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髹行成器(沈福文现代漆艺思想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髹行成器:沈福文现代漆艺思想研究》以沈福文的现代漆艺思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他个体化的髹漆艺术生产与面向社会大众的现代漆器生产机制,阐释他在从传统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的转换过程中如何认知和处理纯美术、工艺美术、现代设计之间的关联性与重叠性;尝试探究沈福文在不同的语境中,如何建构现代漆艺思想的身份意识,论述他现代漆艺思想的当代价值。沈福文以髹漆工艺为着眼点,承继着传统的造物智慧与审美品格,秉持着务实与思辨的精神,将个体化的髹漆艺术创作、产业化的髹漆批量生产、学科化的漆艺教育与世界身份的建构意识晶化为其现代漆艺思想的核心内涵。他既精研形而上之道又关注形而下之器,丰富的髹漆工艺实践与多元的艺术学养使他在现代漆艺的不同触点进行切换,建构了中国现代漆艺的生产样态和学科样态。他用强大的思考力分析传统漆艺背后的文化结构、健全现代漆艺的知识序列,通过将传统髹漆工艺在现代社会的再价值化,探索现代漆艺多元生产模式,催发了保护、利用、认同漆艺文化的社会现实意义,将其升华为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 作者简介 吴朋波,1982年出生于山东东营,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天津美术学院国家艺术基金“高校漆器教师人才培训”项目学员。现为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漆艺创作与理论、现代设计史、文化整合创新设计等研究工作。在《艺术设计研究》《美术观察》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出版专著《旅游纪念品设计》1部,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漆艺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从传统到现代:沈福文漆艺思想的演进与分期 第一节 1928-1949年:沈福文漆艺思想的孕育期 第二节 1950-1966年:沈福文漆艺思想的发展期 第三节 1972-2000年:沈福文漆艺思想的完善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从手艺到创作:沈福文现代髹漆艺术思想 第一节 融汇的漆质:髹饰层的物化 第二节 契合的言说:髹饰层的非物质化 第三节 手中之物:意外的“髹行”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作坊到工厂:沈福文现代髹漆生产思想 第一节 面向精英:手工艺的个体化漆器生产 第二节 面向大众:工厂模式的批量化漆器生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师徒制到学科化:沈福文现代漆艺教育思想 第一节 器之独奏:漆艺教育的学科化雏形 第二节 器画合奏:漆艺学科内涵的加注 第三节 沈福文漆艺教育理念与学科意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从中国到世界:沈福文现代漆艺思想的身份意识 第一节 古今对照:中国传统漆艺资源的纵向继承 第二节 中外对照:现代漆艺语境中的“他者”经验 第三节 族群对照:现代漆艺思想的参照系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沈福文大事记 附录2:沈福文培养学生访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髹行成器(沈福文现代漆艺思想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朋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7484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23-12-01 |
首版时间 | 2023-12-01 |
印刷时间 | 2023-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08 |
CIP核字 | 2023167352 |
中图分类号 | J527 |
丛书名 | |
印张 | 2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