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正念地活(拥抱当下的力量)(精)
内容
内容推荐
当下,此刻,你看到了吗?你听到了吗?正念邀请我们醒来,从自我陶醉的梦中醒来,从我们人类自带的无尽的痛苦、压力和分心中解脱出来。让我们进入更广大、直接、活生生的世界,进入对我们的幸福至关重要的身体、心智、心灵。生命每时每刻的觉醒,都蕴含着巨大的选择自由和创造力。让我们过上一种“明断、有个性并符合自身意志的生活”。
作者简介
童慧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临床助理教授,旧金山军人医疗中心专职心理学家、临床督导及女性心理卫生部门临床心理培训主任。同时,她也是帕洛阿尔托大学全球硕士课程中国项目的主管及临床心理学兼职教授。
在正念领域,童慧琦博士引进并负责协调麻省大学正念中心的“正念减压”课程及牛津大学正念中心的“正念认知”课程在中国大陆的开展,并为卡巴金博士的工作坊和公开演讲担任中文翻译。卡巴金博士将其誉为“我到中国的引渡人”和“我在中国的守护天使”。
她也是正念减压课程导师,在中美华人群体中介绍和推广正念减压,创立了“正念课堂”,并经由美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心教育和美丽中国等机构,为学校老师及咨询师提供“正念课堂”培训,在中小学中介绍和推广正念教育。
目录
前言 冥想究竟是什么
引言 一生的挑战以及一生的时间
第一部分 正念 不是你想的那样
第一章 冥想不为软弱者所设
第二章 见证希波克拉底的职业操守
第三章 处处皆冥想
第四章 始初
第五章 奥德修斯和盲人先知
第六章 不执着
第七章 鞋子的起源:一个故事
第八章 冥想不是你想的那样
第九章 看待冥想的两种方式
第十章 为何自寻烦恼?动机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 定向与保持
第十二章 临在
第十三章 全然的爱意之行
第十四章 觉知和自由
第十五章 论传承以及脚手架的作用和局限性
第十六章 伦理和业力
第十七章 正念
第二部分 专注的力量和世界的不安
第十八章 为什么专注如此重要
第十九章 不安
第二十章 苦
第二十一章 “苦”的磁石
第二十二章 佛法
第二十三章 减压诊所和正念减压课程
第二十四章 ADD之国
第二十五章 24/7的联结
第二十六章 部分持续的注意力
第二十七章 时间流逝之感
第二十八章 觉知没有中心和边缘
第二十九章 空性
致谢
相关阅读
序言
冥想究竟是什么
对于那些自以为知道什
么是冥想的人来说,冥想并
没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
尤其它在当前已经成了大众
语汇的一部分,有很多与之
相关的图画、冥想引导语和
播客,还有以冥想为主题的
网络峰会。同样地,实际上
对于冥想是什么以及它能够
为我们做些什么,大多数人
所持的观点都相当狭隘或不
完整,这不足为奇。我们很
容易陷入那些成见,譬如认
为冥想只限于在地板上打坐
,用来扫除头脑里的所有想
法;或者我们必须长时间地
练习,必须经常练习,才能
够使它产生积极的效用;又
或者它不可避免地需要与古
老传统中的某种特定的信仰
系统或精神框架联结。人们
也可能会认为冥想对我们的
身心灵有着近乎魔法般的助
益。虽然这些想法都包含了
部分真相,但事实并非如此
。现实要有趣得多。
那么冥想究竟是什么呢
?为什么哪怕只是尝试把它
带入你的生活也会是很有意
义的呢?这正是本书的主题

《正念地活》
(Meditation Is Not What
You Think)的原版于年出
版,是更宏大的著作《正念
的感官觉醒》(Coming to
Our Senses:Healing
Ourselves and the World
Through Mindfulness)的
一部分。自此书初次出版以
来,正念在很大程度上已经
不可思议地进入了主流。全
球数以百万计的人已经在他
们的日常生活中开始了某种
正式的冥想练习。这种非常
积极和充满前景的发展,是
我所一直期待的,同时也是
我努力和其他很多人一起助
力催发的。随着正念进入主
流,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
程度的大肆宣传、商业炒作
、机会主义,也出现了一些
自称教正念的导师,而这些
导师几乎没有相关背景或受
过有关正念的训练。虽然我
希望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
并会得到遏制,但从某种角
度来说,即便是炒作,也可
以被看作一种正念的“成功”
。正念作为一种修行,有着
重要的疗愈和转化的力量。
这种与体验本身共处的方式
,正越发广泛地被理解和应
用。
虽然冥想不再只囿于在
地板上或者在椅子上静坐,
但同时在字面意义上和象征
意义上“坐下”是正念的一个
重要因素。本质上,正念是
一个非常直接和方便的方式
,它有助于我们培育与逐渐
展开的生活之间的亲密感,
培育内在觉知的能力—以认
识到事实上觉知是多么有价
值,同时觉知又是多么容易
被忽略和低估。
……
挑战和愿景
最终,对我们所有人来
说,最重要的挑战是至少让
觉醒的程度更高一点儿,并
在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上达
到我们能达到的程度,以及
我们想达到的程度,尤其是
当我们真正地意识到正念在
根本上是与我们所本具的最
深刻、最美好的那部分之间
的一场爱恋的时候,然后,
我们将处于一个更好的位置
,去看到需要被看到的,去
感受需要被感受到的,经由
我们所有的感官,让自己变
得更加觉醒。所有的人类体
验都在等待着被更充分地邀
请到你的生活中去,被觉知
环抱,并被当作一生的实验
和探险。趁你有机会,看看
会发生什么。欢迎加入一个
日益扩大的圈子,一个蕴含
意向性和具身觉醒的圈子。
愿你对正念的兴趣和理
解不断深化、成熟,愿你的
这些收获每一天、每一刻都
能让你的生活和工作、家庭
和社区,以及我们所属的这
个世界得到滋养,焕发生机

