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
内容
编辑推荐

苏理立编著的《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内容介绍:一个从马背上跃起的将军,自田舍郎攀登的代总统,和一个虽出身于矮檐下心却比泰山高的女子,共同走过了四十余年风雨历程。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的写作,除了要广泛地搜集,认真地阅读、分析,恰当地选取材料而外,一个创作态度比较严谨的作家,还应当尽量有实际的生活感受。

内容推荐

苏理立编著的《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内容简介:李宗仁1891年降生于风景秀丽的广西临桂;行武起家,衔到陆军一级上将;抗战中,指挥过震惊中外的台儿庄血战;于旧中国风雨飘摇之际,任国民党政府副总统、代总统。

郭德洁1906年坠地于太平军起义的广西桂平;二十岁当上国民党广西省党部监察委员,曾随军北伐;抗战中在大后方桂林任难童教养院院长、德智中学校长;1948年在北平当选为国大代表。

坎坷与曲折,荆棘与陷阱,充满着这条风雨路。于是便有了艰艰辛辛、灾灾难难、恩恩怨怨、苦苦乐乐;有了一串镂刻在泥泞滑路上的长长短短的足迹。

《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是一本纪实文学。

目录

一乘铁骑,踏出一串男人和女人的故事

乞巧节真能乞得到巧么?不问鬼神问苍天

乱世里有莫测的风云,因而就有一落千丈的将军和别情依依的妻子

一场真真假假的戏,解救了十万火急的军情

安宁是军人的灾难。良心在召唤,烽火催征人

前线指挥部里,将军没有家

女人的心不仅仅是平湖秋月,也有巍峨的山和舒卷的云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和她,都在奋斗着

兵败如山倒,落木更无边

孤独是人生的极苦,于是就有了飞向太阳的归燕

后记

续后记

试读章节

乘铁骑,踏出一串男人和女人的故事

1

曙色淡淡,熹微融融。天地间,一片灰白。

一匹枣红马扬鬃奋蹄,像一团飞起的火,闯进这冷色调的大幕,惊醒了那些本就准备早起的劳工百姓。

这里是太平天国的发祥之地,浔水与黔江在这里聚首,系广西水路交通的一大枢纽。自南宁而来,自柳州而来,下梧州去,下广州去,这桂平都是必经之地。那些赶水运生意的、捞水产的、摆私渡的,自然是要五更早起的。兴许是这些人有一定的蛊惑力,像赶庙会一样,一个头儿牵出一串串的人来,县城里的小商号、杂货摊、力车夫、菜贩子、鱼老板,甚至那些做泥水活儿的、打短工的,也跟着早早起来,盘算活路,奔突生计。

“咯吱——”一声硬脆且略略刺耳的开栓拉门声,在万寿宫左邻那幢灰褐色的小屋门上响起,随即走出个披着件蓝麻布唐装对襟衫、青官布大脚唐装裤的男人来。门口的屋檐下,搁着几张摩挲得红黑红黑、几乎一年四季都不收拾的小方凳。那男人一屁股坐下去,捧起手上的那只两尺来长、茶杯大的竹制水烟筒,顺手在烟筒上吊着的铁皮盒里捏出些粗粗的褐色烟丝,胡乱地塞进筒腰的小烟锅口里.点火悉悉嚯嚯地抽起来。这男人虽睡眼惺忪,天庭却开阔,眉宇间显露出几分强悍与精灵。他姓郭,在同辈中排行第六,人们都称他郭六,以至于谁都不知道他的尊号大名。

他只顾大口地抽着,脸上毫无表情,像饥饿的人,在旁若无人地大口喝看美味的粥。

刚才的门栓也许拉得太重,或许是从那门窝里发出的吱吱声太刺耳,里屋楼梯旁那问小房里,两个同床而寐的姑娘被惊醒了。

“月仙姐,天光了。月仙姐!”挨墙睡的那姑娘声音甜润,她翻身轻轻地推着睡床边的那个姑娘。她说白话。广西浔梧郁一带与广东接壤,都说白话。

“哦,天光了!快快,不然又让别人占了!”月仙一骨碌爬起来,揉了揉睡眼。那紧身的小白背心,勾勒出这18岁姑娘青春的丰腴。她有一副楚楚动人的瓜子脸,过耳的短发乌黑油亮,那双溜圆的大眼,扑闪着机灵。她略略有些上翘的嘴角,常带着几分天然的笑意。她便是郭六继室的大女儿。郭六的前妻生有汉斌、尧锟两个儿子,继室潘氏生了月仙、云仙和俊杨两女一子。郭家的日子,算不上富裕。这栋砖木结构的房舍,原本也是租来的,幸好郭六是个泥水小包工头,近水楼台,东一砖西一瓦地从工地上拾掇而来,左添右搭,好赖弄成了五六个鸽子笼似的房间,后边还有半边楼。

