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的迷思(为何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美国经济停滞不前)
内容
试读章节

鱼生于水,美元生于美国银行

旅行者可以携带美钞过境,但如今纸币只占货币总量和银行系统交易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交易通过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支票账户)完成。银行自身则通过设立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账户控制他们的“储备”并实现银行之间的转账。“移动资金”这个说法并不是指在现实生活中移动一袋袋的现金,但这个说法经常被误解。事实上美元并不会转移到其他国家,发生改变的是单个美国银行账户上美元的数额。举例来说,假设琼斯小姐开了一张100美元的支票给史密斯先生:如果他们的账户属于同一间银行,那么这间银行只需要从琼斯小姐的支票账户减去100美元,同时在史密斯先生的账户增加100美元;如果他们的账户属于不同银行,那么这笔交易则是通过两间银行在美联储的账户操作来实现——琼斯小姐的账户余额会减少,而史密斯先生的账户余额会增加,金额同为100美元。

货币永远不会被消费

没有任何一种货币会被“花掉”;银行体系只是简单的记录那100美金所有权的改变。张三可能觉得他的100美金不见了,其实那100美金只是被放到美联储的另一个银行的账户里。对整个美国银行系统来说,货币总量维持不变。

同样,当人们说把资金“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时,我们知道那并不意味着把一叠叠百元美钞塞进一个个大行李箱里运到海外。实际上美元不曾离开美国(由旅行者携带的少量纸币除外)。理论上说美元不能离开美国。美元本质上是在美联储设有账户的美国银行的一项义务。例如,如果一个美国零售商向亚洲的制造商采购了商品并以美元付款,那么美国的银行将把该笔美元的所有权从该美国人的账户转记到亚洲人账户名下。货币并没有被消费掉,也没有离开美国。当美联储公布美国的货币供应量时(例如M1和M2),该供应量指的是美国所有联邦成员银行的存款总额,并不考虑存款人是美国人还是外国人。这才是美元的真正含义。

即使一个持有美元存款的外国人认为美元是存在本国的银行,这个说法也不完全正确。事实上亚洲的政府、公司或个人在当地银行拥有美元账户时,该银行只是一个中介,它和美国的关系银行就美元问题达成了协议。协议规定美国银行为外国银行在美国设立的账户存放美元,但美元实际上是美国的银行所持有。①美元从不离开美国;即使账户上美元金额有所变动,美元也不会脱离美国银行体系或是被“花光”。由此我们得到了关于迷思一的主要结论。

外国人如何处置美元

当外国人通过贸易顺差获得美元时,他们只有三种方法处理持有的美元:购买美国商品和服务;投资美元资产;将美元兑换成其他货币——这种情况下美元的新主人将以第一种或第二种方式处置换来的美元。

某个外国人买人或卖出美元并不会改变系统内的美元总额,美元的买卖只不过是将一叠美元的所有权从一个人的美国账户转到另一个人的账户。美国的货币供应量可以通过美联储增加或减少,或是通过银行发放贷款得到调节,但是不会被财政部或者外国的美元资产持有人所改变。财政部发行国债时会收到由投资者通过银行账户支付的资金,这部分资金会由财政部进行分配,用于支付政府开销、人员工资等。财政部只导致资金从一些银行账户转移到另外一些银行账户,并不改变体系内的资金总额。所有的美元都在巨大的美国金融体系内混合在一起。

美国大量的国际贸易都是以美元进行的,即使美国公司以亚洲的货币支付所购买的亚洲商品,美国公司也需要用美元兑换当地货币。有时美国境外的人反倒持有了更多的美元。例如,如果一家美国公司从中国或日本购买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商品,那么这家美国公司指示银行从其账户中提出100万存人这个中国或日本公司的美国账户内。这样这家亚洲公司的美国银行账户便多了一百万美元。

如果拥有贸易顺差的外国实体不愿意持有美元金融资产,他们可以从美国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这样原本很好,但只要对美国的售出大于从美国的购入,他们最终将持有越来越多的美元。

如果外国实体的银行账户中依然有美元,他们将如何处置呢?可以将美元留在账户里赚取极低的利息甚至没有利息。更有可能发生的是购买美元资产,承担相应风险的同时希望藉此产生更高的回报。他们可能会购买公司债券或股票。但是如果想将风险降到最低,就可能会投资美国国债。如果选择购买公司债券,那么他们的美元就会转给公司债券的当前持有人,出现在当前持有人的账户里。这些人将面临着如何处置银行账户中美元的问题。他们可能会从其他人那里购买资产,但是最终会有某个人在银行账户中持有美元,其中倾向持有低风险美元资产的人将会投资国债。投资美国国债在世界范围都十分普遍。美国不是一个“借款需求者”,与此相反,是希望稳妥投资美元资产的人首选美国国债。

美元的境外持有人可以选择持有其他币种。这时他可以从别人手上购买其他货币,美元就相应地被转到那个人在美国的银行账户里(这个过程可能会对美元汇率施加下调压力,但由于外汇交易额每天超过4万亿美元而且包括石油在内的许多国际交易都以美元计价,因此具体影响的大小很难确定)。美元的买家接着会投资美元资产。对于新发行的国债,财政部会在美国银行账户里存入等值的美元,持有这些美元的人总会想用这些美元做点事。无论如何,总会有部分人最后会持有以美元投资的美国金融资产,当市场清货时,倾向于低风险美元资产的投资者会购买美国国债。

