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2013第1辑)
内容
试读章节

另外,网络查寻的行动也让我们知道,《心理传记学手册》的编著者舒尔茨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求学时,其指导老师便是埃尔姆斯。而舒尔茨(2001)亦访谈过鲁尼恩有关其生命史以及心理传记学的发展脉络。丁兴祥也是埃尔姆斯的学生,并且在课堂上亦使用了鲁尼恩的教本,因此丁兴祥当时笑着说:“绕来绕去就是这个圈子啊!都是一脉相传,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百年之前,刚出版第一本心理传记研究著作的弗洛伊德也许没有想到,他个人通过传记、画作与达·芬奇的“交会”行动,居然撒下日后心理学学术领域(甚至是文学、宗教、历史等领域)学术领域其中一支的种子。更没想到,心理传记学在现代西方(主要指的是美国)历经若绝若续的发展后,居然又因着留学生与文献翻译遥传至东方华人世界中。虽然此领域的研究社群在华人世界还是相当微小,但似乎有着一息尚存的源头活水,有力地开枝散叶,纷落在世界各地。

辅仁大学心理系,就是继承当年弗洛伊德开展的心理传记学的研究社群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渐渐走出属于自己的“辅仁心理传记学”风格。这篇文章就是要试着说说我们在心理传记学方面的努力,承接历史文化的积淀,发掘我们的源头活水,说我们的故事,这便是一种走向如其所是的主体性开展!也就是“辅仁心理传记学”的反思、定位与开展1

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还是硕士生的陈祥美因着自身的脉络(其兄长具近代历史学问的相关背景),在阅读多本人物传记中(胡适、蒋梦麟等),看到影响这些人的有着共同的一位重量级人物——梁启超,因此选择梁启超作为她的研究对象。而赖诚斌则因着自身文学创作的经验、台东乡下人北上求学的生活脉络,以及当时自身与都市主流价值文化的冲突矛盾,经由寻寻觅觅的过程,最后以沈从文的心理传记为其所归。台湾辅仁心理传记学的研究,便是从此时生根,若绝若续地发展着。

心理传记学在台湾发展的开创者丁兴祥,多年来也独自对梁漱溟、蔡元培进行研究。他不仅介绍西方传统的心理传记学说,近来亦对传统心理传记学研究进行反思,并且逐步发展出新的观点。举例来说,丁兴祥(2009)近期对梁漱溟的研究——《儒家心理学的开展:梁漱溟其人其事与其言》,便是转向的例子。丁兴祥企图以梁漱溟自身的哲学理论来理解梁氏自身的生命经验及其发展,这是跳脱自笛卡尔以来西方主流的主客二元哲学立论。传统心理传记以“他者心理学理论解释某一传主生命”的哲学立基,在丁兴祥处逐渐转向以传主生命故事以及传主自身哲学思想为主要理解方式的心理传记研究。即使这过程中仍然有着认识论的议题可再进行讨论,但这样的“转向”,也可能是心理传记学的另一条新路,引动再往前突破的一盏明灯。P18-19

目录

序一

序二

 开启崭新的一页:两岸携手共创“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李文玫 丁兴祥

《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创刊号简体字版序/郑剑虹

心理传记学:理论探索

 Freud百年之后:“辅仁心理传记学”的继往开来/张继元丁兴祥

 中国大陆的心理传记学研究及其质量结合模式/郑剑虹

心理传记学:实例研究

 “出名要趁早”:张爱玲之成名情结?/张慈宜

 黄炎培关注职业教育的心理史学解读/胡志坚

 大学名校长之唐文治:一种心理传记学的探索/吴继霞

 向大海进军:以李安的生命叙事反思成年男性的转化之道/洪瑞斌

 鲁迅:在屈辱与侮蔑中抗争的灵魂/凌辉

 太虚大师:近代佛教人本主义的先驱/薛荣祥 丁兴祥

生命叙事与口述传记

 那些年,我们在上海圣约翰:一群老校友的忆说/陈祥美

 在书写之中:台湾客家女诗人王春秋的认同之路/李文玫

 觉醒与争权的社会行动:另类学校家长教育选择权意识生发样貌之个案研究/王雅惠 倪鸣香

 媒介创业的行动逻辑之研究:台湾有线电视系统早期先驱者□述传记研究/张煜麟

《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约稿启示

序言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突出了心理学研究的自然科学取向。晚年的冯特,花了近20年时间对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学解释,完成了10卷本的巨著——《民族心理学》,提出了心理学的另一条研究路径——人文社会科学取向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科学传统,从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到当代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主流。而心理学的人文传统,为精神分析、人本主义所继承,但其力量难与主流心理学抗衡。特别是最近20多年来,随着脑成像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人文取向的心理学更显势单力薄。其实,人文传统与科学传统犹如心理学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长短和粗细一致,心理学之路才能走得更稳健、更遥远。

心理学的叙事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心理传记学作为采用心理学理论来研究非凡人物的一门学问,其出现的时间更早,一般认为,弗洛伊德出版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与他童年的一个记忆》是第一本心理传记学著作,可看传记学研究的开端。人格心理学的奠基人奥尔波特和莫里对这种个体生命史研究也有浓厚的兴趣,将其作为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给予提倡并亲力亲为,例如,莫里本人曾对美国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进行了个案分析,奥尔波特也曾出版了一部长篇个案研究《珍妮的信件》。但人格心理学的这种人文取向却因20世纪50、60年代的研究重点转向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而被忽略和边缘化。直到80年代以后,在一批人格心理学家的努力下,心理传记学重新得到发展,并和叙事心理学一起,成了心理学人文取向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郑剑虹、李文玫、丁兴祥主编的《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集刊,刊载心理传记学和叙事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论文,在海峡两岸以繁体字和简体字两种版本出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我一直认为心理学研究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人性化的,方法的多元化和研究领域的拓展是繁荣心理科学和促进人类自身理解的重要途径,在研究那些复杂性的人物以及从整体层面对人的理解上,个案等质性研究对于产生新的心理学研究思路和积累知识具有特殊的方法学优势。我相信,通过海峡两岸学术界的共同努力,《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集刊将会越办越好,成为凝聚华人心理学人文取向研究队伍、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阵地。

是为序。

黄希庭谨识

2013年12月于西南大学

内容推荐

1910年出版的弗洛伊德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与他童年的一个记忆》,启蒙了后世“心理传记学”的研究范式。20世纪90年代,中国海峡两岸几乎同时开始了心理传记学这一领域的探索。采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人物(特别是非凡人物)的生命故事进行研究。郑剑虹、李文玫、丁兴祥主编的《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集刊,代表着中国大陆与台湾人文取向的心理学者第一次携手,也是世界范围内心理传记学的首个学术刊物。《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以书代刊,将于每年在海峡两岸以繁体字和简体字两种版本同时出版,其将成为凝聚华人心理学人文取向研究队伍的阵地。

编辑推荐

心理传记学是采用心理学方法分析人物生命故事的一种跨学科研究,《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2013第1辑)》(郑剑虹、李文玫、丁兴祥主编)涉及了文学、艺术、佛教、教育等领域的人物,既是学术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收录了《中国大陆的心理传记学研究及其质量结合模式》;《向大海进军:以李安的生命叙事反思成年男性的转化之道》等文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2013第1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剑虹//李文玫//丁兴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20177
开本 16开
页数 4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7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714
CIP核字 2013321916
中图分类号 B849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