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专著《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以“文学与媒介的关系”和文学传播学为理论依据,剖析新世纪文学的媒体化语境的生成和文学媒介化的走向,以及媒介化进程中的种种文学行动与文学场域、文学现象与文学现实,在对新世纪文学进行整体概观之后,重点对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深入地阐释新世纪文学的新形态和展望新世纪文学的未来。并以此来回答“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文学终结论”、“泛文学时代”、“传媒时代的文学性”、“新媒体文学(影视文学、网络文学、手机短信文学)”,以及新世纪文学如何在媒体化语境下寄居与栖居的世纪性问题,从而建构起一种开放的、发展的文学观和文学研究观。内容主要包括:媒体化语境下的新世纪文学;语境转型:从“政治化”到“媒体化”;观念转型:从“纯文学”到“泛文学”;属性转型:从“文学性”到“媒介性”(上、下);身份转型:从“聚魅”到“祛魅”;场域转型:从“裂变”到“重构”;机制转型:从“事业机制”到“商业机制”;话语转型:从“语言时代”到“后语言时代”;审美转型:从“审美”到“泛审美”;批评转型:从“学院批评”到“媒体批评”。 目录 引论 媒体化语境下的新世纪文学(1) 一 “表意焦虑”:新世纪文学的新命意(1) 二 “文与境谐”:新世纪文学的新语境(6) 三 “鼎足三分”:新世纪文学的新格局(11) 四 “传媒为王”:新世纪文学的新驱动(16) 第一章 语境转型:从“政治化”到“媒体化”(21) 一 “政治化”: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语境(22) 二 “媒体化”:新世纪文学的语境(29) 三 “媒体化”的五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语境呈现(38) 第二章 观念转型:从“纯文学”到“泛文学”(61) 一 环化:“纯文学”与“泛文学”的迭变(62) 二 泛化:新世纪文学的“滥用”与“他用”(64) 三 具化:新世纪文学“泛化”的表象与表征(68) 四 活化:“泛文学时代”的文学观(81) 第三章 属性转型:从“文学性”到“媒介性”(上)(96) 一 走进文学内部的“文学性”(97) 二 走向文学外部的“文学性”(99) 三 “文学已死”:新世纪文学对自身的取消(102) 四 “依媒新生”:新世纪文学对自身的救赎(108) 五 “与媒共荣”:新世纪文学对自身的实践性建构(117) 第四章 属性转型:从“文学性”到“媒介性”(下)(134) 一 “媒介性”的第一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意识形态性(134) 二 “媒介性”的第二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商业性(154) 三 “媒介性”的第三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类型性(180) 四 “媒介性”的第四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娱乐性(194) 第五章 身份转型:从“聚魅”到“祛魅”(209) 一 媒体化语境中的文学“祛魅”(210) 二 新世纪文学的“祛魅”过程(214) 三 新世纪文学的“祛魅”表征(217) 四 新世纪文学的“祛魅”症结(243) 五 新世纪文学的“返魅”期待(254) 第六章 场域转型:从“裂变”到“重构”(259) 一 传统文学场的生成与结构(260) 二 新世纪文学场的倾斜与裂变(264) 三 新世纪文学场的重组与重构(275) 四 新世纪三大次生文学场的争斗与博弈(278) 第七章 机制转型:从“事业机制”到“商业机制”(288) 一 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的变迁(289) 二 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变革(301) 三 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变通(315) 第八章 话语转型:从“语言时代”到“后语言时代”(332) 一 图像增殖与新世纪文学的境遇(333) 二 图像化写作与新世纪文学的内图像化(341) 三 影视改编与新世纪文学的外图像化(356) 四 影视播映与新世纪文学的经典化与再经典化(378) 第九章 审美转型:从“审美”到“泛审美”(383) 一 从“日常生活审美化”到“审美日常生活化”(384) 二 从“膜拜价值”到“展示价值”(397) 三 从“影像”到“拟像”(408) 四 从“审美”到“审丑”(417) 第十章 批评转型:从“学院批评”到“媒体批评”(431) 一 学院批评的寂静与困顿(432) 二 媒体批评的喧哗与骚动(435) 三 媒体批评的权力与价值(450) 四 媒体批评的偏至与反思(461) 参考文献(46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邦卫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19742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84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439000 |
出版时间 | 2017-06-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17-06-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7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