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法国哲学的历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批评文集,汇集了作者对萨特、阿尔都塞、德勒兹、利科、利奥塔、朗西埃等法国当代哲学家的评论文章,这些人中既有他的师长、友人,亦有其“敌手”。在巴迪欧看来,书中谈及的哲学家各自所代表的“奇点”构成了法国当代哲学一个非凡的历险时刻,其规模和创新性足以与希腊古典哲学和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相媲美。这一时刻的法国哲学充分关注主体、现代性、政治和德国哲学遗产等问题,并与文学和精神分析展开竞争,表现出当代哲学家摆脱贤者身份而独树一帜,成为热衷战斗的作家、描绘主体的艺术家和专注创造的爱慕者的热切渴望。作为这一哲学时刻的见证者与在场者,巴迪欧向哲学家同行致以诚挚敬意的同时,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质疑与批判。在充满激情与哲思的观点碰撞中,巴迪欧引导我们踏上一条通往未知,也通往真理的哲学历险之路。 作者简介 阿兰·巴迪欧(1937-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生于摩洛哥,曾任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前哲学教授,法国哲学家,也是当今欧美理论界最有名、最受关注和最受争议的左派思想家之一。曾师从法国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性人物路易·阿尔都塞。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巴迪欧将拉康的思想、阿尔都塞的晚期思考以及他本人的激进毛主义政治实践加以综合,并在《存在与事件》(1988年)中提出了以集合论为根基的新哲学的诞生。他的其他重要著作还包括《能思考政治吗?》《主体理论》《伦理学》《爱的礼赞》《非美学手册》《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德勒兹存在的喧嚣》《圣保罗:普世主义的根基》《瓦格纳五讲》《柏拉图的理想国》《哲学与政治的神秘关系》《法国哲学的降临》等。 目录 前言 吉尔·德勒兹:关于《褶子:莱布尼茨与巴洛克风格》 亚历山大·科耶夫:黑格尔在法国 康吉莱姆有主体理论吗? 保罗·利科的基督教假定主体 让保罗·萨特:战栗、剥离、忠实 路易·阿尔都塞:历史唯物主义的(再)开启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巡夜人,夜已至何? 弗朗索瓦丝·普鲁斯特:历史之音 让吕克·南希:保留的供奉 芭芭拉·卡森:逻各斯学反本体论 雅克·朗西埃:暴风雨后的知识与权力 文章出处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法国哲学的历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阿兰·巴迪欧 |
译者 | 译者:胡陈尧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26625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46 |
出版时间 | 2024-04-01 |
首版时间 | 2024-04-01 |
印刷时间 | 202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40 |
CIP核字 | 2023197293 |
中图分类号 | B565.5-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192 |
宽 | 114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