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前夜
内容
内容推荐
《前夜》创作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俄国农奴制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的时期,既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前夜”,也反映了屠格涅夫的重要思想转变——平民知识分子必然取代贵族知识分子。屠格涅夫长篇小说中的爱情,其实都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这一点在《前夜》中尤其突出。小说主人公英沙罗夫相比罗亭和拉夫列茨基而言,优选的特点在于超强的行动力:他不仅胸怀大志,而且为了理想矢志不移;他不仅自己走在争取解放的道路上,而且感召和带领了一批求解放的人。英沙罗夫这个形象的重要意义在于,平民知识分子第一次在俄国文学史中扮演了主角。
在屠格涅夫的笔下,英沙罗夫是“新时代的预言者”,承载了作家对青年知识分子的厚望。同时,屠格涅夫并不主张激进的观点,只赞成自上而下的渐进改良,这大概也是他把主人公设计成保加利亚人的主要原因,也可以理解为他以英沙罗夫的离世终结他与叶连娜的爱情的动机。著名评论家杜勃罗留波夫热情地欢迎小说《前夜》,撰写了《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一文,号召“俄国的英沙罗夫们”起来与“国内的土耳其人”斗争,也就是与农奴制斗争,与包括屠格涅夫在内的渐进改良派自由主义者斗争。作为作家,屠格涅夫敏锐地看到了“前夜”,作为“贵族之家”的一员,屠格涅夫怀着复杂的心态对待“真正的白天”。可以说,《前夜》是屠格涅夫最激情澎湃的长篇小说。
目录
《前夜》无目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前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居格涅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79466
开本 32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字数 146000
出版时间 1955-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