乔恩·卡巴金
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

2018年1月24日
导语
当代正念大师、正念减压疗法创始人卡巴金,带你入门和练习正念,安顿我们焦虑、混沌和不安的内心的解药。正念永远是当下,无论你在何时,何地。把此刻抱持在觉知中,温柔地对待自己,并且不去强求,此刻就已然完美。
精彩页
一生的挑战以及一生的时间
或许,当我们无事可做时,
始能有所作为;
或许,当我们无路可行时,
方知将去何方。
——温德尔·贝瑞
我不知道你感觉如何,但对我来说,我觉得我们正处于人生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上,它可以指向各种不同的方向。这个世界仿佛处于熊熊烈焰中一般,我们的心也一样,经受着恐惧和不确定性的煎熬,缺乏信念,却又常常充满激情。在这个转折点上,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将对事情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个体及整个社会的未来被如何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运用以及如何运用自己与生俱来的、无与伦比的觉察力,取决于我们选择如何疗愈当今生活中深潜的痛苦、不满和彻底的不安,正如当我们滋养和保护自身与世界上所有美好、健康的东西时,世界也会被如此塑造并令这一切呈现。
我所看到的挑战是,我们作为个人和人类如何做到感官觉醒。我认为(平心而论),全世界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即使世界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那充满人类的创造力、善意和关爱的涓涓细流,也已经在我们尚未留意和理解之时,汇聚成了一条充满开放、觉醒、慈悲和智慧的滔滔大河。然而,日复一日,这次探险会把我们的个人生活和人类这个物种导向何方,却无从知晓。我们必须一起经历这段旅程,而这段旅程的终点既不是固定的,也不是预先确定的,也就是说这段旅程的终点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有旅途本身。我们目前所面对的与我们抱持和理解当下“这一刻”的方式,将塑造出一个又一个“下一刻”中所呈现的事物。而且不管在那之后人们如何言说行事,这种塑造不仅没有事先规划,其实也完全无法被事先规划,这一塑造过程神秘莫测。
然而,有一件事是毫无疑问的:这是我们所有人的旅程。无论我们是否喜欢,是否知晓,无论它是否会按计划展开,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都行进在这趟旅程上。这趟旅程关乎生活,关乎如何认真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而从这个方面来说,作为人,我们永远拥有选择权。我们可以被各种顽固且经不起推敲的力量和习惯驱动,让自己被囚禁于扭曲的幻梦和莫须有的梦魇中,或者我们可以投入生活,觉醒于生活,并全然参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我们是否“喜欢”此刻正在发生的一切。只有我们觉醒了,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真实,并有望从个人和集体的妄念、不安和苦难中获得解脱。
多年前,在一次几乎完全止语的十日静修中,一位冥想老师以这样的一个问题开始了与我的个人面谈:“世界待你如何?”我咕哝地做了一些回应,意思是说,一切都还好。接着他问我:“那么你待世界如何?”
我大吃一惊。这是我完全没有预料到的一个问题。显然,他并非泛泛而谈,也不想营造一次愉快的对话。他所指的就在那里,在那个静修营,在那一天。他以一种对那时的我来说貌似微不足道的方式提出了这个问题。来这次静修营之前,我觉得自己或多或少地正在离开“这个世界”,但他的话语直指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离开世界”这回事,即便在静修营这种人为简化了的环境里,在每一刻以及任一刻中,我与世界的关系也是重要的。事实上,这个问题对于我来静修营的最终的目的也至关重要。在那一刻,我明白自己有很多需要去学习的:关于我为什么会去那里,关于冥想到底是什么,以及关于所有这一切背后的问题,我到底在做什么。
这些年来,我终于逐渐明白了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这两个问题其实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与世界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这份因缘中的施与受一直在塑造着我们的生活,它也在塑造和定义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我们的体验就在这个世界里展开。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生活的这两个方面(世界如何待我以及我如何待世界)是彼此独立的。你有没有留意到,我们很容易陷入这样的思维——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静止的舞台上的演员,仿佛世界只是“在舞台外面”,而非同时也“在舞台里(上)面”?当我们的体验告诉我们“外面”和“里面”之间的这层隔膜薄到可以忽略不计时,你有没有觉察到,我们还经常表现得好像“外面”和“里面”有明显区分?即便我们感知到了外在和内在的亲密的关系,依然可能并未敏感地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是如何影响和塑造世界的,以及世界是如何塑造我们的。在每个层面上,这都是一支互惠和相互依赖的共生之舞,从能否与自己的身心及其体验亲密相处,到如何与家人相处,从购物习惯,到如何看待从电视或其他渠道了解到的新闻,再到身处一个更广大的世界政体中,我们如何作为或者不作为。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正念地活(拥抱当下的力量)(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乔恩·卡巴金
译者 译者:(美)童慧琦//顾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751571
开本 32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4
出版时间 2024-05-01
首版时间 2024-05-01
印刷时间 202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82
CIP核字 2024039440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1
135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