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义世界)(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今天人们对文人之物总有一种闲雅自然的印象,其实,它们的诞生,皆曾经历过文人长久而艰辛的澡雪。本书选取了文人生活中的十种物,讲述了文人如何在诗文、绘画以及日常之用中,逐渐荡涤掉物身上沾染的权位和时俗之“浊气”,还物以一个清泠澄澈的本真面目。在这个文人所建立的意义世界中,物的面孔或许是无用的、丑怪的、斑驳的、平淡的,但这正意味着它们脱离了一切名利之心和世俗成见,终以独我的姿态在天地间现身了。文人对物的书写,实际上也是在诉说他们自身。比起任何一种社会关系,这些物的意义都更为坚实、笃定、永恒。因此,他们常说,唯有这些物,才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更易的“知己”。 目录 序 第一章 隐几 一、正位之仪 二、今者吾丧我 三、唯我病夫,或有所用 四、傲睨千古之姿 五、于不可图而图之 第二章 听琴 一、太古遗音 二、泠然至心 三、无弦得真 四、幽人自吟 五、松风竹林 第三章 挂剑 一、少年意气 二、千载悲歌 三、士死知己 四、万象顿挫 五、桃花剑客 第四章 铭砚 一、无名之铭 二、质成乎器 三、形化而德全 四、非相待,为谁出 五、真砚不损 第五章 坐亭 一、看世界 二、虚室生白 三、聚集与持留 四、作为“客人”的栖居 五、天地一野亭 第六章 策杖 一、扶老 二、孤往 三、醒物 四、味象 五、行远 第七章 友石 一、石令人古 二、生之痕 三、鬼工不可图 四、与尔为友 五、他山之石 第八章 玩古 一、遗世之美 二、博雅之学 三、三代之辩 四、古色之粲 五、骨董之忧 第九章 煎茶 一、冷泉一味 二、茶烟一缕 三、清风一碗 四、嘉期一候 五、真赏一事 第十章 种菜 一、最爱天真味 二、微物观不足 三、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四、肉味何如此味长 五、作为造化的墨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在文人的诗里、画里、生活里,琴有真音,亭有真趣,石有真风,砚有真手,古董有真赏,清茶蔬食有真味…… “清物”,不只是文人玩赏取用的对象,更是一个点亮人心灵的意义世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义世界)(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5033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9 |
版次 | 2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408 |
出版时间 | 2024-06-01 |
首版时间 | 2022-07-01 |
印刷时间 | 2024-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974 |
CIP核字 | 2024095292 |
中图分类号 | B21 |
丛书名 | |
印张 | 2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