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罗布泊档案(罗布泊腹地探险之旅揭秘)
内容
编辑推荐

高建群编著的《罗布泊档案(罗布泊腹地探险之旅揭秘)》指出中亚细亚高原,它不但是中国的地理高度,也是中国的精神高度,每一个忙忙碌碌的现代人,他都有必要渐时地从琐碎和庸常中拨冗而出,来这里进行一次远行,洗涤灵魂,追求崇高!阅读此书,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罗布泊的神秘和壮美,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

内容推荐

罗布泊腹地是一个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地方,它曾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而闻名于世,同时又以它作为一块尚未被人类摸清的地方而令众多的探险家为它而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罗布泊档案(罗布泊腹地探险之旅揭秘)》的作者高建群,以其亲身的经历用纪实的手法向读者详细地介绍罗布泊探险的全过程,书中还附有大量的采风照片,再现了罗布泊那神秘撩人的面貌。《罗布泊档案(罗布泊腹地探险之旅揭秘)》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读后令人激动、使人振奋。

试读章节

一出迪坎儿,简易的柏油马路到此结束,绿色至此到头,人烟至此到头。

洪积平原。伟大的苍蝇。觉罗塔格山。三岔路口。《泰坦尼克号》音乐。由崇高感引发的话题。

一条由车辙碾出的路通向灰蒙蒙的戈壁深处。别无选择,我们只有向前走去。

四周像死亡一样静寂,天上不见一只飞乌,一只蚊蝇,地上不见一棵草,一株树,所有的生物和类生物都没有了,这里是死亡之海而我们的行程仅仅开头。

这种地貌叫洪积平原,几亿年的风雨剥蚀,将山剥成一块块碎片。戈壁滩没有雨,但雨一下就是大雨,雨渗不下去,便成洪水,洪水漫过,便冲积成平滩。

但这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平原,因为没有一滴水,而气候干燥得仿佛划一根火柴就能点着。这块洪积平原有几十公里宽。我们是横穿它的。陈总说,如果顺着它往下走,下游也许会是有名的交河故道。

我们渴望能遇见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即使是戈壁滩上突然跑过一条蛇,那么这蛇就是亲爱的蛇,跑过一条狼,那么这狼就是亲爱的狼。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

我们发现一个生物,是一只苍蝇。不过这苍蝇不是戈壁滩上的,而是我们的车里的。昨天我们路经天山风口时,在一个小饭馆里带下的。至今它嗡嗡地在我们的头顶偶尔飞过,在这束红柳钵上竟然有一只田鼠在打洞,这是我们前往罗布泊古湖盆时唯一见到的动物。田鼠采红柳的根系生存,红柳根系被掏空以后。如遇风就会连根拔起,成一个团状在风中滚动。路途中我们见到许多滚动的死红柳钵令我们的孤独、绝望、惊悸的心情稍有些分散,有些安慰。亲爱的苍蝇,伟大的苍蝇,好苍蝇,让我说一声爱你。

记得诗人席勒也赞美过苍蝇,他说一只苍蝇飞来,告诉他春天已经来了。小时候读这句诗时,曾经哑然失笑,现在我不笑了。

我这时候又记起歌德的关于苍蝇的两句诗:早晨我打死一千只苍蝇,晚上却被一只苍蝇吵醒。但是我们决不打这只苍蝇的,我们爱它。它现在成为我们这次行程的一部分。

戈壁滩是褐青色的,全都是细碎的石子。过了洪积平原,进入一块丘陵式的山脉地带。这山叫觉罗塔格山。过了觉罗塔格山,眼前又是黄沙漫漫,铺天盖地。汽车向前方的一条绵延起伏、隐约可见的山脉驶去。

我们一共有六辆车,一辆拉水;一辆拉蔬菜、帐篷与煤;一辆拉钻探用具;其余三辆坐人。我乘坐的三菱越野缓慢地跟在拉水车的后边。司机老任说:记住,永远跟着拉水车行走,这样水到那里,你跟到那里,心才会踏实。他强调说:这是一条经验!

