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融汇贯通 大运河非遗论丛 第1辑 |
内容 | 内容推荐 《融汇贯通:大运河非遗论丛》主要内容包括史影寻踪,设计巧思,传承传播。 目录 一、史影寻踪 论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在绢本复制领域的发展 从《敦煌供养人》木版水印复制品的诞生看荣宝斋木版水印的发展理念 论《萝轩变古笺谱》与朵云轩木版水印的发展 从《西湖十景》到《燕京八景》:沿运河而来的山水审美与文化旅游 从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看南北文化的融合 近现代苏绣技法的演变与发展论略 在大运河沿线地区方言保护与继承中建立文化认同——以北京话为例 运河畔的“福禄”工艺文脉传承——北京火绘葫芦工艺 方寸间的“趣”与“雅”——以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的高柄杯为例 二、设计巧思 多工序技艺类“非遗”的简化现象及其背景探析——以景德镇制瓷剐坯技艺为例 景泰蓝造型设计初探 用文创让非遗“活”起来——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例 东昌府木版年画的艺术价值——论灶君年画与传统的延续 大运河文脉与传统技艺的历史与传承——错金银工艺在当代工艺美术中的应用研究 凉山彝族披毡、查尔瓦服饰文化分析及创新运用 白族扎染技艺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非遗”语境下武强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三、传承传播 北京段运河文化遗产传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在非遗语境下谈振兴传统工艺 运用多元媒介,使大运河非遗成为共同历史记忆 移动短视频平台中的非遗传播——以抖音为例 非遗传统舞蹈在高校艺术教学中的传承与推广 从三部戏谈作为非遗的戏曲如何良性传承发展 京韵大鼓代表人骆玉笙唱腔艺术传承探究 民间陶瓷技艺的“消亡——复兴”——以邛窑古瓷烧造技艺为中心的讨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融汇贯通 大运河非遗论丛 第1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旗,杨慧子,赵佳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09070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50000 |
出版时间 | 2022-06-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2-06-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水利水电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928.4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