P2-5

目录

序言 中美经济局面猜想

第一章 迷思一:美国依赖亚洲国家的资金支持

第二章 迷思二:国债“挤压”私营经济的融资渠道

第三章 迷思三:个人存款增则国民储蓄长,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率随之提高

第四章 迷思四:财政赤字降则国民储蓄和投资升

第五章 迷思五:财政赤字为子孙后代带来偿债及赋税重担

第六章 迷思六:若不尽快解决赤字危机,美国国债将步希腊与爱尔兰国债后尘

第七章 美国工薪阶层的储蓄真的那么少吗

第八章 经济在低迷状态徘徊不前

第九章 各种迷思无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奥秘

第十章 总结及关键政策结论

序言

马克思兄弟的经典电影《鸭子汤》(Duck Soup)里有这么一段。奇科问道:“你会相信谁?是我还是你自己的眼睛?”

我管理一间中国的银行有5年之久。这5年于我是非比寻常的——兴奋不已、错综复杂、意味深长、灰心丧气、其乐无穷,而最终成绩斐然。深圳发展银行从一家低资本、高坏账、低盈利、麻烦不断的国有银行,蜕变成为一家非常成功、健康的银行,而且无需政府的资助。当然,那是另一段往事,或者说将会是另一本书。但无论如何,这段经历在很多方面都让我深思。

我经常思考:即使在困难时期,中国经济为什么仍然发展得这么好呢?这与美国及其他西方经济体形成鲜明的对比。20世纪90年代,我曾在美国财政部任职,当时正值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段经历让我认识到在经济问题上两个国家的观点存在根本差别,不同的观点促成了各自相应的政策。一方面是美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观点及态度,另一方面是中国对待类似经济问题的态度。

这一系列探索让我注意到两国对一些经济议题的观点。这些观点在美国广受认可,但在中国却不怎么受重视。尽管美国和欧洲观点的来源往往貌似可靠,但中国的主流观点与此有天壤之别。这促使我深入研究这些观点。这样,我就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思考,跟着逻辑走,而非盲从广为接受的观点、假设或教条。

这本书分析了几个美国“公认”的主要观点,继而判断哪些观点在美国金融系统是站得住脚的,哪些是迷思谬误。本书最终得出的主题是:六大迷思破坏了良好的经济政策并严重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增长。本书也勾勒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如何免遭迷思所困,不因迷思而恐慌,从而取得非凡发展的。我希望我们弄明白这些根本问题之后,那些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政策能开展得更加有效。

本书按照逻辑顺序展开。采取的不是实证的方法,没有在数据模型之上呈现相应的结论。本书也没有从预设开始,进而印证这些预设。本书不遵循任何的教条,也不跟随任何保守派或自由派的政治经济观点。本书只是跟随资金的流向——举例说明货币体系的运作原理以及现实情况下银行体系的交易是如何进行的。有时书中得出的结论与那些“广为接受的智慧”大相径庭——本书的目的就是要破解这些迷思。

本书是写给那些经常阅览商业新闻、熟悉经济问题的读者。我希望读者愿意抱着开放的心态跟着本书的逻辑来走。通常,既有的术语十分专业,导致一些迷思乍看起来是无可争议的。但仔细审视这些术语和其中的逻辑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迷思(往好里说)是被曲解了的或是误导人的。

本书的分析是面向美国的金融和货币体系的,但其中的许多原理也适用于其他拥有自己货币和央行的国家。不过欧盟有其特殊性。如第六章中所解释的,欧元区的结构十分不同,因为各国政府都在使用同一种货币和同一个欧元区央行。

内容推荐

为何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美国经济停滞不前?凭借担任美国副财长和中国深发银行总裁的经验,《美国的迷思(为何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美国经济停滞不前)》作者法兰克·纽曼循序渐进,试图以中国为鉴,给美国经济政策提供新思路,帮助解决美国目前和今后的经济问题。作者提出的大胆、崭新的观点,值得所有关注中美和世界经济的人们思考。

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的生产总值却在过去20年保持显著增长。相反,美国的GDP在2008全球经济衰退中下滑,现在即使要实现不温不火的增长也绝非易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美国,要重新找回潜力,就必须走出经济认识的误区,必须认识到:美国并不依赖亚洲的资金支持,也没有溺毙在消费主导的经济中,更无需被预算赤字的恐慌所桎梏,这些不过是迷思。

事实上,过去10年,美国及西方各国的经济思维与中国的基本观点分歧日增,形成巨大反差。《美国的迷思(为何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美国经济停滞不前)》旨在通过解释货币体系的运作方式,揭露导致西方经济滞涨的错误观念,并阐释主导东方经济崛起的主要观点。

编辑推荐

中国若在美国经济停滞的契机,冲破阻碍、巩固自身,能否抓住机会,赢得这场中美经济大博弈?

在美国,六大经济迷思严重干扰了提振GDP和增加就业的进程。尽管美国人极力促进经济和就业的增长,但却不时被这些迷思和对美国货币体系的普遍误解而误导。相反,中国成功地摆脱了这六大迷思的束缚,实现了这些年经济的快速增长。

作者法兰克·纽曼看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深受启发,在《美国的迷思(为何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美国经济停滞不前)》中通过与中国作比较,对六大迷思进行了逻辑分析,进而重新审视美国的经济政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的迷思(为何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美国经济停滞不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法兰克·纽曼
译者 龚元元//朱珠//翟小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48552
开本 16开
页数 1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5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71.24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