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方巴黎人
内容
内容推荐
20世纪初,巴勒斯坦的卡迈勒一家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父亲决定将儿子迈扎特送往法国学医。尽管留学经历并非一帆风顺,迈扎特还是认识了不少朋友,并且爱上了住家教授的女儿让内特。但两人的感情却因为让内特母亲去世的隐秘往事戛然而止,迈扎特沮丧回国,这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在大马士革,父亲意外看到了让内特写给迈扎特的信,希望他能回到蒙特利埃。父亲瞒下此事并催促他与法蒂玛的订婚。就在他们大婚之前,父亲因心脏病发离世。令迈扎特吃惊愤怒的是,遗嘱上他得不到家族的一分钱。几年后,虽然迈扎特有了稳定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但在动荡的大时代背景下,他也时常混淆于巴勒斯坦与巴黎人的身份认同中。在一次火灾后,他无意中看到了当年让内特写给他的信,这几乎翻转了他的人生轨迹。迈扎特几近崩溃。在医院的治疗及神父的开解下,他回顾往昔,决定原谅父亲,也原谅自己的过去。作者巧妙地揭开了动荡时代错综复杂的政治和个人悲剧,是一部充满人性化的故事,也是一部具有非凡当代声音的历史小说。
作者简介
熊亭玉,翻译家、学者。
第二十一届、第二十二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优秀奖获得者。
现任教于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翻译实践及理论。
译作《听月亮的女孩》获深圳读书月“2021年年度十大童书”。
全新译作“纳尼亚传奇”系列,成功入选“作家榜经典名著”。
目录
人物表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民族运动发展的大事件
致谢
导语
从动荡的中东到自由的巴黎,“他者”也许是历史给予的烙印。
游学法国的巴勒斯坦青年总被视为局外人。
而在故乡,欧洲的见识又使他显得格格不入。
人们称呼他为:“东方巴黎人。”
作者参照曾祖父原型故事,讲述巴勒斯坦动荡时期的爱情故事和家族史。
书评(媒体评论)
《东方巴黎人》是值得
的、真诚的、慷慨的一它对
历史有着密切的把握,其文
笔的高质量永不褪色。
——华盛频邮报
在她非凡的处女作中,
哈马德运用了经典文学的慢
燃风格,故事情节既抓住了
心灵,又抓住了思想这是一
部非常有益的小说。读者会
沉浸其中并细细品味。
——出版商周刊
《东方巴黎人》有一种
柒高的阅读体验:细腻、内
教、超凡脱俗、异常沉者和
真诚美丽。这是福秘拜和司
汤达传统的现实主义一发生
的一切与其说是想象,不如
说是注定的。这部非凡的历
史更诗出自位年轻作家的处
女作,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这又是真的。伊涉贝拉哈
马德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
她的书是一个奇迹。
——扎迪-史密斯(Zadie
Smith,英国作家、组约大
学写作教授)
精彩页
这艘开往马赛的邮轮上还有一个阿拉伯人,名叫法鲁克·拉兹马。离开亚历山大港的第二天,早餐的时候,他朝迈扎特走了过来,一手端着盛吐司的盘子,一手拿着琥珀念珠。他坐下来,扯了扯衬衣袖口,没有任何开场白,就开始讲他怎么从大马士革出发,要回索邦神学院的语言系继续自己的教职。战争爆发,他离开了巴黎,但是马恩河奇迹后,就决定回去了。他有一双灰色的眼睛,略微有点方形的脑袋。
“啊,巴黎,”他叹了一口气,“那才是我人生所在的地方。”
这句话足以让年轻的迈扎特·卡迈勒浮想联翩。他脑海里出现了灯火通明的舞厅,照耀着满屋子的女人。他仔细看了看法鲁克的穿着。淡蓝色的三件套正装,靛蓝色的领带上面有个鸟儿形状的领带夹。黑色的木头手杖,没有上漆,斜靠在桌边。
“我去学医,”他说,“蒙彼利埃大学。”
“很棒。”法鲁克说道。
