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所归依--别列列申诗选/诗意心灵系列/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
内容
试读章节

心系中国,魂系俄罗斯

——俄罗斯侨民诗人别列列申

谷羽

人心实在奇妙,说它小,仅容方寸,说它大,能包容世界。这位多年居住中国的俄罗斯侨民诗人,虽浪迹天涯海角,心中却依然牵挂中国,牵挂俄罗斯。他默默地写诗,反复吟唱的主题,就是思念两个祖国,两处故乡。这位终生漂泊的诗人就是一瓦列里·弗朗采维奇·别列列申。

别列列申出生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父亲是工程师,白俄罗斯贵族后裔,曾在中东铁路局任职。瓦列里跟随母亲从俄罗斯的赤塔来到中国哈尔滨,在当地的俄罗斯侨民学校读书。他十七岁毕业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中学,随后就读于哈尔滨北满工学院,学习法律和汉语,大学期间开始写诗并发表作品,受到哈尔滨俄侨诗人的青睐。1932年10月他参加了文学团体“丘拉耶夫卡”,结识了许多俄罗斯侨民诗人。别列列申在哈尔滨先后出版了四本诗集:《途中》(1937)、 烷好的蜂巢》 (1939)、《海上星辰》 (1941)、《牺牲》(1944),他还把英国诗人柯勒律治的叙事诗《老水手的传说》翻译成俄语,也在中国出版。

1938年,二十五岁的别列列申得了一场重病,病愈之后,下决心献身宗教,他成了哈尔滨喀山圣母修道院的修道士,法名盖尔曼。同年秋天,得到俄罗斯东正教传教士团领班、北平教区大主教维克多的帮助,前往北平,在东正教教士团图书馆任职,并担任教士团子弟学校教师。别列列申非常喜欢古老的北平,皇家园林的秀丽湖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用“奇妙”两个字来形容这座古都。在北平工作,他学汉语进步很快,不仅阅读书写日渐长进,口语表达能力也逐渐提高。他还四处游历,《游山海关》 《游东陵》《西湖之夜》这些抒情诗的题目,都反映出他的行踪。丰富的阅历加深了他对中国风土人情的了解,他认同中国文化,在《乡愁》一诗中,他承认中国是善良的“继母”,黄皮肤的中国人是他的“兄弟”,这种归属感在其他俄罗斯侨民诗人的作品中并不多见。

由于三十多年在中国生活,阅读了许多中国古典诗歌作品,别列列申格外推崇中国诗人屈原、李白、苏轼。他在《西湖之夜》这首诗当中写道:“农历每个月十六夜晚,/人们都说:‘月光盈窗。’/普天月明!我还年轻,/这地方几乎就是家乡。//屈原投身湍急的溪流,/他的心难以承受忧伤;/皓首的李白陷落井底,/捞取水中醉酒的月亮。”不熟悉中国的文化传统,很难写出这样的诗句。别列列申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常常采用中国诗的意象,揉进中国诗的元素。例如,他经常写松树,而俄罗斯诗人一般更喜爱白桦树,花楸树,橡树;他常常写荷花、菊花,而俄罗斯诗人喜爱的却是石竹花、苹果花、玫瑰花。此外,他多次写到茶叶、扇子、胡琴,这些意象显然具有中国特色。所有这些无一不说明诗人别列列申对中国文化的熟悉与认同。

阅读别列列申的诗歌作品,我们还不难发现,诗人喜欢中国的宗教,比如佛教、道教,他对道家“清净无为”的思想尤为赞赏。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音乐都曾引起他的浓厚兴趣, 纵碧云寺俯瞰北平》《湖心亭》和《胡琴》等诗篇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例证。别列列申写诗,语言洗练优美,诗风洒脱飘逸,格外注重音韵节奏,布局谋篇明显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他把中国视为“第二故乡”决非偶然。

