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雨黄昏(李宗仁和胡友松的生死之恋)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月夜的梦

太阳还没有落山。北京仲夏的太阳,在快要沉入另一个世界之前,显得格外美好。紫禁城那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在血红的夕阳辉映下,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傍晚时常刮起的一阵无向的风,给人几分莫名的舒适。

西总布胡同,这条几乎和紫禁城一般古老的街,夕阳下却显得陈旧、萧条;参差栉比的楼房和四合院,灰褐色的墙体,多处斑驳,阳光渲染着这种破旧。路树稀疏,且不茂盛,夕阳给它们增添了一种枯黄感。是燕归巢的时候了,路上那些匆匆归家的行人,各个脸上都显得严肃、紧张。大概夏天的气氛总不会有初春那么祥和。

唯有这西总布胡同5号里的楼院,却反常地呈现出一派喜气。门厅上方.居然挂着一对时下会被人们认为是“四旧”的红灯笼;打扫得特别干净的院门前,停放着好几辆黑色轿车。很显然,这里是在进行着一次聚会,或许是这座楼院的主人,今天逢上个喜庆日子。

这幢中西合璧的三层楼房,原先是李济深先生的公馆。这位广西籍的著名人物,新中国成立之前,曾在广东军政界任职多年,是国民党中的开明左派。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七年前,他与世长辞时,万万也不会想到,他的这幢早年营建的公馆,竟然被他的老友——刚从海外归国不久的国民党前代总统李宗仁所享用。楼字依旧,物主更移,可巧的是,他们都姓李,且都是广西人。

院内的花园小巧而雅致。水泥阶砖的曲径,镶嵌在茵茵草地中间。葡萄架上的葡萄,浓荫若盖,郁郁葱葱。院落中还有一个置有太湖石盆景的圆形喷水池,池里养着一群十分可爱的金鱼,草地和水池边,都是花坛。玫瑰、月季和茉莉,开得那么殷勤;还有那一树夹竹桃,花儿艳艳的,夕阳下,像点着无数支美丽的红蜡烛。

这天,是公元1966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九。75岁的李宗仁和27岁的胡友松,在这幢李氏故居举行婚礼。这是李宗仁一生中的第三次婚礼,而胡友松,却是第一次,最为艰难,也最为伟大的第一次!

庭院里的花木虽好,宾朋却无人去认真欣赏玩味。葡萄架下,有人在散步,也有人坐在石凳上闲聊。这些宾客,从背影看上去都并不年轻。仲夏的傍晚,好在有风,人们并不觉得闷热难过。

楼下的客厅实在太大,总有一百多平方米,南北是墙,东西是窗;客厅中央,摆着三个一米多高的用鲜花做成的大花篮。因为新鲜,那满篮的花,散着淡淡的芳香.这三个鲜花做的花篮,是黄琪翔夫妇、程思远夫妇和邵力子夫妇送的。黄琪翔和邵力子都是李宗仁的故旧,程思远更是李宗仁的广西籍老部下,是李宗仁从美国回归祖国的纽带和桥梁。虽然程思远比李宗仁的年纪要小二十来岁,但他们可谓忘年至交。这桩婚事的成功,程思远应当算是大半个“媒人”。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75岁的新郎是稀罕的,曾经当过代总统的75岁的新郎,历史上恐怕就只有李宗仁一人。所以,他今天分外兴奋。稀疏的头发,梳理得很整齐,很讲究;饱满的“国”字脸,平日显得有几分老态,今天因为兴奋,焕发出一层淡淡的红晕,呈现出一种健康美.他穿着一套深灰色的西服,和那位看上去几乎与他一样高的年轻美貌的夫人胡友松,各自胸前都戴着一朵鲜花,彬彬有礼地恭候在客厅里的那三个鲜艳的花篮前,迎接来祝贺的客人。李宗仁很自得,一反过去那种达官显贵的客套和庄重。是不是有一种可以刺激他返老还童的生物电流起作用?他今天的语言和动作都异乎寻常的爽快和敏捷,不由得使人想起28年前,他指挥那场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时,在徐州骑马游街的风姿。他笑容可掬地迎接一个个虽熟悉但久违了的面孔,心中于高兴之外,还夹带着一种连自己也说不清是惭愧是羞赧还是故作安稳的感觉.因为在友朋故旧的祝贺和寒暄中,“德公艳福不浅”的话语,在李宗仁听来,既高兴又有些无可奈何。

胡友松自然显得有些腼腆,于腼腆中又颇有几分大方。一个27岁的大姑娘,多少次见过别人的婚礼.她当然知道,这种时候,新郎新娘的身世、身份、相貌、年龄,必然是人们的话题,与一个比自己大近50岁的老男人结婚,别人如何看待?恭维的话语后面,有没有“梨花伴海棠”的微辞?胡友松不是没有想到这些,她此前就想了很多很多,不过,她不在乎!只要坚信了自己的选择,即便是赴汤蹈火,也会在所不辞!

