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微观学术史——以田联韬学术传承谱系为例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艺术学和艺术人类学学科领域,音乐学术发展史不同于一般的音乐史或艺术史,而是作为学科学和学术史存在。如今,中国音乐学术发展史研究还刚刚起步,亟需在新文科思维指引下,针对各个子学科进行微观学术史的书写。为了应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上述迫切需求和紧要目的,田联韬教授的第一、二代学生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方向近40年来的教学研究及学术发展为考察对象,通过撰写一部当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微观学术史,去完整地论述田联韬教授对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建构所做的杰出贡献,以及由田先生引领和执教,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学科发展与代际交叠过程。 内容推荐 全书含绪论,上下编21章,参考文献,附录和后记。 上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学术格局”共11章,绪论及第一、二章从学科架构、学术布局、研究思维和分析方法等不同角度,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铸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语境下,对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课题的整体研究状况、研究路径及其思维与方法论体系进行了横向梳理和系统描述。第三到第十一章从少数民族音乐区域分布状况及微观学术史角度,对田先生的学术论著及其三代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运用上述学术研究思维和学科方法论的状况及创新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描写。下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代际传承”共10章,该编选择了田先生及其早期和后来的9位主要衣钵传人,结合他们作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经历,从更为微观的个体层面,对他们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50年来在该学术和教学领域所做的贡献,以及前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整体学术研究格局和思维与方法论系统怎样通过田联韬教授学术传承谱系得到具体实施的状况做了进一步的细致描写,由此将田先生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与研究的代际传承拓展到了第二代与第三代的衔接过程上面。本书近500千字,并附有相关照片插图200余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微观学术史——以田联韬学术传承谱系为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民康,李延红,刘嵘,吴宁华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3109793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4-09-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6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