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国士/环球人物典藏书系
内容
内容推荐
他们是一代文宗,忧患家国、殚精竭虑,成为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开拓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他们是科技巨匠,筚路蓝缕、锐意前行,为国铸重器,奠定了中国昌盛的国力基础,撑起了民族复兴的脊梁。他们堪称“国之大士”。
本书汇集了近现代中国文学、艺术、科技领域的几十位文化名士、科技巨匠,包括黄遵宪、章太炎、梁启超、蔡元培、鲁迅、陈寅恪、钱学森、朱光亚、孙家栋、钱七虎、杨振宁、袁隆平等,讲述了“大国士”在风云变幻的百年岁月中那些刻骨镂心的前尘影事,追忆他们为人、治学、报国的闪耀人生。他们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奠定了中国昌盛的国力基础。国士之风,尽显中国精神。
作者简介
环球人物杂志社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是国内发行量较大、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综合时政类期刊之一。杂志以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高端人物为报道对象,突出全球视野,兼顾时效性、权威性、可读性,一系列重大选题受到读者和业界广泛好评。
目录
绝未忘一“国”字
黄遵宪,把手稿埋在日本
追忆章太炎
章念驰:祖父章太炎的“疯”“癫”“狂”
章太炎,国学大师闹革命
梁启超家风
梁启超家风:仁爱、坚毅与幽默
“最强爹爹”梁启超
瞿秋白往事
瞿秋白女儿含泪讲述:不忍回忆,因为伤痛太深
记者瞿秋白的苏俄岁月
闻一多,西南联大的一团火
觉醒年代的顶流
蔡元培女儿忆父亲两登征婚启事
张伯苓,南开的“巍巍大校长”
黄方毅:父亲黄炎培一生清白无悔
鲁迅:百年顶流
许广平眼中的鲁迅
“未完成”的鲁迅
百年顶流
一团肆意的火,一捧清洌的水
陈寅恪,不愿做文化偶像
田汉之子田大畏回忆:父母一生爱得艰难
东京审判大法官梅汝墩之子回忆父亲:“父亲为中国人赢得尊严”
冼星海之女冼妮娜:延安的一天从音乐开始
国之重器
感天动地钱学森
“核司令”程开甲的“矛”与“盾”
王希季的太空梦想
王希季,造火箭的人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朱光亚儿子儿媳回忆:父亲搞原子弹,是我们猜出来的
专访于敏身边人:“氢弹只是他成就的一小部分”
孙家栋,一生只为大国重器
走近元勋周光召:“我愿意改行,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歼-8”总师顾诵芬,九旬“上班族”
钱七虎:家国天下事,社稷一戎衣
钱七虎,“耄耋之年自有狂,固北疆,战南洋”
“三尺讲台八千日,传师道,育儒将”
我生命中的两个母亲
科学家精神意味着什么
从“第一个”到“最复杂”,他们书写的“大科学”工程史
“导弹人生”的挫折与美丽:“几度曲折疑无路,众志成城心不灰”
家国共同途
徐光宪,改变世界稀土格局
杨振宁,与家国“共同途”
成为袁隆平
走过“八十一难”,成为袁隆平
一株稻成为世界性遗产
袁隆平,最后的时光
为什么人人都爱袁隆平
导语
本书系由《环球人物》杂志内容选辑汇编而成,收录有心中绝未忘一“国”字的黄遵宪、章太炎、梁启超、瞿秋白、闻一多;有身处觉醒年代的百年顶流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李叔同、陈寅恪、田汉、洗星海等;有一生只为大国重器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程开甲、王希季、朱光亚、于敏、孙家栋、周光召等;有与家国共同途的徐光宪、杨振宁、袁隆平等人物。
精彩页
有人拿着礼物请求拜见,有人希望珍藏他的作品。
2012年11月,奥巴马胜选连任美国总统,2013年1月将开始第二个总统任期。大选期问,各党竞选人争相辩论,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今人看来,早已稀松平常。而100多年前,在清代人眼中,却是前所未见的稀罕事。
1884年,晚清诗人黄遵宪在美国时适逢选举年,目睹时任总统、共和党人切斯特·阿瑟和民主党候选人格罗弗·克利夫兰两派相争的过程。选举的一切令这位拖着大辫子的满清官员目瞪口呆,他写诗形容两派拉票的场面,“开口如悬河,滚滚浪不竭。笑激屋瓦飞,怒轰庭柱裂”;两派候选人互相揭底的演讲,“彼党讦此党,党魁乃下流”。在感到惊奇、不解的同时,他既做出“共和政体万不能施行于今日之吾国”的结论,却也在其他诗中表示不必遵从古法。
作为一名生活在动荡时代的文人,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结合时事、世事,让人回味不已。
看出中国会变