没有年轻人结婚时那种近乎“无政府主义”的喧闹,也没有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更没有那种“吃吊吊糖”、“过独木桥”之类的恶作剧。不独李宗仁于宾朋来说是过去的上级,如今的长者,就时下这气候,使人怎么也忘情不起来。

酒宴非常丰盛。这是李宗仁的特别安排。因为他爱吃广东菜,所以特地请来了新侨饭店——大同酒家的名厨。他当然知道,这大概是自己一生中最堂皇也是最后一次婚宴了。不知是厨师的手艺确然一流,还是客人们特别凑兴,菜消耗得真不少,众人都一个劲称赞这道菜好,那道菜鲜。这些客人不仅过去风云过而且现在仍享有相当规格的待遇,谁没遍尝过山珍海味,然而,今天他们却有些意外的好吃。

照说,婚宴上的话题,多离不开新郎新娘,今天却特别,无论张三李四,一个劲地谈几十年前的事。李宗仁更侃侃而谈,他好多年没这么高兴过了。这样的机会,是他在回国之前决然没有预料到的。在一旁莫名其妙,几乎搭不上嘴的新娘,险些要被冷落。

还是一向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黄绍竑心细,他接过服务员的酒瓶,亲自给新娘斟了一杯酒,然后提议,为“嫂夫人”早生贵子干杯!这下子,可把大家逗乐了。

胡友松刚开席时抿了些许酒,就已经脸飞红霞,这下要来一杯,怎么了得!但这杯酒,又不能不喝啊!李宗仁见状,忙抓起胡友松跟前的那杯酒,笑着说:“夫人的酒,由我代劳。”

“不行,不行!德公不要挡驾。”

“诸位,诸位,夫人的酒量我是知道的……”“哎呀,德公真是好丈夫哟,夫人刚过门,就护得这么出脸!”

“哈哈,夫人嘛!我不护着,谁护呢?”

“哈哈……”

黄绍竑一杯敬酒,才把个变成了忆旧会的婚宴,弄得喜气洋洋。

李宗仁大概是多喝了几杯,送客时紧紧挽着新娘的手,那亲热劲。活像二十来岁的小伙子。

2

北京的夏夜并不算太热,九十点钟之后,从窗外吹进来的风,就带着几分凉意,人也觉得格外舒爽。客人辞毕之后,李宗仁脱掉了西服,卸下了领带。那件白底深褐色细格衬衫,兴许是特制的,十分合体。这是他第一次在新婚妻子面前卸下外表的庄严。

“若梅。”李宗仁在二楼大套间外的客厅的沙发上坐下来,第一次这样亲昵地称呼妻子。婚前的几次叙谈中,他知道妻子小时候叫“若梅”,“友松”之名是后来上学时取的,此前,他总称她“胡小姐”。

“……”胡友松轻盈地走过去。她刚刚将会客时穿的那套西服裙换上了一件乳白色的连衣裙。她身材虽不算高挑,也有1.65米的个子,娇好的鹅蛋脸.腰围很细,穿连衣裙扎紧腰带后,几乎成了标准的服装模特。她微微嗡动了一下嘴唇,本想应一声“李先生”,不知怎的,却没有应出声来。半个多月来,与李宗仁有过两次面晤,她对李宗仁了解不多。但在与李宗仁面谈时,她都听见李先生的故旧亲切而又带着敬意地称他为“德公”.从今天起,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加入李宗仁故旧的行列,昵称他为“德公”呢?她没有把握,所以欲言而止。

“若梅,我看你有些累了。”李宗仁将胡友松扶坐在沙发上,自己也重重地跌坐下来。他不想在这位27岁的年轻妻子面前,表现得老态龙钟。既是一个老态龙钟的人,何必还要误人青春呢?他拉过胡友松的一只白皙的手,两手合握着,轻轻地揉搓,“我真感谢你答应了我的请求。今后,二楼这两间卧室,我们俩各人一间,你有时过我这边来,我有时到你那边去。不过,今晚,我们应该在一起度过——这个永远值得纪念的喜庆日子。”

“德公……”胡友松心情不无激动,她率性、不假思索地这样称呼起李宗仁来。在她看来,李宗仁并不苍老。此刻,似乎还显得很年轻。她那只被李宗仁握着、揉着的手,像有一股电流通过,不知是痒,还是麻。不过,有一种感觉她体验得千真万确,那就是李宗仁的脉搏跳动得很快、很重、很有力量。她有万语千言要说,的确,在结婚之前,他们彼此之间接触得太少,了解得也太匆忙。现在,该是可以畅叙衷肠的时候了,可是她不知道从哪里说起。环境的突然改变,使她感觉到上帝为自己更换了另一个世界。P1-5

目录

几句开场白

第一章 月夜的梦

第二章 海水与沙滩

第三章 风雨黄昏

第四章 聚散依依

第五章 心香雾蒙蒙

几句赘言

后来

胡友松(王曦)给本书作者的信

内容推荐

苏理立编著的《风雨黄昏(李宗仁和胡友松的生死之恋)》内容简介:李宗仁深明大义,1965年幡然从海外回国,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欢迎和厚待。1966年3月,李宗仁先生的夫人郭德洁女士因病去世后,一位年仅27岁的护士毅然与李宗仁先生结为伉俪。75岁的李宗仁,于是开始了他生命最后三年的不寻常的新生活。

胡友松孤儿出身,经历颇富传奇色彩,与李宗仁结婚后,独特的性格得到了展示;李宗仁数十年戎马生涯,政海沧桑,老有所安,性格“返朴归真”,这一结夫妇的生活颇具斑斓色彩。

李宗仁与胡友松婚后不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席卷神州,周恩来总理对李宗仁夫妇十分关心,多方设法保护令李氏夫妇大为感激,临终时李宗仁给毛泽东和周恩来写了被称为“历史性文件”的遗书。

《风雨黄昏(李宗仁和胡友松的生死之恋)》是一本人物传记。

编辑推荐

胡友松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她陪伴李宗仁先生走过了人生的最后三年,关于她的故事,坊间流传着若干个版本,苏理立编著的《风雨黄昏(李宗仁和胡友松的生死之恋)》的作者曾经多次对胡友松女士进行采访,并与她有过信件联系,资料翔实、可信,值得一度。一个平凡的妙龄少女,与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演绎的传奇爱情故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雨黄昏(李宗仁和胡友松的生死之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理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30590
开本 16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8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2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3
16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11:58