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应用数字技术的水墨动画人才培养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应用数字技术的水墨动画人才培养”学术成果,项目通过课程授课、作品创作、艺术实践与观摩等形式,全面提升学员的数字应用技术与艺术创作能力,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作能力、研究能力的中青年动画艺术家及研究人员,为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文化产业提供高格调、讲责任、守价值的高端人才。本书收录项目组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经过集中授课、创作采风,围绕水墨动画与数字技术这一主题,总结学习经验撰写的二十余篇结课论文。文章观点新颖,视野开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为动画艺术、中国动画学派研究人员提供研究思路和研究参考。 作者简介 孙立军,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宣部“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法国高布兰学院角色动画与动画制作电影艺术评审团成员。出版《动画概论》《中国动画史》《现代动画设计》等专著近30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 目录 本体争鸣 再谈“水墨动画”的主体性问题——语境、阐释与应用重估 水墨动画的抽象性美学特征、价值及应用 从阳春白雪到“人民群众”:数字水墨动画对中国学派的新探索——从短片《景阳冈》为例 从“陌生化”手段、“紧凑性”叙事到“跨界式”写意——基于“间离效果”看水墨动画的叙事创新 “中国动画学派”空间话语的特征、启示与当下困境 中国审美 从静态材料、运动形式到“中间状态”的意蕴生成——水墨动画的审美研究 从形式、情感到审美:当代水墨动画的传统文化身份重构 动作中的气韵之美——水墨动画动作设计中对中国美感的传承 二元空间、韵律时间与气韵生动——数字水墨动画技术表达下的艺境结 从图像溯源到东方哲思表达:用水墨动画讲好中国故事 媒介技术 数字媒体视阈下水墨动画的影像跨域探索 数字媒体技术对影像叙事时空的拓展 数字技术语境下水墨动画“故事性”的美学方位 如何在元宇宙生态中讲好中国故事?——Web3.0生态中数字内容的传播特征 戏曲动画的类型、美学与传播方式——基于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的考察 传统文化的深度介入与叙事元素的重构——谈数字水墨元素在动画电影叙事中的运用 多元视点 记忆的场域与空间的症候——对《绵绵》中大院景观的创作分析 动画创作中对水墨元素的运用 高等职业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普及的几个问题——以水墨动画为例 重读《兔侠传奇》:原创动画民族风格的建构方式与时代意义 《飞向月球》中数字虚拟角色的创作实践与文化意义 《史记》人物的水墨动画角色建构——以《公子小白》为例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应用数字技术的水墨动画人才培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孙立军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91119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24-05-01 |
首版时间 | 2024-05-01 |
印刷时间 | 2024-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74 |
CIP核字 | 2023195752 |
中图分类号 | J954 |
丛书名 | |
印张 | 1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