1943年5月,别列列申在哈尔滨神学院通过神学副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同年11月;从北平调往上海。1946年,别列列申向俄罗斯东正教传教士团递交申请书,退教还俗。这期间他开始为苏联塔斯社驻上海分社担当中文翻译,不久,经申请获得苏联国籍。40年代中期别列列申将鲁迅的短篇小说、杂文与书信翻译成俄文,由上海时代出版社出版。他和戈宝权、草婴时有交往,并且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夏清云。这期间他把白居易的《琵琶行》,还有《木兰辞》翻译成了俄文。1950年,得到侨居美国的胞弟帮助,诗人离开上海,乘船抵达旧金山,打算移居美国,但由于他曾为塔斯社工作,被美国当局怀疑是苏联特工人员而被扣留,拒绝入境,后被遣返回到中国天津。1952年,他弟弟帮他取得了巴西签证,别列列申与母亲一道途经香港前往巴西,侨居里约热内卢。

初到巴西,生活相当艰难,别列列申曾在工厂做工,在礼品商店当售货员,还担任过学校的英语教师。1957年,在英国驻巴西的不列颠文化使团图书馆找到一份工作,担任图书管理员长达九年。由于生活窘迫,语言环境陌生,他的诗歌创作停顿了将近十年。恰恰是在这段艰苦寂寞的岁月,诗人开始翻译《离骚》、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明明知道这些作品译成俄文,难以在巴西出版,却仍然坚持,不难理解他把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视为一种精神寄托。与漂泊的屈原,孤独的李白进行心灵对话,仿佛能给他带来几分慰藉。P188-191

书评(媒体评论)

传统的文学评论家把别列列申称呼为“南美洲最优秀的俄罗斯诗人”,他为俄罗斯文学奉献了无价的艺术瑰宝:从他的诗体译本当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原作的思想内涵,而且能够领悟原作的深邃和优美……

——叶甫盖尼·维特科夫斯基

谷羽教授译笔清新、优雅、准确,能传达出原文的意境,能传达出原文的美。其译文佳句连连,每每留给读者难忘的印象。谷羽教授的这一译作也是如此,我完全相信广大读者会十分喜欢《无所归依——别列列申诗选》的。

——李延龄

作为别列列申诗歌的译者,我的心深深地受到了感动,诗人对于中国文学的渊博知识,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诗人的真情实感以及对于诗歌创作的执著,都让我永难忘怀,但愿热爱诗歌的朋友,有机会阅读别列列申的作品,并记住这位诗人,翻译家,记住他译过老子的《道德经》,译过屈原的《离骚》,译过王维、李白、杜甫、苏轼的诗歌,记住他把中国视为自己的第二个祖国,记住他是一位默默无闻、但却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民间文化使者。

——谷羽

后记

我开始接触并翻译别列列申的作品,要感谢一位朋友,齐齐哈尔大学的李延龄教授。1999年秋天北京大学召开学术会议,我有幸和他相遇并相识。我们住在同一个房间,他比我年长一岁,可能由于都喜爱诗歌的缘故,聊起来有很多共同语言。2001年李先生组织高校学者翻译五卷本的《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丛书》(北方文艺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他约我翻译其中的一卷《松花江晨曲》,所有的俄文诗歌资料都是他亲手复印、提供的,其中就有别列列申的作品。

第一次阅读别列列申的作品,我翻译了他29首诗,在选译的十九个诗人当中,数量最多,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最深。读他的诗,能够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的熟悉、认同与热爱。他的作品语言流畅,音韵和谐,常常出现中国文化元素,比如茶叶、丝绸、扇子、松树、菊花、胡琴、书法、水墨画,这在其他俄罗斯侨民诗人作品中并不多见。

从他的诗歌作品发现,他学习汉语,二十多岁就开始翻译中国古诗。他写北京、写中海、写碧云寺、写长城、写东陵、写杭州西湖,写屈原、写李白,让人体会到诗人发自内心喜欢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山川大地,仿佛在漂泊中找到了一片避风港。难怪他把黄皮肤的中国人称为“兄弟”,把中国称为“善良的继母”“第二祖国”。

此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别列列申的原文作品与资料,但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网上能查阅下载的诗数量有限,译作只下载了《道德经》的俄译本,其他的翻译诗集则无处查询。