迈扎特伸手去拿咖啡壶,脸上露出了微笑。之前,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肌肉紧张,现在放松下来了。
“这是你第一次去法国。”法鲁克说道。
迈扎特什么都没有说,表示了同意。
五天前,他在纳布卢斯跟祖母道别,坐骡车到了图卡瑞姆,搭乘海法线去往坎塔拉东,然后转乘火车前往开罗。在父亲家里逗留两三天后,他在亚历山大港登上了这艘邮轮。无尽的水面,泛起白色的浪花,中午时分,闪耀着银色的光芒,这一切,他已经习惯了。午餐时间是中午一点,茶点是下午四点,晚餐在七点半。起初,他一人独坐,看着欧洲人摆弄餐刀吃东西。接着,他就有了一个习惯,开始在拥挤的房间里寻找红头发的船长。船长是法国人,名叫戈兰。晚餐后,他就看着船长走进舰桥,然后又走出来,那是船长指挥航行的地方。
昨天,迈扎特开始觉得孤单。突然就觉得孤单。坐在船尾,等待着船长的出现,他意识到自己背靠长椅,感觉很痛,奇怪的疼痛。他注意到自己叉开双腿坐着。他通常看不见自己的鼻子,此刻,鼻子带着重影,兀然进入视野中。躯体的轮廓僵硬而酸痛,重重地压在他身上,他心跳很快。他本以为,这只是一时的感觉。但这并不是一时的感觉,那天晚上,与司务长、餐厅的侍者,还有其他乘客简单交流互动,都让他觉得勉强、觉得喘不过气来。自己的皮肤有多痛,他觉得别人肯定一眼就能看出来。夜晚,黑暗中,他强迫性地摁下怀表的按钮,打开表盖,露出苍白的表盘。指针嘀嗒嘀嗒地走动,催他入眠。接着,他第二次醒来,夜越来越深,他一直查看时间,看着看着,颤动的指针仿佛已变成抽搐的庞然大物。
因此,对着新朋友报以微笑,他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到紧绷的轮廓稍稍松弛。
“你想象会是什么样的?”法鲁克说道。
“想象什么,法国?”
“我去之前,第一次去之前,脑子里有很多关于法国的画面。最后,事实证明,有些非常准确。有些一”他抿起嘴唇,自嘲地笑了笑,“之前,我对假发有自己的看法。我也不太清楚自己的想法从何而来,可能是看过一幅旧画吧。”
迈扎特发出一个声音,像是在思考,他的目光透过窗户,望向大海。
他在君士坦丁堡读的高中,那个学校就是法国公立高中的翻版。课本全是法国进口的,一半的教师也来自法国,甚至大部分家具都是法国货。迈扎特和同学们坐的椅子是梯式靠背,灯芯绒坐垫,诵读的是法语版的《希腊史诗》,用法语和拉丁语记忆元素的名称。只有等下课铃响,他们来到走廊,才冒出土耳其语、阿拉伯语和亚美尼亚语。一旦用法语来表达,有些概念就属于法语,比如说内部器官,肺、心脏、大脑和小脑,迈扎特是知道的,但它们的名称是法语;哲学的抽象概念,利他主义、人的命运,他是懂的,但也是法语。所有的东西都是法国的,然而,如此浸泡五年后,他努力想要构造出一幅法国的画面,一幅与教室的法式装潢无关的图;透过教室的窗户,看到的是奥斯曼帝国炎热的天空,听到的是从水面上传来的阿拉伯语言。即便是现在,从船上望出去,普罗旺斯依然隐藏在迷雾当中,隐藏在地球看不见的曲线当中。他收回目光,望向法鲁克。
“我无法想象。”
他等着法鲁克的轻蔑。但法鲁克只是耸了耸肩膀,垂下眼帘,看着餐桌。
“你去过蒙彼利埃吗?”迈扎特问道。
“没有,只是巴黎。当然,蒙彼利埃大学因医学而闻名。拉伯雷是那儿的学生,不是吗?”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方巴黎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伊莎贝拉·哈马德
译者 译者:熊亭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63249
开本 32开
页数 5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6
出版时间 2024-05-01
首版时间 2024-05-01
印刷时间 202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678
CIP核字 2024008580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3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