) 文艺的大众化(鲁迅) 音乐艺术的时代性(贺绿汀) 艺术与中国社会(宗白华) 电影美学的追求(钟惦棐) 我国工艺美术的优良传统及其发展的道路(郑振铎) 论文艺的民主问题(闻一多) 艺术教育(沈从文) 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王小波) 文艺与复兴(陈丹青) 小说与社会生活(莫言) 编者旁白 第三辑 艺术表现 第五章 艺术形式 论绘画和舞台艺术(梅兰芳) 所有绘画都是偶发的(弗朗西斯·培根) 审美判断力的分析(美的分析)(伊曼努尔·康德) 结构主义——一种活动(罗兰·巴特) 为何写作(让一保尔·萨特) 只有试验能使我激动(奥逊·威尔斯奥逊·威尔斯) 艺术的表现性(苏珊·朗格) 音乐何需“懂”——重塑音乐审美观念(周海宏) 音乐家的新生活(萧友梅) 我是中国争论最多的导演(张艺谋) 编者旁白 第六章 艺术意蕴 寻找精神表现的源泉(邓肯) 时代只能由它自己的艺术家来再现(库尔贝) 哲学与诗人之人生观(狄尔泰) 艺术与科学(《论莎士比亚》节选)(维克多·雨果) 为诗辩护(雪莱) 《第七封印》(伯格曼) 艺术即自然和观念(文森特·威廉·凡高) 略谈艺术的“价值结构”(宗白华) 艺术随想(吴冠中) 文学与拯救——纪念《狂人日记》问世九十周年(陈丹青) 赵丹论电影艺术(赵丹) 编者旁白 第四辑 艺术品鉴 第七章 艺术格调 歌德论艺术的品格(歌德/爱克曼) 什么是艺术(节选)(列夫·托尔斯泰) 论艺术与生命观(里尔克) 人格与艺术创造力(戴维·N.帕金斯) 艺术的个性(莱因哈特) 梁漱溟论文学艺术两则(梁漱溟) 新文人与新文学(沈从文) 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宗白华) 自得其乐(汪曾祺) 生活和小说(王小波) 平民的文学(周作人) 艺术品与艺术家的个性(汪亚尘) 文学个性化刍议(莫言) 编者旁白 第八章 艺术人文 艺术在文化哲学中的地位(恩斯特·卡西尔) 诗人画家与科学家画家(罗莎芒德·哈丁) 美术与科学(梁启超) 征求艺术专门的同业者底呼声(闻一多) 试谈艺术与文化(沈从文) 谢晋论艺术的生命线(谢晋) 编者旁白 第五辑 艺术历程 第九章 古典艺术 生活传统修养(李可染)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韵味与冲淡(李泽厚) 中国画与诗的融合(徐复观) 莎士比亚纪念日的讲话(歌德) 心灵的本真(莱因哈特) 西方现代绘画与东方传统(多尔·阿什顿) 画论(达·芬奇) 造型艺术家为什么要避免描绘激情顶点的顷刻(莱辛) 《礼记·乐记》(节选) 庄子论天道与文艺(庄子) 《吕氏春秋·大乐》 《毛诗序》(节选) 司马迁论文艺源于发愤(司马迁) 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王羲之) 刘勰论文学艺术(刘勰) 论画山水(宗炳)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陈子昂) 论画六法(张彦远) 论书(孙过庭) 苏轼论文艺(苏轼) 林泉高致(节选)(郭熙) 王夫之论艺术与人生(王夫之) 牡丹亭记题辞(汤显祖) 郑板桥论绘画与人品(郑板桥) 编者旁白 第十章 现代艺术(含后现代) 崇高之后——美学的状况(利奥塔)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瓦尔特·本雅明) 作为节日的艺术(伽达默尔) 视像、声音与狂热(马歇尔·麦克卢汉) 我过的是一个侍者的生活(杜尚) 关于后现代主义(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画佘琐记(方力钩) 对现代音乐的美学思考(周海宏) 编者旁白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人与艺术/国民艺术素养读本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郭必恒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314674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0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45 |
出版时间 | 2015-02-01 |
首版时间 | 2015-02-01 |
印刷时间 | 2015-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922 |
CIP核字 | 2012126411 |
中图分类号 | J-53 |
丛书名 | |
印张 | 3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