2006年8月底9月初,北京举办国际书展,俄罗斯是参展的主宾国,来了一个作家代表团。北京外国语大学李英男教授事前跟我联系,希望我参加书展活动,配合诗人丽玛·卡扎科娃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见到李英男老师以后,顺便谈到我喜欢别列列申的诗歌,但寻找他的诗集很困难。李老师听了以后说,这件事她可以帮忙。原来她的先生阿格诺索夫院士是研究俄罗斯侨民文学的专家。李老师帮我复印了7本别列列申诗集,为我进一步翻译和研究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李福清是俄罗斯汉学家鲍里斯·里弗京的汉语名字,他也是我们南开大学的特聘教授,不仅为我们推荐《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帮助购买版权,翻译这套书时,他还应允担任顾问,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有一次他来南开讲学,我跟他提到别列列申翻译过屈原的《离骚》,但找不到他的俄文译本,不知道能不能在他工作的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查找这本书。2007年1月6日,李福清先生寄来了《离骚》俄译本复印件。他告诉我说“文研所”没有这本书,他是到欧洲进行学术访问时,顺便到法兰克福市图书馆查到并复印了这本书。看到珍贵的《离骚》俄译本,我是又惊喜,又感动。  李萌博士是国内研究俄罗斯侨民文学很有成就的学者,她的著作《缺失的一环——在华俄国侨民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对别列列申的生平与创作有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2008年3月我买到了这本书,通过认真阅读,不仅加深了对诗人的了解,而且纠正了我以前译文中的几处错误。比如,“扇面题诗”,应为“团扇歌”;根据音译的“湘潭城”,应为“香潭城”,是诗人虚拟的地名,暗指杭州;诗人的朋友“刘添生”,我在翻译时颇费脑筋,反复猜测到底是“天生”“田生”还是“甜生”?就是没想到是“添生”。正是通过李萌的著作,使我了解到诗人和戈宝权、草婴的交往和友谊,知道了他翻泽汉诗的经历,也知道了他的汉语名字叫夏清云。

李俊升博士2005年曾参加翻译《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我们有书信往来。后来他到社科院工作。2010年5月去莫斯科访问,他来电话问我有没有需要购买的图书。我告诉他,希望帮我查找别列列申翻译的《团扇歌》。他不仅查到了这本翻译诗集,还为我拍摄了图片。当我从网上收到这些图片时,真可谓如获至宝!这本书1970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出版,估计俄罗斯也很少见。别列列申译过《离骚》和《道德经》,但那两部译作的序言都没有涉及诗人对中国诗歌的见解,也没有谈到他翻译汉诗的原则与追求,而这些在徊扇歌》序言中则有清晰的表述。

回顾这几年的经历,在翻译和研究别列列申诗歌的过程中,我得到好几位学者的热心帮助和支持,有意思的是,他们都姓李:李延龄、李福清、李英男、李萌、李俊升,想不到会有这么巧!我要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这本小书就难以成形,至于出版,就更无从谈起。

2012年9月我应约去杭州参加“大运河申遗工程诗歌朗诵会”,正好李英男教授和阿格诺索夫院士也出席会议。我们谈到2013年是诗人别列列申诞生一百周年,觉得应当组织一次活动纪念这位诗人、翻译家、文化使者。当时我表示一定抓紧时间翻译他的诗歌,把《道德经》《离骚》《团扇歌》俄译本的序言、译后记翻译成汉语,再加上这几年写的几篇文章和随笔,合成一个集子,算是献给诗人百年诞辰的小小祭品。

当我把这本书稿整理成册的时候,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寻找出版社。非常感谢汪剑钊教授和敦煌文艺出版社的慷慨相助,把这本书列入了“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敦煌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王森林先生仔细校阅书稿,发现了一些疏忽与错讹,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我要向他们两位深表谢意。

别列列申一生出版了十三本诗集,拙译一百首诗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他的代表作《没有主题的长诗》,包括八百多首十四行诗,全部运用奥涅金诗节写成,篇幅比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长出一倍。可我至今只读过一些片段,始终没有看到完整的原著。

瓦列里·别列列申这位有才华的侨民诗人,长达半个多世纪被岁月的风尘埋没,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或许,我们对他的翻译与介绍才刚刚起步。但愿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关注这位诗人,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他的作品。除了个人创作的诗歌,能把屈原的《离骚》,还有《道德经》、唐诗宋词译成优美流畅的俄语,为中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就凭这些建树,他应该得到人们的敬重与怀念。