这里还不是罗布泊。前方袖珍型的小山是库鲁克塔格山。该山是天山向东伸出的一支余脉。这里是库鲁克塔格山脉地带。这是蒙语,库鲁克是干、塔格是山,这么说这山叫干山了。

前面的车辙是矿山的车碾下的。短短几年,库鲁克塔格山发现了金矿、铁矿、花岗岩矿、大理石矿。据说一座金矿年产黄金五百公斤,而花岗岩则是著名的鄯善红。

这样在戈壁滩上有时会出现车辙碾出的三岔路13。像那些浪漫歌谣里唱到的那样:牧人们给那些草原上的三岔路13放一块大石头,作为路标。这些大石头上不写一字,如果偶尔有字,那字是注意二字。这石头也放得很奢侈,是著名的鄯善红。

这三岔路13的石头令我想起一首俄罗斯古歌。那讲的是俄罗斯勇士道伯雷尼亚关于财富、爱情和死亡的故事。容我有时间进人罗布泊腹地,停驻下来以后再细细讲吧。

落日凄凉的余晖照耀在这死亡之海上。行进中,司机老任放起了影片《泰坦尼克号》的音乐,尖利的女声仿佛要撕裂这亿年的孤寂,努力扩张自己,嘤其鸣也,求其友声。

我想哭。我有一种崇高的感觉,我感到自己,正向地狱行进,向死亡行进。我这时候脑子里回旋着《圣经》里的一段话:有一天,那是末日,海水会倒溢,坟墓会裂开,死者会从坟墓中冉冉走出,用他褪色的嘴唇向你微笑。

这种宗教般的感情在我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这种感情在我身上出现过两次。一次是我当红卫兵的那些日子,一次是我手握六九SOA箭筒,趴在中苏边界一个碉堡,面对汹涌而来的坦克的时候。

按照理论,一个火箭筒射于的心脏所能承受的火箭弹的震裂声是-十七次。超过十七次,心脏就会被撕裂。那次,面对成扇形冲过来的坦克,我为自己准备了十八颗。我将火箭弹擦拭一遍,放在自己的左侧,然后一边抽着劣质香烟,一边脸上含着古怪的微笑,眯起眼睛瞄准。那次我剃成了光头。而这场局部战争后来没有打,坦克停住了,我脸上的古怪微笑也永远地凝固在脸上了。为什么没有打,我不知道。

到晚上,一共行进了一百六十公里,车辙引着我们来到一个袖珍型的山顶。这里有灯光,而且意外地有几间客房和商店。

这里就是花岗岩厂的所在地。路上我们偶尔见到的那些车辆拉着的石头,还有三岔路口那些色彩斑斓的石头路标,就是出自此处。

小商店里竟然可以唱卡拉OK。我们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循着声音找到小商店,然后抢起话筒唱了几首歌。我唱的是《一帘幽梦》。一位俊俏的四川口音的女子,站在旁边。这里不但有人,而且还是个女子,这真像天方夜谭。我邀请这女子跳舞,她笑着拒绝了。她去做饭。

我们带来的那只苍蝇,随着我们下车,一起飞到商店,又飞到我们下榻的地方,仿佛是一只神虫。

我们的房间里,先期已经有一只苍蝇了,现在又来了一只,两只苍蝇于是嗡嗡地在房间飞。那苍蝇是先期来过这里的哪一辆车带来的,我们不知道,不过但愿这两只苍蝇一只是公的,一只是母的,那么这个死亡之海除了偶尔路经的人外,就有了第一代生命了。P12-16

序言

站在罗布泊一处奇异的雅丹上,我眼角涌出一滴冰凉的泪。

朋友说这是罗布泊的最后一滴水。

站在罗布泊一处奇异的雅丹上,我把自己站成一尊木乃伊,从而给后世留下一处人造的风景。——题记

感谢生活,它慷慨地给予了我这么多

我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待了十三天,即从一九九八年九月十九日进去,到十月一目出来。我待的地方,是罗布泊最深处,地质学上叫它罗布泊古湖盆。这地方当是罗布泊最后干涸之地。

较之我之前去的那两位或日先行者,或日先踪者,或曰死亡者,我都进入得更深。

先行的地质学家彭加木,他失踪的位置还没有到古湖盆,只是即达古湖盆地缘的沙丘,红柳、芦苇、芨芨草地貌,罗布泊号称有六十泉,他是去寻找泉水而失踪的。他的考察团队是从马兰原子弹基地方向进入的。