屋子里还相当幽暗,细木格窗棂透进几缕淡淡的晨光。那只古老得没有了门的平柜上,一块水银斑驳的碗大的圆镜,只能依稀照出个影子。

“小娟,你先梳头,我去洗漱。”月仙转身边扣衣边走出门去,那件士林蓝的大襟衣,钉着盘花布扣。小娟是上股街黎泗记米行老板的女公子,年纪比月仙小两岁,与月仙在县女子师范同窗共读,相互要好,成绩算是班上的尖子。两人都喜爱音乐,每天早上都想去学校里弹奏那唯一的一部脚踏风琴。郭月仙家住万寿宫隔壁,学校就设在万寿宫里。为了赶早,小娟常在郭家过夜。同学里,都说她两人是“穿连裆裤”的。

屋里的人都还没起床。她们蹑手蹑脚地走过厅堂,闪过那扇半开着的大门。

郭六依旧在嚯嚯地抽他的水烟筒。兴许烟瘾已经过到了八分,他微闭着眼睛,脸上开始有了活气。“阿伯早!”小娟对他礼貌地招呼,郭六却打盹似地点了点头。月仙拉着她,步履轻捷地向万寿宫走去。她知道父亲的习惯,像那些喝早茶上瘾的人一样,父亲的这顿早烟,是雷打不动的,而且他在过瘾的时候,谁个喊他他都讨厌。不应你,似不懂礼;应你,像正吮奶的孩子被抽脱了奶头。 两个姑娘,像两只轻盈的小燕。

“月仙姐,你还背得那首‘劝君莫惜金缕衣’吗?”小娟和月仙,都爱背诵唐诗。自然,在女子学校里,老师不会讲这一首。

“就那首《金缕衣》吗?” 小娟点点头。

“怎背不得,顺背倒背都背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两人正说着,迎面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风一般奔驰而来。J临近,见马上一个三十开外的壮实英俊的军官,面容刚毅,神情亢奋,扬鞭催马。老远地,有一匹黄马尾随而来。

枣红马风一般擦身而过,留下一串清脆的马蹄声和几朵平地而起的淡黄云。

“这军官像是李宗仁,定桂军总司令。”小娟眼利,一眼看出了那军官的模样。李宗仁所部自去年秋与友军夹击自治军陆云高部得胜后,便将司令部从玉林移驻桂平。为解决吃饭的事,李宗仁到黎泗记米行来过,小娟见过他,那一副和蔼相,使向来怕军人的小娟改变了对军人的看法。

“李宗仁总司令?”月仙回头看了看远去的人,像是反问小娟,又像自言自语。李宗仁的司令部已迁到桂平半年,她自然听过他的大名,但素昧平生,没想到李总司令还这么年轻。

不知是无意中听到两个姑娘的对话,还是什么别的原因,那匹马渐渐放慢了脚步。马上的人三步一回头,在两位姑娘的瞳仁里留下了一个淡淡的剪影……

不一会儿,万寿宫里响起了清脆的琴声。那琴声,一忽儿像是c大调风琴练习曲,一忽儿又像是《苏武牧羊曲》。尽管音符还带着几分颤抖,技法上还显得十分稚嫩,毕竟悠扬动听,像一股淡雅清新的风,和着这古老县城里晚春时节的晨雾,缭绕在这古色古香的墙沿瓦瓴,回荡在这昔日安放皇帝牌位,让百姓为皇帝祈祷祝福的宫殿上空。

“小娟,将来你想当个什么老师?”郭月仙抚着那磨得脱掉了油漆的键盘,斜瞅着站在她身旁的小娟问道。

“音乐老师。”小娟不假思索地回答,又反问道,“你呢?”

“我什么老师都想当,还想当校长!”郭月仙重重地接着琴键,说话问,以至于十个指头全都压将下去,风琴发出一个厚重复杂的和声。

黎小娟咯咯地笑了。她双手扶摇着月仙的肩,诙谐地说: “你心真大,未来的女校长。”

郭月仙也淡淡地笑了,上翘的嘴角流露出几分自信,脸上并没有一丝半点的羞赧。

轮到黎小娟了。两人琴瘾都大,只得走马灯似的你弹几首,我奏几曲。郭月仙呢,每逢轮到小娟“上阵”,她就和着旋律尽情地唱,那神态无拘无束,像是进入了角色。

18岁姑娘的嗓子,是可以呼唤得起风云的。郭月仙清脆嘹亮的歌声,透过那油漆斑驳的万寿宫的大门,穿过门前的那两行挤密浓荫的香樟树,飞到外面那条石铺的路上,吸引住了刚才尾随在李宗仁的枣红马后的那个小副官。那小副官是李宗仁的侍卫,一副机灵相,左额前的眉骨上有一块小伤疤,衬着那圆圆的毛毛头,于机灵中又显出有几分勇敢。李宗仁自把他的定桂军司令部迁到桂平以后,一面整训部队,一面加强与在梧州独当一面、正准备与沈鸿英作战的黄绍竑部的联络。他自己个人,则是不忘起家老本,天天要遛马打枪的。这小副官便像是他的影子,时时跟随着他。