谷羽

2013年9月22日

于南开大学龙兴里

目录

哈尔滨时期(1920-1939)18首

 我们

 疼痛

 丁香

 洞察力

 蜂蜜

 拉低帽檐……

 不为自己的心哭泣……

 盖利博卢水手

 两颗心

 哀歌

 同貌人

 你指出神圣的精神王国……

 交谈

 面对爱情

 六音步扬抑抑格

 冬天的歌曲

 译自中国诗歌

 洁白的舞会

北平时期21首

 幸福

 游东陵

 郁闷

 鸟儿

 画

 界限

 1942年11月24日

 给学生

 归来

 中国

 哀歌

 大理石

 在桥中央

 中海

 从碧云寺俯瞰北京

 北风

 游山海关

 胡琴

 最后一支荷花

 乡愁

 春天

上海时期28首

 戒指

 烟岚

 旋转木马

 家

 明镜

 告别

 凤凰

 猫

 决战

 俄罗斯

 EXTASIS

 分离

 爱情湖

 哈欠

 鹈鹕

 两者结盟

 西湖之夜

 写给朋友

 身在迷宫

 霜叶红(附:霜红)

 迷途的勇士

 南风

 香潭城

 沉默

 仿中国诗

 香烟

 湖心亭

 湖泊

巴西时期33首

 来自远方

 科科瓦多山

 早晨

 离别中

 途中小站

 在2040年

 北京

 无所归依

 三个祖国

 长衫

 身在塔楼

 黄昏以后

 船帆

 生日感怀

 来自俄罗斯的钟声

 苍蝇

 火灾

 属相

 湖

 吐丝的蚕

 创作

 三个邻家小姑娘

 蜗牛

 中国人的信仰

 珠贝

 昆虫学家

 灵感

 屏幕

 巴西之春

 空气

 我们用英语互相谩骂……

 北京的威尼斯

附录

◎序跋选译

 《道德经》译者前言

 关于《道德经》的译者

 俄译本《离骚》译者前言

 俄译本《离骚》译者后记

 《团扇歌》俄译本序言

◎评论文章

 诗人、翻译家、文化使者

 心系中国,魂系俄罗斯

 别列列申:流落天涯译《离骚》

 别列列申的汉诗俄译本《团扇歌》

 情思如缕“霜叶红”

 俄罗斯诗人与中国长城

别列列申创作年表

译后记

序言

出版说明

2013年,我社开始策划出版“世界精短文学经典译丛”,这套丛书约请国内最优秀的翻译家担任主编和译者,将世界几大主要语言写成的短篇作品择优选入,并按照一定的主题和体裁进行分类,以独特的视角呈现出各国文学的基本面貌,为我国读者了解世界文学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平台。”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即是这套选题中的一种。

俄罗斯文学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成长,让他们形成了特有的精神风貌和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但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这一精神资源的承续和发展出现了断裂。为重新深入挖掘、整理俄罗斯经典文学的优秀资源,我们倾心推出“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20册),分为“诗意自然”“诗意人生”“诗意心灵”和“诗意生活”等四个系列,让读者再一次感受俄罗斯文学的独特魅力,在阅读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分,提升对诗意生活的自觉追求,丰富人们的内心精神世界。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14年5月

内容推荐

《无所归依--别列列申诗选》是俄罗斯诗人别列列申的诗歌选集。别列列申是俄罗斯侨民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中国居住了三十多年,所写诗歌一方面反映了侨民生活的失落心理以及对俄罗斯的思念,另一方面也记录了他在中国的游历和对中国的认知。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也是中俄文化交流的见证之一。

编辑推荐

别列列申是俄罗斯杰出的侨民诗人,翻译家,南美洲最优秀、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作品语言洗练优美,诗风洒脱,相当一部分诗歌题材涉及在中国的生活与游历,对中国古典诗词、绘画书法与佛学有所涉猎,从中汲取了养分,其作品具有中国诗歌的情趣和神韵。《无所归依--别列列申诗选》选编的就是他分别在哈尔滨、北平、上海、巴西时期的诗歌作品。由谷羽教授翻译。译笔清新、优雅、准确,能传达出原文的意境,能传达出原文的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所归依--别列列申诗选/诗意心灵系列/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别列列申
译者 谷羽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805863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2013218077
中图分类号 I512.25
丛书名 诗意心灵系列
印张 15.25
印次 2
出版地 甘肃
219
16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