另一位先行者探险家余纯顺,则是从南疆的若羌方向,沿孔雀河古河道进入,他只走到了古湖盆边缘然后迷路,然后心脏病瘁发而死。

其实在余纯顺出发之前,身体已经不适,大约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只是,当时六十几家中外媒体云居若羌,宣传态势已经造成,你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余先生只好硬着头皮,背着行囊出发了。——我把角色演到谢幕。

我的这本书出来以后,不少杂志报章从里面摘文章发。有一家刊物(好像是深圳画报),用了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叫“是谁害死了余纯顺”。我是在飞机上看到这杂志的,黑体大字标题吸引了我,我心里想,是谁害死了余纯顺呢?看完文章,结论是媒体害死了余纯顺,而那文章作者的名字竟然是我。这叫我哭笑不得。

那次罗布泊之行,我跟着的是央视的一个摄制组,摄制组则跟着前往罗布泊探取钾盐矿的新疆地质三大队。这就是我的腿长,能走那么远,那么深的原因。

我们在一个雅丹下面,支起帐篷,开起炉灶,一同来的一辆拉水车停在那里,就这样开始了十三天的停驻。

罗布泊古湖盆其实是由一层十三米到十八米盐翘板结成的硬壳,硬壳下面是几百米深的卤水。那盐壳就像坟堆一样,拥拥挤挤直铺天际。

我们的正南面,雾气腾腾处,当是那有名的楼兰古城遗址。正东面,是鬼气森森,千变万化的白龙堆雅丹,正西面,则是另一个同样有名的龙城雅丹。

这地方没有生物,像月球表面一样。在十三天中,我们唯一见到的一个生物,是一种花翅膀的小苍蝇,它是靠汲取盐翘上的露水而活的。我们称它是伟大的苍蝇。  那次罗布泊之行,距今已经十六年了。十六年来我再也没有回去过。只是从电视上不断地看到消息,说那里的大型钾盐矿开采已初具规模,说罗布镇已经建立(我想它应当建在我当年居住过的雅丹位置),说一条正式公路,已经从哈蜜穿越罗南洼地,通到罗布泊。

这期间,罗布泊钾盐公司曾经给我来过几次电话,要我回去讲一讲当年的事情。因为我那次见证了罗布泊钾盐矿第一口井的开掘,我还把作为样井标记的那个小木撅和三角旗作为纪念,带回我家中,它们现在正在我的书架上静静地待着。我得把它们带回去,交到矿业集团的展览馆去。可是说归说,我身子懒,重返罗布泊的事情,至今没有成行。

我的罗布泊的十三天,是终生难忘的十三天。它叫我远离尘嚣,用这个独特的罗布泊角度来重新看待和重新解释世界上的许多事情。

罗布泊的十三天中,我做得最多的事情,是登上高高的雅丹,盘腿坐在那里,像一个得道高僧一样,看红日每天早晨从敦煌地面升起,在马兰地面落下。

我常常想,如果我的一生能分成两个阶段的话,那么,罗布泊之行是一个界分点。即我的罗布泊之行之前的阶段,与罗布泊之行之后的阶段。

编辑有心,希望这本关于罗布泊的书再版,谢谢他们。如果这本书能给读者一些补益,一些知识量,一个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那么我的这案头劳作也许是值得的吧!

前年的秋天,我曾重回过一次新疆。我在给一个景点题词时说,中亚细亚高原,它不但是中国的地理高度,也是中国的精神高度,每一个忙忙碌碌的现代人,他都有必要渐时地从琐碎和庸常中拨冗而出,来这里进行一次远行,洗涤灵魂,追求崇高!

就说这些吧!感谢生活,它慷慨地给予了我这么多——这么多的阅历,这么丰富的人生,这么多的思想,这么多高贵的读者朋友。

后记

我的一九九八和一九九九年,我的大陕北三部曲《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古道天机》出齐。这是我对陕北高原这块给我衣食和恩惠的土地的报答。在这块充满苦难感与崇高感的土地上,人类的悲壮的生存斗争曾带给我许多次感动。我费力地想将我的感受、我的理解,我的诠释写出来。我做到这一点了吗?我不知道!但是在三部曲中,我曾试图这样做并努力把它做好。