小副官勒住马,在路旁的那株高大的樟树下听得入神。他已随李宗仁到城郊的西山山道上遛马返回来了。P1-4

后记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现实从历史中走来。

因而,我喜欢读史,喜欢了解那些使社会发生变革的历史事件,喜欢研讨那些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喜欢分析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喜欢追索由他们自身的性格和所处的环境而导演的种种悲喜剧。我觉得,人要塑造自我、改造自我、超越自我,不可不谙识当今的社会,也不可不懂得过去的历史。

1981年初,我与两位作者合作长篇历史小说《第一个总统》(已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那是一部描写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坎坷经历和不朽业绩的长篇处女作。尽管作品有许多不成熟之处,但我们毕竟尝到了写历史人物的滋味。我们在中国近代和现代那纷纭繁杂的史料中邀游,像淘金者似的寻觅、筛选有益于文学创作的金沙—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和生动感人的生活细节。我们常常感动得不能自己,于是便将激情倾注入作品之中。这不独使我们在历史小说的创作中迈出了稳健的第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使我们比一般的史家更加精通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

大概是因为身为桂林人又长期工作在桂林的原因吧,我从那时起就开始注意到了新桂系军阀的两个首脑人物——李宗仁和白崇禧。在本世纪上半叶的风云变幻的中国大地上,李、白二人,曾经是军政界的风云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一定重要的作用。姑不论他们的是非功过及人品德行,他们至少是有影响有特色的人物。于是,我在与人合作完《第一个总统》之后,便独自耕耘,用两年多的业余时间,先后写完了长篇历史小说《白崇禧传奇》(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和这部《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

自然,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的写作,除了要广泛地搜集,认真地阅读、分析,恰当地选取材料而外,一个创作态度比较严谨的作家,还应当尽量有实际的生活感受。为此,我曾经利用一切方便,寻访前人的旧踪。在桂林,我多次出人文明路李宗仁公馆、叠彩路李秀文女士寓所。上中学时,我就在郭德洁女士创办的德智中学旧址(时为桂林中学)念书,并数次到临桂两江李宗仁先生故居凭吊;在郭德洁女士的故乡桂平,我与县志办的同志研讨郭氏的生平,采访郭德洁少年时的同学、朋友;在广州,我寻觅百子路马棚岗遗址,参观梅花村陈济棠公馆(现为广东省妇联机关);在南京,我在长江路原国民党总统府的大柱旁留连;在北京,我到中南海太液池泛舟……这使我对李宗仁先生与郭德洁女士当年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了解。去年七八月间,正当我开始动笔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时候,李宗仁先生的儿子李幼邻先生自美国回桂林探望96岁高龄的老母李秀文,我有幸与他作过数次长谈。幼邻先生的坦诚与开朗,使我获得了不少第一手材料。这一切,都给我的写作提供了方便。

然而,历史小说毕竟是小说,它既不是历史资料的集纳,也不是编年的人物传记。它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物化、性格化了的历史。这就需要作者的制作与加工。我想,这样制作加工过的人物,却更能活现在读者眼前,也更能留存在读者的记忆里。正如人们读过《水浒》却更能认识宋江,读过《三国演义》则愈加佩服诸葛孔明一样。

《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和《白崇禧传奇》算不算得上姊妹篇,我自己也说不准。不过,它们的内容或多或少是有些关联的。只是《白崇禧传奇》侧重写北伐大革命之前的事,而《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则侧重写后一时期的事。待到我把《白崇禧传奇》的续篇写完,那么,这两部书恐怕就可以互为补充,堪称姊妹了。

感谢首版出书时的湖南文艺出版社的编辑李一安同志。为了这部书,他两次专程到桂林来,不辞辛劳和我一道寻访李宗仁先生与郭德洁女士的旧踪.在这部书从动笔到脱稿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几乎每月都要来信,除了催稿之外,还提出过不少合理建议。我深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还得感谢李秀文女士及其侄媳谭明,郭德洁女士的侄媳高行清,郭德洁女士在桂平女子师范念书时的同座、挚友黎小娟,李宗仁先生任五战区司令长官及北平行辕主任时的秘书梁立言等热心者。他们不仅给我提供过可贵的资料,还提出过宝贵的意见。

当这部拙作奉献到读者面前的时候,我又在读史了。长河漫漫,无尽无穷,警钟常鸣,步不可停!

苏理立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日于桂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理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30132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4
16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