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森林报·秋(彩插励志版)》,理清按照森林历,秋季可以分为哪几个月,这样分有什么依据。
认真阅读,找出每个月份都遇到了哪些动植物,印象深刻的有哪些。
阅读后谈谈你从文中收获了什么,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作者维·比安基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和想象的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分别找出几个例句,试着运用这样的手法,把自己喜爱的动物或植物描述出来。
书中有些场面描写细致、生动,把这些场面描写找出来,并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要知道: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会不断地充实自己,才会越来越熟悉大自然。只有熟悉大自然的人,才会热爱大自然!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善于观察、探究,善于动脑、动手,这样,我们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多地了解大自然。
普通报纸上一般只刊登有关人的消息,而我们也非常想知道飞禽走兽及昆虫们是如何生活的。
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森林报》,是一部描写大自然的经典儿童科普读物;是一部儿童森林百科全书;是一部让我们回归自然、培养科学爱好、增强环保及维持生态平衡意识的绝佳课外读物!
在《森林报·秋(彩插励志版)》中,作者维·比安基以善于描写动植物生活的才能,用拟人化的语言、充满童趣的口吻,以通讯消息的新闻体裁,向我们讲述了秋天森林里动植物的变化,把动植物的生活描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作者还告诉了我们观察、思考和探究大自然的方法。全书根据月报形式编排,每月一期,把秋天分为三期。
如今,对于大自然我们已经越来越陌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而《森林报·秋(彩插励志版)》会让我们重新认知并反省自己。用心阅读这本有趣的自然之书,不但会丰富我们动植物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让我们见识到秋天动植物丰富多彩的生活,更会让我们懂得尽心尽力地保护大自然。让我们走入秋天,去探寻大自然中无穷的奥秘吧!
从东往西
每一年的夏天,在奥涅加湖上,都要孵化出大群黑色的野鸭和白色的鸥。秋天来到时,这些野鸭和鸥,就要向西,向日落的方向飞去。一群针尾鸭和一群鸥开始向越冬地飞去了。让我们乘坐飞机跟在它们后面吧!
你们听见一阵难听的啸声吗?紧接着,是水的泼溅声、翅膀的扑扑声、野鸭惊天动地的嘎嘎声、鸥的呜叫声……
这些针尾凫和鸥,本来打算在林中湖泊上休息一会儿,哪知这时遇到一只迁移的游隼的袭击。它就像牧人的长鞭带着尖啸穿透空气一样,在飞到空中的野鸭背上一闪而过——它那最后一个趾头的爪非常锋利,就像一柄弯弯的小尖刀,它就用这只利爪,冲破了野鸭群。一只野鸭负伤了,长长的脖子像鞭子一样垂了下来,快要掉进湖中时,那动作神速的游隼,蓦地一个转身,一把从水面上抓住了它,用尖锐的嘴只朝后脑上一啄,就带去当午餐了。
这只游隼像瘟神一样跟着野鸭群。它从奥涅加湖和它们一同起飞,和它们一同飞过了列宁格勒、芬兰湾、拉脱维亚……它填饱肚子的时候,就蹲在岩石上或树上,漫不经心地望着鸥在水面上飞翔,野鸭在水上翻跟头,望着它们从水面上飞起,集合起来,继续向西——向着那个黄球似的太阳降落的地方——飞行。可是,当游隼的肚子一饿,它就会立刻飞快地赶上野鸭群,逮出一只野鸭来充饥。
它就这样紧紧地跟着野鸭群,沿着波罗的海北海岸飞行,跟着野鸭群飞过不列颠岛。我们的野鸭和鸥就在这里过冬,如果游隼喜欢的话,它就跟随别的野鸭群向南飞——向法国、意大利飞,越过地中海,飞向炎热的非洲。 向北,向北——飞向长夜漫漫的地区
多毛绵鸭——就是供给人类冬大衣的又轻又暖的鸭绒的那种野鸭——在白海的干达拉克沙禁猎区,平平安安地孵出了它们的小雏儿。那个禁猎区已经进行了多年保护绵鸭的工作。科学家们和大学生给绵鸭戴环——把很轻的带号码的金属环套在它们脚上,这是为了弄清楚绵鸭从禁猎区飞到哪里去过冬,有多少绵鸭回到禁猎区来、回到自己的老窠来,还为了搞明弄清楚这些奇妙的鸟儿的其他生活细节。
现在已经知道了,绵鸭从禁猎区大概是一直向北飞——飞到长夜漫漫的北方,飞到北冰洋,那里有格陵兰海豹,还有白鲸在拖长声音大声叫唤。
不久,整个白海就被厚厚的一层冰覆盖起来,冬天绵鸭在这里找不到食物。在那里,在北方,水面一年四季不结冰,海豹和白鲸在那里捉鱼吃。
绵鸭在岩石上、水藻上啄水里的软体动物吃。这些来自北方的鸟儿,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了。天气严寒,周围一片汪洋、一片黑暗,它们也不用怕。它们的绵鸭绒冬大衣,可以驱寒保暖,是世界上最暖和的茸毛!况且那里空中还常常有北极光呢,有巨大的月亮和明亮的星星。那儿的太阳连续几个月不从海洋里探出头,有什么关系呢?北极的野鸭还是会吃得饱饱的,觉得舒舒服服,在那儿快乐地度过漫长的北极冬夜。
候鸟搬家之谜
有的鸟一直向南飞,有的鸟向北飞,有的鸟向西飞,有的鸟向东飞?这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有的鸟会等到冻冰、下雪、找不到东西可吃的时候,才离开我们?有的鸟(如雨燕)却每年在它们特定的时间离开我们?按照日历来说那固定的日期是一天也不会错的,虽然在它们周围还有很多食物。
而主要的问题是:它们如何知道,秋天该往哪里飞?越冬地又在哪里?沿着怎样路线往那儿飞?
这件事的确令人费解:比如说,在这里,在莫斯科或列宁格勒附近,从蛋里孵出一只雏鸟。而它却要飞到南非洲或印度去过冬。我们这儿有一种小游隼飞得很快,它从西伯利亚一直飞向天边——飞到澳大利亚去。在澳大利亚住一段时间,又飞回我们西伯利亚来,春天在我们这儿度过。
P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