一九九八年,我还出了另一部重要的长篇。它的题材是写中苏边境,即阿勒泰草原的。书名叫《愁容骑士》。它的成书纯属偶然。第九届图书节在西安开,一位书商朋友找到我,要我为图书节赶个长篇。于是我用一个半月时间,将自己边疆题材的七个中篇,改写和连缀成一个长篇。它的结构像一朵七瓣梅花。它是用那个站在寂寞荒原上的忧郁士兵作为主人公贯通的。图书节上销售还不错。我去签售了两天,卖去一千多册。

一九九八年,我还试图效仿王小波,写一本书叫《黑陶时代》。结果写到三万字,被别的事打搅了。我十分喜欢王小波这个作家,生活经他的魔杖一点,竟是这样的变成艺术的。他有点像纳博科夫和米关昆德拉。当然纳博科夫更沉郁和犀利一些,米兰昆德拉则更飘逸和耽于思索。不过王小波还真不错,像这样的小说家在中国还并不多。我的戏仿的这三万多字,武汉一家杂志约稿,我寄给他们了。也许我重新唤起兴趣后,会将它写完。

打搅我的事,是中央电视台要拍个大型纪录片《中国大西北》,他们找到散文家周涛,周涛叉拉上小说家毕淑敏和我,这样三人成虎,给他们撰稿。一九九八年,在大西北陕甘宁青新广袤的土地上,我跟着他们瞎跑了大半年。我对总编导童宁说,我这是瞎子跟上驴跑哩!

这次游历带给我了一些副产品。大西北的那种深重的苦难和生存斗争的艰难,压抑得我简直喘不过气来。我也许将要写一本纪实性的书,它的名字叫《西北狼在嚎叫》。而先于它的,大约是另一本纪实的书。

在游历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随摄制组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待了十三天。那里没有一滴水,没有一株植物,没有一个动物,就像月球表面,像传说中的地狱一样。在罗布泊,我记了五万字的手记,将它们扩充成一本类似马丽华的《西行阿里》或周涛的《稀世之鸟》那样的书,大约不是太难的事。这也是一九九九年我的主要创作任务之一。

说话间已经是一九九九年的三月了,我还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我真恨自己虚掷光阴,恨自己这样行尸走肉般活着。今天是农历的正月十六,年已经过完,我想我该拾起关于罗布泊的手记,将它改完。

完了我想到我家乡的西安市临潼区去挂职,写我的家族题材的长篇。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五年,我曾在陕北的黄陵县挂过三年县委副书记,挂职的最大好处是你可以拒绝任何打搅你的事,狡兔三窟,你有托辞。

我有三个生活基地,一个是陕北高原,一个是我的家乡渭河平原,一个是我当兵的阿勒泰草原。我曾在一篇小文中,动情地说:我死后,请将我的骨灰一分为三,一份撒入延河,一份撒入渭河,一份撒入额尔齐斯河。

我对陕北有个交代了,我对边疆也算是有个交代了,下来我该沉人渭河畔上那个古老的高村,写我的高族的世纪史了。那里有着许多的家族传奇。我的父辈老兄弟三个,父亲和叔父已经过世,只剩下八十高龄的伯父还在,年前我去看他,他说:你不是要我给讲那些老古董吗,你不回来,我就把它带到坟墓里去了。

以上就是我的一九九八和一九九九。

如今我住在西安唐大明宫遗址附近。家中上班的老婆贤惠,上高中的儿子学习好,有这些我就满足了。而一想到这里曾是贵妃研墨力士脱靴李太白醉写吓蛮书的地方,心中也就往往生出一份豪气。我不贪钱,我不爱奖,我对文坛的各种小圈子敬鬼神而远之,我只想在我为时不多的时间中,多写几本书。交三五个知心朋友,写一两部传世之作是我的一直的想法。今年春节,我给屋门上拟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敢有文章惊海内”,下联是“半世功名一鸡肋”,横批是“玉兔东升”。上联铺张扬砺,乃负气文人的夸饰之语,不可当真,下联一嘴的苦涩,正是我这一段的心情,而横批上的四个字,是希望生活会顺一点,不愉快的事情会少一点。

附记:本书提供照片的为陈旭先生。本书参考书目如下:赫定《罗布泊探秘》、赫定《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奚国金《罗布泊之谜》、杨镰《最后的罗布人》、高庆衍《漫漫天山路》。还有一些零星的参考资料,恕不一一列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罗布泊档案(罗布泊腹地探险之旅揭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建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50256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2014037321
中图分类号 N82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