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亦号“东海公”。记载中说他“长身鹤立,额高而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瘦长的身材,高高的额头;“好学若性,不假师友,自能博群书,工诗文,善著述”,不必老师怎么费心传授,就自己学得有模有样,博览群书,写一手漂亮文章,还著书立说。看上去,这个黄遵宪与传统文人士大夫有一脉相承之处。
1848年,黄遵宪出生在广东梅州嘉应(今广东蕉岭)。此地与大清割让给英国的香港岛仅一水之隔。他成长在近代中国风起云涌的时期和地方,注定了他的一生会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黄遵宪的高祖名叫黄润,家境贫寒,以替人书写牛契为生。当时,外国银元刚刚在广东的市场上流通,他就能够通过银色、声音的差异来辨别真伪。于是,他在集市上摆一张桌子,替人鉴别、兑换银元,广聚四方之财,几年后就发家致富了。30岁时,黄润开始创立自己的典当铺,并在晚年把当铺发展到四五家。
虽然自己弃儒经商,黄润却没让儿子继承家业,而是让其专心读书。黄遵宪的父亲是咸丰举人,曾在贵州、广西等地为官。黄家先辈在儒、商之间的身份转换,让子弟们意识到科举并非唯一的通天途径。
黄遵宪4岁人塾,10岁时,先生出题“一览众山小”,命诸位学童作诗,黄遵宪吟出“天下尤为小,何论眼底山”,先生为之惊叹。亲自教导过他的曾祖母听后极为高兴,认为“此儿志向远大”,更对其钟爱有加。18岁时,婚后不过数日,太平天国的军队攻破嘉应,黄氏举家避难,此后家道中落。黄遵宪在二十二三岁时两次赴广州参加乡试,均未中。他在考试后绕道游历香港,大开眼界。27岁时,赴京师考试,仍不中。“我来仍失意,走问近如何”,“长安人踏破,有客独居难”,那段时间,他写了很多诗句,里面都暗含仕途失意之情。因他的父亲当时在京任职,他于是留京侍奉,并与一些同为粤籍的京官过从甚密。
黄遵宪很早就认识到大清不能固步自封,他对通晓洋务的翰林院侍讲何如璋说:“中国必变从西法。其变法也,或如日本之自强,或如埃及之被逼,或如印度之受辖,或如波兰之瓜分,则我不敢知,要之必变。”就是虽然料不到将来会变成什么样,但认为中国绝对会被西方制度所影响。这种对未来的通透,让他深受何如璋赏识,为日后赴海外任职埋下了伏笔。
一本书能给大清省2亿两白银
没有功名却有见识的黄遵宪,当时不单被一位大人赏识。丁日昌任福建巡抚,曾邀请他人幕;李鸿章与他一番交谈后,称他为“霸才”。29岁时,黄遵宪终于考中,名次在百名以外,以五品衔拣选知县待用。也就是说,已经有了当知县的资格,准备准备,就能人仕了。正在此时,何如璋被选为首任赴日正使,邀请他当随行参赞。
清朝晚期社会动荡,变法的雷声隐隐,波谲云诡,远离京师、朝廷,充任一个未有先例、前途未知的外交官,是需要极大勇气的。黄遵宪却不顾亲友们的劝阻,毫不犹疑地选择了赴日。他自幼居住在侨乡,有过海外游览的经历,而且,他对古人之学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
1877年,何如璋率第一届驻日使团乘轮船从上海出发,抵达长崎。在龙旗飘扬下、21响礼炮声中上岸。他们到任第一天,就有琉球臣子前来拜谒,痛哭流涕,说日本阻挠进贡,力图废藩。此后,日本又觊觎朝鲜,日、俄两国都希望将朝鲜据为己有,英、法、美、德也希望与之通商。黄遵宪与何如璋商议,应该先发制人,上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将朝鲜废为郡县,以绝后患。此计不行,又请求派使主持朝鲜外交。在朝鲜使者访日时,黄遵宪劝朝鲜亲中国,联美国。日本人得到情报,刊载在报纸上,并称赞黄遵宪的见识远超李鸿章。可惜朝鲜并未听从。
在日期间,黄遵宪一人独行,走本州、过北海道,在镰仓的江之岛、伊豆的热海先后停留半月。“采风问俗,搜求逸事”,打听日本民间风俗习惯,光书就看了200余种,准备数年,最终写成《日本国志》和《日本杂事诗》,上到国俗遗风,下到民情琐事,无一不编人其中。黄遵宪说,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我国所用”,所以“凡牵涉西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国士/环球人物典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环球人物杂志社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3107171
开本 16开
页数 3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6
出版时间 2024-05-01
首版时间 2024-05-01
印刷时间 202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572
CIP核字 2024007126
中图分类号 K825.4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7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